1、在中国公众看来,清朝皇室在事件中行径愚眛,在联军势力前倍受羞辱,一再显示了清政府的昏庸、腐败与无能,其统治威信大幅下降。东南各省总督在事件中违抗中央命令,事后没有受罚反而得到褒奖。
2、 “扶清灭洋”口号具有极大的号召力,广大饱受苦难的农民,在这一口号的鼓 舞下纷纷加入义和团的行列。部分清朝官兵、中小官吏和地方士绅,先后汇集在‘灭洋”的旗帜下。这一口号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清政府的政策,从而起到了发展和壮大义和团的作用。
3、第二个口号是“扫清灭洋”,随着社会的发展,帝国主义列强们开始向中国发动一系列的侵略行为,义和团运动的目标由单纯的清政府扩大为清政府和西方列强。
4、 本明和尚、于清水竖的是“替天行道”、“杀富济贫”大旗。此外,朱红灯还有“明年四月初攻打北京”的秘密行动计划。从整体上说虽然义和团不把清政府作为主要斗争对象,实际上反清政旨在义和团发展的各个阶段都有所体现。山东地区义和团反洋教斗争受到清政府镇压后,义和团除了继续坚持反帝斗争外,更多地表现为 反抗清政府镇压的斗争,充分表现了山东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5、各地方开始被容许出现不同于中央的政治意愿,自始中央集权开始解体。十年后,公众对清政府的反感达到了顶点。1911年武昌爆发辛亥革命,各省再次违抗清室,宣布独立。最终清朝灭亡,民国始建。而地方政治实力上升所造成的割据局面,一直影响整个民国政局。(义和团口号是不是扶清灭洋)。
6、 “扶清灭洋”的口号主旨是“灭洋”。在即墨县,王义训(一作王一勋)联络大刀会“竖旗聚众”,包围何流庄教堂,声言“灭耶稣、天主两教之后,将洋人一概逐出中原”。在莘县刘日清、刘玉清等聚众树起了“保清灭洋”的大旗。惠民县南关义和团,旗书“保清灭洋、北上助战”的字样。虽然义和团提出“扶清”“兴清”或“保清”,但当灭洋遭到官府镇压的时候,出于自卫的需要,也就不再受“扶清”的束缚了。他们或“聚众抗官”、或列队拒捕,妄杀勇目,甚至“兵刃森列、俨同敌国”。这些都反映了义和团的“扶清”是有条件的。实际上山东一部分义和团始终不同程度地保持着朴素的反封建意识。有的提出“抢粮”、“均粮”等口号。
7、第一个口号是“反清复明”,这是义和团运动初期使用的口号,从这个口号可以看出义和团是为了反抗清政府的暴虐而产生的,推翻清政府的统治是那时期义和团的第一要务。
8、 义和团来源于白莲教某些支派。甲午战争后,义和团把白莲教“反清复明”口号换变为“扶清灭洋”,是政治态度的重大转变。义和团从民族利益出发,愿帮助和扶植清政府,为挽救民族危机而斗争。
9、 山东高唐州富户呈报,义和团不仅抢走了他们的钱财家什,而且也拍卖了他们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