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游记散文
1、我们刚到码头就嗅到了浓浓的鱼腥味和湖水味,乘坐一艘简易的机动船往湖里的水上人家驶去,船上有两个十几岁的小男孩,大大的眼睛,卷卷的头发,黝黑的皮肤,很是可爱。他们挨个给我们做按摩,导游小陈说,这是他们在勤工俭学,补贴学费及日常家用,游客可以给他们每人1美元。走上甲板,眼前是像大海一样无比开阔的湖面,湖面上是一丛丛的绿树——红树林,少了腥膻味,多了沁人心脾的清爽的湖水味道,好不惬意!
2、游记散文古已有之,《洛阳伽蓝记》和徐霞客游记可为代表。近现代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国门大开,许多人从乡村走向都市,从国内来到国外,游记散文更是逐渐多起来,几乎每个作家都写过这一文体。然而,长期以来,游记散文却备受学界冷落,沈从文在《谈“写游记”》中感叹:“游记文学历来不列入文章正宗,只当成杂著小品看待,在旧文学史中位置并不怎么重要。近三十年很有些好游记,写现代文学史的,也不过聊备一格,有的且根本不提。”另外,当下的游记散文众多,但普遍缺乏文体的自觉意识,可谓佳作难觅。因之,在游记散文的双重困境中,应找到它的发展和提升之路。
3、园子里的树也怪,棵棵西南斜,都是眉县方向。山风来袭,飒飒如雨。柏叶落了一层,下面有小芽拱出,承接一隙夕辉。继而发现,圪结草、星星棵、刺刺芽、曲曲菜,长得到处都是,喇叭花在墙头上爬,蒲公英在夕辉里飘。还有梅园,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这都是“三苏”的喜欢。
4、线索清晰:第一篇以“听松”为线索,第二篇以“江南的雪”为线索,第三篇以“在风中长大”为线索;结构简单明了:
5、每卷分章,每章叙述一地的情况或一件史事,共有229章。在书中有很大部分都是关于亚洲的记录,书中大多重点内容是关于当时中国元朝的游记记录,因为他在中国停留时间最长,足迹所至,遍及西北,华北,西南和华东等地区。
6、朱自清游记散文特点一是情景交融,刻画意境。二是文质并茂,富有情怀。三是用词精巧,,缜密恰当。四是世人情感,难以忘怀。
7、游记里的“人”,也可以是当地人们的行为结果。游记所擅长的是文明的弘扬,而且是那种自然地融入描写和叙述之中的、含蓄而有回味的写法。
8、站在海拔两千米的天池飞瀑之下,眺望四周,但见眼前的岳桦林,苍白的树干,如同敷了一层月光,杆枝上的叶,绿中泛黄,黄中透红,红中略略又含蕴着紫。更高处的苔原,大片大片的红,如熨过的霞光,如凝固的火焰,偶尔的杂色斑斓,给那轰轰烈烈的红,掺进一些异质的霜情。
9、《壶口瀑布》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游记散文,作者用形象生动的语言,细致地描绘了壶口瀑布磅礴,雄壮的气势。从黄河的“挟而不服”“压而不弯”“勇往直前”的精神中,赋予了黄河一种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坚韧刚强的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全文写景细腻,主要借助了比喻、拟人和排比等修辞手法,抓住事物的特征写出了瀑布的声响、形状、态势及伟力,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写景不是孤立地写景,而是在写景中抒情言志。一是巧妙地融合在具体的描写之中,二是巧妙联想。由小小的壶口瀑布透视黄河博大宽厚的雄壮之美,再由黄河的性格联想到人历尽艰难、宁压不弯、勇往直前的精神,这些都应该牢牢把握,细心领会。
10、内文配图皆取自网络,特表谢忱!
11、从此,他不仅仅听松,感受剧烈的震荡。他更想变成一棵松,植入中国的任何一座山,挺起他的腰,伸开他的臂,加入伟大的呐喊。
12、著名作家叶永烈写了《神秘的印度》,他写到了1653年建成的泰姬陵,这是莫卧儿王朝第5代君主沙贾汗和王后慕塔芝·玛哈尔爱情的结晶。他描写陵墓里石棺的左上方挂着一只水晶球,一滴一滴地流下代表国王眼泪的水,滴在王后心脏的上面。可是他却发现,整个泰姬陵里并没有王后的雕塑或画像。王后到底是怎样的美貌呢?整个参观的过程结束了以后,作者心中总算想明白了。于是,就有了抒情:“泰姬陵就是她的化身,就是她的倩影,就是她的美丽。只有世界上最美丽的王后,才配拥有如此华美的陵寝,作为她一生最完美的句号。”
13、这真是一个葱岭欲拔、巨山若裂的时刻。我没有见过龙,但从那松涛里我分明听到了龙叫。山川震怒,让我听到中国魂的狂吼。松既有情,发出摇荡乾坤的正气。人非草木,在此振聋发聩的境界中,怎么可能心如枯井,微波不兴呢?
14、游记可以分为很多种。以记录行程为主的是记叙型游记;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是抒情型游记;以描绘景物、景观为主的是写景型游记;通过游记来说明一个道理的,是说理型游记。
15、初初来到这个地方,我住在山东大学和第一公园之间福山路转角一所房子里,小院中有一大丛珍珠梅开得正十分茂盛。从楼上窗口望出去,即有一片不同层次的明绿逼近眼底:近处是树木,稍远是大海,更远是天云,几几乎全是绿色。因此卅年来在我记忆和感情中,总忘不了这一树白花和一片明绿。其时公园中加拿大种小叶杨正长日翻动着小小银白叶片,到处有剑兰一簇簇白花,从浓绿剑形叶片中耸起,棣棠花小而黄,更加显得十分妩媚亲人。园林管理处正在计划开辟几条新路供游人散步,准备夹路分别栽种不同花木幼苗,计有海棠、紫薇、银杏、腊梅、木槿、迎春、紫藤⋯⋯新掘好的土坑充满了一种泥土和腐叶混合的香味。
16、我放下听筒,可是我仍在听着,听着,听远方的松涛:
17、游记毕竟只是一滴水而已,但是这滴水却可以映照出一方海水,优秀的游记作品都具备这种“映照”的功能。
18、单独面对大海,首先是使人明白个体存在的渺小,和生命能有效使用时间的短暂,以及出于个人任何一种骄傲自大的无意义。由于海给人印象总永远是谦虚而平易的,但是海本身却无为而无不为。其次是回复了些童心幻想,即以我这种拘迂板质中材无学之人而言,仿佛也就聪明朗畅了好些,把“我”从一堆琐琐人事得失爱憎取予束缚中解放开来。对于写作构思布局格外有益。写什么?如何写?试向广和深推扩开去,头绪也像多了好些,照老话说就是“头头是道”。
19、当我不再是孩子,而是孩子的父亲的时候,关于雪的记忆也就逐渐淡漠了。孩子们却没有忘记童话里的白雪公主,向往冬天,向往寒冷,向往雪花飘飘的日子……可是冬天已经变得暖和了,没有寒冷,也没有雪。有几个冬日,天阴沉着脸,云被风追赶着跑得飞快,气温又骤然下降了,看样子是下雪的天气。还在上小学的儿子,迫不及待地问我:“爸爸,什么时候下雪?”我说:“快了,这天准下雪!”可是,雪,向往中的雪,孩子眼里的雪,被人千呼万唤着的雪,总是没有落下来。是啊,“你的睫毛上和舌头上/没有落过甜雪花/怎能说懂得温柔/你没有审视过六角的雪花/你没有见过积雪成冰/没有听过夜半的冰裂/怎能说懂得创造、破坏和一尘不染的纯洁……”(邵燕祥《雪》)
20、游记共分四卷,在游记的第一卷记载了马可·波罗诸人东游沿途见闻,直至上都止;第二卷记载了蒙古大汗忽必烈及其宫殿,都城,朝廷,政府,节庆,游猎等事;自大都南行至杭州,福州,泉州及东地沿岸及诸海诸洲等事;第三卷记载日本、越南、东印度、南印度、印度洋沿岸及诸岛屿,非洲东部;第四卷记君临亚洲之成吉思汗后裔诸鞑靼宗王的战争和亚洲北部。
二、游记散文三要素
1、游记的描写当然是以景物为主,但是却不可忽视对内心感受的披露。散文是一种抒情性的文体,只有当作者既写了景物,又展现了自身的情怀,这才完成了一篇真正的游记。是否呈现出作者本身的形象,也正是散文区别于小说的本质性特征。
2、一叶知秋,这是古人赏山的心得,而一夜知秋,则是长白山奇特的魔术了。
3、张骞无疑成了功臣,名垂青史。但两千年了,丝绸之路的砾石、风沙早已把张骞的脚印埋没得毫无踪影。而且,这条古路也早已停止了运行,但张骞的故事依然流传在这一片辽阔的苍茫里。
4、模山范水也好,城乡胜景也罢,都要见景又见人。因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的活动决定了自然的质量,人的行为构成景观的显性或隐性的一部分。
5、范仲淹《岳阳楼记》王勃《滕王阁序》王安石《游褒禅山记》苏轼《石钟山记》曾国藩《石钟山考异》
6、望茫茫旷野,已经看不出半点当年的喧嚣,看不出轻柔而曼妙的景况。一种苍凉的气息如同空气一样,弥漫在戈壁的地面和上空。当我被戈壁的苍凉淹没了全身之后,很快就对这片辽阔的苍凉产生了敬意。
7、(2)注意文章中的时空的转换和作者情感变化。
8、当年苏轼五走古茶道,就喜欢上这里的风物人情。这里的人爱喝茶,是从苏轼时开始,还是以前就有的习惯?还是苏轼来了,更加地有了热情?一直到现在,大街小巷,有着近300个茶馆,茶的滋润使民风淳朴,社会和谐。
9、中国是诗的国度,也是散文的国度。散文一直与诗歌的发展并行不悖,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显现出其独特的魅力。散文的类别很多,其中的山水游记尤得文人的喜爱,特别是唐宋时期,那是一个可以把生命交给山水的时代,文人纵情于名山大川、乡村野地……这些游记作品清新明快、深沉博大,是自我的精神世界与宇宙万物的呼应,把自我的主观感受外显在所描摹的事物之中,融叙、描、抒、议于一炉,将景、情、理三者相融统向读者展示出一幅幅曼妙空灵的山水画卷,营造出超凡脱俗的美学境界,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10、特点:游踪、景观、观感三位一体。游记是描写旅行见闻的一种散文形式。游记的取材范围极广,可以描绘名山大川的秀丽瑰奇,可以记录风土人情的有趣阜盛,可以反映一人一家的日常生活面貌,也可以记下一国的重大事件,并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游记可以分为很多种。以记录行程为主的是记叙型游记;以抒风景发感情为主的是抒情型游记;以描绘景物、景观为主的是写景型游记;通过游记来说明一个道理的,是说理型游记。但是,不论哪一种游记,都是通过对自然风光、风景名胜、城市景观、景观中的人与事进行描绘,来达到记事、抒情、说理等目的。
11、《徐霞客游记》是以日记体为主的中国地理名著,也是我国最著名的游记散文集,由明末徐霞客30余年游历所记而成。其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历尽艰辛,对祖国的名山大川进行了实地考察。在徐霞客去世后,由他人整理成书,文字清新脱俗,描物细腻,是游记散文之佳品,历来得文人学者的喜爱和重视。世传本有10卷、12卷、20卷等数种。主要按日记述作者1613—1639年间旅行观察所得,对地理、水文、地质、植物等现象,均作详细记录,在地理学和文学上卓有成就。
12、作为一种独特的散文样式,游记散文最根本特征是记叙内容的亲历性和描景状物叙事的写实性,抒发作者主观所得的抒写性。在审美特征方面要做到立意新颖、高远。写景状物栩栩如生融情于景,动人心弦托物言志,含蓄隽永。语言优美,妙笔生花
13、《美洲游记——经典散文译丛》(法)夏多布里昂著,郎维忠译本书讲迷了美国从东向西拓展的情况。作者对旅途中经过的城市、原野、河流、湖泊、动植物作了详尽的描述,以探险者的口吻,特别介绍了印第安人各部落的风俗习惯,诸如衣食住行、婚丧嫁娶、生儿育女的细节,以及战争和平的情况,还谈到他们的宗教仪式和语言。内容详实,值得一读。
14、可以和倒叙、人称的变化等相结合。
15、丝绸之路所经之处多是无边无际的荒漠,但因为有这么一些人的到来而变得热闹。自张骞之后,穿越过戈壁滩、大沙漠的人,还有大司马霍去病,西域第一任都护郑吉,西域行军司马班超,高僧法显、唐玄奘,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当然还有许多的无法记入史册的无名小卒。他们当中,有的是丝绸之路的开拓者、守护者,也有一些掠夺者、破坏者。正因为有了这些人,丝绸之路才有了悲喜交加的历史。
16、常言道:散文易写而难工。作为散文的门类,优秀的游记散文的写作要求往往更高。除以上所言,视“游”如命的精神恐怕是游记散文更深刻的灵魂。徐霞客曾说:“亘古人迹未到之处,不惜捐躯命,多方竭虑以赴之,期于必造其域,必穷其奥而后止。”这恐怕是他数十年如一日,以游侠般的情怀,用脚步跋涉于山川江河,写出佳作的更内在原因。今天的游记散文多是走马观花式的游玩、匆匆的草录、心不在焉的随性表达,最缺的就是徐霞客这样的生命品质与精神境界。
17、游记散文一般采用的是行踪作线索,按照游览顺序叙述。但是我们又不能把所有的都写进文章,这就要有取舍,选择最具代表性的景物描写。如写旅途中花儿的美,那就要重点写花,其他的略写。
18、(1)抓住线索,理解文本内容
19、作者简介:张明,山东济南人,1970年11月出生,九三学社会员,本科文化程度,现任山东嘉华文化国际旅行社董事长、总经理。曾担任5年中学语文老师,后下海经商,于1995年6月进入旅游行业打拼,几番拼搏之后,于2005年担任山东嘉华文化国际旅行社董事长、总经理。2007年被评为山东旅游突出贡献人物、《走向世界》杂志封面人物、济南旅游发展十大先锋人物;2008年元月当选济南市政协委员;2009年当选济南市青年联合会副主席;济南市老年体协副主席。2010年荣获“山东年度旅游风云人物”、”富民兴鲁劳动奖章”、“影响济南”年度经济人物、济南市“城市面孔”十大人物。2010年于《生活日报》开辟“明眼看天下”专栏。
20、●视“游”如命的精神是游记散文更深刻的灵魂。今天的游记散文多是走马观花式的游玩、匆匆的草录、心不在焉的随性表达,最缺的就是徐霞客这样的生命品质与精神境界。
三、游记散文800字
1、华夏祖国,人杰地灵。自古以来,人才辈出。四方所至,风景各异。当人才与风景相遇时,便有了“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看我应如是”的心灵感应。某日读《湖心亭看雪》,实有感触,行文以“四个一”为主题,聊且一叙,赏析美文。
2、(4)一个思路——由事及理
3、我们一行十五人,一路欢歌笑语,一路秋雨缠绵,一路绿意深情,一路烟云雾绕,沿耒河风光盘旋而行,虽然下着片片秋雨,也剪不断我们如诗如画秋的味道。
4、要善于安排短篇小说的结构
5、一大盆一大盆的美味呈现在眼前,色香味俱全,再配上啤酒更是一绝,在秋风细雨中吟唱欢语着,真情流露如亲兄弟姐妹,一杯酒,一句话,一片情,一幅画,为我们的友谊长存干杯!
6、有你有我有酒有茶有山有水,人生最快乐时光。粗中有细的梅又买了西瓜、葡萄、枣子、香蕉,无微不至的关怀,我亲自清洗了水果,感受这其中的乐趣,看见亲们愉快地吃着,聊着天乐开了花,品味水果的香甜,同时也甜在我们的心里。
7、当我飞临甘肃的上空,从飞机舷窗往下一看,我立即目瞪口呆。
8、在中国的大地上,秋有着许多风格迥异的模特儿。黄山的秋与烟云相伴,红之深浅,绿之苍嫩,都在营造着寓言里的玄境;峨眉山的秋总是在雨雾中氤氲,展现着它的秋意与恋人般的眼神。而长白山,在秋的T台上,也许是步履最为飘忽的一个了。它不仅让你一天经历四季,更让你在倏忽变幻的季节中,感受浓烈而浪漫的自然神话。
9、但一切都归为苍凉。那些人来时,步履匆匆,搅得沙飞石走,尘烟骤起。但时间一长,尘埃终要落地。后来者,看着前人留下的废墟,一番唏嘘之后,却找不到他们的脚步了。谁都是戈壁的过客。我长久地站在那儿,感受着那一片苍茫,渐渐又被苍凉淹没。戈壁如果没有丝绸之路贯穿,那只是一片荒漠;丝绸之路要是没有那一群人走过,那条路就必然寂寞;那一群人如果没有留下悲喜,那就没有了苍凉;人要是没有经历苍凉,那就是苍白。
10、不一会儿,一处宏大的建筑呈现在我们眼前,同样的斑驳陆离但错落有致,走近看,带着微笑的佛头俯视着我们,我们迫切地希望零距离接触阇耶跋摩七世的尊容。
11、既要写景,又要写当地的人们;
12、我知道我来到了曾经的古道——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最早是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命名的。想必当年肯定是一条充满灵性充满浪漫的路吧,常常是驼队不断,马蹄声脆,绸缎拖地,五彩缤纷,轻柔而曼妙。也许我站立的地方,就曾经有驼队小憩过。夜色里,篝火灿烂,奶茶飘香,烤肉诱人,说不定地面上还残存着当年的残骨或木炭。
13、写出景致所引发的作者内心的波澜;
14、张爱玲:写所能够写的,无所谓应当
15、想与主编交流的社会各界的好朋友
16、如今的泉城,现代化的高楼林立。而护城河就像泉城的血脉守卫这座古老的城市,守卫这大大小小的如明珠一般的泉眼。人们在这里宁静祥和,悠然自得地享受生活,仿佛人间天堂。
17、游记里的“人”可以是具体的人,现代作家邹韬奋《世界公园的瑞士》一文中就有这样的女人:“有三个50来岁头发斑白的老妇人也结对前来,背上也负着行囊,手上也拄着拐杖。有两个眼上架着老花镜,有一个还拿着地图口讲指划,兴致不浅。”
18、虽然,儿时我就知道长白山、天池、白桦、金达莱等圣洁的词汇,它们同长白山一起嵌入我的记忆。但希望亲近它,朝拜它,在它的苔原上徜徉,在它的温泉中濯足,却是近两年的冲动。
19、以上两篇文章均采用了“对比法”结构全篇。
20、我的故乡是一座松涛之城。我呱呱坠地,故乡便把松涛作为第一首儿歌,也是一首永远的儿歌送给我。从那时起,我就感受到其中的世界是那么喧闹,那么生机勃勃,穷极变幻。四月的雨天里,尽管阴霾怒张,那不肯被黑暗吞没的万丈新翠,把春天赋予的全部生命力都注入柔韧的枝条,迸发出指天扫地的怒吼。在寒气凝冻的腊月,草木尽枯,瑟缩如僵虫。唯有青松独领风骚,在凛冽的风中摇荡碧色。旋起一轮轮穷天极地的呐喊。
四、游记散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
1、描绘现在的状态,表现作者内心的迷茫、困顿、反思,以及对当下社会某种生活状态、某种人情关系的批评、担忧等。
2、一个风华绝代的才子。作者张岱,字维城,号陶庵。明万历二十五年生于浙江山阴,即今绍兴。他是明清之际的史学家、文学家,文学创作以“小品圣手”名世。一生著作颇丰,有《陶庵梦忆》、《西湖寻梦》、《石匮书》、《嫏嬛诗集》等。康熙十九年与世长辞,享年84岁,乃高寿老人。自幼聪慧。有客人出对,荷叶如盘难贮水。对曰,榴花似火不生烟。某年七月,村村祈雨。岱扮水浒人物,叔祖责备,水浒与祈雨何干?对答,及时雨。其散文在中国散文史上具有重大革新意义。周作人认为其文,不再当政治和宗教的差。自清至今,众多学者评论家认为,其属异才,绝代的散文家。特别是北师大的客座教授梁容若评价他的著作,反映社会最忠实客观,以彻底的忏悔反省,启发民族的新生。
3、比如说,有些游记写的完全叙述事件,而并没有别的类容。所以他们就是记叙文。不知道这么说,你能不能明白
4、我突然悟到,为什么长白山是东北少数民族的圣山。因为所有的民族,都在寻找属于自己的神话,而长白山,是产生神话的地方。
5、一入山门,便感到飕飕的凉意,同行的人有的已穿上了租来的羽绒服。此时尚值九月中旬,在江南,秋老虎尚如木马病毒,在烟林横陈的田野上蔓延。侧耳,似乎还能听见叶子们在暑气中的喘息声。但斯时的长白山,绿色已经收敛。高纬度的秋风,在茂密的森林中吹奏出动听的箫鼓声。
6、游记是描写旅行见闻的一种散文形式。游记的取材范围极广,可以描绘名山大川的秀丽瑰奇,可以记录风土人情的有趣阜盛,可以反映一人一家的日常生活面貌,也可以记下一国的重大事件,并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