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唯美句子网
菜单
青春语录 励志语录 高考语录 伤感语录 人生语录 经典语录 爱情语录 个性经典

徐光启简介(徐光启)

来源:经典语录 发布时间:2023-09-23 09:19:06 点击:59次
随心语录网 > 经典语录 > > 徐光启简介(徐光启)

一、徐光启

1、徐光启(1562~1633)出生时家境贫寒,当他去应乡试时不得不自己担着行李在江边冒雨步行,而母亲在家竟至断粮。徐光启19岁中秀才,开始了他漫长的科举之路,直到42岁那年,才算将这条做官报国的必由之路走完——这年他终于中了进士。科举之路持续了23年之久,也可谓“久困场屋”了。

2、他是明朝著名的全能型科学家,编译《几何原本》和《农政全书》等巨著,横跨天文学、数学、农学等多个领域。

3、徐光启对农业的贡献是,编纂了农学巨著《农政全书》。徐光启从小喜爱农业,学识渊博。《农政全书》是继汉代《佉胜之书》,宋代陈扡《农书》,元代王祯《农书》之后一部农业科学的百科全书,这部徐光启倾注了大量心血的鸿篇巨制,集中反映了他对农业和农事的巨大贡献,代表了我国古代农业科学发展的最高水平。徐光启的相关介绍徐光启(1562年至1633年),字子先,号玄扈,谥文定,上海人,万历进士,官至崇祯朝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内阁次辅。1603年,入天主教,教名保禄。较早师从利玛窦学习西方的天文,历法,数学,测量和水利等科学技术,毕生致力于科学技术的研究,勤奋著述,是介绍和吸收欧洲科学技术的积极推动者,为17世纪中西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

4、这一年,徐光启41岁,已过不惑之年。但是从今天起,他不再是落魄的中年大叔,从明天起,他要做一个幸福的人。

5、“现在,中国还是觉得自己跟别人不一样,优越感,羞辱感,自卑感融合在一起,欣赏林则徐的“制夷说”,这是错误的。”李天纲认为,中国人应该超越林则徐,回到徐光启的高度,重温大国的气度和开放情怀。唯其如此,中国在重归世界大国舞台的过程,才不会让他国感到误解和害怕。

6、万历二十五年(1597),徐光启中了举人,而且是以顺天府的第一名中举。从中秀才到中举人,徐光启花了十六年时间。

7、“法王”不仅对所有洋人船只收税,而且澳门的房产皆为“法王”所有。仅仅通过房产出租,耶稣会澳门总院每年获取巨额房租:

8、系列7:复盘徐光启主持修历过程:伪造译著和西洋历法

9、▲三位重要来华耶稣会传教士:意大利神父利玛窦(上左)、神圣罗马帝国神父汤若望(上中)、比利时神父南怀仁(上右)、徐光启(图中下左)及其孙女许甘第大(下右)

10、中国古代日食的发生是一件祭祀大事,这代表灾难将至,需要天子携百官一同“救护”,到了崇祯朝,钦天监的官员尸位素餐,沿用陈旧历法导致多次日食失准。崇祯帝焚香沐浴,大张旗鼓的准备好了祭祀,见到的却是烈日当空,这让他很没有面子。徐光启拍着胸脯保证自己能准确的算出日食,崇祯应允了,然而钦天监也不能示弱,否则饭碗不保。于是双方展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天文竞赛。当然,结果以徐光启为首的理工传教士天团——汤若望、龙华民、罗雅谷和邓玉涵,获得了最终胜利。徐光启也因此擢升为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

11、这一建议虽然取得皇帝最初的恩准,但最终未能遂愿。徐氏因与朝中大臣意见不合而辞归,但遂因其博学强识而奉召官复原职。此后,他再次托假病归。1625年,因权臣宦官魏忠贤的党羽进谗弹劾,徐光启与其他20人一起落职闲住。此后,朝中形势急剧变化,京城的安危受到威胁。在当初以谗言弹劾徐氏的阉党纷纷落难之时,回乡务农的徐光启重新奉诏回京,掌管京城的军事防务。

12、众所周知,16世纪以来,西班牙、葡萄牙人通过在美洲、亚洲殖民掠夺,富甲全球。因此,利玛窦等耶稣会士有的是钱。

13、在本届徐光启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朱维铮列出一组历史数据,徐光启时代中国GDP占全世界的6%,欧洲14国GDP占6%,而他的话亦余音绕梁:“马克思评价文艺复兴时期时曾说,那是一个需要巨人并且产生了巨人的时代,徐光启就生活在这样的一个时代,也成为了当时中国的一个巨人。”今日中国人不得不刮目相看的是,这位顺应文化复兴的时代潮流的巨人,却不是一个对本民族文化抱虚无主义态度的西化论者,朱维铮教授列举的数据从国力强大这个层面展现了徐光启文化自信的底气。

14、李之藻的工作情况,有人时刻上报耶稣会。得知获得“奖励”后,李之藻激动不已,在汇报了自己的工作情况和今后的打算后,表示一定要让基督教传遍中华。于是,李之藻把自己“翻译”的中文著作,一部又一部地寄到了欧洲。

15、《农政全书》基本上囊括了古代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而其中又贯穿着一个基本思想,即徐光启的治国治民的“农政”思想。贯彻这一思想正是《农政全书》不同于其他大型农书的特色之所在。其他的大型农书,无论是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还是元代王祯的《农书》,虽然是以农本观念为中心思想,但重点在生产技术和知识,可以说是纯技术性的农书

16、二是“举人入监”,指参加会试没有考中的那些人,他们本来就是举人。这与徐光启无关。

17、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如前所述,徐光启“翻译”的中文著作,一部又一部地寄到了欧洲。同样的,李之藻也是如此。

18、就在此时,徐荐龙化民、毕方济携诏命到澳门向葡萄牙商人购买十门火炮并另雇操纵火炮之兵丁数人。购买来的火炮由澳门居民公沙等人携运北上。火炮运抵河北涿州之时正逢后金兵来犯,乃协助防守,后来又从澳门招募四百多兵丁。随这批兵北上京师的有五名想来中国内地传教的教士,他们是:谢贵禄、聂伯多、林本笃、金弥格以及方德望。

19、徐光启在未中进士之前,曾长期辗转苦读,在破万卷书、行万里路之后,深知流行于明中叶以后的陆王心学,主张禅静顿悟、反对经世致用,实为误国害民。

20、《几何原本》翻译完成以后,徐光启又同利玛窦和另外一个传教士熊三拔合作,翻译了测量、水利等方面的科学著作。徐光启在利玛窦那里学到了不少天文学方面的知识,他把中国古代历法与西方的天文科学结合起来,进行了深刻的研究,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二、徐光启简介

1、明末欧洲传教士说:1610年欧洲天文学水平如此这般

2、崇祯元年(1628),徐光启不仅官复礼部右侍郎,而且当上了崇祯帝的日讲官,即天天在皇帝身边,给皇帝答疑解惑的人,即贴身智囊。

3、安静地启航,在不确定的时代向着可确知的未来

4、有关徐光启的许多事的真相,就和叶向高一样。叶向高死后,出来了一部《三山论学记》的书,其本质是,以叶向高的终身荣誉为耶稣会士的传教事业背书,死了也得为耶稣会服务。

5、迷信西方伪史的人,该不该算作知识分子?

6、“徐光启的时代,西方愿意赞美东方,东方开始学习西方,东西方之间开展的是一场平等的‘知识大交易’。”李天纲介绍说,“那时,欧洲国王们不远万里派人到中国来拿线装书,葡萄牙国王最先拥有线装书,法王路易十四羡慕得不得了,也派人到中国来拿,他拿到后很骄傲,展示给公爵、侯爵们看。”

7、1619年,徐光启返京复职,经历了仕途中的一段艰难里程。当时,满族频繁攻打北方边关的形势已十分危急,军事防御成为首要的严峻问题。为此,徐光启应召回京,奉命负责练兵督军。他直言不讳,提出以更合理的现代标准改组军队和使用威力巨大的西式火炮的建议。在这种情况下,他再次借助耶稣会传教士的科技专长,使他们重返京城,并在自己家中对他们提供接待。此外,他还向皇帝奋力自荐,谏请出使朝鲜,争取共抗满族入侵的同盟,并请毕方济神父(FrancescoSambiasi)随行,以便展开朝鲜的福传活动。

8、明末意大利传教士说:“文艺复兴”时意大利是这样的

9、徐家汇地铁站1号线的1号口,有“明代科学家徐光启”塑像,按照我们课本上的插图塑造的形象,手里托着一只天球,象征着他为中西方天文学交流,编制《崇祯历书》的伟大贡献。

10、有人出于对徐光启的尊敬和推崇,将徐光启说成“一个精明的上海人”,说他十分懂得灵活变通。这种说法既不符合已知的历史文献,从客观效果来说也只会消解徐光启的崇高形象。徐光启一生悲情,年轻时苦学考试,中年做官后仍然忧患频仍。他想做的事情大都遭到各种阻挠,晚年为之呕心沥血的《崇祯历书》直至辞世也未能见其完成,引进新式炮兵虽然成功了结果却又偏偏事与愿违……这样的悲情人生,恐怕不会有哪个被视为“精明”的上海人愿意过吧?

11、当然,耶稣会士也没有亏待叶向高,他们给叶向高送去了大批的昂贵礼品。例如,利玛窦死后,在叶向高的授意下,经过一批高官的运作,不仅解决了利玛窦的葬地,而且由朝廷提供安葬经费。钱和地,都是小事,重要的是政治意义,这标志着利玛窦赢得了盖棺定论,耶稣会获得了官方的公开认可。为了感谢叶向高及其属下的辛勤劳动,庞迪我给他们送去了一批精美的象牙雕。(8)

12、2007年11月,中外学者们在上海公开谈论“徐光启是一名天主教徒”,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承认历史,承认事实,这是政府建立政治信任的基础。

13、例如,《水法》并没有“泰西”二字,那么,“泰西水法”云云,显然是后面的人编出来的。

14、徐光启(1562~1633)字子先,号玄扈,上海人。徐光启以其毕生的精力推动中国科学的进步,推动中西文化的融汇与交流,殚精竭虑,鞠躬尽瘁。他在天文学、数学、农业科学、机械制造、军事学等领域都卓有建树。他的《农政全书》,与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徐弘祖的《徐霞客游记》,同为明末科学的四大高峰。

15、不经意间,这让徐光启接连创下几个记录:他成为文献记载首个有英文名的中国人,他成为中国第一位受洗的基督徒,而徐光启一家则成为上海第一批天主教友。

16、第徐光启纪念馆,就位于光启公园的角落。

17、谈及中国古代数学,很多人知道祖冲之、刘徽、杨辉甚至秦九韶,但对徐光启,可能知晓的人并不多。但徐光启对我们现在的影响,丝毫不亚于上面这些古代数学家。可以说,我们现在每个人的日常生活,都与徐光启的成就息息相关。

18、在军事方面,他特别注重火炮的制造,对火器在实践中的运用,对火器与城市防御,火器与攻城,火器与步、骑兵种的配合等各个方面部有所探求。来自于实践的农学成就徐光启最大的成就在农学方面,不但写了大量的农业著作,还融入了治国治民的“农政”思想。下面,简单罗列一下他的农学研究历程。

19、第徐家汇天主教堂,法国传教士在1840年后再度来到中国,因为徐光启的原因首选徐家汇落脚开始建设,从而令徐家汇成为现在上海之源。

20、李次虨说,自从李之藻加入耶稣会之后,无论李之藻到哪里,都有耶稣会士陪伴而行,因此,他自小就天天见到耶稣会士。

三、徐光启与意大利人利玛窦共同翻译了什么数学著作

1、在明朝,考场上不得意的文人就只能做做家教养家糊口。年近大叔徐光启依然每年为了几十两银子远走他乡,“知公者相延入粤,荒烟苦雨,崇山峻岭”,跨过山和大海,漂泊江湖尘世。

2、徐光启在家乡和天津这两段比较集中的农事试验与写作,为他日后编撰大型农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二十岁那年(万历九年,1581),徐光启中了秀才。此后,因长期考不中举人,衣食无着,只好做了村里学校的教师。过了些日子,神奇的事情发生了。有人把他带到了广东的一个崇山峻岭之中,不知有什么奇遇,使他的学问迅速增长。据说,徐光启主要呆在韶州,这里是耶稣会士在内地的第一个传教点;据说,他在这里结识了耶稣会士郭居静。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在广东期间,不知通过怎样的渠道,他获得了国子监的学籍!

4、三年后,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徐光启再一次来到南京,在葡萄牙传教士罗如望面前虔诚而立,他接受“洗礼”并取圣名保罗(Paul),郑重宣告见证他的信仰。

5、徐光启在奏折中概括了自二十多年前与利玛窦对话以来的经历,并强调引进西方科学知识可能带来的重要贡献:”臣等昔年曾遇西洋利玛窦,与之讲论天地原始,七政运行,并及其形体之大小远近,与夫度数之顺逆迟疾,一一从其所以然处,指示其确然不易之理,较我中国往籍,多所未闻。臣等自后每闻交食,即以其法验之,与该监推算不无异同,而大率与天相合”。在此,徐氏肯定了耶稣会传教士先进的天文学知识,明确指出了他们估算日蚀的准确无误。他主张在保持中国传统框架的前提下西学东渐,在天文学方面广采西洋传教士之长,以满足钦天监历法改革的需求(参见第200页)。

6、引进推广番薯;编纂《农政全书》;与利玛窦合译《几何原本》;组织编纂《崇祯历书》;练兵造炮引进新式炮兵。其中徐光启投入心力最大者,在组织编纂《崇祯历书》和练兵造炮。如将这五项事功置于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中来考察,并考虑到它们的历史作用,则会有大出今人预料的局面。

7、3年后,徐光启再一次来到南京,接受“洗礼”成为一名正式的天主教徒。“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利玛窦,没有西学的东渐,就没有明代的徐光启,也没有中西文化的第一次会通。”宋浩杰评价说。

8、万历四十一年(1613),徐光启又跟随宰相叶向高,当上了这一年会试的考官,选拔了一大批跟随他们一辈子的骨干官员,其中不少人后来当上了宰相,为灭亡明朝立下了汗马功劳。详情参阅:耶稣会士是如何搞垮明朝的(中)

9、崇祯元年(1628)初,朱由检即位,徐被召回充日讲官。次年擢升为礼部左侍郎,任职不久即将日食预测比试结果公之于众。此次日食由三派天文学者同时测算:即中国传统学派大统派、回回学派和西洋学派。前两个学派的预测是错误的,但徐光启的预测则是准确的。于是修订日历之议大起,准礼部之荐,徐受命主持新建之天文历局。天文历局位于北京宣武门内天主教堂东侧首善院,由李之藻、龙化民及邓玉函共同协助而成。这年年底后金兵攻陷河北遵化,徐受命制造火器以防京师被攻。他又忙于督造火器,乃荐汤若望及罗雅谷协办历法。崇祯三年七月擢徐礼部尚书。

10、徐光启是中西文化交流的先行者,信仰天主教,与意大利的传教士利玛窦建立了友谊。1606年,徐光启和利玛窦开始翻译《几何原本》。1613年到1618年,徐光启往返北京和天津之间,为农业试验而写成了《农政全书》的大纲。16为了抗击清兵,徐光启在通州操练士兵,但徐光启的练兵之道并没有得到采用。1624年,徐启光回到上海开始进行《农政全书》的写作,此时他的军事论集《徐氏庖言》也正式出版。

11、这里提到的“阁老”,就是万历首辅即第一宰相、并且多年担任独辅即唯一的宰相的叶向高。他为耶稣会士在明朝的公开活动并蔓延到全国各地,立下了汗马功劳。

12、中年大叔徐光启自小“家境贫寒”,自从二十岁考取了秀才后,一直久困场屋,接连五次乡试未第,直到三十六岁,第六次乡试时,天可怜见,终于派来了个认真负责的主考官焦竑,从本已落选的试卷中重新发现了他,于是他才中举。但随后多次去北京会试,榜上都无名。

13、这里举一个徐光启在耶稣会士庞迪我指导下服用中医药的例子。万历四十一年(1613),徐光启给家人写信:

14、明朝后期僵化的儒学引起了士大夫结社的浪潮,受到上海本地社团影响的徐光启,秉持穷则变,变则通的思想,尝试用天主教“补儒易佛”,匡正时弊。另一方面,徐光启作为一个对器物制造有着浓厚的兴趣的“理工男”,从精巧的西方仪器中对身怀绝技的传教士们产生了敬仰之情,彻底摆脱了传统的偏见,首次提出以谦虚的态度全面学习西方科技。成为上海兼容并包文化的代表人物。

15、须知,获得国子监的学籍,正经渠道只有以下三条:

16、三是“荫子入监”,这是父辈以卓越战功或者突出政绩或者崇高的职位,获得皇上赏赐的“荫一子入国子监”的特权;徐光启更是不可能存在这样的机会。

17、徐光启(1562年一1633年),字子先,号玄扈,南直隶松江府上海县(今上海)人,明代科学家。徐光启在天文、历法、数学、农业等领域都有着杰出贡献。他在天文学上的主要成就是修订历法和编译《崇祯历书》。他是把“几何”一词作为数学的专有名词来使用的第一人,曾与利玛窦合译《几何原本》。徐光启在农学方面的突出成就是编撰了《农政全书》,堪称一部农业百科全书。

18、崇祯二年(1629),徐光启从礼部右侍郎升职为左侍郎,即第一副部长,明代的时候,左比右大。

19、万历三十二年(1604),即中举七年之后,总算中了进士,位居三甲,获得了“同进士”出身。也就是说,在被录取者中,徐光启属于中下等水平。这一年,徐光启已经四十二岁。

20、徐光启发现天津、房山、涞水等地有许多廉价的荒地,于是立即出手,大量买进。然后雇佣可靠的人手,帮助打理。

四、徐光启写了什么农业科学巨著

1、徐光启是明朝历史上清廉有为的宰相,我们记住的一直是他的官职。上海徐家汇就是徐光启的故乡,徐家汇本名法华汇,后来为了纪念徐启光才改为徐家汇的。那历史上这个徐光启到底是怎么样的呢?他又作出了什么样的贡献呢?

2、中国是不是世界天文学的祖师爷?请看资料

3、欧几里得的《原本》奠定了西方理性思维的基础,是一部影响世界两千多年的经典著作,其在西方是仅次于《圣经》流传最广的著作。

4、正如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系主任江晓原所说:现在大家吃番薯,却不一定知道徐光启提倡农学引进番薯。当然,他们更不知道徐光启是上海地区第一个天主教徒。

5、徐光启出生两年之后,“自然科学之父”伽利略在意大利出生。他们都为自己的国家带来了天文历法、数学理论和武器制造方面的革新,是不折不扣的近代科学先驱者。奇妙的是两位科学家的命运也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伽利略在欧洲被认为是宗教异端,徐光启同样也被视为明朝官僚集团中的异类。为什么这么说呢?

6、徐光启,字子先,号玄扈,明南直隶松江府上海县人,明朝末年数学家、夫文学家、农学家、水利家、政治家、军事家,官至崇祯朝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徐光启为官清廉,《明史•徐光启传》曾有“盖棺之曰,嚢无余赀”的记载。徐光启也是中西文化交流的先驱和思想家之是上海地区最早的天主教基督徒,被称为“圣教三柱石”之首。

7、20个英文单词,透露出西方天文学的真实源头

8、明嘉靖41年,徐光启出生在上海黄浦区南市乔家路的九间楼内,万历32年中进士,开始了宦海浮沉的一生。

9、甘薯,水稻,火炮,历书……以及耶稣会传教士

10、徐光启满怀希望,决心练好新兵,加强国防。不料朝廷各部门腐败透顶,练兵衙门建成以后,徐光启既要不到人也要不到军饷,急得团团转,好容易要来一点军饷,就到通州检阅新兵,谁知7000多新兵大多是老弱病残。徐光启大失所望,眼看自己的抱负不能实现,没有办法,只好辞去新兵衙门的职务。

11、原来,徐家汇与一位影响了中国人400年的著名科学家有关,他的名字叫徐光启。徐光启生活在晚明时期,是文渊阁大学士,曾在此建农庄,从事农业实验并著书立说,逝世后即安葬于此。他的后代在此繁衍生息,后渐渐成为集镇。因地处为肇嘉浜与法华泾两水会合处,本名“法华汇”,后为纪念徐光启改名为“徐家汇”。

12、1616年,南京发生教难,给传教士捏造罪名,进行陷害。徐光启予以批驳,并以生命作保而化解,他说:“西洋传教士是正人君子,没有违反国法,实皆圣贤之徒,其德甚正,其守甚严,其学甚博,其识甚精,其心甚真,其见甚定,在彼国中亦皆千人之英,万人之杰。”

13、在这篇奏章中,徐氏总结了耶稣会传教士提出的天主教要理的价值及其补儒易佛的作用:”若以崇奉佛老者崇奉上主,以容纳僧道者容纳诸陪臣,则兴化致理,必出唐虞三代上矣”(参见第160页)。这是他皈依基督宗教的公开见证,其迫切与无畏可见一斑。徐氏继续解释道:”其说以昭事天主为宗本,以保救身灵为切要,以忠孝慈爱为工夫,以迁善改过为入门,以忏悔涤除为进修,以升天真福为作善之荣赏,以地狱永殃为作恶之苦报。一切戒训规条,悉皆天理人情之至。其法能令人为善必真,去恶必尽,盖所言上主生育拯救之恩,赏善罚恶之理,明白真切,足以耸动人心,使其爱信畏惧,发于繇衷故也”(参见第159页)。

14、系列4:引狼入室,阴谋控制明朝军事力量

15、在《徐光启集》中收录了徐光启在京做官时给家人的15封家信,指导家人如何发财的有11封。

16、宁远大捷硝烟弥漫的1626年,是徐光启“炮兵救国”理想最接近梦想成真的时刻。根据科学技术史专家的研究,当时孙元化统帅着远东地区最先进、最优秀的炮兵部队,当然也是当时中国最精锐的炮兵部队。徐光启等人千辛万苦,甚至动用自己的俸禄,引进欧洲新式炮兵技术,包括铸造、操作,乃至引进外籍炮兵军官,在此基础上建成了孙元化麾下的新式炮兵部队。和中国旧有的炮兵相比,新式炮兵不仅大炮铸造更为精良,而且具备了弹道学原理指导下的瞄准技术。

17、功夫不负有心人。徐光启在家反省了一些日子后,机遇终于来了。

18、1629年,徐光启运用西学,推测出日食发生的准确时间。在1629年到1633年间,他虽然年事已高,政务缠身,但仍然以严谨的科学态度事必亲躬。徐光启曾多次组织人员进行天文观测,获取大量的第一手的科学资料以保证新历法更加科学准确。他还根据观测结果,绘制出了当时最完备、最精确的星表和星图,也是中国目前所知最早包括了南极天区的全天星图。

19、“影景合成”现场的小电影播放着:1600年春天,徐光启来到南京天主堂,在管家的带领下,进入利玛窦的书房,利玛窦急忙出来迎接,彼此握手寒暄,侃侃而谈,两人大有相见恨晚之意,“徐光启倾慕利玛窦的见识和博学以及西方的自然科学知识,而利玛窦则仰慕徐光启的儒雅和才华”。

20、徐氏再次与火炮打交道。他设法从澳门运来数门大炮,同行的还有精通火器的耶稣会传教士罗德里格斯(JoãoRodriguesTçuzu)。此时的徐氏虽然在军事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大明王朝危在旦夕的局面似乎已无法挽回。徐和其他为数不多的基督徒官员毫无保留地全力以赴,力争挽回大局,堪称爱国楷模。在这段艰难的岁月里,一个重大的悲剧性事件发生了。孙元化是镇守边疆的重将之他是基督徒,也是徐光启的入室弟子。1632年,孙元化在一场兵变后被斩首问罪。徐氏挺身而出,全力为他辩护,但无法挽回,只好通过耶稣会传教士汤若望(JohannAdamSchall)乔扮工人入狱探监,以冒险的方式为他争取到了圣事的安慰。

五、徐光启对农业的贡献

1、2021年最受关注的十大博雅课程

2、万历三十五年(1607),三年翰林院庶吉士学习期满。恰好这年五月,叶向高当上了宰相。

3、徐光启编著的《考工记解》是我国古代工艺制造大全

4、三年后的万历四十四年(1616),徐光启的病好了,回到朝廷。第二年(1617),徐光启升了一级,当上了左春坊左赞善,从六品。

5、又如,万历四十四年,他给家人写信道:

6、远在北京的徐光启,估计家里当年可以收获三四十筐桑叶,家里养蚕一定用不完,于是,建议家里把多余的桑叶卖掉。徐光启打听到湖州人有更高超的养蚕技术,于是,叮嘱家人雇佣湖州人养蚕,家人要跟着学,用一两年时间,学会后就辞掉他。

7、崇祯时期(徐光启)主持修订历法的工作。徐光启(124-168),字子先,号玄扈,上海县法华汇(今上海市)人,明代著名科学家、政治家。官至崇祯朝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内阁次辅。

8、徐光启思想上的如此转变,使他的后半生走上了积极主张经世致用、崇尚实学的道路。徐光启是明学术界、思想界兴起的实学思潮中的一位有力的鼓吹者、推动者。

9、他最后说:“易生于简,简生于明,综其妙,在明而已。”

10、孙元化被处死的次年,徐光启在忧愤中病逝。1634年《崇祯历书》修撰完成,仅仅又过了10年,李自成叛军和清军先后攻入北京,大明王朝土崩瓦解(1644年)。此时徐光启曾寄以厚望的新式炮兵部队,已经成为大举入侵中原的满洲军队的精锐,反而加速了大明王朝的灭亡。而他晚年为之呕心沥血的《崇祯历书》,在1645年被改名为《西洋新法历书》,由清朝政府颁行天下,成为新朝“乾坤再造”的象征。

11、第徐家汇地铁站1号线1号口的塑像。

12、徐光启在天文学上的成就主要是主持历法的修订和《崇祯历书》的编译。徐光启在数学方面的成就,概括地说,有三个方面,即(1)论述了中国数学在明代落后的原因;(2)论述了数学应用的广泛性;(3)翻译并出版了《几何原本》。徐光启一生关于农学方面的著作甚多,计有《农政全书》(大约完成于1525—1528年间,死后经陈子龙改编出版于1639年)、《甘薯疏》(1608)、《农遗杂疏》(16现传本已残)、《农书草稿》(又名《北耕录》)、《泰西水法》(与熊三拔共译,16l2)等等。徐光启可以称得上是中国军事技术史上提出火炮在战争中应用理论的第一个人。

13、▲利玛窦(左)与徐光启(右)

14、他在历法、数学和军事等方面均有建树。在天文历法方面,他主编《崇祯历书》,在历书中,引进了圆形地球的概念,介绍了经度和纬度的概念。此外,还参加了《测天约说》《大测》《日缠历指》《测量全义》《日缠表》等书的具体编译工作。

15、在2005年组织徐光启学术研讨会的基础上,今年(2007年),上海徐汇区文化局又借《几何原本》翻译出版400周年纪念活动,举办了更大规模的国际学术研讨会。活动的操办者是徐汇区文化局副局长宋浩杰,他借学者的嘴巴,向社会释放一枚文化和解的信号,公开承认徐光启是一位天主教徒。

16、无疑,4个世纪前徐光启接触西洋文化时的自信和温和态度是一笔宝贵的精神遗产。“徐氏在封闭的中华帝国师事洋人,且昄依天主教,足见其见识卓然不同于常人,允为中西文化会通第一人。”陈乐民亦评价说。

17、徐光启获得第一的这场考试,以作弊成风而震惊朝廷,被载入了史册。考试结果一宣布,考生们就炸了,朝廷里就被闹翻了,《国榷》:

18、第文定路,因为文定是徐光启的谥号(死后由朝廷给予的评价性的称号)。

19、徐光启辞官回乡时,已是年过花甲的老人。由于他本来就喜欢研究农业科学,回乡后,就在自家田里干农活,同时做些试验,经过长期的研究记录,写成了一部很有名的著作,叫《农政全书》。

20、姓名:徐光启性别:男民族:汉族籍贯:上海上海别名:字子先号玄扈教名保禄职业:科学家政治家军事家生辰:1562出生地点:上海忌日:1633安葬地点:上海徐汇区南丹路光启公园徐光启(1562年4月24日-1633年11月10日),字子先,号玄扈,教名保禄,汉族,明朝南直隶松江府上海县人,中国明末数学和科学家、农学家、政治家、军事家,官至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赠太子太保、少保,谥文定。徐光启也是中西文化交流的先驱之是上海地区最早的天主教徒,被称为“圣教三柱石”之首

六、徐光启

1、从此出发,徐光启带着自己祖国丰富的文化遗产,走入了17世纪开始的全球性的中西文化交汇洪流中。与此同时,来到中国的耶稣会士,对刚刚展现在他们面前的“知识新大陆”也表现出十分的好奇,利玛窦真诚地尊崇和赞美着儒家,认为是一种值得西方人学习的“东方人文主义”。

2、徐光启在朝廷里的职位逐步提升。由于他在天文学方面造诣很高,正确推算出1629年的日蚀,因此朝廷委派他用自西方传教士那里学来的知识修正明朝的历法。他于1630年出任礼部尚书,1633年去世。他在生前还帮助传教士翻译过属灵书籍和科技书籍。他与李之藻、杨庭筠被早期天主教会誉称为“圣教三柱石”。

3、徐光启是上海人,上海有个区叫徐家汇,是他及其后裔世居之地,就是为表示对他的纪念。他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科学家、中国近代科学的先驱、爱国的政治家。他的科学研究范围广泛,以农业和天文学最为突出。他不同于当时其他儒家学者,不仅精通文史典籍,而且较早从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参利玛窦条)学习西方的科技知识(包括天文、历法、数学、测量、地理、水利),成为博学多才的学者,1604年中进士后任职于北京翰林院,他继承和发扬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又吸取并介绍了西方的科技,对中国的科技发展作出卓越贡献。他对农业进行长期研究,写出集中国古代农业科学之大成的巨著《农政全书》,主持编译《崇祯历书》,并译著很多书籍,其中以《几何原理》最为著名。

4、徐光启最后的这两段话,可以说是对数学和一切科学内在美的高度概括:看似复杂的现象背后都有简单明了的规则在起作用。而数学的突出特点,在于其体系的自明性。正是这种体系化的思想,成为了整个西方数学与科学发展的基石;而这,恰恰是中国古代的数学与科学所欠缺的。

5、徐光启是一位十分神秘的人物。徐光启去世后,他的儿子徐骥撰写了《文定公行实》一文,详述了徐光启一辈子的经历。我想,谈论徐光启,没有什么信息比他儿子的更权威更真实可靠。

6、徐光启毕生好学,孜孜不倦,作为中国最具权威的基督徒学者,他的研究从不停留于抽象的层面。在他与利玛窦于北京合作的最初几年中,徐光启忧国忧民,针对国家在政治和经济上面临的重要问题发表了独到的见解。他主张加强北方边关的保卫,抵御满族”蛮夷”日益频繁的南侵。另外,徐氏也重视贯通中国南北的人工水道,关心人工大运河的有关问题。1607年,徐氏告还上海,为过世的父亲守制三年。在此期间,他邀请郭居静(LazzaroCattaneo)神父移居上海。可见,此时的徐光启已是一个成熟的基督徒。由此,在徐光启及其家人的倡议、支持和榜样下,基督徒团体在上海应运而生,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中国教会中最稳固、最重要的团体之一。

7、徐光启之流为什么对耶稣会士“深信不疑”?

8、可见,在英语里,耶稣会信徒、阴险的人、间谍是一回事。

9、1562年,徐光启(1)出生于一个早年从中国北方南迁上海的家庭。上海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城市,位于东海之滨,长江入海口沿岸。由于城市周边的传统农业与棉花种植和加工,各种商业活动得到蓬勃发展。但与此同时,台风、洪水、饥荒和日本海盗的侵扰也不时打乱沿海地区的安宁。徐光启出身于一个平凡的商家。在他出生的9年前,为了抵御海寇的袭击,上海修筑了城墙。1587年,一场空前的大饥荒给当年25岁的徐光启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

10、诚邀|博雅云课堂邀您陪孩子一起探寻世界

上一篇:红尘陌路皆过客下一句(红尘陌路)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经典语录

  • 红尘陌路皆过客下一句(红尘陌路)
  • 范仲淹的诗文脍炙人口而词却无名篇传世(范仲淹的诗)
  • 北山之夜音乐课堂(北山之夜)
  • 悼念母亲的歌曲有哪些(悼念母亲)
  • 论语十二则原文注音版(论语十二则)
  • 描写中秋月亮的诗句蚂蚁森林(描写中秋月亮的诗句)
  • 送给老师的歌(精选88句)
  • 戴望舒的诗歌主张有哪些(戴望舒的诗)
  • 献给老师的诗篇或歌曲(精选88句)
  • 隔世离空的红颜图片(隔世离空的红颜)
  • 朗诵技巧如何抑扬顿挫(朗诵技巧)
  • 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翻译(昔吴起出遇故人)
  • 李清照诗集手抄报(李清照诗集)
  • 元宵节诗句古诗大全四句(元宵节诗句古诗大全)
  • 李清照的词被誉为(李清照的词)
  • 关于元宵节的古诗大全(元宵节的古诗大全)
  • 经典语录相关栏目

    推荐经典语录

  • 给军训女儿的鼓励话(女儿军训鼓励她的话语)
  • 给女儿军训加油鼓励的话语(女儿军训父母鼓励的语言)
  • 带娃加上班发朋友圈(边带孩子边工作的朋友圈)
  • 自家种的西瓜发朋友圈晒西瓜说说(摘西瓜发朋友圈说说)
  • 四月大雪的句子(四月大雪纷飞的说说)
  • 种蘑菇发朋友圈的句子(发朋友圈蘑菇说说)
  • 回娘家舍不得走说说(舍不得离开娘家的句子说说心情)
  • 赞美孙女的句子(赞美外孙女的优美说说)
  • 最新经典语录

  • 徐光启简介(徐光启)
  • 红尘陌路皆过客下一句(红尘陌路)
  • 范仲淹的诗文脍炙人口而词却无名篇传世(范仲淹的诗)
  • 北山之夜音乐课堂(北山之夜)
  • 悼念母亲的歌曲有哪些(悼念母亲)
  • 论语十二则原文注音版(论语十二则)
  • 描写中秋月亮的诗句蚂蚁森林(描写中秋月亮的诗句)
  • 送给老师的歌(精选88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