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兰溪棹歌
1、在汪启淑的《兰溪櫂歌》里,马公滩红叶是兰城一大胜景:“马公滩外少人家,潦净波澄露白沙。秋晚东峰亭上望,一江红叶艳于花。”当时,马公滩还是一处沙洲,江水环绕,洲上多种乌桕,桕子雪白如珍珠,树叶红艳如春花,蔚为大观。
2、每周一至周五晚7:50
3、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兰溪市教育局将陆续组织全市师生将蕴含兰溪地方文化的诗词谱曲并进行广泛传唱。
4、首诗,尾没写"",没写"情",读却使景,景情.诗结构看,前两句静景,两句景,结句尤传神,笔勾勒,使整面画,使美兰溪山水充满蓬勃机,全诗精彩点睛笔.诗歌描写春夜兰溪江边山水景色渔民捕鱼态前两句写月光月、树、河湾倒映水山凉字令觉春寒犹镜字使月夜静寂诗句写纤丽、秀气自文笔四两句给觉则全同像引用民间流传物候语朗朗口朴实华令置信叙述事实:春雨兰溪江鱼起
5、髙眉山地势高耸,附近群山连绵,“源”代表溪水的发源地,所以在水草丰美、有山有水的地方,人们渐渐聚集,最终形成村落,这些带“源”字的村名一直沿用至今,见证了农耕文明的一部分。
6、“凉月如眉挂柳湾”“凉月”二字,既写出月色秀郎,又点出春雨过后凉爽宜人的气候。“挂柳湾”,使人想象月挂梢头,光泻兰溪,细绦弄影,溪月相映增辉的情景。
7、⑶越:古代东南沿海一带称为越,今浙江省中部。
8、贞元五年,上表辞官归隐,客死返乡途中。他当时的诗名很大。他的诗,题材内容丰富,体裁形式多样。多写隐逸生活,表现出一种闲适情调。今存诗近三百首,《全唐诗》录其诗二卷。
9、前两句着重整体描画,写静景;后两句着重个体(雨、鱼),写动态。解析:可以从动静(前两句是静景,后两句是动景)的角度回答。注意比较异同要找准比较点。
10、《兰溪棹歌》是唐代诗人戴叔伦创作的名篇.诗歌描写了春夜兰溪江边的山水景色和渔民捕鱼的心态.抒发了诗人热爱兰溪独特的民歌气韵,钟情于渔家欢乐的情感.
11、汪启淑住在南门塔岭背,帮助修兰溪县志。他去采访、考察,在这个过程当中就写了100首诗,当时兰溪的风土人情、古迹风景土特产等,都写进去了。可以说这100首诗是当时兰溪一本小小的百科全书。
12、兰溪人对“兰溪棹歌”有一种割舍不掉的情感,只要一提这诗,很多人便能朗朗上口:
13、暇投名山好,窈窈人深谷。
14、兰溪棹歌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通观全诗可以发现,这首船歌以兰溪之夜作为背景,但它着重表现的并非夜的静谧朦胧,而是兰溪夜景的清新澄澈,生趣盎然。而这正体现出
15、这首诗,从头至尾没有写到“人”,也没有写到“情”,而读来却使人感到景中有人,景中有情。诗人将山水的明丽动人,月色的清爽皎洁,渔民的欣快欢畅,淋漓尽致地展现在明澈秀丽的画卷中,读后给人以如临其境的美感。从诗的结构看,前二句是静景,后二句是动景,结句尤为生动传神,一笔勾勒,把整个画面画活了,使人感到美好的兰溪山水充满蓬勃生机,是全诗最精彩的点睛之笔。
16、(翻译:淅淅沥沥的春雨,下了三天,溪水猛涨,鱼群争抢新水,夜半人静之时纷纷涌上溪头浅滩)。
17、“回家好。”女人们回答。
18、这首船歌虽然以兰溪之夜作为背景,但它着重表现的并非夜的静谧朦胧,而是兰溪夜景的清新澄澈,生趣盎然。而这,正体现出这首诗独特的民歌气韵,渔家的欢乐之情
19、“其源虽不及木沈亦有东西两源各深十余里,茶笋出焉,明徐用检卜筑于源之
20、唐朝的戴叔伦的集子,在宋元的时候已经遗失掉了;汪广洋的作品在明朝中后期的时候也已经丢失了。只相差两个字的前后秩序,两个人要创作同一首诗几乎是不可能的。
二、兰溪棹歌古诗带拼音
1、因为在丽日艳阳照映下,一切景物都显得生气蓬勃、鲜妍明媚,得以充分展示出它们的美。此篇却独出心裁,选取夜间作背景,歌咏江南山水胜地另一种人们不大注意的美。这是它在取材、构思上的一个显著特点。
2、兰溪棹歌戴叔伦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诗文解释一弯娥眉月挂在柳湾的上空,月光清朗,凉爽宜人。越中山色倒映在水平如镜的溪面上,煞是好看。淅淅沥沥的春雨,下了三天,溪水猛涨,鱼群争抢新水,夜半人静之时纷纷涌上溪头浅滩。诗文赏析兰溪,在今浙江兰溪县西南。棹歌,渔民的歌。清爽的凉月,雨后的山色,一幅清新淡雅的水墨画跃然纸上。全诗空灵明快,情景交融,加之民歌的韵致,读后给人以身临其境的美感,宛若一幅佳画,一支妙曲。结句最为生动传神,是画龙点睛的精彩之笔。
3、《兰溪櫂歌》有诗云:“城南江畔尽岩阿,户户高楼俯碧波。怪道香云飞不散,锁窗春早启多罗。”诗中的“城南江畔”即老城婺江路自老酒厂至费垅口一带。这里背山临江,风景优美,视野开阔,在乾隆初年已被视作风水宝地,富人纷纷在此买山造楼,穴墙开窗,可凭窗远眺,俨然为一豪华别墅区。
4、☞这块石碑,记录云山小学的“前世今生”
5、南方二三月间桃花开时,每有绵绵春雨。这种持续不断的细雨,能使江水上涨,却不会使水色变浑,所以次句有水清如镜的描写,如果是北方的桃花汛,则自无“山色镜中看”的清澈之景。
6、⑷三日:三天。桃花雨:江南春天桃花盛开时下的雨。
7、附一:在翻阅《洞源村志》的时候发现几个勘误,欢迎各位留言商讨:
8、(翻译:一弯蛾眉月挂在柳湾的上空,月光清朗,凉爽宜人。越中山色倒映在水平如镜的溪面上,煞是好看)。
9、这是一首富于民歌风味的船歌。全诗以清新灵妙的笔触写出了兰溪的山水之美及渔家的欢乐之情。
10、兰溪三日桃花雨,夜半鲤鱼来上滩。
11、无论是戴叔伦还是汪广洋,《兰溪棹歌》留给我们的,是一道永恒的风景。
12、兰溪溪水腻于罗,夹岸花开照绿波。
13、歌唱当地风光的民歌,除有特殊背景外(如刘禹锡《踏歌词》)取景多在日间。
14、邮箱:1628799387@qq.com
15、这个说法也在古籍中得到验证,附近的山都以高眉为参照物。《光绪兰溪县志》:天峰岭在高眉山东北高五百丈余;茶山一名云雾山,在高眉山左,山谷深窈、草木森蔚蓝而多茶,故名。
16、松云满地石门古,开遍碧桃无限花。
17、雨后的春夜,月色显得更加清澄;时值三月(从下文“桃花雨”可知),柳条已经垂缕披拂。眉月新柳,相映成趣,富于清新之感。
18、“越中山色镜中看”,此句转写水色山影。浙江一带古为越国之地,故称“越中”。
19、兰阴苍苍北固遥,中洲水面似金焦。
20、这首诗是一首名篇。描写了春夜兰溪江边的山水美景和渔民的欢乐心情。
三、兰溪棹歌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色
1、等他吃完以后,他的外甥问他,鸡好吃吗?风水先生说,蛮好吃的。外甥有说,你知道吗,这只鸡是别人从粪缸里捞出来的死鸡。
2、抒发了诗人热爱兰溪独特的民歌气韵,钟情于渔家欢乐的情感。《兰溪棹歌》是唐代诗人戴叔伦创作的名篇。此诗描写了春夜兰溪江边的山水美景和渔民的欢乐心情。全诗四句。前两句是写月光下的月、树、河湾和倒映在水中的山,诗句写得纤丽、秀气;后两句给人的感觉则全然不同,像是引用了民间流传的物候语,朗朗上口,朴实无华,又令人置信地叙述一个事实:春雨一下,兰溪江的鱼就多起来了。前后诗句文笔虽然不同,却协调地组合了一幅春江月夜图。
3、这组题为“兰江竹枝词”,共有十二首诗。细细品味,总能咀嚼出一些“兰溪棹歌”般的乡土滋味来。
4、《兰溪棹歌》创作背景戴叔伦于唐德宗建中元年五月至次年春曾任东阳令,兰溪在东阳附近,这首诗是他在这段期间所创作的。
5、寻源既回环,陟经亦迂曲。
6、“凉月如眉挂柳湾”,首句写舟行所见岸边景色:一弯如眉的新月,映射着清冷的黑暗,正低挂在水湾的柳梢上。
7、《兰溪棹歌》是唐代诗人戴叔伦创作的名篇。(1)全诗四句。前两句是写月光下的月、树、河湾和倒映在水中的山,诗句写得纤丽、秀气;后两句给人的感觉则全然不同,像是引用了民间流传的物候语,朗朗上口,朴实无华,又令人置信地叙述一个事实:春雨一下,兰溪江的鱼就多起来了。前后诗句文笔虽然不同,却协调地组合了一幅春江月夜图,描写了春夜兰溪江边的山水美景和渔民的欢乐心情。
8、近日翻阅《兰溪棹歌》,发现第25首:
9、百首《兰溪櫂歌》,展现200多年前的兰溪!
10、明月出林端,澹然悦幽独。
11、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
12、兰溪棹歌(lánxīzhàogē)拼音版:liángyuèrúméiguàliǔwān,yuèzhōngshānsèjìngzhōngkàn。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lánxīsānrìtáohuāyǔ,bànyèlǐyúláishàngtān。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13、“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船继续前行,不觉意间已从平缓如镜的水面驶到滩头。听到滩声哗哗,诗人才联想到连日春雨,兰溪水涨,滩声听起来也变得更加急骤了。在滩声中,似乎时不时听到鱼儿逆水而行时发出的泼刺声,诗人又不禁想到,这该是撒欢的鲤鱼趁着春江涨水,在奔滩而上了。
14、有一天他问村里的女人说:“你们的男人都在外做官,是希望他们回家好,还是在外面好?”
15、因为在丽日艳阳照映下,一切景物都显得生气蓬勃、鲜妍明媚,得以充分展示出它们的美。
16、闻说西门好风景,大家同上木兰舟。
17、当然那只是一个古老的传说。在查阅《光绪兰溪县志》过程中,我发现以前走过的每一座山、每一个岭、每一个村都变得鲜活起来,茶山、脖罗山,红坑、樵坞、梅坞口、玲珑岩、鸟窠岩,这些地方都在高眉附近。
18、体裁形式多样:五言七言,五律七律,古体近体,皆有佳作。题材内容也丰富:有反映战乱中社会现实的,有揭露昏暗丑恶世道的,有同情民生疾苦的,有慨叹羁旅离愁的,也有描绘田园风光的。
19、这两句是诗人的视觉感受。首句是仰望天空。次句写俯察,一俯一仰,景象清新。“凉月如眉”,“山色镜中”,都是比喻一明喻山色之形,一暗喻溪水明净。挂字比拟,看字更点明人在景色之中。闪光水色有了人的活动,则更显得灵动,跟显生机,使兰溪有胜似仙境之感。
20、http://baike.baidu.com/link?url=Nes37ZSHk51QN9mO9U6KzLggitPM4VeBvYvyOP2qUSkFsFZeInT1UHpeBy3pRd0A6jNmkGDTuQOaHKADLf31cq
四、兰溪棹歌几年级古诗
1、⑴兰溪:即婺州(今浙江金华)境内的兰溪江,也称兰江,浙江富春江上游一支流,在今浙江省兰溪市西南。棹(zhào)歌:船家摇橹时唱的歌。
2、“越中山色镜中看”,此句转写水色山影。浙江一带古为越国之地,故称“越中”。“山色镜中看”,描绘出越中一带水清如镜,两岸秀色尽映水底的美丽图景。句内“中”字复迭,既增添了民歌的咏叹风味啊,又传递出夜间行舟时于水中一边观赏景色,一边即景歌唱的怡然自得的情趣。
3、☞兰溪也有“马术”冠军!这么帅气的运动来了解一下!
4、译义:一弯蛾眉月挂在柳湾的上空,月光清朗,凉爽宜人。越中山色倒映在水平如镜的溪面上,煞是好看。淅淅沥沥的春雨,下了三天,溪水猛涨,鱼群争抢新水,夜半人静之时纷纷涌上溪头浅滩。
5、因是夜中行舟,夜色本来比较黯淡朦胧,这里特意选用“桃花雨”的字面,感觉印象中便增添了黑暗的冬天色彩;夜间本来比较宁静,这里特意写到鲤鱼上滩的声响,遂使静夜增添了活泼的生命跃动气息。
6、☞从兰溪出发的他,走向中国美术馆!传统的、更是世界的……
7、新粧若箇临春水,一面红潮最可怜。
8、回答:兰溪棹歌的读音是lan xi zhao ge,兰是二声,溪是一声,棹是四声,歌是一声。
9、凉月如眉挂柳湾,
10、忆昨仙人乘紫霞,寻真又到上清家,
11、启箧搴蕑编,燕语时剪烛。
12、lanxisanritaohuayu,
13、风水先生听了,怀恨在心,想办法报复。高眉地势高,人们外出需翻山越岭,当时主要通道是从上洞寺(又名栖真寺)下山过山岗进进出出。就着这条通道,风水先生想了一个计谋。
14、每倚西风怀旧贤,洞源深处重凄然。
15、以兰溪之夜作为背景,但它着重表现的并非夜的静谧朦胧,而是兰溪夜景的清新澄澈,生趣盎然。而这,正体现出这首诗独特的民歌气韵,渔家的欢乐之情
16、liangyuerumeigualiuwan,
17、yuezhongshansejingzhongkan。
18、棹(zhào)歌:船家摇橹时唱的歌。
19、戴叔伦,唐代诗人。字幼公,一作次公,又作名融,字叔伦,润州金坛人。贞元年间进士。出生在一个隐士家庭。年少时师从萧颖士,博闻强记,聪慧过人。
20、欲把湖头比溪上,若个三山在六桥。
五、兰溪棹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1、☞兰溪这个益智玩具又双叒叕获奖了!
2、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译文一弯蛾眉月挂在柳湾的上空,月光清朗,凉爽宜人。越中山色倒映在水平如镜的溪面上,煞是好看。淅淅沥沥的春雨,下了三天,溪水猛涨,鱼群争抢新水,夜半人静之时纷纷涌上溪头浅滩。赏析这是一首富于民歌风味的船歌。全诗以清新灵妙的笔触写出了兰溪的山水之美及渔家的欢乐之情。
3、说也奇怪,就从这条路修好之后,朝里的皇帝做了一个梦,名叫“九龙抄殿”,皇帝请国师一算,觉得形势不妙,有人要谋反,最后追查到童姓九兄弟身上。
4、戴叔伦于公元780年公元780年(公元780年)五月至次年春曾任东阳(今属浙江)令,兰溪(又称兰江,是富春江的上游支流)在东阳附近,这首诗具体创作时间不详,大约是在这一期间所作。
5、棹郎歌到竹枝词,一寸心肠一寸丝。
6、“山色镜中看”,描绘出越中一带水清如镜,两岸秀色尽映水底的美丽图景。
7、通观全诗,可以发现,这首船歌虽然以兰溪之夜作为背景,但它着重表现的并非夜的静谧朦胧,而是兰溪夜景的清新澄澈,生趣盎然。而这,正体现出这首诗独特的民歌气韵,渔家的欢乐之情。
8、lánxīsānrìtáohuāyǔ,bànyèlǐyúláishàngtān。
9、郑村渡口风浪多,鱼船来去疾如梭。
10、清明节,春节来临之际,每个人都穿着的合身和舒适的春天,呼吸鹞鞭缭绕的声音,我听到了孩子们拍手呼叫竟然是一个美丽的风筝现场松树枝刮下。
11、掉郎歌到竹枝词,
12、戴叔伦于唐德宗建中元年五月至次年春曾任东阳令,兰溪在东阳附近,这首诗大约是他在这段期间所创作的。
13、“越中山色镜中看”,此句转写水色山影。浙江一带古为越国之地,故称“越中”。“镜”,是比喻溪水,并且暗示出月光的明洁,溪面的平静,水色的清澈。它启发读者去想象那幽雅的兰溪山色,在溪水的倒影中,摇曳生姿,朦胧而飘渺,使人如坠入仙境一般。淡淡的笔墨,描绘出一个多么美妙的艺术境界。
14、附二:童老伯还讲了一个”灭天下“的老故事,髙眉原住民盛培新先生留言提到”打汤瓶“老故事,今天终于补充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