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弈
1、②理解“专心致志”一词。
2、“不管做什么事都要专心。”——全班同学脱口而出,道理明白在心。
3、停顿几秒后,一个孩子举起手,“我觉得是‘青’字,那上面好像是三横。”
4、为什么二人同时学习,却有如此之差距。
5、孔子也无法判断谁是谁非。
6、我接过话,“这上面代表人,下面是两只手,其一人手抬起,在思考该怎样下棋落子。另一人则胸有成竹,正动手落子到棋盘——原来是两个人在下棋,在博弈——现在明白了吗,这个字是——”
7、出处:出自战国时期孟子的《孟子·告子》。
8、弈:古时指围棋,故学弈就是学习下围棋>弈秋,通国之善弈也。使弈秋侮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吾曰:非然也。课文主要讲棋艺精湛的弈秋,同时教二人下棋,但二人学习态度截然不同,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另一人却“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而射之”。虽一起学习,但心不在焉。同时学棋,但三心二意之人不如好学人。
9、(3)运用多种方式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如指名读、赛读、齐读等。
10、“其一人聚精会神,一人心猿意马。”
11、生读文,师正音。强调重点字词的读音,以及据义定音读好“为”。
12、战国时期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地位仅次于孔子,与孔子并称“孔孟”。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
13、“思之抱入怀中——天上的白云看上去很柔软,当个抱枕还不错。”白云在天上,除了观赏,用处估计一时半会儿不好想,我就替他补了一句。
14、译文: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棋的人。让他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一心一意,聚精会神,只听弈秋的教导;而另一个人虽然也听讲,可是心里却想着天上有天鹅要飞过来,便想拉弓搭箭去射它。这个人虽然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成绩却不如那个人。有人说,是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回答:并非这样。
15、“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这次备课和晓娟老师一起研讨:
16、《学弈》选自《孟子·告子上》。《孟子》是孟子与他的弟子合著的。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等。扩展资料:《学弈》通过讲述弈秋教两个人学下围棋的故事,说明了在同样条件下,不同的态度一定会得到不同的结果,告诉我们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的道理。
17、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围棋的人。让弈秋教导两个人下围棋,其中一人专心致志的学习,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却一心以为有天鹅要飞来,想要拉弓箭去把它射下来。虽然和前一个人一起学棋,但棋艺不如前一个人好。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说:不是这样的。
18、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9、重点:理解文言词句的意思,把握故事的内容。
20、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能对照注释,想想每句话的意思,了解故事的内容。
二、学弈出自
1、(2)小组合作交流课文大意。
2、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3、会写“援、惧”等4个字。
4、“名师出高徒,弈秋是名师,怎么就有一个‘弗若之矣’的徒弟呢?是智力问题吗?”
5、《学弈》是选自《孟子·告子》中的一个故事。通过弈秋教两个人学下围棋的事,说明了做事必须专心致志,绝不可以三心二意。弈秋同时教两个学习态度不同的人下围棋,学习效果截然不同,指出这两个人学习结果不同,并不是在智力上有多大差异。
6、这段古文共有5句,有两层意思。第一句是一层意思,指出弈秋这个人是全国擅长下棋的人。这句话为下文做了铺垫,因为“名师出高徒”,他的学生肯定都是高手,而且一定是高手如云。
7、一问:“弈秋何许人也。”
8、惟弈秋之为听:只听弈秋(的教导)。
9、“下棋。”不少学生喊出来。
10、《学弈》选自战国时期孟子及其弟子所著的《孟子·告子上》,文体为文言文。
11、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12、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像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却像个盘子,这不是远时看起来小而近时看起来大吗?”
13、韩愈《原道》将孟子列为先秦儒家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元朝追封孟子为“亚圣公·树宸”,尊称为“亚圣”,《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完成,倡导“以仁为本”。
14、“教你们数学的李老师,教学在淮滨县都很有名,该如何说呢?”
15、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学弈》这篇文章吧。注意文中斜线,是朗读节奏的划分。
16、弈(yì)(1)秋(qiū)通(tōnɡ)国(ɡuó)(3)之(zhī)(4)善(shàn)(5)弈(yì)者(zhě)也(yě)。
17、“不是智力问题,是学习态度问题,他们俩都跟着弈秋学习,一人专心致志,一人三心二意,谁能再用一组这样的词语描述二人的态度呢?”
18、我是善言者,将文中的故事完整地说给家人或朋友听。
19、之:指弈秋的教导。
20、“孟子传世语录何止这10条,不过学习要细细消化,熟练背诵《学弈》,积累这10条孟子名言,就是今天的作业。”
三、学弈选自哪里?
1、让学生联系生活、学习中的经历发言,认识到不专心产生的不良结果,增强做事应当专心致志的意识。
2、为,就是谓,相当于“大家来说说”的意思,当然,这里翻译成“是因为”也可以。其,指第二位同学。与,这里读第二声,yú相当于欤这个字,意思是吗?是因为第二位同学的智力不如前一个同学吗?曰:“非然也。”曰,就是说的意思,曰的前面没有主语,没有说某某人曰,我们读古文遇到这种情况,把它默认成作者在曰就可以了,因为这种时候一般就是作者在表达自己的观点。非然也。不是这样的。
3、(4)展示评价,再次练写。
4、“不是智力问题,是那个人他学习做事不专心,不用心造成的。”
5、生:学习下棋的意思。注释中做出了解释。
6、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有清凉的感觉,到了中午却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时热而远时凉吗?”
7、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8、“所以,才会‘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那下大家都知道《学弈》这个故事要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9、《两小儿辩日》原文:战国列子《列子·汤问》
10、弈秋,这个人的名字叫秋,因为棋下得好,所以在名字前加一个弈字,叫弈秋。这种命名方式在我国古代的各类作品中经常见到,比如庖丁解牛中的庖丁,庖,厨师,丁,名字,就是名字叫丁的厨师。
11、“没有鸿鹄,是不是他就能‘惟弈秋之为听’呢?”
12、一)故事导入,解读课题
13、设计意图:让学生以读通、读顺、读出味道为学习文言文的起点,注重朗读方法的指导。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动口、动脑、诵读古文的能力得到提升,同时也感受到诵读古文的乐趣。在多次诵读中,学生既了解了文言文的特点,又为进一步学习文言文打下了基础。
14、②理解句意。说一说: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15、找相似点,学生猜得不错!
16、其:他的,指后一个人。
17、故事讲述的道理:学习应专心致志,决不可三心二意。
18、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学弈
19、《学弈》告诉我们做事必须专心致志,决不可三心二意,才能成功。出自:春秋孟子的《孟子·告子上》译文: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20、通过弈秋教两个人学下围棋的事,说明了做事必须专心致志,绝不可以三心二意。弈秋同时教两个学习态度不同的人下围棋,学习效果截然不同,指出这两个人学习结果不同,并不是在智力上有多大差异。
四、学弈告诉我们道理
1、“跟谁学下棋?学得效果怎么样呢?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近选自《孟子•告子》上篇中的一个故事——《学弈》——齐读课题——”
2、注:今人常习惯性地将性善与性恶相对,事实上,持性恶论的是荀子,年代晚于孟子,本篇是孟子与告子的争论,不涉及荀子的性恶说。
3、在课文的讲解中穿插识字教学,着重指导多音字和通假字。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字形,在反复的练写中识记。
4、“我喜欢‘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我觉得说得很正气”
5、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下面让我们来检查一下同学们对句意的理解。
6、代表作有《鱼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富贵不能淫》。《鱼我所欲也》和《寡人之于国也》被编入中学语文教科书中。学弈(原文)弈秋,通国之善弈也。使弈秋侮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吾曰:非然也。(译文)弈秋是僵最会下棋的人。让他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而另一个人虽然在听着,可是他心里总以为有天鹅要飞过来,想拿弓箭去射它。这样虽然他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却学得不如前一个。能说这是他的聪明才智不如前一个人吗?我说:不是这样的。全文意思:
7、学弈学弈》选自《孟子·告子》,通过弈秋教两个人学下围棋的事,说明了做事必须专心致志,绝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文章先说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围棋的人..
8、“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齐声抢答,无任何难度。
9、就让我们带上这些好方法来学习《学弈》。
10、“专心致志。”学生回答,我板书。
11、“说得对!多音字的读音是根据这个字在句子中的意思而定的——我们一起再读读这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