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唐代诗人有哪些
1、曾建议扩大书馆,增设学士,在此期间主持风雅,代朝廷品评天下诗文,一时词臣多集其门,《全唐诗》收其遗诗三十二首。710年,临淄王李隆基起兵发动政变,与韦后同时被杀。
2、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11月28日),字子厚,汉族,河东(现山西运城永济一带)人,唐宋八大家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3、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绵州人。他的诗歌题材广阔,内容丰富,感情强烈奔放,想象奇伟丰富,语言清新流畅。风格雄健,可称为屈原以后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尊称为“诗仙”,其诗大多以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的情感为主。他与杜甫并称为“李杜”。李白在政治上始终未能实现理想,但在诗歌创作中却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继承并发扬了自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的诗歌传统,把浪漫主义精神和创作方法推向了新的高峰。
4、王昌龄早年贫苦,主要依靠农耕维持生活,30岁左右进士及第。初任秘书省校书郎,而后又担任博学宏辞、汜水尉,因事被贬岭南。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被刺史闾丘晓所杀。
5、首句“看朱成碧思纷纷”赋比兴兼具,有多重含意。一来明写抒情主人公相思过度,以致魂不守舍,恍惚迷离中竟将红色看成绿色。梁王僧孺诗“谁知心眼乱,看朱忽成碧”(《夜愁示诸宾》)为此句所本。正是心乱眼花使这位痴情女子五色不辨。二来暗指美好春光的流逝,眼见花红褪尽,枝头只剩下绿叶。三来借喻自己只身独处,花红叶绿不能相扶;又喻自己红颜薄命,由昔日欢聚的幸福坠入今日冰冷的相思之苦。
6、3000多位唐代诗人中
7、耿湋:大历十才子之代表作《安邑王校书居》《春日即事二首》
8、744年的王昌龄人虽然很低调,但他的诗却享有盛誉,人尽皆知,很是高调。譬如这首脍炙人口的《出塞》:
9、一边是新增,另一边是删除。在搜集的天台唐诗中,他七易其稿,其中的70多首有部分同行也基本认可,但他在经过反复比对、思量后,最终从文本中删除:“这部分天台唐诗存在疑问,需要重新鉴定。”为此,他毫不手软地砍去了专著中10多万字。
10、《谒巫山庙》乱猿啼处访高唐,路人烟霞草木香。《段相国游武担寺,病不能从,题寄》侬心犹道青春在,羞看飞蓬石镜中。《十离》中《燕离巢》衔泥秽污珊瑚枕,不得梁间更垒巢。《鱼离池》跳跃深池四五秋,常摇朱尾弄银勾。
11、王维买下的那套辋川别墅据说是初唐诗人宋之问,即写下“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的那位所有。宋之问这个人我们都知道,曾靠着跪舔武则天的男宠张氏兄弟仕途一路腾飞,说起来也是个实实的有钱人,他的别墅风景那肯定是自然优美之极。而且辋川别墅据说是一座很宽阔的去处,有山有湖,有树林有溪谷,其间散布着若干馆舍。
12、张祜:代表作《题金陵渡》《雁门太守行》《送苏绍之归岭南》
13、魏晋时期,世家大族大都靠门第显达,已然衰落的京兆杜氏却凭借才干重振门第。
14、司空图:代表作《漫书五首》《二十四诗品》
15、中晚唐党争严重,朝臣互相攻讦,能和贾岛结交的多半也是些文人,自身难保,帮不了贾岛多少忙。而在真正掌握权力的人眼中,贾岛的个性是很不讨喜的:他平素孤高不群,“以八百举子所业,悉不如己,自是往往独语,旁若无人。或闹市高吟,或长衢啸傲”。
16、唐代被称为诗的时代,那么唐代有哪些著名的诗人呢?
17、王勃,字子安,唐代诗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
18、但是出了家,也要受俗世的束缚。地方政府有规定,僧人午后不得出寺。贾岛为此作了首诗发牢骚,其中有两句是“不如牛与羊,犹得日暮归”。
19、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20、上官婉儿:唐代著名才女,代表作《游长宁公主流杯池二十五首》
二、唐代诗人有哪些代表作有哪些
1、沈佺期:与宋之问齐名,称“ 沈宋 ”代表作《杂诗三首》
2、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3、在育儿经方面,杜周与老上司张汤也不分伯仲,两人的儿子杜延年与张安世,品行才干均超过其父,时人称为“良子”,大概就是现在很多父母口中别人家的孩子。
4、“老婆这个酒鬼呀,又在村里喝得仆街了”——《春庄酒后》:“野妻临瓮倚,村竖捧瓶来”“田家多酒伴,谁怪玉山颓”。
5、李白(701年-762年),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以“七绝”和“古体诗”称雄,作品既有写景抒情的,如《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等。
6、燕子楼地处徐州西郊,依山面水,风景绝佳,是张愔生前特地为关盼盼兴建的一处别墅,楼前有一湾清流,沿溪植满如烟的垂柳,雅致宜人。这是关盼盼和张愔一同议定的楼名。昔日关盼盼与张愔在燕子楼上看夕阳暮色,在溪畔柳堤上缓缓漫步;如今却是风光依旧,人事全非,关盼盼不再歌舞,也懒于梳洗理妆,度过了十年,关盼盼的这种忠于旧情、守节不移的精神,赢得了远近许多人的怜惜和赞叹。
7、很多人会说:是呀,他们可以穿过大半个中国来睡你,然后扔下一首诗送别你。
8、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
9、他还成了唐朝写婚姻生活题材比率最高的著名诗人:在他存世的四十首诗里,写婚姻生活的居然有多达十五首。
10、诗前两句首先让读者看到一位贫妇的画像:她鬓云散乱,头上别着自制的荆条发钗,身上穿着当年出嫁时所穿的布裙,足见其贫困寒俭之甚("世所稀")。这儿不仅是人物外貌的勾勒,字里行间还可看出一部夫妇离散的辛酸史。《列女传》载"梁鸿、孟光常荆钗布裙"。这里用"荆钗"、"布裙"及"嫁时衣"等字面,似暗示这一对贫贱夫妇一度是何等恩爱,然而社会的动乱把他们无情拆散了。"布裙犹是嫁时衣",既进一步见女子之贫,又表现出她对丈夫的思念。古代征戍服役有所谓"及瓜而代",即有服役期限,到了期限就要轮番回家。从"正是归时"四字透露,其丈夫大概是"吞声行负戈"的征人吧,这女子是否也曾有过"罗襦不复施,对君洗红妆"(杜甫《新婚别》)的誓言?那是要读者自去玩味的。
11、岑参:少伯天才流丽,音唱疏远。
12、诗一开头,就通过手的动作来展示心理活动。她提起"丹青"画笔,正想下笔作画。然而,她犹疑了。不知道该怎么画,还是"先拈宝镜",照照容颜吧。可是一"拈宝镜",却给她带来一股"寒"意。"宝镜""寒"的原因,分不清是冰凉的镜体给人一种"寒"的感觉,还是诗人的心境寒凉。一"寒"字,既状物情,又发人意。
13、事后,他写诗给徒弟,还不停地碎碎念:“当时我真是好担心!我老婆留在城里,不知何时才能见到,情况那么危险,她拖儿带女可怎么办!”
14、温庭筠:“花间派”之鼻祖,代表作《处士卢岵山居》《商山早行》《溪上行》《山居》
15、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16、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远离久别丈夫的真挚感情,隐约透露了她忧虑丈夫"别依丝萝"的苦衷。刻画心理活动既细致入微,又具体形象:时而喃喃自语,时而如泣如诉,诗情画意,跃然纸上。
17、乡贤许式伟傲立“云”端一次融资就达10个亿
18、白居易设想徐州西郊的燕子楼上,秋来西风送寒,月明如水,更显得凄冷与孤寂。独居楼上的关盼盼想必受尽了相思的煎熬。张愔离去后,她脂粉不施,琴瑟不调,往日的舞衣也叠放箱中,根本再也没有机会穿戴上身了。
19、这一时期,杜氏家族从茂陵迁往宣帝营建的杜陵一带,此即京兆杜氏的滥觞。
20、“唐代著名诗人元稹写道:‘相逢又说向天台’。”安祖朝说,在唐代,诗人们见面聊天讲的都是去天台山的事,这也正好说明天台山是名副其实的唐代诗人仰慕的圣山,这就为确定天台山是“浙东唐诗之路目的地”提供了无可辩驳的事实依据。
三、唐代诗人有哪些雅号
1、京兆杜氏,这个汉唐文化世家,几百年风雨飘摇,始终不负于家,亦不负国。
2、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3、唐代,男诗人既多,女诗人也并未示弱。不过由于封建社会礼教的约束,女诗人的才名,不出于闺阁。
4、744年,与高适同为边塞代表诗人,并和他有“高岑”组合称号的另一位大诗人岑参,就是写过“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那位,相对而言过得很嗨皮。
5、李商隐《杜司勋》:高楼风雨感斯文,刻意伤春复伤别,短翼差池不及群。人间惟有杜司勋。
6、只是744年的李白、杜甫、高适三人一定想不到,在十多年后的某一天,因为国贼安禄山造反的原因,他们三人的身份地位会随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7、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长于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 存诗400余首,题材丰富,边塞诗、山水诗成就极高。有“李白是天才,杜甫是地才,王维是人才”之说,故与李白、杜甫并称“盛唐三大诗人”。
8、其诗文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其中《咏柳》《回乡偶书》等脍炙人口,千古传诵。作品大多散佚,《全唐诗》录其诗19首。
9、王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东蒲州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
10、胡应麟:王勃兴象宛然,气骨苍然,实首启盛、中妙境,五言绝亦抒写悲凉,洗尽流调,究其才力,自是唐人开山祖。
11、郎士元:与钱起齐名,世称"钱郎",代表作《柏林寺南望》《听邻家吹笙》
12、和一路畅游到梁宋的李白杜甫不同的是,高适早在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738年)时,就已经返回了宋中。他的《燕歌行》便作于当时:
13、只是李白没有想到的是,他的这位忘年交老友也于他被“撵出”长安的这一年去世了。
14、王昌龄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人交往深厚。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又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王昌龄诗绪密而思清,与高适、王之涣齐名,时谓王江宁。有文集六卷,今编诗四卷。
15、她还要为他的身体操心,怕他说不定哪天就病倒回不来了——“老妻忧坐痹,幼女问头风”……
16、王昌龄(698—757),字少伯,盛唐著名边塞诗人。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人交往深厚。其诗以七绝见长,边塞诗最著,与岑参、高适、王之涣并称“唐代四大边塞诗人”,四杰以后,再无边塞诗,也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又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诗天子”。代表作有《从军行七首》《出塞》《闺怨》等。其中,《出塞》被明代李攀龙认为“七绝第一”,“唐人七绝压卷之作”。
17、杜牧:唐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字牧之。杜佑之孙。唐代文学家、大和进士。历任淮南节度使掌书记、监察御史、宣州团练判官、殿中侍御史、内供奉、左补阙、史馆编撰、司勋员外郎以及黄、池、睦、湖等州刺史。晚年尝居樊川别业,世称杜樊川。
18、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
19、2012年,安祖朝去美国探望女儿。在停留的3个月时间里,他每天上下班一样去当地的图书馆,查阅中文馆藏典籍;2013年,女儿前往英国剑桥,说是去探望,他跑得最勤的仍是剑桥大学图书馆。现在,安祖朝家中还保存一本剑桥大学图书馆借书证。就这样,从海外珍藏的典籍中,安祖朝搜集到了寒山子新增的6首拾遗诗。
20、“每天看老伴织布、孩子种地,就是神仙日子吧”——《田家》:“倚杖看妇织,登垄课儿锄。回头寻仙事,并是一空虚。”……
四、唐代诗人有哪些作品
1、某次他得知自己名落孙山之际,宰相裴度正在大兴土木,修建园林。带着一肚子怀才不遇的委屈,他在刚建成的园子里写下了这样一首诗:
2、莫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
3、会昌三年,贾岛在普州司仓参军任上去世,年六十四。
4、《沧浪诗话》:大历后,刘梦得之绝句,张籍、王建之乐府,我所深取耳。
5、"泪眼描将易,愁肠写出难。""泪眼"代指诗人的肖像,"愁肠"指心灵的痛苦。一"易"一"难",互为映衬。这里用欲抑先扬的手法,在矛盾对比中,刻画怀念丈夫的深情。《牡丹亭》第十四出杜丽娘自画肖像时说过两句话:"三分春色描将易,一段伤心写出难。"当是脱胎于此。
6、李贺:“诗鬼”,浪漫主义诗人,代表作《雁门太守行》《致酒行》《李凭箜篌引》
7、构成此诗音韵美的另一特点是句中运用复字。近体诗一般是要避免字词的重复。但是,有意识地运用复字,有时能使诗句念起来上口、动听,造成音乐的美感。
8、李白:《将进酒》、《蜀道难》等
9、▲杜预画像。图源:网络
10、是的你没看错,唐代第一位著名诗人,居然写了一首征婚诗。一开头他就爽快地介绍自己的条件:
11、因而她泪流满面地对张仲素道:“自从张公离世,妾并非没想到一死随之,又恐若干年之后,人们议论我夫重色,竟让爱妾殉身,岂不玷污了我夫的清名,因而为妾含恨偷生至今!”
12、苏味道:文章四友之代表作《正月十五日夜》《咏虹》《单于川对雨二首》
13、杜预是个文官,手无缚鸡之力,却以武功立世,立的是灭吴的不世之功。
14、别人说他“苦吟”,这份苦其实是他自找的。
15、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
16、王昌龄(698—757),字少伯,汉族,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说京兆长安人(今西安)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
17、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
18、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19、无私,是家人赋予杜甫的本真,而杜甫一生也以家族为傲。
20、王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东蒲州(今山西永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画家。
五、宋代诗人有哪些人物
1、凭借汉武帝的信任,杜周得势后,举家从南阳徙居祖先生活过的关中,定居茂陵,到他去世时,位列三公,家资巨万,早已不是当年那个连马具都配不齐的穷小子。
2、贾岛年纪轻轻就入了佛门,一方面连续几次名落孙山,不免心灰意冷;另一方面,如果他再继续应考,可能连饭都没得吃了。
3、★唐朝诗人之间,有着非常戏剧化的关系。杜甫非常欣赏李白,到了做梦都想见李白的地步,“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梦李白》)。但是李白却欣赏孟浩然: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赠孟浩然》)。然而孟浩然偏偏很欣赏王维。嗯......关系还蛮复杂哦。
4、杜甫评价:“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韩愈评价:“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余光中评价:“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