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邴原泣学
1、恻然:怜悯、同情的样子 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2、夫书者,必皆具有父兄者,一则羡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心中恻然而为涕零也。
3、小学文言文阅读详解:3《陈元方候袁》
4、恻然:怜悯、同情的样子
5、资料、讲座、课程一步式学习:
6、小学文言文阅读详解:23《父善游》
7、小学文言文阅读详解:18《晏子使楚》
8、试题答案:小题1:①能够②读书③白白地④即使小题1:①你如果立志读书,我愿意白教你,不收学费。②略小题1:为下一代无私奉献的精神。②.学习他贫不丧志,立志求学的精神和他在学习上刻苦勤奋的精神。
9、聪明的资质、内在的干劲、勤奋的精神和执着的毅力,这些都是成功所需的条件。为了学业而放弃自己的爱好、抑制自己的欲望,这种求学态度是最可贵的。正是高度的自律,邴原终于学有所成,流芳千古!
10、小学文言文阅读详解:1《杨氏之子》
11、邴原说:“我没有钱支付学费。”
12、《礼记》中说“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那鳏寡孤独是什么意思呢?孟子说:“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这四种人都是没有劳动能力而又没有亲属供养、无依无靠的可怜的人。
13、’师亦哀原之言而为之泣曰:‘欲书可耳!’答曰:‘无钱资。
14、4)要善于听取他人的建议或意见5)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广泛涉猎就会学有所成。
15、邴原墓在赤埠村东,1975年冬整地时曾挖出石门,当即封存。1982年本文作者前去勘察时,该墓已无封土,夷为平地了。可惜得很。实在应该再树碑纪念,以励后人。
16、①凡得学者:②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17、邴原答道:“孤儿容易悲哀,穷人容易感伤。凡是能够学习的人,都是些有父母的孩子。我一来羡慕他们有父亲,二来羡慕他们能够上学。内心感到悲伤,所以就哭了。”
18、小学文言文阅读详解:5《揠苗助长》
19、2)我们不要以一成不变的态度看待他人,要以开放的眼光看待事物。
20、bǐng yuán qì xué
二、邴原泣学老师是个怎样的人
1、一个人做一件有意义的事坚持一天、两天并不难,可如能一直坚持不懈、善始善终就不易了。许多人“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最后却留下了遗憾和笑料。而邴原从小到老都能够自始至终、善始善终地勤奋学习,实属难得、尤为可贵。
2、①释“孤"。今人说“孤”,多指失去了父母亲的孩子,而古人多指失去了父亲的孩子。如“欧阳修四岁而孤,其母以芦荻画地教以识字”,很明显,欧阳修虽说“孤”,但母亲还在。又,“其幼孤母以纺绩为生”,意为他幼时即为孤儿,他的母亲以纺织为生。
3、小学文言文阅读详解:16《郑人买履》
4、②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
5、那些读书的孩子,必定都是有父亲或兄长的。
6、后来,邴原与老乡管宁等人,北渡渤海,去了辽东避难十几年。中原稍微安宁之后,又回了老家,曾经在曹操手下做事。他与“三国第一好人”王修(潍坊市安丘人),曾在潍坊境内当过“北海国相”的孔融(曲阜人),关系都不错。
7、①能够②得到③白白地④只是①狐儿容易悲哀,二来羡慕他们能够上学。②你如果立志读书,我愿意白教你,不收学费。为下一代无私奉献的精神。学习他贫不丧志,立志求学的精神和他在学习上刻苦勤奋的精神。
8、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号卓吾,别号温陵居士、百泉居士等。
9、邴原幼时丧父,几岁时,从书塾经过,(听见书声琅琅)忍不住哭了,书塾的老师问他说:“小孩子为啥哭泣?”邴原答道:“孤儿容易悲哀,穷人容易感伤。那些读书的,凡是能够学习的人,必然都是些有父母的孩子。我一来羡慕他们有双亲,二来羡慕他们能够上学。内心感伤,因此而哭泣。"老师怜悯地说:“你可以去读书!”邴原说:“没钱交学费”老师说:“你如果立志读书,我愿意免费教你,不收学费。”邴原进了学堂,学习异常努力。一个冬天,就读熟了《孝经》和《论语》。
10、师问曰:‘童子何悲?’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
11、近日,又读到了一个成语典故,叫做“邴原泣学”,虽然没有以上成语的影响力和知晓度高,但是细细品读,更让人感动和敬佩。“邴原泣学”的典故,出自《初潭集》,讲述的是邴原贫不丧志、刻苦学习的故事。邴原,东汉时人,是当时著名的学者与名士,与管宁、华歆称“辽东三杰”。不过,他的成才、成功之路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充满了苦难和曲折。
12、①得:能够。②恻然:同情的样子。③就学:开始学习。④卒:终于。
13、史书和当时的人,对邴原的评价都很高,有人赞扬“邴原名高德大,清规邈世,魁然而峙”,曹操也一直很尊敬他。史书还记载,邴原与当时的名士华歆(聊城市高唐县人)、管宁(潍坊市安丘人),人称三人为“一龙”,华歆为龙头,邴原为龙腹,管宁为龙尾。
14、邴原从小失去父亲,(家境贫寒),几岁的时候,他路过私塾,(听到里面传出朗朗的读书声),(禁不住)小声地哭泣。老师对他说:“小孩子你为什么要哭?”邴原说:“失去了父亲的人容易悲伤,穷人容易感伤。凡是能进学堂的人,他们都有父母。我一来羡慕他们有父亲,二来羡慕他们能够上学。(看看他们,想想自己),心中就十分悲伤,所以忍不住哭了。”老师(听了邴原的话),既同情又可怜他,说:“(你)想要读书可以啊!”邴原说:“(我)没有钱交学费。”老师说:“如果你有志于读书,我白白地传授你知识,不收学费。”于是邴原就开始读书。只过了一个冬天,就已经能背诵《孝经》《论语》。
15、在私塾教书,本来也就是老师谋生的职业,但是老师决定“徒相教,不求资”,免费让邴原读书,显然也是被邴原的求学精神感动了。
16、邴辅(生卒年不详):赵国栎阳(今陕西西安)人。其自幼博览群书,长大后更是多才多艺,尤其擅长工艺制作。当时正值战乱年代,许多宫殿房屋等古代建筑都被毁坏。战后,邴辅招募了一批有经验的工匠,仿照旧式模样为赵国恢复了以前豪华的宫殿房屋,一时扬名天下,成为当时著名的建筑学家。邴原(生卒年不详):东汉名士。字根矩,北海朱虚(今临朐东南)人,有勇略雄气。黄巾军起义后,避居辽东。曾先后依附孔融、公孙度,后归曹操,官至丞相征事、五官将长史。
17、2“三国鼎立”指的是、三个国家同时并存。
18、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19、少孤:年少丧父。过:经过。书舍:书塾。亲:父母。愿:羡慕。中心:内心。恻:心中悲伤。苟:如果。徒:白白地,即免费。资:学费。就书:上书塾(读书)。得:能够。欲书可耳:想读书的愿望可以这么强烈!恻然:怜悯、同情的样子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20、《孙权劝学》表达的是学习可以让人刮目相看,《邴原泣学》表现的是邴原年幼好学的主题。不言而喻,两个语段都有鲜明的引导学生热爱学习的作用。书塾中的老师的可贵之处是善于发现可塑人才,有慈爱心肠、怜悯心。
三、邴原泣学中老师的精神
1、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2、如果(你)想读书,不需要学费。
3、于是引出私塾老师和他的对话,老师问他:“为什么这样伤心?”邴原说:“失去父亲的人容易伤心,没有钱财的人容易哀叹。
4、我们要好学,并且珍惜我们来之不易的读书机会。也应向文中老师学习,无私
5、这段选文,虽简短,但是完整地叙述了邴原泣学的过程。
6、书塾中的老师的可贵之处是善于发现可塑人才,有慈爱心肠、怜悯心。
7、向邴原学习他贫不丧志,立志求学的精神和他在学习上刻苦勤奋的精神。书塾中的老师值得我们敬佩的是为下一代无私奉献的精神。
8、邴原从小就失去父亲,几岁时,从书塾经过就哭起来了,书塾的老师问他说:“孩子,你为什么哭泣?”邴原答道:“凡是能够学习的人,都是些有父母的孩子。我一来羡慕他们有父亲,二来羡慕他们能够上学。内心感到悲伤,所以就哭了。”老师为他感到悲伤,说:“如果你想要学习,不需要付学费。”
9、这篇短文也刻画了这位老师的形象。
10、老师和邴原的对话是这篇短文的核心部分,邴原答话的特点在于以情感人。
11、邻有书舍,原过其旁而泣。
12、这段记载的大意是:邴原过去酒量很好,但自从出行求学后,八九年间滴酒不沾。他只身背负书箱步行,刻苦坚持,到陈留郡拜韩子助为师,到颍川拜陈仲弓为师,到汝南结交范孟博,到涿郡与卢子干为友。
13、③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14、9月5日起。大家可以跟着择学堂平台推送的内容学习,学习小学文言文阅读详解50篇基础篇+50篇提高篇。
15、(邴)原旧能饮酒,自行之后,八九年间,酒不向口。单步负笈,苦身持力,至陈留则师韩子助,颍川则宗陈仲弓,汝南则交范孟博,涿郡则亲卢子干。临别,师友以原不饮酒,会米肉送原。原曰:“本能饮酒,但以荒思废业,故断之耳。今当远别,因见贶饯,可一饮宴。”
16、②说“苟”:“苟”多作“如果”解释。上文中的“苟欲学,不须资也”,意思是如果你想学习,不需要付学费。又如,“苟利国,何避艰险”,意思是如果对国家有利,为什么要逃避艰险呢?“苟”的另一种解释是表示姑且,只顾眼前,如“苟活”,即没有意义的生活。
17、①失去亲人的人容易悲哀,贫穷的人容易伤感
18、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伤感,故泣耳。”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19、孤:年少失去父亲。书舍:书塾。
20、小学文言文阅读详解:6《孟母三迁》
四、邴原泣学读音
1、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2、徒:白白的,此处指不收费。
3、①路过②悲伤的样子③白白地④所以;
4、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5、于是邴原就开始读书。只过了一个冬天,就已能背诵《孝经》《论语》。拓展内容:邴原泣学,出自《初潭集》,讲述邴原贫不丧志、刻苦学习的故事。
6、孩子学习与家庭教育方法分享和研究
7、少孤:年少时失去父亲。
8、4成语“盖世无双”中的“盖”,解释为;这个成语的意思是。
9、大意是:邴原是个孤儿,从小给人家放猪。有一天从村里的书塾前经过,听见里边书声琅琅,眼泪就哗哗地下来了。老师问他:“小朋友,你哭啥啊?”邴原说:“没爹的人容易伤悲,穷的人容易伤感。这些读书的小朋友,他们都有爸爸,我却没有。我一是羡慕他们有爸爸,二是眼馋他们能读书,所以很难过。”老师听了很同情,说:“你想念书就来吧!”邴原说:“我是个孤儿,哪有钱交学费啊。”老师说:“你若真想读书上进,我免费教你,不收学费。”邴原很感激,也很珍惜读书的机会,一个冬天就读熟了《孝经》和《论语》。
10、老师的两句话也可以并成一句,现在分开来,“欲书可耳”是说“你想读书是可以的”,言下之意就是要免收学费了。
11、我们应该向邴原学习他贫不丧志,立志求学的精神和他在学习上刻苦勤奋的精神。书塾中的老师值得我们敬佩的是他免收邴原的学费,不计报酬地教书,为下一代无私奉献的精神魅力请采纳
12、老师也被他打动了,说:“只要你有这个志向,我就不收你学费了。
13、小学文言文阅读详解:2《学弈》
14、在古代,一个人要想出人头地,只有考取功名才是最佳途径。所以,历史上留下了许多关于勤奋读书的成语故事,比如韦编三绝、凿壁借光、囊萤映雪、苏秦刺股、悬梁苦读、闻鸡起舞、牛角挂书......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他们的好学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15、中间插上邴原的答话“无钱资”,旨在突出老师免费授学的义举。
16、”邴原从两个方面来回答老师,他既是“孤者”(古代无父称为孤),又是“贫者”,诉说中既有失去亲人的伤感,也有没有钱财的无奈,但是却有着对读书的渴望。
17、读书,在当时只是关系到是否有钱。
18、邴原,三国时魏人也。数岁时,过书舍,闻琅琅声,遂不禁而泣。师曰:“童子何以泣?”原曰:“凡得入舍而学者,有亲也。”师问其故,原曰:“吾少而孤。一则羡其不孤,二则慕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师恻然久之,曰:“苟欲学,不须资也。”原于是入舍就学,卒成国士。
19、小学文言文阅读详解:15《世无良猫》
20、入群可领取名师讲解音频!
五、邴原泣学启示
1、7)做人不能太骄傲,要谦虚。
2、说“苟”。“苟”多作“如果”解释。上文“苟欲学,不须资也”,意为如果想学习,不须付学费。又,“苟利国,何避艰险”,意为如果对国家有利,为什么要逃避艰险呢?“苟”的另一种解释是表示姑且,只顾眼前,如“苟活”,即没意义地生活。
3、3翻译:童子何以泣?小孩子为什么哭啊?
4、故事首先交代了邴原小时候的家境,他11岁时,父亲死了,家庭贫困。
5、其中“十一”(即“十一岁”)是最重要的因素。
6、1解释:①得②恻然③就学④卒
7、从“泣学”到“戒酒”,邴原的好学尤为可贵
8、书塾中的老师值得我们敬佩的是。
9、①过书舍而泣()②师然恻曰()
10、 邴(bǐng)原是三国魏国人。小时候,他经过学堂,听到清脆响亮的读书声,于是忍不住哭泣。老师说:“小孩子你因为什么哭啊?”他说:“凡是能入学堂学习的人,都有父母。”老师询问他的缘故,邴原说:“我小时候就失去了父母。一是羡慕他们不是孤儿,二是羡慕他们能够学习,我心中十分悲伤,所以才哭泣。”老师哀伤了很久,说:“如果你想要学习,不需要付学费。”邴原于是进入学堂学习,最终成为了国家杰出的人才。
11、邴原认真求学,吃苦耐劳的刻苦精神。
12、译文一 邴原从小就失去父亲,几岁时,从书塾经过就哭起来了,书塾的老师问他说:“孩子,你为什么哭泣?”邴原答道:“孤儿容易悲哀,穷人容易感伤。凡是能够学习的人,都是些有父母的孩子。我一来羡慕他们有父亲,二来羡慕他们能够上学。内心感到悲伤,所以就哭了。”老师为他感到悲伤,说:“你想要读书吗?”邴原说:“我没有钱支付学费。”老师说:“孩子你如果有志向,我传授你知识,不收学费。”于是邴原就开始读书。只过了一个冬天,就已能背诵《孝经》《论语》。
13、邴原:东汉末(三国)名士,与管宁、华歆等称“辽东三杰”。
14、①能够②得到③白白地④只是
15、③古文中的鳏guān寡guǎ孤独。
16、邴原是三国时魏国人。几岁的时候,经过学堂,听到琅琅的读书声,便忍不住哭泣。老师说:“小孩子为什么哭啊?”他说:“凡是能够进入学堂学习的人,都有父亲。”老师询问他的缘故,邴原说:“我少年时就失去了父亲。第一羡慕他们没有失去父亲,第二羡慕他们能够学习,内心十分悲痛伤心,所以哭泣。”老师哀伤良久,说:“如果你愿意学习,不需要学费。”邴原于是进入学堂学习,最终便成了国家杰出的人才。
17、③你如果立志读书,我愿意白教你,不收学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