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可怜九月初三夜的下一句
1、地址:经开区魏武大道与杜仲路交叉口
2、相逢秋月满,更值夜萤飞
3、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4、今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寒露。寒露是秋季的第五个节气,意味着已经进入了深秋时节。
5、“瑟瑟”是古代的一种宝石,是绿松石、蓝宝石或青金石中的一种,但具体是哪种,至今没有定论。后来,“瑟瑟”就有了碧蓝色的含义。
6、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7、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8、这幅画中雾气弥漫,因此整幅画作显得迷蒙缥缈。近景处,山坡上散落着点点枯草,巨石嶙峋,树干虬曲而上,稀疏的枝叶点明了这是深秋时节。
9、《暮江吟》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绝。这是一首写景佳作。
10、最后一句详细描述了夜景,因为是月初,所以月亮还是弯弯的,像弓一样高悬夜空。
11、这首《暮江吟》,在锻字炼句方面显然起到了表率的作用,为什么这么说呢?先从第一句中的“铺”字说起,这个“铺”字,的确用得绝妙,它不仅写出了夕阳斜照的状态,也写出了江面流光的特点。
12、到了三候时,也就是寒露节气的最后五天,金灿灿的菊花开遍了枝头,“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这两句诗正描绘了寒露时菊花开满长安城的壮景。
13、白居易纯粹写景的作品很少,这是一首颇为人称道的小诗。全诗构思妙绝之处,在于摄取了两幅幽美的自然界的画面,加以组接。一幅是夕阳西沉、晚霞映江的绚丽景象,一幅是弯月初升,露珠晶莹的朦胧夜色。两者分开看各具佳景,合起来读更显妙境,诗人又在诗句中妥帖地加入比喻的写法,使景色倍显生动。由于这首诗渗透了诗人自愿远离朝廷后轻松愉悦的解放情绪和个性色彩,因而又使全诗成了诗人特定境遇下审美心理功能的艺术载体。
14、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15、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16、九月初三:农历九月初三的时候。
17、画家用淡色的墨线勾勒出树木、楼阁的轮廓,用淡墨晕染出山石、江洲的体积感,仿佛这些景致就仿佛真的处在氤氲的雾气中,显得缥缈迷离。
18、何谓“可怜”?即可爱、令人怜爱。它与“九月初三夜”一起,不仅很自然地把时间从日落过渡到了夜晚,而且在看似随意的语调中,让读者明确地感受到了时间推移,吸引着读者继续欣赏后面的美景。在心情大好的诗人眼中,秋日的夕阳很美,夕阳下波光荡漾的江面也很美。而最美的却是“露似真珠月似弓”。
19、更让人怜爱的是九月凉露下降的初月夜,滴滴清露就像粒粒珍珠一般,一弯新月仿佛是一张精致的弓。
20、中景的悬崖峭壁上草木稀疏,几座楼阁在雾霭中若隐若现,好像是天界的仙宫。远景处,几座沙洲在江中隐约可见。
二、可怜九月初三夜的下一句是
1、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2、寒露既是白居易笔下的轻松惬意,也是沈士充笔下的清冷凄凉,这两种大相径庭的美感使得寒露这个节气有了万千韵味。本是萧瑟单调的寒露节气,在脍炙人口的诗画作品中变得丰富多彩。
3、诗人纵横文字,捭阖才情,他从浩如烟海的记忆词库中甄别多个具有相同义项的文字,最终遴选出了一个最切合情景、最能表达出理想的艺术境界的字,这个最佳选择当然只能是“铺”字,是贴切与传神俱佳的不二选择。
4、突然想到飞花令“月”之一字,然后就一发不可收拾,以下。江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草长莺飞二月天,湖堤杨柳醉春烟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待到秋来九月我花开尽百花杀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若是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当年明月在,曾照彩云归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Ps:全是自己背的。。。。
5、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6、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7、傍晚时分,快要落山的夕阳,柔和地铺在江水之上。晚霞斜映下的江水看上去好似鲜红色的,而绿波却又在红色上面滚动。九月初三这个夜晚多么可爱啊,岸边草茎树叶上的露珠像稀少的珍珠一样,而升起的一弯新月像一张精巧的弯弓。
8、下一句为:露似珍珠月似弓。这个是白居易的《暮江吟》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9、您还读过哪些意境相似的诗词?
10、二候时天气寒冷,很多鸟雀都飞到南方过冬了,而这时海边出现了很多蛤蜊,因为蛤蜊和鸟雀的花纹颜色很像,所以古人认为蛤蜊是鸟雀入水化成的。
11、日出江花红胜火的下一句:春来江水绿如蓝忆江南全文作者:白居易(唐)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可怜九月初三夜的下一句:露似真珠月似弓暮江吟全文作者:白居易(唐)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12、防范新型肺炎从我做起人人有责
13、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14、后两句写新月初升的夜景。诗人流连忘返,直到初月升起,凉露下降的时候,眼前呈现出一片更为美好的境界。诗人俯身一看,江边的草地上挂满了晶莹的露珠。这绿草上的滴滴清露,很像是镶嵌在上面的粒粒珍珠。用“真珠”作比喻,不仅写出了露珠的圆润,而且写出了在新月的清辉下,露珠闪烁的光泽。
15、诗人又在诗句中妥帖地加入比喻的写法,使景色倍显生动。由于这首诗渗透了诗人自愿远离朝廷后轻松愉悦的解放情绪和个性色彩,因而又使全诗成了诗人特定境遇下审美心理功能的艺术载体。
16、书法:中央党校教授钟国兴
17、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18、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19、虽然这是一首纯粹写景之作,然而只是一味地描摹景色,即使刻画得再细致生动,如果没有感情的投入,终究会显得有些淡而无味。所以,在诗作第三句“可怜九月初三夜”中,诗人只用了一个“可怜”就将前后诗句连贯了起来,是整首诗由单纯写景转向了情景交融。
20、这是一首写景佳作。诗人选取了红日西沉到新月东升这一段时间里的两组景物进行描写,运用了新颖巧妙的比喻,创造出和谐、宁静的意境,通过吟咏表现出内心深处的情思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全诗语言清丽流畅,格调清新,绘影绘色,细致真切,其写景之微妙,历来备受称道。
三、可怜九月初三夜下一句是
1、在湖边走走坐坐想想,一直到纪录片《掬水月在手》要开演才起身离去。
2、如果换用“落”或“洒”,则显得太生硬,光线融泄的美感也就荡然无存了,而且还会在行文上造成硬碰瓷的感觉。因为这两个字通常用来描摹落叶、落红、烟雨、飞雪等,形容光线的话,在视觉上还是缺少一些既视感。
3、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
4、《暮江吟》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绝。
5、此诗描写了秋日夜晚,诗人于屋内抬头望月的所感。
6、另外,值得读者注意的是这首诗中的时间问题。《暮江吟》写了三个不同的“时间”。通过以上分析,《暮江吟》前两句写的时间是日落前(一小段时间)或日落时;后两句主要写日落后(一小段时间),即黄昏;由后两句还引伸出夜里一段时间。这完全符合作者的观赏顺序,即作者先于日落前看到了“残阳铺照”,又于日落后看到了“月似弓”,再于夜间看到了“露似真珠”。
7、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8、而第三句中的“夜”字,了无痕迹地把时间连接起来,它上与黄昏时分的夕阳衔接,下与出现弯月、露水的深夜时刻相连。
9、九月初三的黄昏,夕阳的余晖洒在江面上,他陶醉在这壮美瑰丽的景象中,不忍离去,直到月牙当空,才回过神来,然后吟成一首七绝,让这转瞬即逝的美景成为了永恒。下面让我们欣赏一下这首《暮江吟》。
10、江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11、这首诗构思巧妙,诗人摄取了两幅优美的画面加以组接,一幅是夕阳西斜、晚霞映江的江天景致,一幅是月牙初升、露珠点点的朦胧夜色。
12、(挺好的一个纪录片,用声像形式,再看一遍诗词人生路)
13、暮江吟:黄昏时分在江边所作的诗。吟,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14、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15、诗人流连忘返,直到初月升起,凉露下降的时候,眼前呈现出一片更为美好的境界。诗人俯身一看,江边的草地上挂满了晶莹的露珠。这绿草上的滴滴清露,很像是镶嵌在上面的粒粒珍珠。用“真珠”作比喻,不仅写出了露珠的圆润,而且写出了在新月的清辉下,露珠闪烁的光泽。诗人再抬头一看,一弯新月初升,如同在碧蓝的天幕上,悬挂了一张精巧的弯弓。诗人把这天上地下的两种美妙景象,压缩在一句诗里——“露似真珠月似弓”。作者从像弓一样的一弯新月,想起当时正是“九月初三夜”,不禁脱口赞美它的可爱,直接抒情,把感情推向高潮,给诗歌造成了波澜。
16、《暮江吟》是白居易“杂律诗”中的一首。全诗构思妙绝之处,在于摄取了两幅幽美的自然界的画面,加以组接。一幅是夕阳西沉、晚霞映江的绚丽景象,一幅是弯月初升,露珠晶莹的朦胧夜色。两者分开看各具佳景,合起来读更显妙境,诗人又在诗句中妥帖地加入比喻的写法,使景色倍显生动。由于这首诗渗透了诗人自愿远离朝廷后轻松愉悦的解放情绪和个性色彩,因而又使全诗成了诗人特定境遇下审美心理功能的艺术载体。
17、Ps:全是自己背的。。。。
18、此时,温柔的夕阳将自己的余晖轻轻地铺在江面上,仿佛是在召唤诗人:夜幕降临了,要休息了。多么温柔,多么亲切的氛围呀!另外,夕阳落山,远远望去似乎已经接近了地平线,就像是贴着江面照射过来,这个“铺”字用得多么形象啊。读到这里,真是不得不赞叹白居易对文字的把控能力。
19、全诗语言清雅秀丽,绘影绘色,细致传神,其写景之微妙,向来备受人们的称赞。
20、草长莺飞二月天,湖堤杨柳醉春烟
四、可怜九月初三夜的下一句是多少
1、在这两句中,诗人将夕阳余晖洒向江面的美轮美奂的景色渲染了出来,而且诗人准确地将光学现象用文字的形式表现出来,因为在夕阳余晖映射下的江面,江水背光的一面色彩会暗淡一些,受光的一面色彩会明艳一些。
2、从时间的跨度上看这首诗,诗人由描绘夕阳余晖映射的江面,到赞美深夜的弯月和江边的露水,这中间似少了一个时间上的衔接。
3、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4、可怜九月初三夜出自白居易(唐)的暮江吟
5、当年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6、这不得不让人惊叹大自然的美景,也不得不让人叹服诗人对自然景物的形与色的敏锐的捕捉能力,也更让人叹服诗人对景物精准的语言描摹能力。
7、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8、绢本墨笔15cm×6cm
9、后两句写新月初升的夜景。诗人流连忘返,直到初月升起,凉露下降的时候,眼前呈现出一片更为美好的境界。诗人俯身一看,江边的草地上挂满了晶莹的露珠。这绿草上的滴滴清露,很像是镶嵌在上面的粒粒珍珠。用“真珠”作比喻,不仅写出了露珠的圆润,而且写出了在新月的清辉下,露珠闪烁的光泽。诗人再抬头一看,一弯新月初升,如同在碧蓝的天幕上,悬挂了一张精巧的弯弓。诗人把这天上地下的两种美妙景象,压缩在一句诗里——“露似真珠月似弓”。作者从像弓一样的一弯新月,想起当时正是“九月初三夜”,不禁脱口赞美它的可爱,直接抒情,把感情推向高潮,给诗歌造成了波澜。
10、不食野味防范病毒保护自己
11、这两句意思是:傍晚,太阳已经有一部分隐没在西边山影之中了,余晖斜照在江面上。江水有一半照不到阳光,依然碧澄澄的;照到阳光的一半江水呈现鲜红的颜色。
12、瑟瑟:原意为碧色珍宝,此处指碧绿色。
13、所以对我而言,诗词的惊艳就是恰当时刻对我们情感的恰当诠释。
14、最可爱的是那九月初三之夜,亮似珍珠郎朗新月形如弯弓。
15、“月似弓”,进一步点出月初的秋夜。这句重点写了秋夜露珠和新月,连用两个新颖贴切的比喻,描绘出深秋月夜的迷人景象。
16、紧接着夜色这一主角登场,她缓缓地拉开黑色的帷幕,将一轮弯月绣在了这幕布上,暗淡的月光下,露水像珍珠一样一颗接一颗地凝结而成。她们在月色的掩映下熠熠生辉,晶莹剔透的“珍珠”挂在每一片江边的草叶上,江边又呈现出另一种动人的景象。
17、第三句“可怜九月初三夜”,是个过渡。可怜,可爱。九月初是农历,指进入深秋。意思说:深秋的夜晚多么可爱啊!前两句描写日落时景象,这一句很自然地把时间从日落过渡到夜晚。看似随意写来,实际很重要,让读者明确感到时间在推移,继续观赏后面的画面。
18、大多数资料都认为,“月似弓”与“露似珍珠”是作者于夜间同一时刻看到的,前写天上,后写地下。其实这是因为缺少天文、气象常识,忽视了两种自然现象之间的“时间差”问题。如前所述,作者看到“九月初三”、“月似弓”之时,只能是在日落后不久。此时,由于太阳刚刚落山不久,地面散失的热量还不多,凉露尚未形成;而等到夜里“露似真珠”之时,似弓之月却又早已沉入西方地平线以下了。
19、戴口罩勤洗手不串门不聚集
20、诗人抓住了江面的两种颜色,描写了残阳映照下,暮江细波粼粼、光色瞬息万变的景色,把自己的愉悦之情寄托在景物描写中。
五、可怜九月初三夜的下一句是什么季节
1、最后一句“露似珍珠月似弓”。意思说:露水像珍珠一样晶莹光亮,弯弯的月亮像弓一样。秋天的江边夜色降临,空气湿润,草木上都凝结起露珠,“露似珍珠”,写出秋叶特点。九月初月亮刚出现,还是月牙儿,弯弯的,所以说像一张弓。“月似弓”,进一步点出月初的秋夜。这句重点写了秋夜露珠和新月,连用两个新颖贴切的比喻,描绘出深秋月夜的迷人景象。
2、不是抒情诗。 《暮江吟》
3、露似真珠月似弓暮江吟(唐)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误把珍珠写为真珠,诗中的真是真假的真,而并非珍珠的珍。这里的真珠即珍珠。
4、唐穆宗长庆二年(公元822年)九月初三日,白居易赴杭州刺史任的旅途中。诗人将旅途所见的风景以及看风景的心情融入笔端,写成这首小诗。
5、诗人通过“露”、“月”视觉形象的描写,创造出和谐、宁静的意境,用这样新颖巧妙的比喻来精心为大自然敷彩着色,描容绘形,给读者展现了一幅绝妙的画卷。由描绘暮江,到赞美月露,这中间似少了一个时间上的衔接,而“九月初三夜”的“夜”无形中把时间连接起来,它上与“暮”接,下与“露”、“月”相连,这就意味着诗人从黄昏时起,一直玩赏到月上露下,蕴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热爱之情。
6、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7、是冬季。九月初三:农历九月初三的时候。出自《暮江吟》,是唐朝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绝,是一首写景佳作。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译文:一道残阳倒映在江面上,阳光照射下,波光粼粼,金光闪闪,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碧绿,一半呈现出殷红。更让人怜爱的是九月凉露下降的初月夜,滴滴清露就像粒粒珍珠一般,一弯新月仿佛是一张精致的弓。
8、而紧接着,“半江瑟瑟半江红”一句则是从视觉上为读者描绘出了一副绚丽多彩,波光粼粼的画面。江面此时必定晴朗无风,微风吹来,细小的波纹微微荡漾,在阳光的照射下自然一半红色,一半碧色。在这光与影的瞬息万变之中,诗人通过自己敏锐的观察力,为读者留下了一幅唯美生动的画面。同时,诗人内心的喜悦之情也跃然纸上。
9、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10、诗人把这天上和地下两种奇妙之景,浓缩在一句诗里,从像弓一样的新月,突然想起此时正值“九月初三夜”,对其赞美油然而生,直抒胸臆,把感情推向高潮。
11、《诗书画》系列新书现已面世
12、可怜九月初三夜的下一句是:露似珍珠月似弓。它是:秋季,农历九月初三就是秋季了。意思:最可爱的是那九月初三之夜,亮似珍珠郎朗新月形如弯弓。出自:唐代白居易的《暮江吟》。
13、这首诗中比喻修辞的运用是非常成功:诗人把秋晚的江水比作碧绿色的宝石,把秋夜的露水比作晶莹剔透的珍珠,把九月初三深夜的新月比作一张弯弓。这三个比喻不仅贴切自然,而且新颖生动。
14、诗人再抬头仰望,一弯新月初升就犹如在碧蓝的银幕上,吊挂了一张精巧的弯弓。
15、低头思故乡出自李白(唐)的静夜思
16、后两句,描写了新月初升的夜景。
17、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18、江边空气湿润,草木上凝结着露珠,这些露珠像珍珠一样洁白莹润。诗人连用两个新颖贴切的比喻,描绘出深秋月夜的迷人景象。
19、“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写夕阳落照中的江水。“一道残阳铺水中”,残阳照射在江面上,不说“照”,却说“铺”,这是因为“残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确像“铺”在江上,很形象;这个“铺”字也显得委婉、平缓,写出了秋天夕阳独特的柔和,给人以亲切、安闲的感觉。“半江瑟瑟半江红”,天气晴朗无风,江水缓缓流动,江面皱起细小的波纹。受光多的部分,呈现一片“红”色;受光少的地方,呈现出深深的碧色。诗人抓住江面上呈现出的两种颜色,却表现出残阳照射下,暮江细波粼粼、光色瞬息变化的景象。诗人沉醉了,把他自己的喜悦之情寄寓在景物描写之中了。
20、“一道斜阳铺水中”,夕阳照射在江面上,用“铺”而不用“照”,这是因为日落时分,斜阳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江面照耀过来,就像一块光滑的绸缎铺在江面上。这个“铺”字用得委婉柔和,给人一种舒适安逸的感觉。
六、可怜九月初三夜的下一句
1、2020年10月19日庚子九月初三22:30
2、叶嘉莹的诗词人生,也是伴着命途多舛的,但是她觉得,诗词之于她,是慰藉和力量。九十多年的漫漫人生路,兼有漂泊之不易,真可谓是前尘若梦、往事如烟。幸好她有作诗的习惯,内心里的感动,用一首诗记录下来,就成了岁月里一只酒醉的蝴蝶。
3、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歌就是这类诗作中出类拔萃的,他的诗歌浅切平易的语言风格,淡泊悠闲的意蕴情调,如诗如画的美妙意境,赢得世人的交口称赞。他的《暮江吟》一诗更是其中的佼佼者。
4、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5、清澈的江水反射着落日余晖,在江面上形成了泾渭分明的、变幻无穷的色彩,更重要的是“铺”这个字极具有动感,宛如仙子用她的纤纤手指将天际间的霞光轻柔地铺在江面一样。
6、当我开始人生第一场恋爱时,我更惊艳张九龄这首《望月怀远》。述我心意,更甚吾言。当然,那时候也喜欢欧阳修的一首《生查子.元夕》
7、纵观全诗,诗人围绕“可怜”二字,采用白描的手法,短短二十八个字就将秋江晚景描写了出来:日暮黄昏时分,一道道夕阳的余晖铺在江面上,江水一半变为绿色,一半变为红色,当夕阳将她璀璨的色彩褪去后,作为主角的夕阳也谢幕了。
8、一道残阳倒映在江面上,阳光照射下,波光粼粼,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碧色,一半呈现出红色。最可爱的是那九月初三之夜,露珠似颗颗珍珠,朗朗新月形如弯弓。
9、“可怜九月初三夜”。“可怜”是可爱的意思。农历九月初是深秋时节,这一句的意思是说,深秋的夜晚多么可爱啊!
10、假如情景再现,站在诗人的角度试想一下的话,这个问题或许就不言自明了。如果要将夕阳的余晖洒在江面的景象描摹出来的话,既要做到贴切又要做到传神,这时候可以选用的字或许不止一个。
11、当我在大一大二时刻,百无聊赖,毫无进取之心,那时我最喜欢的一首诗,便是这首《渔歌子》。
12、白居易在锻字炼句这方面的表现是非常出彩的,他善于运用关键字去适应诗歌的情境,创造诗歌的意境,增加诗歌的情趣,关键字的成功运用成为统领全篇的点睛之笔。
13、第一句,写残阳照于江面之上,诗人说“铺”而没有说“照”,是因为“残阳”已经接近地平面,几乎贴着地面照耀过来,犹如“铺”在江水上,非常形象;“铺”字也显得委婉、平缓,描绘出秋天夕阳特有的柔和,给人一种亲切、安闲之感。
14、这里面包含了古人独特的生命观。他们相信生命是循环往复的,一段生命结束之后会以另一种形态重新开始,所以就把鸟雀的消失和蛤蜊的出现联系了起来。
15、「白居易」: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16、这又是一幅清淡幽雅的“秋夜江天”图景。这描摹精工、出彩传神的一笔点染,为夜幕降临的秋江晚景增添了浓墨重彩的色调。
17、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这是白居易的《暮江吟》后两句诗。意思是可爱的九月初三的夜晚,露水像珍珠,新月似弯弓。
18、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
19、两幅画面各具美感,合起来和谐自然。本是萧瑟凄凉的寒露时节,在诗人笔下却显得爽朗畅快,让深秋不再凄苦悲凉。
20、可爱。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暮江吟》,其中“可怜”的意思是可爱,全诗语言清丽流畅,格调清新,绘影绘色,细致真切。
1、本来,这就是一个普通的九月初就像我日常的买菜散步。但是,因为多念了几遍诗人偶然为之的一句话,看了一个诗词人生的纪录片,这个的九月初三又到底有些不同。
2、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在诗人绘形绘色的、形神兼备的描摹中,别开生面的秋江晚景图卷徐徐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3、诗人留恋不舍,直至初月升起,凉露下降,眼前呈现了一片美好之境。弯腰一看,江边的绿草上挂满了晶莹的露珠。这一滴滴清露,就像是镶嵌在绿草上的粒粒珍珠。
4、这样的诗歌,不仅含蓄蕴藉,韵味十足,读来朗朗上口,而且有深度,有厚度,隽永流长,让人们在品味咀嚼诗句的同时,还能带来无限美好的想象空间。这样的好诗,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是不胜枚举的,这也形成了一种优良的诗歌传统。
5、而在白居易的另一首诗《山泉煎茶有怀》中,有“坐酌怜伶水,看煎瑟瑟尘”的句子,这是诗人用“瑟瑟”来形容煎茶时出现的碧绿色的浮沫。
6、下面一句“可怜九月初三夜”,“可怜”在这里是“可爱”的意思,表现出夜色的动人和诗人对这夜色的喜爱。
7、“瑟瑟”有两个义项,一指风声。如初唐诗人杨炯《庭菊赋》一诗中的“风萧萧兮瑟瑟”;还有如在白居易的《瑟琶行》一诗中,也有“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的句子。这都是用“瑟瑟”一词来表现风声的例子。
8、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9、今天九月初不由自主地,就吟诵起“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生活是离不开柴米油盐的,可一样也离不开风花雪月。我买好了萝卜白菜,决定去大桥公园走走。
10、我是一个很念家的人,我经常认为乡愁最在离家日。刚读研期间,到了浙江,一个人都没有认熟的情况下,我又觉得这首诗又何其惊艳。
11、整首诗虽然是静止的文字,可在读诗的过程中,我们却能够明显的感觉到时光的流转、风景色的变换。先是铺江的夕阳,接着是一半红色,一半碧色的江面,而后是可爱迷人的秋夜,最后是珍珠般的露水、弯弯如弓的月亮。所有这一切组合起来,将读者带入一个静谧、安宁、唯美的世界,惊艳了千年。
12、正是一年好光景,橙黄橘绿,江南的秋风不燥,阳光很好还不刺眼睛。那个我常去走走的湖边,洗洗刷刷的和锻炼的人们,还是老样子。有熟悉的面孔,也有新面孔。可能,我也是他们眼里的新面孔,这几个月,我来的少了些。那个唐氏儿童和他的妈妈,还是一前一后不紧不慢地走着,他的妈妈很温柔,总是笑盈盈的。
13、而且“铺”这个字,将夕阳余晖逐渐扩散的、正在进行的运动轨迹体现了出来。诗人选用的这个“铺”字,确实具有画龙点睛的效果,这个字把诗人眼前的景物写活了。由此可见诗人高超的锻字炼句的本领。
14、诵读者:沙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