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论语十二章教案
1、鸟要学会飞翔,不能停止,“习”强调了什么?(反复练习钻研),因此翻译成了“复习”。为什么这一内容需要按时复习,不能一刻懈怠呢?(因为这不仅仅是普通的知识,而是对道德的追求,这是不能松懈的。)
2、说明人非圣人,都是会犯错误的,所以我们应该经常的反思自己,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
3、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4、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5、《论语》中所记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诲之言,或简单应答,点到即止;或启发论辩,侃侃而谈;富于变化,娓娓动人。而且论语教给了后人如何为人处世的道理。《论语》与《易经》、《黄帝四经》、《老子》、《庄子》,共为中华民族的几部源头典籍,它们不仅是道德跟文化的重要载体,而且是古代圣哲修身明德、体道悟道的智慧结晶。
6、联系学习生活实际,用儒家思想指导自己的言行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8、《论语》是儒家经典之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集,主要以语录和对话文体的形式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审美、道德伦理和功利等价值思想。
9、(交流点拨)“单”变“双”。如:学——学习朋——朋友乐——快乐温——温习师——老师思——思考知——知道择——选择
10、赏析:贤哉,回也!(断句)依次解释:箪: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陋:在别人都以这种生活为苦,哀叹抱怨的时候,颜回却不变他乐观的态度,多么令人敬佩。(断句)贤哉,回也!解释:反复手法的运用,加强赞美。只有真正的贤者,才能不被物质生活所累,才能始终保持心境的那份恬淡和安宁。
11、一方面阐述了学习应该有谦虚好学的态度和勤学好问、实事求是的精神;另一方面阐述了温故知新、学思结合、学以致用的学习方法。
12、第八章:孔子说:“好比堆土成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这时停下来,是我自己要停下来的。又好比平整土地,虽然只倒下一筐土,如果决心继续,还是要自己去干的。”
13、理解、运用其中关于学习的名言警句,培养学生的文言翻译能力。
14、必修下中的“侍坐”篇表达作者怎样的治国理念?(礼治)
15、又有基本上是重复只是详略不同的,如“君子不重”章,《学而篇第一》多出十一字,《子罕篇第九》只载“主忠信”以下的十四个字;“父在观其志”章,《学而篇第一》多出十字,《里仁篇第四》只载“三年”以下的十二字。
16、在孔子看来,“恕”这个字是可以终身奉行的,而“恕”就是“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它在根本上与“仁”是相同的,所以常把它看成是“仁”的实践原则。
17、请概括各章所蕴涵的道理。
18、孔子认为一个人要达成完美的人格修养,智、仁、勇缺一不可。
19、了解孔子其人及《论语》知识,明确《论语》在历史上的价值
20、(5)“三省吾身”一句中,甲骨文中的“省”的主体是一只眼睛,而一个箭头直射眼睛,说明什么?(要注意观察自己)看清别人的弱点容易,但看清自己的弱点就不容易了,所以需要多次反省。曾子所反省的内容与前面孔子所说的内容有什么相同?(强调了对别人、对朋友要讲诚信,学习的知识要反复复习)“传”字在甲骨文中的本字就是两个人传递一个东西,这个东西被密封了起来,说明非常重要。
二、论语十二章教案部编版高中
1、学习方法也很重要,学习后要经常的复习,知识才会巩固;学习时要学思结合、取长补短等。做人要有志向,有骨气和坚定的信念,要淡泊名利。
2、请借助注释及工具书,自主翻译选文,在课本上标注重要词语,并针对选文的内容作批注。疑难问题,做好记录。
3、(3)三人行(古义:表示多;今义:表示确数。)
4、学生收集一些有关孔子的材料。
5、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6、明确:①“兴”“观”“群”“怨”是孔子对《诗经》的社会功能的认识和概括。“兴”,是说《诗经》能够激发人们的广泛联想,能影响人们的心灵,调动其内在情感,引起情感共鸣。“观”,是说《诗经》可以帮助人们观察政治的得失和风俗的盛衰。“群”,是说《诗经》可以帮助人们沟通交流,提高其人际交往能力。“怨”,是说《诗经》可以帮助人们抒发对苛政的怨愤和讥刺之情。
7、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为此我们在课下英多读读《论语》,用心感悟七思想精华,修炼自己的德行,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
8、曾子说:“我每日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替人谋划事情是否竭尽自己的心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9、(2)合作交流,概括各章蕴涵的道理。
10、第三课时:君子人格与诗教传统
11、孔子说:“学习并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从心里感到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君子作风吗?”
12、孔子重视《诗经》的教化作用。在《论语》中,孔子不仅多次引用《诗经》来说明自己的观点,还多次强调《诗经》在为人处世上的重要作用,教诲弟子要学《诗》。在这里,孔子再次向弟子提出学《诗》的重要意义。学《诗》至少有上面所列举的六种好处,因而孔子特别强调要好好学习。
13、为人谋:替人谋划事情。
14、⑵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里仁》)闻道:得知真相
15、(4)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16、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枕着它睡,乐趣也在这当中。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财富和地位,对我来说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
17、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18、在品德方面,他主张“宽、耻、信、敏、惠、温、良、恭、俭、让”等。
19、(温馨贴士:文言文翻译要注意常见文言现象:通假字缺的成分要补充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
20、(交流点拨)温故知新: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三、论语十二章教案
1、一则,就是《论语》中的一章,其中第二则见于《学而》篇,第五则见于《为政》篇,第七则见于《雍也》篇,第九则见于《述而》篇,第十一则见于《子罕》,第十二则见于《子张》,其内容都与学习和为人处事有关,是孔子教育思想中最有价值的部分。
2、积累《论语》篇章中出现的成语、格言、警句
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焉
4、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5、《论语》是孔子与其弟子的语录结集,儒家重要经典之一。结集工作是由孔子门人及再传弟子完成的。现在通行的《论语》20篇,内容以伦理、教育为主。
6、根据顺序,每一句的主题,简要抽取核心内涵
7、(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思并重)
8、练习:背诵全文,完成“学法”基础题
9、孔子阐述了对“仁”的内涵的理解及如何通过自己的行动来实现“仁”。“仁”的关键是克己复礼,具体是要“视、听、言、动”都符合礼。
10、(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谦虚求教他人)
11、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开创者,被公认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12、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13、参考书目:《论语》、《史记·孔子世家》、《孔子家语》
1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15、教学难点:结合孔子与颜回的生平与思想,理解“孔颜乐处”并有自己的体会
16、这一主题同样也在其它各章体现了出来——以往我们将之作为学习方法阐述的内容均不能单纯地视作对知识的学习,更应体现为对高尚品德的追求方法,而孔子对自身经历的叙述,对颜回的赞颂则体现出了高尚品德在现实中的表现,孔子还通过自身的感受体现了高尚品德带给人的自豪感。
17、情感目标:结合孔子与颜回的生平与思想,理解“孔颜乐处”并有自己的体会。
18、本文采用简洁明了的语录体形式,通过师徒的对话来传达人物的思想主张,表明人物的观点,体现人物之间的情感活动。篇幅都比较短小,语言简约,还没有构成单篇的、形式完整的篇章,但意思的表达却不乏一定的深度,从中可见孔子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生活经验。
19、第六条是: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孔子说:“多么贤德啊,颜回!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颜回却依然不改他乐观的情绪。多么贤德啊,颜回!”
20、箪: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
四、论语十二章教案高中
1、依据注释,梳理重点字词,补“浮云”:转瞬即逝、不切实际,虚无缥缈,不值一提,聚散无常,至轻至淡,过眼云烟。
2、(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3、就思想境界来讲,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十五岁到四十岁是学习领会的阶段;五十到六十岁是安心立命的阶段,也就是不受环境左右的阶段;七十岁是主观意识和做人规则融合为一的阶段,在这一阶段道德修养达到了最高境界。
4、参考:第一章:第一句讲学习方法。第二句讲学习乐趣。第三句讲为人态度,属于个人修养范围。不断温习,(知识)方能牢固,学习之乐;志同道合的人远道而来,切磋促进,人生之乐;自求长进,不怨他人,提高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