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超前夸张句的例子
1、你怎么可以说“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是反问呢?
2、反问表达的意思更坚定,使读者确信无疑,毫无辩驳、怀疑的余地,进而达到强化语气、强化情感的作用。
3、(4)表示想象。如: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4、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生动形象的效果。
5、a.珊迪听了,目不转睛地看着我,好像表示感激。(《小珊迪》)句中的“好像”前后不涉及两项事物,只是表示猜测。
6、明喻:本体、喻词和喻体同时出现。
7、此外,暗喻还有一些变体值得注意:
8、改:下班了,爸爸一边喝茶,一边看杂志,一边聊天。
9、最典型的例子:“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朱自清《荷塘月色》)
10、可以加强语气,发人深省,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章的气势和说服力,为文章奠定一种激昂的感情基调。
11、拟人作用:让语言更加生动形象
12、在雷锋日里,我们班涌现出了许多雷锋人物:像张智源、叶晓涵等。()
13、(3)借喻。不出现本体和比喻词,直接用喻体代替本体。借喻的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例如: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
14、主要引导孩子想象明明的内心活动;
15、第6句是例句中的夸张句。
16、球球跌跤,会像皮球一样,从房间这一头滚到那一头。
17、问题设置一:上学的路上,明明一边,一边
18、例子:尽管战争近在咫尺,然这儿却没有一点火药味,倒是夜夜艳歌,日日浪舞。("火药味"代"战争气氛","艳歌""浪舞"代"太平景象")
19、(1)扩大夸张。故意把事物说得“大、多、高、深、强”等的夸张形式。例如: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20、弯弯的月亮像()大象的耳朵像()蝴蝶花多么像()
二、超前夸张句大全 短一点
1、第8句是说站在楼上可以摘到星星,人不能摘到星星,这句话是为了突出楼很高。
2、看到妈妈给我买的小狗我喜欢得快发疯了。
3、例子:就说蒋筑英吧,已经过了这样长久的考验,但他入党的志愿,也一定要等到死后才能由省委的追认而满足吗?
4、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大火球给人的感觉就是热,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太阳让人感觉到的热度,只是比喻词用的“是”)博喻:本体、比喻词和喻体还是都出现,但是喻体的数量在两个以上。
5、小学阶段主要掌握拟人的修辞方法。
6、对偶又叫对仗,是一种结构相同、字数相等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相近或相反的意思。
7、例子: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8、编者按:一堂公开课上好了,回想整个磨课的过程是不是会意犹未尽?是不是会有很多话要说?说起来就滔滔不绝?让我们一起听听汤朝霞老师的磨课故事。也欢迎大家一起来讲讲你的故事……
9、他的声音难听极了,简直能震碎人的耳膜。
10、为了和大家不走散,关注↓↓↓
11、颗颗水珠就像珍珠一样在荷叶上滚动。
12、(1)必须抓住事物最典型的特征。
13、在此之前,我已经把词句段运用部分的教学设计做了一些调整:
14、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15、我们怎能因为学习任务重而不参加体育活动呢?
16、一滴太白酒,十里草木香。
17、投稿:120156131@qq.com,注明“原创”商务合作QQ120156131
18、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拟人
19、例子(1):力拔山兮气盖世。《垓下歌》项羽
20、辨别一个句子是比喻句还是拟人句,关键要看这个句子有没有人物的动作或神情。有人物的动作、神情的一定是拟人句。
三、超前夸张句怎么写
1、她还没有端酒杯,就醉了。
2、例子:秋天到了,树上金红的果子露出了笑脸,她们正在向我们点头微笑呢!
3、例子(4):有缺点的战士终究是战士,……完美的苍蝇终究不过是苍蝇。
4、(1)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例句: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5、问题设置二:这时,一位小弟弟,只见他
6、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7、例子:他动也不动,彷如石像。
8、投稿:3433408418@qq.com,注明原创,商务合作QQ3433408418
9、比拟(拟人和拟物)
10、 夸张是通过对客观事物和现象作超出实际的扩大、缩小或变异的描述。夸张夸张一般分扩大、缩小、超前三类。
11、(1)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宛如、像……一样、如……一般、仿佛……似的”等联结。
12、①修饰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之间以修饰与被修饰、限制与被限制的形式来体现比喻关系。例如:这是花的海洋。
13、中“大江”与“巨龙”不是同一事物,但是都是有长大的共同点,比喻词是“如”,这里做像的意思,是明喻。
14、字典不正是我无声的朋友和老师吗?(改为陈述句)
15、例子(5):敌人处处挨打,寸步难行。
16、从构成的方式看,对比有两种情形:
17、弱化夸张句的分类,不再讲解夸张句那些类别的含义,也不再板书类别。
18、老师就像辛勤的园丁,用心血培育我们成长。
19、又叫隐喻,本体和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典型的形式是"甲是乙"。
20、(1)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四、超前夸张句的例子
1、夸张作用:突出事物……特征
2、今天数学考试成绩知道了,明明考了同桌红红又是100分。看着同桌取得满分,明明愁眉不展,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一样难受。但明明在心里暗暗的对自己说:下次一定要争取考100分。又一次考试,明明看着试卷上鲜红的100分,明明捧着自己的试卷,喜出望外。可是仔细一看,发现其中有一个题目错了,老师没改出来,怎么办呢?告诉老师吧?100分没有了,又是和同桌差1分。不要告诉吧?那又不是诚实的好孩子。怎么办呢?明明想了很久。终于他还是决定了告诉老师,于是明明来到办公室,告诉了老师。老师竖起大拇指称赞道:你真是一个诚实的好孩子。
3、设问的基本特点是“无疑而问”,设问的目的在于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4、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给人启示,加强渲染力,引发联想。
5、在文学中,夸张是运用想象与变形,夸大事物的某些特征,写出不寻常之语。
6、池水清请的,像一面镜子。(比喻)
7、在丹三小上的那一节课,除了平台交流环节稍微有点不顺畅,后面部分我感到特别满意。最后让学生谈谈这节课的收获时,学生谈的收获也真不少。这份满意不仅仅是来自于自己的教学设计,还来自于丹三小602班学生优秀的表现。我应该感谢他们和培养他们的老师。
8、引导孩子从观察者的身份去体验比赛的激烈,可以听听场上的紧张的加油声,可以看一看飘动的红领巾等等;
9、提醒人们思考,有的为了突出某些内容。
10、汤老师的课堂给我的第一感受就是扎实有效,层次分明。本堂课的重点是学习夸张的修辞手法,汤老师从对夸张的释义,到引导学生判断是否为夸张句,再到明白夸张在具体句子中的不同表达效果,借助作业设计,用大量的举例和学生实践,让学生深入学习并运用夸张的手法。教学片段中最让我惊叹的是对《汤姆索亚历险记》不同译文版本书籍的选择,在这个环节中夸张也得到了完美的运用与呈现。可以说汤老师是真正吃透了课本,对每一个课内知识细节都精心设计,阶梯式教学让学生做到学有所得,也让听课的我收获颇多。
11、要说渴,真有点渴,嗓子冒烟脸冒火,我能喝他一条江,我能喝他一条河。
12、例子(1):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管子.牧民篇》
13、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看他的样子,好像有什么喜事似的。()蜻蜓在飞来飞去,小猫就像没看见似的。()真的,再没有像马一样忠实的朋友了。()旧上海是冒险家的乐园。()我们要像孔繁森那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春天的江南大地仿佛铺上了一块绿地毯。()她长得很像我邻居的小妹妹。()天无边无垠的,几朵绒毛似的白云轻轻地掠过去。()这个地方我似乎已到过了。()星星像孩子的眼睛眨呀眨。()他的性格很像他爸爸。()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敌人用了燃烧弹,邱少云周围成了一片火海。()
14、开学后不久,接到教研员给我一个任务——在3月17日的县小学语文教研组长会议上执教一堂六年级语文园地的任务。我没有多想,就应承了下来。
15、划双横线的句子:连用四个……变成了……,结构相同,三个以上为排比句
16、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比喻)
17、(11)去年一点相思泪,至今流不到腮边。
18、(2)夸张和真实要有一定的距离。否则就分不清是在说事实还是在夸张,达不到相应的艺术效果。
19、汤老师善于关注学生的语言表达,规范学生的遣词用语。小到学生回答时的用词的表达是否准确,如“欢喜”一词,学生表述不正确时,汤老师就循循善诱,耐心引导学生表达。大到学生写话的表达上,汤老师善于关注学生的语言,如引导学生用上一些“身份词”,使夸张修辞的表达更准确。
20、(2)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联结。典型形式是:甲是乙。例如:广场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纪念碑已堆成雪白的山冈。
五、超前夸张的句子示例及出处
1、以材料、工具代事物
2、运用对偶,切忌离开内容,片面追求形式上的对仗、整饬。内容空洞、徒有形式的对偶,就背离了修辞的目的。
3、载不动许多愁—夸张性的比喻
4、有的同学一看到含有“像”、“好像”“仿佛”等词语的句子就认为一定是比喻句,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在小学语文课本中,以下“像”字句并不是比喻句。
5、天空里撒满了快活地眨着眼睛的星星。()
6、排比作用:增强语言力度和气势
7、◆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笔算练习题(330题)!
8、天空中下起了豆大的雨点。
9、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
10、他家穷得快揭不开锅了。扩展资料夸张可分为两类、三种形式,即"普通"类和"超前"类,普通类又可分为两类,即扩大夸张,缩小夸张:
11、用具体生动形象的事物来代指抽象的事物或道理。
12、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拟人)
13、其实古诗文中也有,比如《阿房宫赋》中的“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14、隆隆之声传来,抬头看去,只见一架银灰色的庞然大物出现在头上。前身昂扬,两翼舒展,恰似一头上古鹰鹫盘旋于黛蓝长空之上。
15、在通感中,颜色似乎会有温度,声音似乎会有形象,冷暖似乎会有重量。如说“光亮”,也说“响亮”,仿佛视觉和听觉相通;如“热闹”和“冷静”,感觉和听觉相通。用现代心理学或语言学的术语来说,这些都是“通感”。
16、例子:大家都为你捏着一把汗。("捏着一把汗"是"紧张、担心”的结果)
17、拟人是指根据想象把事物当作人来写,赋予事物以人一样的思想和行为的一种修辞方法。拟人成功与否,就看所创作的句子是否把物当人来写,看有没有人一样思想、行为,有没有人的喜怒哀乐。那么,我们如何来创造拟人句呢?
18、便于吟诵和记忆;凝练概括,富于表现力;有对称美和音韵美。
19、例子: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20、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相似点对同一本体进行描述。
六、超前夸张句的例子
1、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2、例子:红眼睛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个老娘……("红眼睛"指这个人的身体的特征—红眼睛,用这一特征来代替这个人)
3、大虫怒吼一声,就像晴天里起了个霹雳,震得山冈都摇晃。
4、女孩有的弯腰捡着,两条辫子像蜻蜓的翅膀,上下飞舞着;有的往篮里塞着槐米,头一点一点的,像觅食的小鸭子。(比喻)
5、高楼大厦的霓虹灯光彩夺目,热情欢迎来自五洲四海的游客。(拟人)
6、夸张是一种对事物作“言过其实”的描述的修辞手法。就是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言过其实的描述。
7、第三步,升华灵性,过目不忘。
8、夸张能引起读者丰富的想象和强烈共鸣。
9、总的来说,熟悉各种修辞手法的定义和特点,判断的时候找标志
10、这是一份伟大的遗产,它是我们人民最宝贵的财产,难道还有人感觉不到吗?()
11、缩小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小、少、低、弱、浅、……”的夸张形式。例如: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现有成语寸土必争、滴水不漏、寸步难行等也有同样的表达效果。
12、注意:不要把有“像”、“好像”的句子都看成比喻句。多数情况下,“像”、“好象”、“仿佛”表示比喻,但是要注意以下几种情况不是比喻:
13、蝴蝶停在花朵上听同学们读课文。()
14、(1)这巴掌大的地方,怎么能踢球呢?
15、夸张有多种:有直接夸张,融合夸张,还有一种叫超前夸张。直接夸张,是不借用其他的修辞手段的夸张。如:我的嗓子干得要冒烟了。融合夸张,是与其他的修辞手段结合进行夸张。如你所举的句子“兔子像箭一样冲过来。”这是与比喻结合的融合夸张。超前夸张,是时间的明显缩短或延长的夸张。例如:酒瓶还没有打开,客人已经醉倒了。(这个例子属于直接夸张,也是超前夸张。)
16、常用的比喻词有:好像、仿佛、像……似的、如同、像……一样、……是、成了……比喻的类型大致可以分为明喻、暗喻、博喻等。明喻:本体、比喻词和喻体都出现。常用的比喻词是好像、如同、仿佛、像、恰如等。
17、(3)串对(流水对)。上下句的意思具有承接、因果、假设、条件、转折等关系的对偶形式。例如:①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②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18、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
19、秋天的田野金灿灿的,像块金色的毛毯。小麦和稻谷成熟了,农民伯伯的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脸。
20、主要用在诗文中,起到反复咏叹、表达强烈情感的作用。同时使诗文的格式整齐有序、回环起伏,充满音韵美。
1、改:金鱼一会儿浮在水面,一会儿放在水中,一会儿沉在水底。
2、(2)缩小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小、少、低、浅、弱”等的夸张形式。例如:乌蒙磅礴走泥丸。
3、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4、(2)递进式排比句:递进式排比,也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句子组成,后一分句比前一分句意思更进一层。
5、但是设问也有一种情况,句中只问不答,或提出问题,不需确定答案。
6、第10题是问句,有反问词“怎能”,句子中也已给出答案,我们不能不管。
7、Simile 明喻、Metaphor 隐喻,暗喻、Metonymy 借喻,转喻、Synecdoche 提喻、Synaesthesia 通感,联觉,移觉、Personification 拟人、Hyperbole 夸张、Parallelism 排比, 平行、Euphemism 委婉,婉辞法、Allegory 讽喻,比方、Irony 反语、Pun 双关、Parody 仿拟等。
8、为了加强语气,用疑问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这种修辞手法叫反问。
9、钢琴声像开始时一样,悄然地消失了。()
10、(3)全部与部分互代。例如:①孤帆远影碧空尽。②吟罢低眉无写处。
11、比喻一般分为明喻、隐喻(暗喻)及借喻三类。
12、例子:沉默啊,沉默啊!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13、(4)用专名代替泛指。例如:①迁客骚人,多会于此。②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14、本体和喻体必须有相似点,且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就不能构成比喻。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只看有没有“像、似、是”之类的词语。下面几例都不是比喻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