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通过努力考试考好了,获得名次提升,真的也会很快乐啊,谁说用功读书就没有快乐的童年?说努力学习就会不快乐的人,有体会过老师当堂宣布你获得年纪第一名是什么感觉吗?
2、所谓全面发展就是从小学遍八方知识,到头来工作时只取一瓢或不取。
3、第五整治教育市场混乱的现象;减负都出现动了整个教育市场的盈利结构,当今的教育市场良莠不齐,减负的实施会出相关政策施压,在一定的程度上整治了混乱现象,保障广大学生和家长的权益。
4、严肃查处教师校外有唤稿偿补课,严禁校外培训机构聘用在职教师
5、中国教育已经不好评判,它比黄赌毒还要黄赌毒(起码黄赌毒不会主动来害你)。只要如今应试教育(可能已经升级为应素(素质教育)教育)的体制不得到根本改变,减负就不可能实现。加之现在推广素质教育导致学校一边注重应试教育一边在形式上进行素质教育更加加重学生负担。
6、无法确定的分数线和有限的招生数量,让我们家长、孩子、老师都像围着舞台的粉丝,心仪的学校就是台上的爱豆,想被注意到、选上,我们夺取注意力,“灯牌”要够亮、够大,“应援声音”要洪亮、即使吼破嗓子也在所不惜。
7、减负常见的理由是,要让孩子过一个快乐的童年,
8、全面推进“双减”工作,切实减轻学生和家长负担
9、除此之外,“教育资源均等化”并没有实现,优质教育资源仍然控制在少部分学校手里。因而,家长们要清醒地认识到,仅凭校内的学习孩子难以在众多的学子中脱颖而出。规规矩矩实施“减负”的学生,根本进不了好的初高中学习。所以,学生和家长都要卯足了劲,进入到一个优质学校,从而博一个看似光明的未来。
10、减负势在必行,但在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的前提下,“输在起跑线上”的焦虑无处不在,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减负减起来,靠的不只是一家之力,一时之言。
11、在这样的氛围下,学习成绩就是我们孩子的“灯牌”,各种证书、才艺就是我们的“应援声音”,怎么能不疯狂呢?还有能直接走入后台的“私生饭”在挤占名额,家长、学生、老师没有哪个是轻松的。家长为了孩子的择校费、培训费,可以出血割肉;孩子为了能多做一张卷子、多背一个单词,可以放弃锻炼、减少睡眠;老师为了提高平均分、及格率,可以周末一科发十张卷子、还能劝退“不适合学习环境的同学”。
12、 保护环境,关爱地球,从关灯一小时做起。
13、积极开发设置多种课后服务项目,切实增强吸引力和有效性
14、第三让孩子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教育的目的是唤醒孩子的内心,减负的最终目标,是希望孩子从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施压并不能解决问题。我们不应该只是灌输知识,而是要教会孩子如何自己去学习。
15、先如今孩子们在学校的压力是非常的大,老师们为了能够让自己的班级更加的优秀就会让孩子们提高学习成绩,就会让孩子们多做作业,所以当孩子们回到家之后,父母一定要懂得合理的安排孩子们的时间,不要让孩子一直处于学习的状态,这样会让孩子变成一个书呆子。
16、这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情,让学生的压力更小,老师的压力更小,然后学生还能拿到更好的成绩,这不可能的没有人是天才,至少我们大部分人都不是,所以想要拿到更好的成绩就得花更多的时间去学习,你不学习就有别人在学习,这样你就被别人甩到后面了,说什么减负那个在应试教育阶段其实不太现实的,因为你不努力就有别人努力,优秀的教育资源就是有限的,别人努力别人进入了更好的大学,有了更广阔的人生前景,而你小的时候轻松了,但长大了之后找个工作都费劲,人生稀松平常,这玩意儿就是有差异啊,没有办法彻底解决。
17、第一减负的目的和初衷;减负的目的和初衷是希望减轻孩子过重的学业和心理负担,希望孩子能够快乐成长学习,从而进一步的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提高整体的教学水平和质量。
18、自1985年以来,中央政府下达49次“减负令”。如此重锤之下,却出现了一个尴尬局面:校内减下来,校外加上去,补习班的迅猛发展增加了中小学生负担的同时,也加重了家长的负担。
19、家长累。主要表现在操不完的心,从幼儿园一直操心到高中:操心孩子跟不上,操心老师不尽力;找家教,报补习班,一定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要选好学校,要选好班主任,要进最好的班级,要选最好的老师。
20、现如今的社会孩子的压力是非常的大,他们放假在家就想跟朋友们一起玩耍,或者看一些动画片,但是父母们就会要求孩子们写作业,而且还会给孩子报各种补习班。其实这样孩子的压力也是非常的大,这样并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反而会害了孩子。作为理智的父母,一定要懂得合理的利用时间要让孩子劳逸结合,只有这样孩子的发展才会变得更好,如果只一味的要求孩子学习,这样会让孩子的心理产生阴影。
21、老师不敢给学生减负,因为老师也要成绩,学校也要成绩,现在大部分学校基本都是看这个学校升学率有多少吧,本科升学率,一本升学率,这是最主要的指标啊,公布出去我们上一届一本升学率有30%50%,这多好听啊,到时候一公布我们学校一本升学率5%,家长肯定都会想,这个学校是不是管理制度有问题,老师是不是不好好教学生啊?殊不知要想真正给学生减负,少留点作业,老师少讲一点课,那知识怎么传授完呢?东西讲不完学生怎么能拿到更好的成绩呢?
22、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双减”、支持“双减”的良好氛围
23、为了坚决落实“双减”政策,有效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
24、 让拥抱陆地的海洋,永远不失蓝色的梦幻。
25、哪位家长不知道孩子负担重的痛苦。事实上,不是家长不想减负,而是不敢减。因为竞争太激烈了。
26、第四缓解阶级固化的现象;所谓的阶级固化,实际上是父母的经济和社会地位的差距带来的,教育资源的不公。减负的介入,必将改变这一教育资源的调配,寒门子弟将有更好的机会,能有效的缓解阶级的固化现象。
27、事实上,细细观察我们会发现,尽管年年都喊“史上最严减负令”,但是不少减负政策只针对表面问题头痛医头脚疼医脚,并没有戳到问题的实处。
28、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每个家庭都希望孩子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可是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会遇到很多难题,不知道如何去做才是为孩子好,而且很多父母觉得孩子必须赢在起跑线上,所以给孩子报了各种类型的补习班,他们也不会考虑孩子的兴趣,只顾自己的意愿,这样的父母就是特别的自私,这样的父母也不会教育好孩子,所以父母一定懂得照顾好孩子的情绪,报一些孩子自己感兴趣的补习班,只有这样孩子才会变得更好。
29、其实减负很多时候都只是流于形式,很多时候学校自己根本不想减负。按他们的观点,减负就意味作业少,作业少说明练习不多,练习不多就会导致考试成绩下滑,故而影响升学率,学校声誉。利益就会减少。
30、那么“学生减负到底应该减什么?”驻川全国政协委员、西南医科大学校长何延政认为,“减负”减掉的应该是过于繁重的课外负担,而不是减少对学习的投入、对能力的培养,更不是简单粗暴地减少在校学习时间、降低学业水平要求。
31、减负其实就是国家从教育领域退出,把教育的责任从学校推给家庭。然而大多数的中国家长们并不知道该如何在减少学习时间的情况下提高孩子自身的素质,只能寄希望于教育机构。因此自从中国开始给学生减负,学校从教育领域往后退以来,中国的家长们是越来越累了,负担越来越重了,各种教育机构大赚特赚。
32、实际上,从小没有经历过努力奋斗,刻苦学习的孩子,不只是进入一流大学的机会渺茫,而且长大后往往做事不能坚持,半途而废,浅尝辄止,接受挫折和承受压力的能力也很差,在职场缺乏竞争力。
33、教育专家熊丙奇说,要从根本上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把学生和家长从繁重的学业负担以及择校焦虑中解放出来,不能简单依靠推迟上学时间、取消特长生招生、叫停竞赛、规范教育培训机构经营等举措,而需要改革教育评价体系、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34、学校要升学率,老师要教学成绩,家长要孩子上好大学。老师累。其实老师并不想累,但学校、家长常常通过升学指标来评判老师工作的优劣。如果成绩不理想,就会影响评优评先,影响绩效考核,影响职称晋升,如果考不好,而且自己面子上也过不去。于是给学生加作业量,强化训练考试技能。
35、但与此相对应的是,一篇名为《请不要给我的孩子减负》的推文火爆朋友圈,并引发了众多家长和网友的关注和热议。
36、这可能是最贴近中国学生生存现状的一句古诗了。
37、而进入重点高中是进入重点大学的重要平台,因此,幼儿园结束要争取进入好小学,小学毕业要争取进入好初中,好初中才有更好的条件进入重点高中。层层筛选,步步竞争,你不努力怎么行?怎么不累呢?教育观念是一种比拼观念教育的竞争机制促成了整个社会“比拼”的教育观念。比成绩,比优秀,比学校;拼时间,拼投入,拼分数。
38、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汪镇,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
39、如果中高考的选拔方式不改变,大学教育不改变,企业以学历为门槛筛选人才的方式不改变,那么所谓的学生减负就只能成为一句口号。所谓减负,不过是国家从教育领域的退出,而国家从教育领域的退出,带来的可能不是孩子减负,而是寒门学子失去了上升的渠道,阶层更为固化。
40、让教育成为真正育人的活动,让孩子在幸福快乐中成长
41、第二进一步保障学生和教师的休息;学生压力过重,导致青少年自杀的事件频频发生。减负的实施是一项人性化的措施,有效保障学生和教师、家长的休息。家长不用每天晚上盯着孩子写成堆的作业,老师不用心力疲惫的去教孩子,这样既能保证孩子的学习品质,也能保证教学质量。
42、几十年喊减负,有些地方孩子们的书包越喊越沉,课外负担越喊越重,睡眠和休息的时间越喊越少。
43、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减负成为关键词之一。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明确提出“着力解决中小学生课外负担重问题”。不少代表委员的议案提案都聚焦于中小学生减负。
44、然而我想说,把学习看成是负担,这是完全错误和狭隘的理解,快乐仅仅限于课外活动,看电视,玩游戏,放风筝,同学聚会之类么?
45、不仅如此,由于课外培训机构发展迅速,可以高薪吸引优秀教师加盟,已经出现了课外培训结构的教学水平反超学校的趋势。
46、宣传“双减”“五项管理”工作,营造良好氛围
47、归根结底中考、高考是选拔性考试,在一批学生中按照分数比例来录取一定数量的孩子进一步学习,其他孩子进行职业培训之类的分流。想让孩子被选上,就要比一般同学优秀,学习成绩至少是在各种分数线之上。这不是说一次考试,只要满多少分就一定会被选上,而是每次选拔都要按照当年的考生考生水平进行分数划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