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起义迅速攻占河北许多郡县,黄河南北和长江流域,人民纷纷起义响应。起义军包围洛阳,屡次打败东汉官军。起义军头包黄色头巾,故称“黄巾军”。
2、张角创立了“太平道”,利用“太平道”把几十万农民组织成三十六“方”。宣传“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张角和弟子秘约在甲子年(公元184年)三月五日,各地同时起义。由于叛徒告密,提前于当年二月起义。
3、此时,巨鹿人张角自称大贤良师,以治病的方式传教,秘密组织农民群众起来斗争。经过十几年的努力,教徒遍布青、徐、幽、冀、荆、场、兖、豫等地,共几十万人。
4、张角创立了“太平道”,利用“太平道”把几十万农民组织成三十六“方”。宣传“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张角和弟子秘约在甲子年(公元184年)三月五日,各地同时起义。由于叛徒告密,提前于当年二月起义。
5、黄巾起义是东汉末年河北巨鹿人张角领导的一次农民大起义。当时,地主阶级的掠夺、兼并变本加厉,农民的破产更加严重,社会阶级矛盾十分尖锐,从而激起东汉农民群众更激烈的反抗斗争。
6、东汉末年政局不稳,外戚专政,宦官专权,对西羌战争持续数十年,花费巨大,徭役兵役繁重。加之土地兼并现象严重,民不聊生。加之古代社会,人民皆有宗教信仰,张角趁此机会,以自身的医术结合奇书《太平要术》上的内容,救助人民,又大力宣传“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7、起义背景东汉进入末期统治之后政局随着时间的发展日趋不稳,外戚专权、宦官专权等弊端相继出现。除此之外,长达数十年的对羌战争以及越变越重的苛捐杂税等问题也使得东汉百姓长期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迫于日益沉重的生存压力,部分百姓不可避免地生出了反汉之心。当时民间有一名叫“太平道”的教派,由张角及其兄弟所创。为了发展太平道,张角借助《太平要术》上所记载的内容外加自己的医术,通过治病的方式来吸收教徒。在经过长达十数年的努力之后,太平道的规模发展为了数十万人。
8、公元184年张角创立了“太平道”,利用“太平道”把几十万农民组织成三十六“方”。宣传“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张角和弟子秘约在甲子年(公元184年)三月五日,各地同时起义。由于叛徒唐周告密,提前于当年二月起义。
9、又因全国大旱,颗粒不收而赋税不减,走投无路的贫苦农民在巨鹿人张角的号令下,纷纷揭竿而起,他们头扎黄巾。
10、黄巾起义,是东汉晚期的农民战争,也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宗教形式组织的民变之开始于汉灵帝光和七年,当时朝廷腐败、宦官外戚争斗不止、边疆战事不断,国势日趋疲弱。
11、起义军头裹黄巾称黄巾军,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席卷了河北直至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当时,黄巾军的主力部队由张角、张梁、张宝兄弟率领,战斗在河北一带。
12、《后汉书·皇甫嵩传》:“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意思是汉朝即将灭亡,取代汉朝的将是黄巾军。
13、起义迅速攻占河北许多郡县,黄河南北和长江流域,人民纷纷起义响应。起义军包围洛阳,屡次打败东汉官军。起义军头包黄色头巾,故称“黄巾军”。(黄巾起义军口号)。
14、黄巾军面对的敌人强大。起义爆发后,镇压黄巾军不仅有庞大的东汉官军,而且还有各地豪强的大小武装,他们面对的是整个地主阶级的疯狂镇压,最终寡不敌众,终于失败。
15、实际意义:给起义军勇气,说明黄巾起义的正统。汉王朝理当灭亡,黄巾起义应该取代它,就在中平六年,(起义军起义的那一年)天下就会太平了。
16、他把这些人编为三十六方,大方一万人,小方七千人,每方都有自己的首领,并提出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准备在农历甲子年三月五日于京城和全国同时起义。
17、十一月占领了广宗,东汉政府极其恐惧,派遣北中郎将卢植率反动军队同张角军战于广宗。卢植在广宗城周围筑起围墙,挖了壕沟,架上云梯攻城,久攻不下。
18、张角等发现事已败露,即用各种方法星夜通知各方,立即起义。起义时,义军首先将抓获的贪官杀了祭天。起义时,张角军皆头裹黄巾(黄天的象征),时人称之“黄巾军”。张角自称“天公将军”,其弟张宝自称地公将军,其弟张梁自称“人公将军”。起义开始后,群众纷纷响应,或入伍为信徒,或送粮送衣,义军发展很快。义军攻克城镇后,往往烧毁官府,杀贪脏官吏,将其财产分给百姓。贪官污吏平时作威作福,一闻义军到来,便吓破了胆,如同丧家之犬,多已逃之夭夭。
19、同时起义军首领缺乏军事指挥才能,张角、张梁、张宝、波才、张曼成、赵弘、韩忠等,个个都是只知固守一城一池,或久围坚城,与东汉军拼消耗,不懂得运用灵活的战术战法,取得主动,始终被动挨打,直至失败。
20、 黄巾起义是东汉晚期的农民战争,也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宗教形式组织的民变之一。虽最终起义以失败而告终,但军阀割据、东汉名存实亡的局面也不可挽回,最终导致三国局面的形成。
21、 “苍天”指汉王朝,汉代官员军队的衣服以苍青色为主。“黄天”是指黄巾起义军。意思是说汉朝即将灭亡,取代汉朝的将是我们黄巾军。公元184年张角创立了“太平道”,利用“太平道”把几十万农民组织成三十六“方”。宣传“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张角和弟子秘约在甲子年(公元184年)三月五日,各地同时起义。由于叛徒唐周告密,提前于当年二月起义。
22、朝廷遣小黄门左丰监视卢植,后撤换了卢植,用东中郎将董卓来代替,继续围攻广宗。但直到第二年的七月间,广宗依然在起义军的坚守之下。
23、 灵帝熹平年间(172---178),他在大量招收学生、培养弟子、吸收徒众的基础上,创立了太平道。太平道为我国道教的早期教派之以推翻腐朽没落的东汉王朝、建立太平社会为己任。其主要特征是以《太平经》为主要经典,以“中黄太一”为其奉祀之至尊天神。太平道的纲领、目标、教义、称号、教区组织液做、口号、宗教仪式、活动内容、传教方式等,皆据《太平经》而来。
24、起义失败黄巾起义正式发动之后,多达七州二十八郡在短短一个月时间里相继陷入战事之中。在这一个月时间里,黄巾起义军可谓是势如破竹,东汉朝廷被打得措手不及。当时的东汉皇帝汉灵帝见黄巾军如此来势汹汹,慌忙命何进率军防守京师。与此同时,他又下令让函谷关、广城等地加强防范,同时加紧准备作战。黄巾军虽然颇具规模,但是由于参与者大都是未经过专门训练的农民,所以战斗力有限。再加上他们对于地方豪强的掠夺,也促使豪强与官府站在了统一战线。
25、他们头扎黄巾,高喊“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向官僚地主发动了猛烈攻击,并对东汉朝廷的统治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为平息叛乱,各地拥兵自重,虽最终起义以失败而告终,但军阀割据、东汉名存实亡的局面也不可挽回,最终导致三国局面的形成。
26、东汉末年张角他们兄弟三人宣传太平道,加上早期流行的"黄老"思想,并把这种思想化为自己的教义,广泛向信徒们宣传。太平道的教义宣称在天上有鬼神监视人们的行为,并根据人们行为的善恶来增加或减少他们的寿命,要求人们多行善事,少做坏事。
27、这是东汉灵帝在位期间爆发的黄巾起义军所使用的口号。“苍天”指汉王朝,汉代官员军队的衣服以苍青色为主。“黄天”是指黄巾起义军。
28、由于起义计划被叛徒出卖,使起义不得不仓促发动,各地起义军之间的相互配合发生了极大的困难。尤其是洛阳起义流产,使东汉政府解除了后顾之忧,得以全力镇压外围起义军。
29、农民起义的历史局限性。从主观方面来说,黄巾军缺乏有战略头脑的军事领袖人物,其起义计划的制定极不完备,起义后各地起义军没有迅速地集结起来,而是分散在各地孤立行动,甚至不进行相互支援配合,终于被官军各个击破。
30、冀州黄巾军在张角病死后,由张梁统率固守广宗。黄巾军战意稍微松懈,皇甫嵩便乘夜率兵,在黎明时分突袭敌阵,战至下午,成功大破敌军,斩杀张梁及三万多人,于逃走到河堤时溺死的也有五万多人,焚烧车辎三万多辆,虏获人数甚多。而张角则被破棺戮尸,运首级回京师。11月,皇甫嵩与钜鹿太守郭典攻打下曲阳,成功斩杀张宝,俘虏十多万人。黄巾之乱平息。
31、但是,由于叛徒的告密,起义被迫提前发动。公元184年2月,在张角领导下,七州二十八郡同时俱发,百十万大军象暴风骤雨,对腐朽的东汉王朝展开了最猛烈地冲击。
32、起义日期的前十天,即二月十五日前后,太平道的一个信徒、济南人唐周上书官府告发起义之事。于是,朝廷紧急捕捉马元义,车裂于洛阳;并紧急动员各种力量,捕捉诛杀张角信徒一千余人;又通知冀州捕捉张角及其家人。
33、在二月初,各方首领及信徒便已着手准备。他们用石灰在洛阳的市门及州郡官府墙上书写“甲子”等标语口号。一大方的渠帅马元义首先通知荆州、扬州的信徒数万人,到邺(河北临漳)城集中,准备起义。于是,其分管的信徒们便已开始向邺城集中。马元义还多次到京城洛阳约定宦官中常侍封胥、徐奉为内应,在三月五日里应外合,一道起义。
34、领导起义在百姓对朝廷日渐失去信任之际,张角因为救助百姓而深受拥护。在这种情况下,张角开始着手准备起义。为了方便管理,张角将太平道教徒按“方”为单位进行划分,其中万人左右为大方,六七千人为小方,多达数十万人的教徒共被分为三十六方。此外,张角还为每一方都挑选了一名渠帅,然后再由他自己进行整体统辖。
35、解析:这是东汉灵帝在位期间爆发的“黄巾起义”时他们军队所使用的口号。“苍天”指汉王朝,汉代官员军队的衣服以苍青色为主。“黄天”是指黄巾起义军。
36、苍天”指汉王朝,汉代官员军队的衣服以苍青色为主;“黄天”是指黄巾起义军;甲子年指汉灵帝中平六年。
37、张角(?-184年),钜鹿(秦治今河北平乡、东汉治今河北宁晋)人。中国东汉末年农民起义军“黄巾军”的领袖。张角修太平道,利用其中的某些宗教观念和社会政治思想,组织群众,约于灵帝建宁(168年-172年)初传道。中平元年(184年),张角以“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为口号,自称“天公将军”,率领群众发动起义,史称“黄巾起义”。不久张角病死,起义军也很快被汉朝所镇压。
38、大吉传统寓意纹样。大吉祥;大福。《公羊传·文公二年》:“娶者,大吉也,非常吉也。”
39、 历史上的黄巾军起义是发生在东汉末年的那个民不聊生,官吏贪污腐败,朝廷政治黑暗的年代。起义的领导人张角、张宝和张梁三兄弟经过了十几年的准备,虽然起义过程只有短短的九个月,但是它所带来的影响力是巨大的,是东汉史上任何一个战争都无法比拟的。然而起义到后来军队烧杀抢掠,与其早先的宗旨已经相违背,所以有人说其到后来就是纯粹的民间造反,是匪盗的杀戮,才会对他们有“黄巾贼”的称呼。
40、 黄巾起义的口号是:“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搭枣”
41、 由于当时社会腐败,政治黑暗,民不聊生,所以张角就顺势而起,提出“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响亮口号,欲说明按照万物兴衰、按照朝代演变的规律,汉王朝(苍天)大数已尽,作为土德(土色黄)、黄天的代表,太平道应当取代汉王朝。
42、他到处散布“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张角根据《太平经》“众星亿亿,不若一日之明也;柱天群星之言,不若国一贤良也”,自称大贤良师,为太平道的总首领;他的两个弟弟,张梁、张宝则自称大医,也为太平道的首领之一。凡太平道成员及其信徒,若犯有过失,只要跪拜在首领面前,承认错误,保证不再犯,便给以宽恕。
43、黄巾起义开始于汉灵帝光和七年(公元184年),当时朝廷腐败、宦官外戚争斗不止、边疆战事不断,国势日趋疲弱,又因全国大旱,颗粒不收而赋税不减,走投无路的贫苦农民在巨鹿人张角的号令下,纷纷揭竿而起。
44、因此,该句意思就是:汉王朝理当灭亡,黄巾起义应该取代它,就在中平六年(起义军起义的那一年)天下就会太平了。
45、十余年间,太平道势力遍布青、徐、幽、冀、荆、扬、兖、豫八州,徒众达数十万人。主要是穷苦农民,也有城镇手工业者,个别官吏、甚至宦官。张角将教徒划分为三十六方(教区组织),大方万余人,小方七千人,每方设渠帅负责。在此基础上,张角又按《太平经》中“顺五行”的思维方法,按照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选定于甲子年甲子日、即灵帝中平元年(184年)三月五日举行大起义。
46、各地拥兵自重,虽最终起义以失败而告终,但军阀割据、东汉名存实亡的局面也不可挽回,最终导致三国局面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