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学生运动会口号1 努力拼搏,永夺第一。
2、 亲密五班,合作无间,力挫群雄,舍我其谁。
3、 支持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发展。鼓励社会多方力量参与,开展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创建工作,探索建立动态管理机制,推动海南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快速健康特色化发展。加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创建、管理、运营、评价等方面工作的指导,规范标准,完善服务,提高俱乐部从业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和承接政府购买服务的能力。发挥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作用,开展青少年体育技能培训与体育知识普及工程,建立一批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队伍。加强与中小学校的合作,积极配合中小学做好校内课后体育服务工作。
4、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共享发展原则。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旅游需求作为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优化组合体育旅游产品,加快完善配套服务设施,提升体育旅游服务质量,打造一流的“游客与市民共享”的体育旅游消费环境。
5、 推动体育、旅游、文化、健康等元素融合,创新体育旅游产品、产业、模式、机制。
6、 完善设施与服务,优化沙滩运动发展环境。
7、 坚持精品化发展原则,以海口、三亚、儋州、万宁、琼中五个城市为核心,强化海口商务休闲体育旅游特色,突出三亚热带滨海体育旅游优势,展现儋州休闲运动体育旅游魅力,彰显万宁海上运动体育旅游品牌,塑造琼中雨林民俗体育旅游形象,将海口、三亚、儋州、万宁、琼中建设为特色鲜明、功能齐全的体育旅游示范城市。
8、 支持引进国际重大水上运动赛事,以环海南岛国际大帆船赛为引领,探索与国际体育组织、协会建立长期合作机制,推动品牌赛事国际化,健全品牌赛事体系。着力打造“亲水运动季”等全民性的品牌水上活动,推动“亲水运动季”特色化、国际化、绿色化和科技化,突出海南水上运动特色,增强水上运动品牌的国际影响力,打造新的旅游消费热点、业态和品牌。
9、 励精图治,争创一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10、 依托海南省沙滩自然资源,根据全省经济发展基础、旅游发展水平等社会条件,结合沙滩运动基础特点,打造北部、南部、西部、东部四个沙滩运动中心,带动海南沙滩运动稳步健康发展。
11、 创模式,优流程。在海南自由贸易港政策的指引下推进体育发展模式创新和制度创新,建立有利于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驱动、社会参与、专业运营的体育工作制度平台。对体育工作特别是赛事运营服务商的选择以及赛事申报、审批、运营、监管、风险管控流程进行完善、规范和优化。
12、 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报效祖国,造福人类。
13、 强化赛事活动品牌,推动水上运动国际化。
14、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体育强国建设纲要的通知》(国办发〔2019〕40号)等
15、 团结拼搏、争创佳绩飞跃梦想、超越刘翔。
16、运动会,是我们展现实力的舞台,奋发向前,创造辉煌!
17、 体育+探险。实施规范化、科学化、生态化、可持续的发展模式,鼓励发展热带雨林探险、定向运动、海洋探险、登山探险、野外生存等活动。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建立特色化的户外探险基地、训练基地,丰富产品类型。设计主题化、特色化体育旅游探险路线,辐射带动沿线旅游发展。采取多元化营销方式,加大宣传和促销力度,打响体育探险旅游品牌。做好体育旅游安全保障工作,为游客提供安全可靠的探险旅游环境。
18、 《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实施意见》(琼府办〔2017〕142号)
19、运动场上,我们是无敌的英雄,奋勇争先,永不退缩!
20、 整体优化沙滩运动发展环境。大力宣传沙滩运动文化,推进沙滩运动走进校园,加强沙滩运动相关行业的人才队伍建设,健全沙滩运动发展体制机制,完善沙滩运动相关政策体系,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
21、 推动全域体育旅游建设。依托海南体育旅游资源,并结合全域旅游建设,推进房车露营基地、休闲驿站、体育中心、体育公园等体育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和体育旅游小镇、体育旅游景区(度假区)、体育旅游综合体等体育旅游项目建设,加快体育旅游产业集聚,打造海口、三亚等若干个体育旅游产业集聚区。科学合理规划体育旅游线路,沿环岛旅游公路、海榆中线和干线公路等交通线路,万泉河、昌化江、南渡江等自然河流,中部黎族苗族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以及乡村旅游发展地带,打造滨海度假、河流探险、雨林穿越、民俗风情、乡村休闲等多层等级、多种主题的体育旅游风情带,盘活全省体育旅游资源,形成“点线面”联动的体育旅游网络系统。
22、 《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海南省湿地保护修复制度实施方案的通知》(琼府办〔2017〕1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