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随遇而安汪曾祺
1、一件东西,要用得顺,也需要磨合,不能急,也不能太挑剔。慢慢试着去接纳、适应,最终得以习惯。当然,有时还需要那么一点凑合。
2、老头儿发了几篇文章,有点影响了,也有搞创作的找上门来的,也闹出不少笑话,有一个叫韩蔼丽的,搞儿童文学,工作单位在鲁博,北京市的一个女作家,看完老头儿的东西就想过来交流一下,上楼一敲门,我妈妈开的门,看了人家一眼,就把人家推出去了,一个劲儿说:我们家不换鸡蛋,我们家不换鸡蛋。当时北京市民有好多家里都有富余粮票,农村有一些妇女拿自家产的鸡蛋挨家挨户敲门,用鸡蛋换粮票,十个鸡蛋换二三十斤粮票。韩蔼丽不修边幅,我妈妈以为她是换鸡蛋的,就把人家给推出去了。韩蔼丽第二次敲门,说我不是换鸡蛋的,我来找汪曾祺,这才进了门。以后这就成了一个笑话,每次她来都说:“换鸡蛋的来了!”
3、静,是一种气质,也是一种修养。诸葛亮云:“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心浮气躁,是成不了大气候的。静是要经过锻炼的,古人叫做“习静”。
4、沈先生很爱用一个别人不常用的词:“耐烦”。他说自己不是天才,只是耐烦。他对别人的称赞,也常说“算是耐烦”。他的耐烦,意思是锲而不舍,不怕费劲
5、当时正值桐花开放,“淡紫繁华,如同梦境”。
6、岸边店铺内的陈设古朴、典雅,沿街店铺列廊下的餐椅,有木凳、小藤椅,让人有种穿越感。好想坐下来,叫上一壶美酒,慢慢饮。醉眼朦胧中或许遇上一位谦谦君子,手持摇扇、轻撩长衫坐在你面前,一起谈论夕阳,一起赏老酒的醇香、叹拍照女的放浪……。尽管是夏日,小镇并不热气逼人。坐在小船上,一阵阵微风划过脸庞,颇感凉爽、舒适。那灰墙黛瓦慢慢掠过,让人穿越、幻想,那绿水条石在水中亲吻,让人沧桑、坚强……。
7、不过也还是冷的。南方的冬天比北方难受,屋里不生火。晚上脱了棉衣,钻进冰凉的被窝里;早起,穿上冰凉的棉袄棉裤,真冷。
8、不读《飘》,不理解生命的沉重。
9、在下放农村改造期间,汪曾祺和真正的农民生活在一起,亲身体验到了真正的劳动。
10、没想到婚后,两人却经常吵架,抱怨对方这不对,那不好,对彼此非常失望。
11、●散文欣赏|沈从文《时间》
12、虎坊桥没有太多可说的,因为老头儿在那儿总共住了不到一年半。唯一的好处是他有了自己的书房,十平方米左右,有一个大书桌可以写东西,画大一点的画,但那时他的精力不太够了。
13、你要相信,和对的人在一起,真的可以扫落你生命里的尘埃,让你即使身陷谷底,也可以一抬头,就看见满满灿烂的星光。
14、文章由此便自然地过渡到了翠湖。
15、我曾踏花而来,在炊烟袅袅的黄昏。
16、春天,父亲亲手做了风筝,带着几个孩子,在麦田里奔跑着放风筝。
17、即使累了、倦了,也请不要放弃。
18、当时北京还是很原生态的,我们家住处前面有一个空场子,不大。那时候经常有骆驼从城外拉煤,还有驴队。驴队是运水果的,骆驼是拉煤的。经常有骆驼卸完货就在那卧着。他从幼儿园带我回家之前,没进家门就先去看骆驼,骆驼在那反刍倒嚼。还看驴打滚。驴打滚挺好玩的,半天翻不过去。后来他有一组写老家的小说,很短,《故里杂记》,其中有一篇《榆树》,里面有个侉奶奶,整天给人纳鞋底,唯一乐趣就是每天看小孩牵的驴在他们家空场打滚,一下翻不过去,两下翻不过去,第三下翻过去,驴很舒坦,侉奶奶也松了一口气。我怀疑他是因为看了家门口的驴打滚才写了这一段。因为我看他的文字里驴打滚的感觉和小时候在河泊厂的感觉一个样。
19、人生,是一场修行,也是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
20、父亲并不因此自傲。相反,他“为人很随和,没架子。他时常周济穷人,参与一些有关公益的事情。因此在地方上人缘很好。”
二、随遇而安汪曾祺读书报告
1、“遇”当然是不顺的境遇,“安”,也是不得已。不“安”,又能怎么着呢,既已如此,何不想开些。如北京人所说:“哄自己玩儿”。当然,也不完全是哄自己。生活,是很好玩的
2、这几句话完全是平直的描述,没有什么文辞的修饰,即使打比方,也充满生活气息,“像一块大豆腐”,没有半点矫揉造作,但是说出来却让人感到不枯燥,有滋有味;“四方四正”“正南正北”“正东正西”,把事物的特点描摹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言简字约,但是准确、生动。
3、读《翠湖心影》时,感觉清雅秀丽,好似一位江南水乡女子袅袅地走了过来.不是传统观念中的“丁香般结着怨仇的”女子,相反,给人一种谨慎平和的美。
4、而在汪曾祺的作品里,人性不是体现为轰轰烈烈的夸大失真的叙述,不是表现为刀剑相对的血腥;他那些恬淡忧伤的文字,凝结着的恰是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人性之美。
5、汪曾祺是民国20年出生,长大后,没了科举制度,所以没考取功名。作为沈从文的学生,一生优雅淡定,闲云野鹤,随遇而安,活的悠然自在。一句人走茶凉就是出自汪曾祺大师之口。
6、汪曾祺|平装版《汪曾祺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
7、他还写过一组人物散文,题目是《人寰速写》,总共三篇,有退休老头,有几个傻子,还有一群大妈,都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每个人都活灵活现的,特别是《大妈们》那篇,把北京大妈的特点写出来,而且各是各的样,都不是坏人,但也有可乐的地方。他习惯观察最底层的人,对这些人有一种亲近感,不生分,不隔阂,不是说我要俯视你,我就是想描述你们的生活。用平视的视角,同时写得很平实,不人为拔高。
8、汪曾祺曾师从沈从文,对中国的古典文化也有很深的造诣,注重作品当中的意境美,言有尽而意无穷。而意境美恰恰是中国古典文化的核心,所以说汪曾祺是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9、想孤身前往去看一场花事。如果午后微雨突袭,你恰好渡船而过,不妨让我们在春柳拂面的桥头相见。
10、要说当代汉语世界里文字最质朴、有趣的作家,沈从文、汪曾祺师徒肯定榜上有名。
11、汪曾祺深受父亲的影响,成家立业后,也延续了这种“是父子更是兄弟”的相处模式。
12、●散文欣赏:莫言《卖白菜》
13、磨合的意义,正在于根据各自的习惯,找到两个人都适合的相处方式。只有找到相处的平衡点,才能让彼此都感到舒服自在。
14、最后竟然闹到要离婚的地步。
15、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到县图书馆借阅
16、如果时运不济,就试试勇气。
17、1965年底、1966年初,又搬家了,跟着我妈他们单位改善住房,这回就搬到甘家口了。甘家口这段住得比较长,一直到1983年,是他在北京一个地方住得最长的一个地方,而且也是他的经历最曲折的时期。“文革”的时候被批斗、抄家都在这个地方,写样板戏风光的时候也是在这个地方,“四人帮”倒台以后他被清查也是在这个地方,在后来他写的一些有影响的作品,包括《受戒》《大淖记事》《异秉》,反正能说出名的,大都在甘家口这个时期。
18、早起一睁眼,窗户纸上亮晃晃的,下雪了!雪天,到后园去折腊梅花、天竺果。明黄色的腊梅、鲜红的天竺果,白雪,生意盎然。腊梅开得很长,天竺果尤为耐久,插在胆瓶里,可经半个月。
19、我自诩坦荡,行走人间。我思考潮汐起伏,思考林间鸟雀,思考宇宙星光,思考冷暖人间。然后你来了。你是潮汐,你是鸟雀,你是星光,你是人间。
20、《家人闲坐,灯火可亲》一书中,我首次读到的是汪曾祺3个孩子各自写的回忆父亲的篇章,其中汪明写的有关汪曾祺去世后的情景让我不禁抬头忍泪。是的,他人视角中的汪曾祺给了我全新的感觉——一个毫无底线宠孩子的“老头儿”,一个才华横溢但是老被家人“欺负”的“老头儿”,一个被母亲“嫌弃”为“很土”的“老头儿”,一个除了做饭其他家务事都不太行的“老头儿”……像极了我们的邻居“老头儿”,平平无奇甚至还带点儿邋遢,与他的美好文字和图画似乎很有点“不搭”。
三、随遇而安汪曾祺读后感
1、●散文经典:梁实秋《钱》
2、的确,读这本《随遇而安》,字里行间都能感受到汪曾祺对待人生的态度:不管在什么环境下,不消沉沮丧,无机心,少俗虑。用温情和纯净来洗涤这尘世的苦闷、忧郁和惶惑。随遇而安,自在而活。
3、他们互相指责对方变了,再也不是原来的那个人。
4、汪曾祺并不觉得这是“没大没小”。
5、他说,这次旅行很愉快,我和同志们也相处得很融洽,没有一点隔阂,一点别扭。这次批判没有使我觉得受了伤害,没有留下阴影。
6、仿日本俳句,可以作一首诗:“冬天,脚炉焦糠的香。”手炉较脚炉小,大都是白铜的,讲究的是银制的。炉盖不是一个一个圆窟窿,大都是镂空的松竹梅花图案。手炉有极小的,中置炭墼(煤炭研为细末,略加蜜,筑成饼状),以纸媒头引着。一个炭墼能经一天。
7、随遇而安指能顺应环境,在任何境遇中都能满足。此外有黄沾所演唱的歌曲随遇而安。还有汪曾祺著的图书。
8、容颜会老去,四季不会停。那些散碎在笔尖的光阴,寂静欢喜。
9、这种平等的亲子观念,是汪曾祺的人生智慧,值得每一个为人父母者学习与借鉴。
10、《随遇而安》,书中收录了汪曾祺经典的代表性散文,内容涵盖了作者的个人经历,从幼时到西南联大的求学历程,回忆了故乡的点滴,与老舍、沈从文、潘天寿等故人之间的情谊。
11、八十年代,汪曾祺去美国,需要倒时差。他十二点就睡着了,到五点就醒了,再也睡不着,中间醒了两次,显然是睡得不够好。可他心中并不烦躁,干脆起床。还给朋友写信说:
12、文章最后说作者自己一别翠湖已38年,除此之外,还记录了作者关于最近的一些有关翠湖的情况。其中难以掩饰对翠湖的关心。
13、我的孩子有时叫我“爸”,有时叫我“老头子”!连我的孙女也跟着叫。我的亲家母说这孩子“没大没小”。我觉得一个现代的、充满人情味的家庭,首先必须做到“没大没小”,父母叫人敬畏,儿女“笔管条直”,最没意思
14、长安街那么长,从头走到尾,令人想起一生一世。
15、汪曾祺曾自信地断言——“父亲很喜欢我”。
16、有“最后一位士大夫”之称的汪曾祺,其文字真是令人百看不厌,有一种让人“心静自然凉”的魔力:淡定从容,不慌不忙,美好深情。
17、愿我们都不会把所有別人对我们的好,视为理所当然。因为知足,会更接近幸福。
18、《汪曾祺回忆录》是——汪曾祺一生回忆文章的总结集。分7个主题:自报家门、昆明忆旧、后半生、文坛梨园、人寰、旅食集、创作记历。
19、人在得意时应该看一看,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生活必不长久,退一步当海阔天空。贾家是当时的显贵,元妃在宫中圣眷日隆,全府上下奢靡度日。随着元妃的暴毙,忽喇喇繁华大厦一霎那间倾塌。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惟念物力恒艰。全球至今笼罩在新冠肺炎的阴影里,经济一时低迷,痛定思痛,需要人们杜绝浪费,理性消费。
20、1948年初到北京,汪曾祺与爱人施松卿
四、随遇而安汪曾祺读后感1200
1、这是一种汪式幽默,也是他与过去经历的一种和解方式。
2、国会街5号是一个比较洋式的四合院,但周围都是胡同,住的都是真正北京胡同人家。周围还有几个小酒馆,老头儿没事也经常去喝喝酒,喝上二两,小酒馆里什么人都有,他也经常和这些人聊聊闲天,但从来没动过念头写写这些事情,这些感受,在当时的时代大环境下,他绝对不可能动这个念头,那时候什么都讲究革命化,这种市井生活,在一般人的概念里毫无价值,有什么可写的?没有后来的时代变化,他也写不了后来的东西。
3、只要了解汪老的整个的文学精髓就很好把握这两句了,汪老的文章中处处流露出的是对自然人性的赞美,是没有任何功利性的。是一种随遇而安的,淡泊明志的人生观。
4、对于这件事,汪曾祺觉得非常满意,因为很少有人能一次性成功安装假牙。
5、人生,正需要一种“随遇而安”的心境。
6、●散文欣赏|席慕容《写给幸福》
7、仿佛天意,初夏时咬开一个草莓,就真的像吃下一颗红彤彤的心,勇气豪情顿时油然而生,一年余下漫长的日子里就能面对一切,担当一切。
8、即便如此,汪曾祺依然没有怨恨。
9、一次,汪曾祺出差前往河南林县调查研究民歌,借此机会,他品尝到了当地名菜洛阳黄河鲤鱼,感受到了漳河水被人工引流到红旗渠的那种感动。
10、你年轻时也曾扬言,要饮遍世界的酒。老了却发现,白水才是最长情的。
11、只要爱还在,给对方一些时间,两个人齐心协力,心往一处靠,劲往一处使,路往一处走,生活必然会越来越好。这大概就是汪曾祺“适应、习惯、凑合”的生活哲学。
12、放了寒假,就可以睡懒觉。棉衣在铜炉子上烘过了,起来就不是很困难了。尤其是,棉鞋烘得热热的,穿进去真是舒服。
13、好像以前看过这样一句话来评价汪老的语言风格“亦俗亦雅、亦淡亦浓、亦庄亦谐的而以散淡平易为主的独特的语体风格。”
14、《汪曾祺散文:随遇而安》是现当代著名作家汪曾祺的散文选本,收录了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大师汪曾祺的多篇经典散文。
15、汪曾祺极爱看《沈从文小说选》和《猎人笔记》这两本小说,父亲也跟着他看了沈从文的小说,对于这样新颖的写作风格,他存有犹疑,直接询问儿子“小说也是可以这样写的?”
16、●散文欣赏|余光中《借钱的境界》
17、著名散文家汪曾祺,出生于上世纪二十年代,一生颠沛流离,既经历过战乱、动荡的岁月,也曾被批斗、下放农村接受劳动改造。
18、我说小雏菊都闭上了昏昏欲睡的眼睛,你说夜来香又开放了层层迭迭的心。 我说这是一个生机勃勃的暮春,你说这是一个诱人沉醉的黄昏 。
19、“人世间有许多事,想一想,觉得很有意思。有时一个人坐着,想一想,觉得很有意思,会扑哧笑出声来。把这样的事记下来或说出来,便挺幽默。富于幽默感的人大都存有善意,常在微笑中。”
20、西南三千里——重走湘黔滇旅行团一九三八年之路/杨潇
五、随遇而安汪曾祺经典语录
1、对待儿子汪曾祺的学业,父亲关心,但并不强求。
2、唯有你的光辉,像漫过山岭的薄雾,像和风从静谧的世界里带来的夜曲,像朗照溪水的月色扑面而来。
3、《翠湖心影》作者汪曾祺(1920年3月5日—1997年5月16日),江苏高邮人,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
4、我习惯把难过的事说得云淡风轻,所以,大家总认为我从没有烦恼。当所有人都以为我过得风生水起的时候,我只是一个人走了一段又一段艰难的路。
5、他内心通透,明白自己的处境,也理解他人的为难和不得已,大家都不过是受害者罢了。
6、作者大半生都在北京度过,耳濡目染了北京文化,对北京文化自然会流露出喜爱之情。北京胡同文化的内涵,许多都是作者所推崇的,如知足常乐、随遇而安、安分守已等,所以他能对此产生共鸣。但作者又不是一味地肯定、沉迷,而是有所批判,有所反思。作者对正在消失的胡同文化,给予理解,表达无奈。虽然知道它走向终结是必然的,但主观上是怀着伤感情绪的。
7、胡同是物质的,死的。而胡同文化则是精神的,活的。于是,作家的文思愈加敏捷飞动,文字也随之活灵活现。北京胡同文化的种种表象便跃然纸上。
8、汪曾祺(左)、张洁、范用在宴席。(拍摄:许以祺)
9、“每个人都有不完美的地方,我们无权指责,只有以包容的态度认同自己与对方的缺陷,接纳不同的声音,不强迫他人改变,才能在集体中得到认同和归属感......”
10、“如果你来访我,我不在,请和我门外的花坐一会儿。它们很温暖,我注视它们很多很多日子了。它们开得不茂盛,想起来什么说什么,没有话说时,尽管长着碧叶。你说我在做梦吗?人生如梦,我投入的却是真情。”(注:该段文字是讹传为汪曾祺。抱歉)
11、我们在东单三条住在一个老的小洋楼,好像有二层,我们在一层最西边的一间房。就这么一间,什么都在里面。我印象特别深的是有一幅很长的中国画的卷轴,记不清是山水还是花鸟了,后来我还跟老头儿提过。他说这是去老舍家吃饭的时候,老舍夫人送的。他又补了一句,说,老舍夫人送完以后,老舍先生悄悄跟他说,她的画就那么回事,回家凑合挂吧。老舍先生很懂画,他不好当着夫人明说这个话。
12、唐人诗云:“山中习静朝观槿,松下清斋折露葵。”“习静”可能是道家的一种功夫,习于安静确实是生活于扰攘的尘世中人所不易做到的。
13、“所谓时差,大概就是这样。有人说会昏昏沉沉的,我没有此种感觉。”
14、要像汪曾祺所说的那样:“我也有点疲倦了,但我总要自己还有勇气,在狗一样的生活上做出神仙一样的事。”
15、《收获》长篇2021春卷
16、牙医分三次,在一周内,把他的十一颗牙全部拔掉,做了一副满口。等装上后,汪曾祺用得很好,不需要再做第二副。
17、编选思路:首选汪先生生前回忆文章;从散文卷、谈艺卷选取回忆性质的文章;注重细节——作家的敏感、飘忽记忆与观察,体现作家特有的回忆录气质;内容重复的,选最好的;文坛梨园,选名家,以写人为主,见性情;创作记历,是其文学生涯的漫忆与回顾。
18、他起猪圈、刨冻粪,农活很苦很累,对一个书生来说,尤其沉重。他咬着牙挺了过来,心中不断给自己打气:“只要我下一步不倒下来,死掉,我就得拼命地干。”
19、1935年秋,汪曾祺初中毕业考入江阴县南菁中学读高中。1939年夏,从上海经香港、越南到昆明,以第一志愿考入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1950年,任北京市文联主办的《北京文艺》编辑。1961年冬,用毛笔写出了《羊舍一夕》。1963年,发表的《羊舍的夜晚》正式出版。1981年1月,《异秉》在《雨花》发表。1996年12月,在中国作家协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推选为顾问。
20、在《汪曾祺散文:随遇而安》一书中,收录了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大师汪曾祺关于人生、饮食、花草树木的多篇经典散文,如《花园》《关于葡萄》《翠湖心影》《泰山片石》《果蔬秋浓》等。这些经典散文都具有流转生动的语言、真挚关怀的情感和自然旷达的思想,为我们营造了一个似水空明淡泊,阔远生动的美好境界。
六、随遇而安汪曾祺
1、小河沿着峭壁,顺着植被密集的河岸,流过平野,“河水清澈,沁人心脾。”
2、《复仇》是汪曾祺早期的作品,讲述了一个“遗腹子”为父报仇大半生最终放弃报仇的故事,更深层次上作者是要通过这个故事来表达自己内心对整个民族的良知,希望民族的下一代能够放下仇恨,谨记祈福和希望。
3、对于新事物,父亲心中虽有不解,也未完全接受,但并没有妄下评论。
4、不读《红楼梦》,参不透长长的一生。
5、根据你想表达的意思侧重不同,措辞自然也不同。gowiththeflow侧重顺其自然,随遇而安;takethingsastheycome侧重逆来顺受,随遇而安;makethebestofit侧重尽力而为,随遇而安
6、梦里晓窗茶香,瓜熟蒂落,你叫着我的名字,轻轻地,如猫爬过屋檐。
7、假牙合适与不合适,关乎人和物的关系,对于这一点,汪曾祺有着自己的理解——
8、所以作者经过那么多政治风波和人生挫折,还能保持平和的自我,不浮躁、不功利、不媚俗。其作者对胡同文化有所反思、有所批判。
9、当然,他自己也没去补牙。靠着还勉强能用的假牙,硬是凑合了好几年。
10、人在失意时更应该看一看这本书,峰回路转、柳暗花明会有时,努力向上生长必然会由量变到质变。庄稼歉收,刘姥姥一家失去了过冬的保障,女儿女婿只会叹气,放不下脸面求告亲戚。刘姥姥积极面对,一进荣国府,厚着脸皮求周瑞家的通报,得到了王熙风的救济,二十两银子到手,冬衣和粮食难题也解决了。二进荣国府,靠自己的倚老装傻,顺利地得到了老太太的怜恤,满载而归,置田办业。新冠全球化蔓延,引发经济断链,为了化解危机,每个人都要放低身段,积极寻求自己的收入渠道。
11、由于新疆、西藏运费较贵,每套需补收30元运费差,请新疆、西藏的朋友酌情下单。
12、他甚至在文里陶侃自己说,我当了一回“右派”,真是三生有幸。要不然我这一生就更加平淡了。
13、秋天,父亲为孩子做西瓜灯,点蜡烛玩耍。
14、再后来有一段清查他和“四人帮”的关系,清查完了以后才开始重新创作。1980年前后,起初他不想动笔了,有好多人劝他,有林斤澜、邓友梅等老朋友,还有人跑到家里约稿,《人民文学》有一个女编辑叫王扶,当时去家里劝说了半天,他复出以后第一篇小说《骑兵列传》就是《人民文学》约的。林斤澜带着后来的《北京文学》主编章德宁也去过我家里,那时候章德宁年轻,基本不怎么说话,后来我才知道,她姐姐跟我插队是在一块的。
15、为了更好的生活,活出一个安定的世界,才需要一个好的心态,去安度余生。”
16、没有恨意的复仇者主人公复仇者和和尚都是没有名字的,通篇下来都是“复仇者”和“和尚”,这不禁会让人联想到卡夫卡的笔下的小说主人公K先生。
17、陌生的环境,难免叫人不太适应,与其抱怨,不如调整自己,让心态与周围环境相适应,只有这样,才会让生活变得有趣好玩起来。
18、(选自《新文学史料》2022年第二期)
19、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生活方式的变迁,许多旧有的生活方式被改变甚至被忘却。
20、人们身处其中,无论是贫穷还是富有,内心都会被隐隐动摇,对自身的处境感到不安。
1、床上拆了帐子,铺了稻草。洗帐子要拣一个晴朗的好天,当天就晒干。夏布的帐子,晾在院子里,夏天离得远了。稻草装在一个布套里,粗布的,和床一般大。铺了稻草,暄腾腾的,暖和,而且有稻草的香味,使人有幸福感。
2、汪曾祺先生的这本《随遇而安》,便是如此。
3、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汪曾祺的《随遇而安》。
4、从黄昏回来的人,都背着自己的故事。
5、●散文欣赏|毕淑敏《你的第一责任是使自己幸福》
6、不仅人与物的关系需要磨合,人和人在一起也是同样的道理,要合得来,处得顺,都需要给一点时间去接纳,更需要理解和包容。
7、河泊厂胡同在现在的位置,原来还能找着,前四五年再去,陪一个电视台拍他故居的时候,一点找不着了。那个地方本来很好找的,周边都是特破的平房,它是一个小土坡上的四合院,找到那个土坡就能找到房子,但当时一点痕迹都没有了。后来看到有几个老头聊天,我就问这个地方,他们说你别找了,都在马路下边了。北京十多年前开了一条祈年大街,那地方就在祈年大街靠天坛那段的马路下边,全部给拆光了。
8、我们那里生烧煤的铁火炉的人家很少。一般取暖,只是铜炉子,脚炉和手炉。脚炉是黄铜的,有多眼的盖。里面烧的是粗糠。粗糠装满,铲上几铲没有烧透的芦柴火(我们那里烧芦苇,叫做“芦柴”)的红灰盖在上面。粗糠引着了,冒一阵烟,不一会,烟尽了,就可以盖上炉盖。粗糠漫慢延烧,可以经很久。老太太们离不开它。闲来无事,抹抹纸牌,每个老太太脚下都有一个脚炉。脚炉里粗糠太宴了,空气不够,火力渐微,就要用“拨火板”沿炉边挖两下,把粗糠拨松,火就旺了。脚炉暖人。脚不冷则周身不冷。焦糠的气味也很好闻。
9、他还认为:“儿女是属于他们自己的。他们的现在,和他们的未来,都应由他们自己来设计。一个想用自己理想的模式塑造自己的孩子的父亲是愚蠢的,而且,可恶!另外作为一个父亲,应该尽量保持一点童心。”
10、大白菜是从山东运来的,美其名日“黄芽菜”,很贵。“青菜”似油菜而大,高二尺,是一年四季都有的,家家都吃的菜。咸菜即是用青菜腌的。阴天下雪,喝咸菜汤。
11、《每日一茶》陈钢老师免费课程
12、汪曾祺爱画画,父亲就让他跟在身边看,虽不指点他,但是也发挥了审美启蒙的作用。见他的字写得好,父亲也给予了很多建议。
13、汪曾祺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著有小说集《邂逅集》,小说《受戒》、《大淖记事》,散文集《蒲桥集》,大部分作品收录在《汪曾祺全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