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诗歌的知识
1、自齐梁永明年间沈约等发现汉语平、上、去、入四声之后,又进一步把四声二元化,即分为平仄两类,古平声为平,古上去人声为仄,仄就是不平的意思。平声字没有升降,读起来语调舒缓,上去入声或升或降,读起来较为短促。在一首诗词中,如果单纯用平声字、或单纯用仄声字,读起来会比较单调。无论是古体诗还是近体诗都应避免,如果让平仄两类字在诗词中交错出现,就会使声调多样化,读起来声调铿锵。平仄在本句中是交替的,而在对句中是相反的。再如陆游的《书愤》:
2、(1)直抒胸臆(直接抒情)。下阕“浮生”一句写光阴荏苒,自己寂寥寡欢,只能借酒浇愁,孤独一生。(2)借景抒情(寄情于景),借日暮时分登楼所见的花残香销、烟波荡漾与双燕分飞来寄托内心的孤寂。(3)用典,化用陆凯折梅相赠的典故(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希望这一枝明艳的“江南春色”能给“雪满长安”的自己带来亲切的问候和友情的温暖,表达渴望得到友人慰藉的心情。(4)虚写(虚实结合、从对方落笔、想象)。下阕后两句设想友人想念自己,等上高台眺望,即使道远雪阻也会寄给自己江南一枝梅,委婉抒发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3、强欲从君无那老,将因卧病解朝衣。
4、就可以穿越语言屏障,迅速触摸到诗人的心灵世界,走进诗的艺术境界,解诗答题。
5、★韩愈按照“郡望”所作的称谓是“昌黎”。
6、格,就是格式。格律诗是有固定的格式的。这种格式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7、★王羲之,字逸少,人称王右军。书法作品《兰亭集序》被称为古今第一行书。
8、(1)从具体描写的方法看,主要是正面描写(绘形绘色)与侧面烘托。
9、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10、★明代江南四大才子:唐伯虎、祝枝山、文徵明、周文宾
11、★宋初李防等人奉宋太宗之命辑录的类书叫《太平御览》。
12、诗眼是诗中最富表现力、最能开拓诗歌意境的关键词句,是能使诗歌生辉的聚光点。诗眼的锤炼和设置在诗歌创作中具有重要地位,古今诗评家无不从这点出发赏析诗歌。
13、嫁得翟塘贾,朝朝误妾期(qi)。
14、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颈联)
15、咏史怀古诗:借古讽今、伤今伤己对比用典
16、实例二:不同意。这两句诗是写诗人自己与朋友别后的内心感受,写诗人送别后夜里乘船到沧江北,回头眺望朋友治政有方的地方,从而表达出诗人与朋友依依惜别、难分难舍的深情。
17、诗歌主要内涵:强烈的抒情性、丰富的想象力、高度的概括性、凝炼的语言。
18、五言古诗,是古体诗的正统,写的人很多。七言古诗,不是古体诗的主流,这是它起源较晚的缘故。所以,七言古风颇受七言近体诗的影响。
19、诗人是情种,诗人心中的情感投射给世界,世间万事万物就会为之诗化。所以,诗应该是诗人的自我表现,是诗人情怀的直抒,是诗人的心灵对理想世界的呼唤。
20、★第一部以西方美学眼光对中国旧文学而作的评论著作是近代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提出“三境界”之说: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二、关于诗歌的知识点总结
1、(2021•全国甲卷)在陈师道看来,曾巩是如何处理“仕”与“隐”的关系的?请简要分析。
2、★我国古代最大的一部类书是明代解缙等人奉明成祖之命辑录的《永乐大典》。
3、亦称"葫芦韵"。诗韵术语。与进退格同为用韵的一格。葫芦韵者,先二后四。如"东"、"冬"通押,先二韵"东",后四韵"冬"。先小后大,有似葫芦,故称。
4、胡运占难久,边情听易讹。凄凉旧京女,妆髻尚宣和。
5、★“四书”(四子书):《大学》(曾参)、《中庸》(子思)《论语》、《孟子》。南宋理学家朱熹注《论语》,又从《礼记》中摘出《中庸》、《大学》,分章断句,加以注释,配以《孟子》,题称《四书章句集注》(又叫《四书集注》)
6、有时借其音,以与另一词相对,常见于颜色对,如借“篮”为“蓝”,借“皇”
7、凡摘取古人成句为题之诗,题首多冠以"赋得"二字。南朝梁元帝即已有《赋得兰泽多芳草》一诗。科举时代之试帖诗,因诗题多取成句,故题前均冠以"赋得"二字。同样也应用于应制之作及诗人集会分题。后遂将"赋得"实用为一种诗体,即景赋诗者亦往往以"赋得"为题。
8、咏史诗:诗人对某一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咏叹,一般融进了诗人独到的见识,以史咏怀,以史诵人,以史治史,以史喻今。如陶渊明、刘禹锡、杜牧等都是咏史诗的作者。
9、要在意境中品味词、句:诗中的词、句处在统一意境中,只有在诗境中分析,才能得到正确的理解。如注意了《月夜忆舍弟》的总体意境,就能正确理解“月是故乡明”———因思乡念故乡而备觉故乡的月更明。
10、③思妇空闺、思念亲人、盼夫早归、渴望团聚的哀伤之情。
11、亦称"转韵"。诗韵术语。除律诗、绝句不得换韵外,古体诗尤其是长篇古体诗,换韵较自由,既不限平声韵、仄声韵,也不限于邻韵。转韵时往往在换韵那一联的出句先转,接着联末韵脚跟着转。
12、★楷书四大家:(唐代)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元代)赵孟頫(fǔ)
13、(2)概括作者从哪些方面(不同感官),或运用什么手法(如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对比、侧面烘托),写出了物象的什么特点;
14、★司马光关于节俭的警世名言是: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15、因为楹联是由律诗的对偶句发展而来的,所以它保留着律诗的某些特点,古人把吟诗作对相提并论,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两者之间的密切关系。对联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上联尾字仄声,下联尾字平声。这些特点都和律诗有某些相似之处,所以有人把对联称为张贴的诗。但对联又不同于诗,它只有上联和下联,一般来说较诗更为精练,句式也较灵活,可长可短,伸缩自如。对联通常可以是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八言、九言,也可以是十言、几十言。在我国古建筑中,甚至还有多达数百字的长联。也有一字联、二字联、三字联。对联无论是咏物言志,还是写景抒情,都要求作者有较高的语言概括力与驾驭文字的本领,才能以寥寥数语做到情文并茂,神形兼备,给人以思想和艺术美的享受。
16、洞门高阁霭余辉,桃李阴阴柳絮飞。
17、1)知识点:解释该字在语境中的含义;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理解,并简述其内容,指出其表现手法;分析其在描物、造境、写人、抒情上的表达效果。
18、④情梦难圆的遗憾与怅惘之情。
19、本诗的尾联(应须救赵策,未肯弃侯嬴)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
20、本指古代音乐官署。"乐府"一名,始于西汉,惠帝时已有"乐府令"。至武帝始建立乐府,掌管朝会宴飨、道路游行时所用的音乐,兼采民间诗歌和乐曲。
三、关于诗歌的知识和常识
1、不知明月为谁好,早晚孤帆他夜归。
2、豪放派、婉约派豪放派:气势磅礴,格调高昂,意境雄浑,感情激荡。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
3、即用与原诗同一韵部的字,但不必用其原字。
4、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古代文学研究所
5、古典诗词概述
6、★苏轼称赞韩愈“文起八代之衰”,“八代”是指东汉、魏、晋、宋、齐、梁、陈、隋。
7、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8、我们的旅游欣赏,贵在用丰富的内心去感受,只有以情观景才会真正体会自然的美和自然的真。“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两万”。
9、我们要求评论员常挂在嘴边,因为有太多的诗友们诗句相当不精炼(有人写作精练)。诗的语句与一般叙述句,不同的最大分别就是精炼、形象,而精炼必须靠经验与用心才能做好。在此西楼指的凝炼就是精炼语句与善用形象语句的意思。
10、古绝多用拗句,可押平韵也可押仄韵。有些绝句用的是仄韵,但全诗用律句,或用律诗容许的变格和拗救。
11、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12、★古代别称:南京(建康、金陵、江宁、白下)
13、设问:如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4、★“汉赋四大家”:一说是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一说是司马相如、枚乘、贾谊、淮南小山。
15、意境是文艺作品中和谐、广阔的自然和生活图景,渗透着作者含蓄、丰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诱发读者想象和思索的艺术境界。优秀的古诗词都创造了具有广阔艺术空间的意境。诗歌意境(情景)关系往往比较多的是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意境特点有:慷慨悲壮、雄浑苍劲、恬淡自然、雄浑壮观、悲壮苍凉、孤独冷寂等等。可见,抓住这几个关键处,我们
16、(2)借景抒情、视听结合。这两句从声与色的角度描写了山泉的情态:山泉平缓流淌时清澈见底,水面映照着天光山色;凌空而下时,水石相激,作风雨之声。山泉虽无名,却有映天照地、兴风作雨的奇观。(表现手法)
17、★戴名世,清代人,号南山,别号忧庵。“桐城派”奠基人,作品集《南山集》《《四书朱子大全》
18、★格律派:格律派词人多精通音律,能自创新词调。周邦彦被尊为格律派的创始人,开南宋姜夔(白石道人)、吴文英格律词派先河。姜夔是格律派的宗主。该词派尚雕琢,重音律、求典雅。
19、★《离骚》是我国古代第一部政治抒情诗,开创了浪漫主义诗风。作者屈原,战国时期楚国人,创造出“骚体”这一文学形式,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
20、(4)衬托,诗人往往临古迹而抒怀,以悲景衬悲情。
四、关于诗歌的知识小报
1、寓意方面的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借古抒怀、意在言外,等等。
2、①诗题中多含有“客舍”“登高”“望月”“忆”“寄”“行”“思”等词语以及元宵、中秋、重阳、除夕等节日名。
3、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4、五言律诗的字数=八句×每句五个字=四十个字;
5、②孤苦幽寂的命运之悲。此类情感主要体现在宫怨诗中。
6、对偶是一种修辞手段,作用是形成整齐的美。但律诗中的对仗比较严格,要求出句与对句的平仄是相对立的,出句的字和对句的字不能重复。其中律诗中的颔联与颈联必须对仗,首联和尾联可对可不对。如杜甫的《春望》:
7、★温庭筠(yún)字飞卿,晚唐时期诗人、词人。其诗辞藻华丽,浓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为“花间词派”之鼻祖。有“温八叉”之称。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在词史上,与韦庄(《浣花词》)齐名,并称“温韦”。五代的赵崇祚选录这些人的作品编成《花间集》。
8、★苏轼词集:《东坡乐府》;苏轼的一部“杂说史记”的名称叫《东坡志林》。
9、基于何种原因(或情境)产生的+情感基调。
10、如果首句用韵,则首联的平仄就不是完全对立的。由于韵脚的限制,五律的首联为: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或者: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11、亦称"古诗"、"古风"。诗体名,和近体诗相对。产生较早。每篇句数不拘。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诸体。后世使用七言者较多。不求对仗,平仄和用韵也较自由。
12、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尾联)
13、西楼顺便提出哪些想象力可以让我们来运用或思考:
14、旧时作诗方式之一。若干人相聚,分找题目以赋诗,称分题,亦称探题。大抵以各物为题,共赋一事。
15、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首联)
16、即语调的平上去入,合称四声。
17、答:(1)以对比加强叙事的抒情效果。用权贵歌舞宴饮、不问军情与百姓心系故国做对比,表达忧国忧民之情;以主人公一家亡国前后境况的对比,表现百姓流离之苦。(2)以“北来人”的口吻叙事,表达情感显得更真实、自然。(3)叙事中流露出个人的情感。如“今成独雁飞”流露了主人公家破人散的凄凉和孤独。
18、旧时作诗方式之一。两人或多人共作一诗,相联成篇。传始于汉武帝时《柏梁台诗》(疑系后人伪作)。
19、后来习用一人出上句,续者须对成一联,再出上句,轮流相继。旧时多用于上层饮宴及朋友间酬应,绝少佳作。
20、由互联网教育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中文信息处理研究所等团队共同研发的小程序
五、关于诗歌的知识
1、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2、(1)诗人借咏山泉虽然无名,却有映地照天、兴风作雨的奇观表现了一种淡薄清高,任性自然的情怀。(形象情感)
3、★贾谊的政论散文有《过秦论》、《论积贮疏》、《治安策》等。
4、六一儿童节由来:儿童节,也叫"六一国际儿童节",每年的6月1日举行,是全世界少年儿童的节日。
5、答:①本词语言多用口语,风格亲切自然,浅近直白,通俗易懂。②语言诙谐风趣,活动生动。
6、②常见意象:“眉锁”“翠楼”“碧纱”“白发”“秋风”“夜雨”“寒月”“寒衣”“残梦”“泪如雨”“春风杨柳”“雁声月明”“红妆对镜”“喜鹊报枝”“雨燕双飞”“临笺泪长”等。
7、★三言二拍:明代通俗小说。“三言”即冯梦龙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
8、风软一江水,云轻九子山:形容词“软”“轻”的意动用法,把眼见的动态的水和静态的山,写得可触可托。
9、(4)贺联:寿诞、婚嫁、乔迁、生子、开业等喜庆时用。如喜联:“一对红心向四化;两双巧手绘新图。”寿联:“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10、淹留野寺出,向背孤山明。
11、对联的主题是上下联连接的纽带、交会点。一副对联,如能把握主题,切合题意,上下联各有侧重,共同表达一个中心意思,也就做到了既对又联。对联表达的意思还要讲究起与结,上联必须起好,下联必须结好。那种中长联,还须讲究起、承、转、结,如朱元璋赠徐达联:
12、诗体名。全篇每句六字。相传始于西汉谷永,一说东方朔已有"六言",其诗均不传今所见以汉末孔融的六言诗为最早。有古体近体之分。但均不甚流行。
13、B.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14、如:托物言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借物喻理(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借物抒怀(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15、中国是一个诗词的国度,诗词伴随了中国人五千年的历史。在诗词文化的发展过程中,衍生出了许多独属于诗词的术语,这些术语让诗词得以完善,让我们可以更加精确地找到自己想读的诗,对于每一个诗词爱好者来说,了解这些“诗语”,可以让自己的诗词鉴赏能力,分辨能力,更上一层楼!
16、“情感基调”多用表示情感的一至两个双音节词表示,如惆怅、孤独、欣慰、愤懑、激愤、悲愤、闲适、恬淡等。“原因(或情境)”是指出于什么原因(或情境)而产生的这种情感,如陆游《书愤》表达的是一种悲愤之情,这种情感是由报国无门而产生的。
17、★毛诗:指西汉时鲁国的毛亨和赵国的毛苌所辑和注的古文《诗》,也就是现在流传于世的《诗经》。
18、★《资治通鉴》书名的含义是“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19、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20、下列不属于田园派诗人的是:(C)
六、关于诗歌的知识
1、★晏子(名“婴”)是春秋时齐国的政治家,《晏子春秋》记载了他的言行轶事。司马迁曾为他与齐国另一位政治家管仲(名“夷吾”)写了一篇合传,篇名是《管晏列传》。
2、★十二律:黄钟、大吕、无射等
3、①保家卫国、建立功名的壮志豪情。
4、★清朝四大谴责小说:李宝嘉的《官场现形记》、吴沃尧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的《老残游记》、曾朴的《孽海花》。
5、★朝代传说:“三代”:夏朝、商朝、周朝
6、进退格是两韵间押,即第第六句用甲韵,第第八则用与甲韵可通的乙韵,如"寒"、"删"或"鱼"、"虞"等,一进一退,相间押韵,故称。
7、作"唱酬"、"酬唱"。谓作诗与别人相酬和。大致有以下几种方式:和诗,只作诗酬和,不用被和诗原韵;依韵,亦称同韵,和诗与被和诗同属一韵,但不必用其原字;用韵,即用原诗韵的字而不必顺其次序;次序,亦称步韵,即用其原韵原字,且先后次序都须相同。
8、★西晋陆机的《文赋》,是中国最早系统地探讨文学创作问题的论著。全文以赋的形式写成。
9、以古代文学专家制订的诗歌知识框架为依托,它实现了大规模的知识挖掘和可视化呈现,总而言之,在这里,你可以找到特定主题、情感、风格的诗歌,探索诗人图谱,以及他们的活动轨迹和社交关系……一大波有趣的知识正在赶来~
10、意象作用:先描述意象,再分析作用(气氛基调、环境背景、表情达意、衬托人物、结构线索等)
11、“秋、流、舟、留”,韵母都是iu所以它们押韵。古代诗歌押韵是根据韵书,因此有些在古代同韵的字,现在读起来已经不押韵了,这是因为语音变化的结果。如李益的《江南曲》:
12、平起式:(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13、亦称"辘轳韵"。诗韵术语。与进退格同为用韵的一格。
14、古体诗(古风)1)五言古体诗,(2)七言古体诗,(3)乐府诗
15、旧时作诗方式之一。两人或多人共作一诗,相联成篇。传始于汉武帝时《柏梁台诗》(疑系后人伪作)。初无定式,有一人一句一韵、两句一韵乃至两句以上者,依次而下。后来习用一人出上句,续者须对成一联,再出上句,轮流相继。旧时多用于上层饮宴及朋友间酬应,绝少佳作。
16、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17、★“中兴四大诗人”(南宋四大家):陆游、杨万里(号诚斋,活泼自然、饶有谐趣的诚斋体)、范成大(石湖居士)、尤袤。
18、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19、★“前七子”和“后七子”
20、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1、"行"是乐曲的意思,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司马贞《索隐》。
2、(2021年3月湖北七市州联考)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幸有五湖烟浪,一船风月,会须归去老渔樵”的意蕴。
3、⑤对现实不满和怀才不遇的苦闷。
4、★诗经六艺:风、雅、颂、赋、比、兴
5、诗歌起源于劳动,如《吴越春秋》中记载的《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从内容上看,它表现了发明弹弓,用以狩猎的情景。从形式上看,它两字一顿,有了简单的节奏,而且“竹”与“夫”押韵,因此具有诗歌最基本的特点。
6、答:示例一:同意。这两句是写朋友与诗人别后的想象场景,借葛使君之口传达自己的心声。想象葛使君夜里乘船到沧江北,回头眺望春城,空留下告别之后的惆怅、伤感,从而表现朋友与诗人之间真挚的情怀。
7、对不讲平仄的古体绝句的通称相对今体的绝句"律绝"而言。古绝多用拗句,可押平韵也可押仄韵。有些绝句用的是仄韵,但全诗用律句,或用律诗容许的变格和拗救。
8、酬郭给事(王维)
9、和诗,只作诗酬和,不用被和诗原韵;
10、示例:赏析这首诗颔联、颈联的写景艺术。(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点山。疏种碧松通明月,多栽红药待春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