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唯美句子网
菜单
青春语录 励志语录 高考语录 伤感语录 人生语录 经典语录 爱情语录 个性经典

王冕传的意思(王冕传)

来源:经典语录 发布时间:2023-09-23 09:17:16 点击:59次
随心语录网 > 经典语录 > > 王冕传的意思(王冕传)

一、王冕传

1、尤其擅长画梅,一生咏梅、画梅无数,号称“梅花屋主”。

2、(现藏浙江省图书馆的王冕像)

3、此仍为传写王冕的孝顺。古代有“举孝廉”制度,孝子也可以被推荐做官,王冕具备这样的条件,但他要孝养母亲,所以拒绝了朋友李孝光和宗父王艮的举荐,王冕因此而深得达官贵人的钦佩。宋濂则删节了王艮这个人物,而将王冕拒绝王艮的一番话,设计成王冕骂李孝光的一番话。张辰仍着墨于孝,而宋濂着墨于气节。

4、简介:瑜伽课堂,文言文,生活小妙招。欢迎订阅哟~

5、王冕这个穷人家的小子,凭借自学和先生教学,一步步成长为一位诗文画奇才。他秉持着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隐的儒家处事原则,好学上进,饱读诗书,待价而沽,希望有一天也登堂入室,位极人臣。他的隐居其实是为了出仕。他的狂放好像也是为了宣扬自己的名声,扩大自己的声望。他是一个很会营销自己的人才。当然,他也有自己的真才实学。他内心好像并没有太多的对怀才不遇的愤懑。他只是耐心等待明君三顾茅庐。他内心住着一位《三国演义》版本宣扬的“诸葛亮”。

6、有时遇到奇才侠客,谈及古时豪杰事迹,当即就一起喝酒,吟诗抒发慷慨悲愤之情,别人骂他是狂奴。当往北到了燕京时,住在秘书卿泰不花家。

7、此为传写王冕仿《周礼》著书之事。宋濂有删节,且设计了“秘不使人观”的细节,使得王冕的这卷书更加神秘。其实这不是王冕的本意,王冕的本意是如果自己活着能碰到英明有为的皇帝,那么他将用这本书实现自己的理想,如果自己不幸去世了,也希望将这本书流传给后人,让后人实现自己未遂的理想。就此考察,说明后文提到的王冕“受知”于朱元璋是真实发生过的。

8、再说王冕,老家是浙江绍兴诸暨,他喜欢读书的故事传到了会稽的知名儒者韩性那里。韩性觉得王冕可以教化,就收为学生,教他儒学各门知识。王冕学到了一身儒学本事,同学们也都很敬重王冕。王冕的父亲去世后,他把母亲接到城里居住,母亲想老家,他又让母亲坐着白牛车回乡,自己则穿戴着旧衣服帽子跟在车后,周围人见了都笑,他自己也笑。

9、从顶棚看,建筑的时间不长久

10、宋濂尤擅散文,他推崇台阁文学(明朝太平盛世年间、追求雍容典雅、歌功颂德的应酬类体裁),文风淳厚飘逸,为后来台阁体作家的创作提供了范本。

11、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1)牛陇上,窃(2)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3)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4)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5)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6)出坐佛膝上,执策(7)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10)若不知。

12、泰不花推荐他在史馆供职,他说:“你真是愚昧啊!不出十年,这里就变成狐狸兔子游玩的地方了,还当什么官?”那天将要往南归,碰上他朋友卢生死在滦阳,只剩两个幼女,一个书童留在燕京,不知道怎么办。

13、此为传记开篇惯常写法,介绍姓名、籍贯,宋濂的文笔十分简练。

14、宋濂与刘基均以散文创作闻名,并称为“一代之宗”。其散文质朴简洁,或雍容典雅,各有特色。他推崇台阁文学,文风淳厚飘逸,为其后“台阁体”作家的文学创作提供范本。其作品大部分被合刻为《宋学士全集》七十五卷。

15、王冕《南枝春早图》绢本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16、《明史》王冕传中的记载,说朱元璋出兵浙江之前,曾专门物色高士,特聘王冕出山,进入他的幕府,授咨议参军。王冕接受了朱元璋的征聘,然而,得官后不久就去世。吴敬梓《儒林外史》的开篇人物即是王冕,王冕家里很穷,十岁给人放牛,一次他看到雨后荷花,就开始学习画画,渐渐有了名气。县令想买他的画,可是他不愿意卖,跑到了外地。后来朱元璋来找他做官,他也不去,隐居到会稽去了。

17、《墨梅图》局部一故宫博物院藏

18、亢凡|林散之论书绝句三首

19、他很擅长画梅花,功力不逊于杨补之。求他画画的人很多,他以画卷的长短决定需要多少米。有人讥笑他,他说:“我借此以养活自己,你以为我喜欢帮别人画画吗?”没过多久,汝颍地方发生起义,和王冕说的一样。

20、他母亲说:“儿子读书像这样痴迷,为什么不让他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呢?”王冕于是离开家,到寺庙旁居住,晚上就出来,在佛像的大腿上坐着,拿着书照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诵读,一直读到天亮。

二、王冕传的意思

1、冕既归越,复大言天下将乱。时海内无事,或斥冕为妄。冕曰:“妄人非我,谁当为妄哉?”乃携妻孥隐于九里山,结茅庐三间。自题为梅花屋,尝仿《周礼》著书一卷,坐卧自随,秘不使人观。更深入寂辄挑灯朗讽,既而抚卷曰:“吾未即死,持此以遇明主,伊、吕事业不难致也。”

2、(1)诸暨:今浙江诸暨市。

3、(1)牧:放牧牲畜。(2)窃:偷偷地,暗中。(3)辄:总是(常常)、就。(4)挞:用鞭子、棍子等打人。(5)曷:通“何”,为什么。(6)潜:暗暗地、悄悄地步。(7)执策:拿着书。(8)达旦:到早晨,到天亮。(9)狞恶可怖:狰狞凶恶,令人害怕,(10):恬:神色安然,满不在乎的样子。

4、可是,这种劝导、教育,只是学生们爱学习的一个条件。学生们要爱学习,首先得有兴趣,然后还得有条件上学,老师还要教得好,考试别那么死板,等等。一个人爱上学习真不是件容易的事。今天,辍学、厌学的学生还是能经常见到,原因也各种各样。

5、冕屡应进士举,不中。叹曰:“此童子羞为者,吾可溺是哉?”竟弃去。买舟下东吴,渡大江,入淮、楚,历览名山川。或遇奇才侠客,谈古豪杰事,即呼酒共饮,慷慨悲吟,人斥为狂奴。北游燕都,馆秘书卿泰不花家。

6、①王冕,字元章,诸暨人。②幼贫,父使牧牛,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暮乃返,亡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然。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③冕因去,依僧寺,夜坐佛膝上,映长明灯读书。④会稽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遂称通儒。性卒,门人事冕如事性。⑧屡应试不中,弃去。⑩北游燕都,客秘书卿泰不花家。拟以馆职荐,力辞不就。(12)既归,每大言天下将乱。(13)携妻孥隐九里山,树梅千株,桃杏半之,自号“梅花屋主”。(16)善画梅,求者踵至,以幅长短为得米之差。(14)尝仿《周官》著书一卷,曰:“持此遇明主,伊、吕事业,不难致也。”(17)太祖下婺州,物色得之,置幕府,授谘议参军。一夕病卒。

7、冕既归越,复大言天下将乱。时海内无事,或斥冕为妄。冕曰:“妄人非我,谁当为妄哉?”乃携妻孥隐于九里山,结茅庐三间。

8、在张辰的《王先生小传》发现之前,宋濂《王冕传》的权威性毋庸置疑。而当张辰的《王先生小传》面世以后,宋濂的权威自当让位给张辰了。宋濂虽与王冕是同时代的人,且在诸暨白门义塾就读过一段时间,但宋濂并未见过王冕。史学界认为,宋濂记录王冕事迹时存在着材料的“二手性”,且宋濂喜欢用文学化的表达方式,这就难免有篡改历史的嫌疑。而现在通过比较两人写王冕的传记,一个真相很快就露出了水面:宋濂的《王冕传》是根据张辰的《王先生小传》改编而来的。也就是说,宋濂撰写《王冕传》是以张辰的《王先生小传》为蓝本的。

9、王冕离开家住进了寺庙里,晚上借着长明灯来读书,荒村野庙中的那些佛像很多都面目狰狞,王冕却一点都不胆怯,正是这样的向学之心,使得当时一位叫韩性的名家将其收为弟子。宋濂在《王冕传》中接着写道:“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性卒,门人事冕如事性。时冕父已卒,即迎母入越城就养。久之,母思还故里,冕买白牛,驾母车,自被古冠服随车后。乡里小儿竞遮道讪笑,冕亦笑。”

10、宋濂明确地称王冕是先被授以谘议参军之职,而后才得病去世。既然如此,那为什么王冕去世后的墓碑上却没有写上这个官衔呢?而关于王冕是如何去世的,所有的资料都语焉不详,他的死因真可谓扑朔迷离。

11、自幼家庭贫寒,替人放牛为生,但酷爱画画,自学成才。

12、皇帝取婺州将攻越物色得冕置幕府授以咨议参军一夕以病死冕状貌魁伟美须髯磊落有大志不得少试以死君子惜之。

13、王冕,诸暨人。七八岁时,父亲要他在田垄上放牛,他偷偷地溜进学堂听学生们念书,听了就默默记在心里,晚上回来竟忘了牵牛。有人把牛牵回来,责备说踩了他们的田,他的父亲生气了,狠狠地用鞭子和棍子打他,可他事后还是一样。

14、专家考证,多认为王冕一生不曾为官。流传于后世有关于他的故事非常多,下面只选讲几个反映他的学问与人格方面的故事。

15、一到夜里,他就暗暗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里拿着书就借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佛像大多是泥塑的,一个个面目狰狞凶恶,令人害怕。王冕虽是小孩,却神色安然,好像没有看见似的。安阳的韩性听说以后对此感到很惊讶,收他做弟子,后来他成了大学问家。

16、此为传写王冕孤傲的气节,即不屈服于豪贵。张辰的文字夹叙夹议,而宋濂则形象说事,惜乎连带删去了王冕的朋友圈里三个最关键的人物,即宋璋、泰不花、申屠駉。

17、可能是看齐语文教材的规范做法,《小学生小古文100课》也给每篇选文标注了出处,注明选自某书或某文。然而,同样是标注出处,“小古文”和部编本语文教材的规范性真有天壤之别,很多隐藏的马脚就此暴露。

18、没错,他是中国元代著名画家。

19、幽默任性,崇拜屈原。

20、简介:睡前各种故事,文言文,免费订阅哟~

三、王冕传(节选)翻译

1、上世纪八十年代,大白老师读小学时的语文课本,课文基本上是不标注出处的,而现在的语文课文基本上都规范地标注了出处,文章有删改的也作了说明,确实是一大进步。

2、(3)执策映长明灯读之()

3、清代的金农在《冬心先生画梅题记》中也有这样一段说法:“扬补之甥汤叔雅,宋开禧间与弟叔用皆工墨梅,各出新意,谓之倒晕花枝。时有茅进士汝元亦擅名当世。叔雅画梅,曾见于吾乡梁少师芗林家,不愧逃禅叟(扬补之)。而叔用及汝元之疏枝瘦萼未尝睹者。”可知扬无咎所画梅花确实对后世有较大影响,以至于他的外甥等都开始学画墨梅。然而,扬无咎的墨梅虽然很有名气,皇帝却并不欣赏,比如宋徽宗就不喜欢扬无咎墨梅中所表现出的“逸气”,因为这种画法与当时的宫廷画梅方式相去甚远,所以宋徽宗嘲笑扬无咎所画墨梅为“村梅”。看来在宋徽宗眼中,杨无咎的梅花没有一丝的高雅,看上去像个村姑。

4、简介:经典国学,知识热点。欢迎订阅哦~

5、洪武十年(1377年)以年老辞官还乡,后因长孙宋慎牵连胡惟庸案而被流放茂州,途中于夔州病逝,年七十二。明武宗时追谥“文宪”,故称“宋文宪”。

6、提示:点击上方"育德书斋"关注我们

7、当风日佳时,操觚赋诗,千百不休,皆鹏骞海怒,读者毛发为耸。人至不为宾主礼,清谈竟日不倦。食至辄食,都不必辞谢。善画梅,不减杨补之。求者肩背相望,以缯幅短长为得米之差。人讥之。冕曰:“吾藉是以养口体,岂好为人家作画师哉?”未几,汝颍兵起,一一如冕言。

8、出处:《王冕传》,作者明朝初期宋濂。原文节选如下:

9、补之叔雅师此老,各占花枝互有得。

10、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手下的大将胡大海曾驻兵九里山,当时王冕有病在床。胡大海久慕王冕大名,就让士兵把王冕请来,向他求教用兵策略。王冕说道:“大将军如果以仁义服人,何人不服?如果只以兵力服人,人们就不能心服了……”胡大海听后,让他的手下把王冕送回。不久,王冕就逝世了。

11、从历史记载来看,王冕确实是一位有志之士,同时也是一位奇才。宋濂在《王冕传》中称:

12、亢凡书作:宋濂《王冕传》节选

13、王冕出身贫寒,七岁丧父,十岁便辍学给人放牛。东家给的点心钱,他都攒着来买书读。后来,在放牛之际,靠自学画得一手好荷花。靠这门手艺,王冕卖画赚钱补贴家用,孝敬母亲。

14、《三国》(演义)不尽合正史,而就中魏晋代禅,依样葫芦,天道循环,可为篡弒者鉴,其他蜀与吴所以废兴存亡之故,亦具可发人深省。(闲斋老人《儒林外史序》)

15、宋濂的《王冕传》说“冕屡应进士举不中”,但在《儒林外史》里却绝口不提王冕曾屡试不中之事,刻意将其塑造成无意仕进,“不求官爵,又不交纳朋友,终日闭门读书”的高士。按,文学创作本不须“秉笔直书”,与史实小大出入可也。

16、寒来暑往,靠着顽强的学习精神,一位贫苦的少年居然自学成才,成了远近闻名的才子,上门求取丹青者络绎不绝

17、吴敬梓则在两橛之间,借文学创作,将王冕刻画成始终如一的高逸之士,完美了其艺术形象,并超拔于历史枝节的纠缠。在《儒林外史》里,王冕最终选择躲避明朝征召,吴敬梓如此交代:

18、(2)或牵牛来责蹊田()

19、本文选自《书城》杂志2016年9月号

20、王冕为什么坚决不出仕呢?如果按照以上宋濂的说法,则是他能够看透世事,认定天下必将大乱,所以绝不踏入仕途。可是,元代徐显在《稗史集传》中所写的《王冕传》却有着另外的说法:

四、王冕传文言文翻译及原文

1、从古至今,被口口相传的狂人,大多数都是有大才的人,所谓“狂而有才”。否则,狂而无才,只能被人讥笑几下而忘记。

2、看来吴敬梓也认为王冕是位天才,因为他无师自通竟然画出了名气:“自此聚的钱不买书了,托人向城里买些胭脂铅粉之类,学画荷花。初时画得不好,画到三个月之后,那荷花精神、颜色无一不像,只多着一张纸,就像是湖里长的,又像才从湖里摘下来贴在纸上的。乡间人见画得好,也有拿钱来买的。王冕得了钱,买些好东好西孝敬母亲。一传两,两传诸暨一县都晓得是一个画没骨花卉的名笔,争着来买。到了十七八岁,不在秦家了。每日画几笔画,读古人的诗文,渐渐不愁衣食,母亲心里欢喜。”

3、购买9月号请进入《书城》微店

4、纷纷作者俱不同,貌得仙葩似荆棘。

5、绍兴此地好像盛产狂人。徐渭、王冕、鲁迅、许多绍兴师爷都是狂人案例。鲁迅后来更是写了小说《狂人日记》,用狂人的眼睛看当时的国人国事,表达对旧文化中压迫人性的礼教的批判,也表达了鲁迅这个狂人的自省忏悔意识。狂人的产生与世道的颠倒有关,当然也与狂人本身的性格有关。狂人的文化基因在绍兴周边流传甚多,影响其后人,可能会让很多人生出奇怪的为人处事的方式,其中也可能涌现一批有格调有才学的人。

6、王冕,诸暨人,在他七八岁的时候,他的父亲要他在陇上放牛,他却偷偷地溜进学舍听学生们念书,听了就默默记住,有时晚上回来竟忘了牵牛。有时会有人把牛牵回来,责备说踩了他的田,他的父亲生气了,狠狠地用鞭子和棍子打他,打完了还是不改。

7、(6)安阳韩性:字明善,绍兴(今属浙江)人,其先居安阳(今属河南)。元代学者。曾被举为教官,不赴。卒后谥庄节先生。著有《礼记说》等书。

8、当时王冕的父亲已经去世,他就把母亲接到越城区奉养。后来因为母亲想念故乡而回故乡,他买了头白牛,拖着母亲的车,自己则穿戴着旧衣服帽子跟在车后。乡间的孩童争相观看讪笑,王冕也笑。

9、皇帝取婺州将攻越物色的冕置幕府授以咨议参军一夕以病死冕状貌魁伟美须髯磊落有大志不得少试以死君子惜之。扩展资料写作背景:

10、王冕跟徐显是很好的朋友,王冕在路过吴中时见到了徐显。他跟徐显说,黄河将会倒流,天下也将大乱,所以他将躲入山中不问世事。由此可知,徐显跟王冕是不错的朋友,这种亲闻亲见的记载应该更为真实。

11、这篇文章选自《宋文宪公全集》卷二十七。王冕为元末的画家兼诗人,著有《竹斋集》。他的事迹在民间广为流传。这篇文章即记载了他的生平。他出身农家,经过自己的苦学,终成通儒。

12、此为传写王冕的科考经历。张辰说“屡试有司,不合”,宋濂说“屡应进士举”,两者是有区别的。王冕立志考取进士,但考进士之前要参加县试、府试、乡试、会试,张辰说的“屡试有司”,自然包括会试在内的各种考试,所以跟宋濂说的“屡试进士举”是两个概念。王冕究竟参加几次会试,我们不能偏信宋濂,或许清代朱彝尊所谓的王冕“尝一试进士举,不第”是真的,因为此说与张辰的说法并不矛盾。

13、而《王冕传》的作者宋濂,是元末明初著名文学家、史学家、思想家,更是政治家,被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

14、韩性死后,他的门人像侍奉韩性一样的侍奉王冕。那时王冕的父亲已死,王冕便将母亲带入越城供养。时间久了,母亲想念故乡,王冕就买了头白牛驾着母亲,自己穿戴着古式的帽子衣服跟随在车子后面,乡里的小孩都聚集在道两旁笑,王冕也笑。

15、后世对王冕的熟悉,大多是本自吴敬梓的《儒林外史》,这部小说在社会上有着广泛的影响力,该书第一回的回目是《说楔子敷陈大义,借名流隐括全文》,由回目可知第一回乃是《儒林外史》全书总的宗旨所在,而这第一回中所谈的故事,全部是跟王冕有关。

16、现在,国家图书馆藏抄本里依然保留着张辰的《王先生小传》,我们通过比较宋濂与张辰两篇传记,推究王佩兰、王柱公、郭毓等人删除张传的原因,无外乎两个方面:一是张辰的名望和地位不如宋濂;二是两篇传记放在一起有重复累赘之嫌。这个删除,在刊刻者看来或许是合理的,但它对王冕形象的损害却是巨大的,给后世王冕研究也带来了诸多似是而非的历史谜团。

17、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性卒,门人事冕如事性。时冕父已卒,即迎母入越城就养。久之,母思还故里,冕买白牛驾母车,自被古冠服随车后。乡里儿竞遮道讪笑,冕亦笑

18、痴迷读书,得遇名师。

19、《儒林外史》代表着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高峰,它开创了以小说直接评价现实生活的范例。《儒林外史》脱稿后即有手抄本传世,后人评价甚高,鲁迅认为该书思想内容“秉持公心,指摘时弊”,胡适认为其艺术特色堪称“精工提炼”。

20、王冕知道后,不远千里去到滦阳,取回卢生的骸骨,并带两个幼女回到她们家。

五、王冕传宋濂

1、体现读书入迷: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很高兴为您解答,祝你开心。

2、朱氏的质疑,无非本诸王冕的同乡徐显(生卒年不详)的说词。徐氏系王冕好友,王冕北游南归,曾告诫徐显天下将大乱,王冕遂决定南栖归隐。徐显也替王冕写了篇传记,文末说王冕遭寇(明军)挟持见“大帅”,冕慷慨晓以大义,但“明日君疾,遂不起,数日以卒”,众人为之具棺服敛,墓碑署曰“王先生墓”,可见犹为一介平民。徐显论赞王冕云:“卒能使暴戾之寇,格心起敬,浩然之气,至死不衰。”所以只能直称“元逸民”(徐显《王冕》,见《稗史集传》),而与尔后官修《明史》入列《文苑传》,显有歧出。

3、王冕曾经仿《周礼》写了一卷书,随时带在身上,不给别人看。到了深夜就拿出来读,然后摸着书说:“只要我不很快死去,拿着这本书遇上明主,象伊尹,吕尚那样的功业就可以达成了。”

4、肯定首先就是起手章和落款章,其他地方盖章基本都是祈祷点缀作用,再加上有些人收藏的时候有种占为己有的欲望就会乱盖章

5、主要说王冕的勤奋刻苦的好学精神,以及孝顺母亲的美好品德.王冕(12871359),字元章,号竹斋,别号梅花屋主,元诸暨枫桥人.自幼好学,白天放牛,每晚借

6、此为传写童年王冕的好学。宋濂根据张传进行二次创作,设计了忘牛、牛踏农田、父怒揍、母劝说的情节,形象感人。但很遗憾,宋濂说王冕“听诸生诵书”明显不妥,因为“诸生”是秀才,七八岁的儿童怎么可能听得懂秀才读的四书五经?况且秀才读书的地方在县学宫,而不是在乡下。

7、由此说来,张辰的《王先生小传》是迄今发现的最全面、最权威的传文。

8、画梅用墨不用色,华光从来有笔力。

9、诸暨王冕,值大兵攻城,舁至军前,直言而死。此又忠义者之果于自决,非为上者之不优容也。(来集之《倘湖樵书》)

10、那日,正是黄梅时候,天气烦燥。王冕放牛倦了,在绿草地上坐着。须臾,浓云密布,一阵大雨过了。那黑云边上镶着白云,渐渐散去,透出一派日光来,照耀得满湖通红。湖边上山,青一块,紫一块,绿一块。树枝上都像水洗过一番的,尤其绿得可爱。湖里有十来枝荷花,苞子上清水滴滴,荷叶上水珠滚来滚去。王冕看了一回,心里想道:“古人说‘人在画图中’,其实不错。可惜我这里没有一个画工把这荷花画他几枝,也觉有趣。”又心里想道:“天下那有个学不会的事,我何不自画他几枝。”

11、他母亲说:“孩子对读书痴迷成这样,你为什么不让他做他想做的事情呢?”王冕于是离开家,寄居在寺庙里,晚上就偷偷出来,在佛像的大腿上坐着,手捧着书就着长明灯诵读,一直读到天亮。

12、此为传写王冕的游历生涯。张辰提到了王冕“时时搦笔写大幅梅花”,且有丁仲容对王冕画作的评价,而宋濂删去了这一节,在下文以“善画梅”进行概括,从行文的角度,宋濂的删节是有道理的。

13、安阳一个叫韩性的人听说后觉得他与众不同,将他收作学生,学成了博学多闻、通晓古今的儒者。韩性过世,(韩性的)门人对待王冕就像对待韩性。当时王冕的父亲已经去世了,于是王冕把自己的母亲迎接到越城抚养。时间长了,母亲想要回到故乡,王冕买白牛来驾母亲的车,自己穿着古代的官服跟在车后。乡里的小孩都聚集在路旁笑,王冕也笑了。

14、文言名篇《王冕传》,作者是大明王朝开国功臣——宋濂。

15、宋濂(1310—1381),字景濂,浙江金华人。元末即有文名,被朱元璋征为顾问。明朝开国后,官至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负责草拟诏令)。朱元璋即位后,逐步杀戮功臣,宋濂及早告老还乡。为了不使朱元璋产生猜忌,宋濂每年都要到京进见,表示忠心。但终于被贬谪而死。

16、哪怕是讥笑之语,既然是出处自皇帝,那就是金口玉言,扬无咎索性以此来作为招牌,将自己所画梅花称为“奉敕村梅”。然而墨梅也不是扬无咎所创,因为第一次以墨画梅者乃是北宋的释仲仁。吴太素在《松斋梅谱》中称:“以墨写梅,自宋华光仲仁起。”《图绘宝鉴》中也记载仲仁“以墨晕作梅,如花影然,别成一家。”而赵孟頫也明确地说:“世之论墨梅者,皆以华光为称首。”

17、经过这一番比较后,再去阅读《明史》《浙江通志》《新元史》《两浙名贤录》上的王冕传,不难发现,所有这些传记均采自宋濂《王冕传》,是对宋传的再删节。试以《明史·王冕传》为例:

18、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自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而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

19、王冕于是离开家,到寺庙旁居住,晚上就出来,在佛像的大腿上坐着,就着长明灯读书,一直读到天亮。佛像大多数是土造的,狰狞可怖,王冕虽然是小孩子,但他坦然似的什么都不知道,一点也不怕。

20、前元博士柯九思,爱将脂粉染梅枝。

六、王冕传

1、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

2、(张传(18))殁后,论先生者曰:先生状貌魁梧,美髯须类王孝伯,立志落落类梁叔敬,歌辞婉而典雅类李商隐,细字书类王逸少,作画类杨补之,举无能辩异云。

3、王冕《幽谷先春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4、此为传写王冕北游的经历。宋濂删去了编修叶君。

5、但在艺术再现上,王冕则别有一番意味。盖以历史人物作为文学创作的题材,虽仍存有大幅发挥想象的余地,但比起全然虚构的人物,多少受到时空与史实若干的制约,最为后人所津津乐道的,莫若《三国演义》之于《三国志》。换言之,文学创作固然依违于历史的缝隙之间,却非完全受其范囿。视《儒林外史》为“稗官”文类的“闲斋老人”,便认为“稗官为史之支流,善读稗官者可进于史”,他举《三国演义》为佐证,说道:

6、种千株梅花,桃杏五百。还在一块地种芋头,薤和韭各一百多。另外引水挖池,养了一千多条鱼。他搭三间茅屋,自己题名为梅花屋。王冕曾经仿《周礼》写了一卷书,随时带在身上,不给别人看。

7、看来,释仲仁才是以墨画梅的创始人。如此推论起来,仲仁创造了墨梅,而后扬无咎继承他的画法,并且有所发扬光大,此后王冕在扬无咎的基础之上,又有所创新,最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画梅风格。清朱方蔼在《画梅题记》中称:“宋人画梅,大都疏枝浅蕊,至元煮石山农始易以繁花,千丛万簇,倍觉风神绰约,珠胎隐现,为此花别开生面。”这里所说的煮石山农就是王冕的号。

8、有人推荐王冕做官,他却痛斥对方,说自己生活得很自在,为什么要到官衙里去为奴听人使唤,有时候官员来见他,他也照样拒而不见。看来王冕是坚决不与朝廷为伍。宋濂在《王冕传》中有如下说法:“北游燕都,馆秘书卿泰不花家。泰不花荐以馆职,冕曰:‘公诚愚人哉!不满十年,此中狐兔游矣,何以禄仕为?’即日将南辕,会其友武林卢生死滦阳,唯两幼女、一童留燕,伥伥无所依。冕知之,不远千里走滦阳,取生遗骨,且挈二女还生家。”

9、梅先生,翩翩浊世之高士也。观其清标雅韵,有古君子之风焉。彼华腴绮丽,乌能辱之哉!以故天下人士景爱慕仰,岂虚也耶!(《王冕集》)

10、王冕是诸暨县人。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听完以后,总是默默地记住。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王冕的父亲大怒,打了王冕一顿。过后,他仍是这样。他的母亲说:“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迷,何不由着他呢?”王冕从此以后就地离开家,寄住在寺庙里。一到夜里,他就暗暗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里拿着书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佛像多是泥塑的,一个个面目狰狞凶恶,令人害怕。王冕虽是小孩,却神色安然,好像没有看见似的。

11、该书采宋濂之说,故将王冕入列《儒林》,但不得不承认和其他史册的分类多有分歧。

12、此为传写王冕的孝顺。王冕父亲去世后,独自赡养母亲,张辰说是“间往郡城就养”,宋濂说是“即迎母入越城就养”,虽有区别,但区别不大。张辰的文字意在写王冕的孝顺,而宋濂的文字意在写王冕的狂放。

13、此为传写王冕去世前的经历。两文均未提及胡大海,以及“兵执”王冕至天章寺与胡大海见面一事。天章寺只出现在徐显的《王冕传》中:“……寇大惊,重其名,与君至天章寺,其大帅置君上坐,再拜请事舆君至天章寺……”且还有“葬山阴兰亭之侧”的记载。对照张辰与宋濂的文字,可见徐显传记中提到的这个细节是颇值得怀疑的。试想,既然胡大海兵驻九里,又何必将住在九里的王冕抬至天章寺?张辰文中也没有写到王冕的葬地,如果王冕属于正常去世,按常理应当安葬在九里山中,而不可能在天章寺,这大概也是至今找不到王冕墓地的原因吧,因为后人一直受徐显《王冕传》的误导。

14、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 性卒,门人事冕如事性。时冕父已卒,即迎母入越城就养。久之,母思还故里,冕买白牛驾母车,自被古冠服随车后。乡里儿竞遮道讪笑,冕亦笑。选自《元史·王冕传》

15、如果吴敬梓把王冕写成画梅花来供养老母,不也一样没问题吗?他为什么要有这样一个转换呢?有人认为宋元间理学盛行天下,而周敦颐的《爱莲说》成为了理学家最为看重的文章之可能吴敬梓觉得把王冕由画梅花改为画荷花,更能体现出王冕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性格,因为《儒林外史》一书把王冕描绘得颇为完美,由此而衬托出以后章节中那些文人们的无行。

16、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

17、〔清〕吴敬梓著《儒林外史》,增补齐省堂全图本

18、上小学时,有一篇课文题目好像叫《王冕放牛》,说的是元朝末年一个叫王冕的小孩,家境贫苦,上不起学,七八岁就得帮家里放牛。他羡慕学堂里上学的孩子,就经常不管自家的牛,偷着去学堂窗户边蹭课,也学到了很多知识。他去偷听课,自家的牛没人管,就到处乱跑,踩坏了别人家的庄稼,父亲就责打他。他不为所动,坚持去偷听课。后来他还到寺庙里整夜借着长明灯读书,一点儿也不害怕。学得那么苦,收获也多,他就成了一个很有作为的人。

19、然而,宋濂的《王冕传》中却说过这样一段话:“未几,汝颖兵起,一如冕言。皇帝取婺州,将攻越,物色得冕,置幕府,授以谘议参军。一夕,以病死。冕状貌魁伟,美须髯,磊落有大志,不得少试以死,君子惜之。”

20、王冕,万历《绍兴府志》列《儒林》,《浙江通志》载《续高士传》列《隐逸》,《续宏简录元史》(按,此指邵远平撰《续弘简录元史类编》,共四十二卷,清康熙时期刻印)列《文翰》,《明史》列《文苑》;今录宋濂传,仍拟列《儒林》。(枕椿龄等修、楼卜瀍等纂《诸暨县志》卷清乾隆三十八年刊本)

1、虽然王冕在梅花的绘画技巧方面有着如此深远的影响力,但他却并不是这类绘画题材的创始人。正如魏骥在《书〈竹斋先生诗集〉后》中的所言:“予又闻之,先生善写梅,自成一家,其法则出入扬无咎。”在这里魏骥也说王冕善画梅花,并且有了自己独特的风格,然而他的绘画风格却是本自扬无咎。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上一篇:楚庄王莅政三年中的楚庄王是个怎样的人(楚庄王莅政三年)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经典语录

  • 楚庄王莅政三年中的楚庄王是个怎样的人(楚庄王莅政三年)
  • 刘渊建立的王朝为什么叫汉赵(刘渊)
  • 中秋明月的意思(中秋明月)
  • 怀念父亲的诗句(怀念父亲的诗)
  • 中秋月宋苏轼的古诗最后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中秋月宋苏轼的古诗)
  • 余秀华最有名的诗(余秀华最经典的诗)
  • 关于爱国的现代诗(关于爱国的现代诗)
  • 中秋节的诗词(中秋节诗词选)
  • 席慕容无怨的青春表达了什么(席慕容无怨的青春)
  • 元宵节的诗(元宵节的诗)
  • 盲子失坠的意思(盲子失坠)
  • 冬至的古诗10首四句(冬至的古诗10首)
  • 白居易的名诗(白居易的名诗)
  • 冬天的现代诗歌大全(现代诗大全)
  • 艾青的诗集叫什么名字(艾青的诗集)
  • 向日葵的拼音(菊花的拼音)
  • 经典语录相关栏目

    推荐经典语录

  • 给军训女儿的鼓励话(女儿军训鼓励她的话语)
  • 给女儿军训加油鼓励的话语(女儿军训父母鼓励的语言)
  • 带娃加上班发朋友圈(边带孩子边工作的朋友圈)
  • 自家种的西瓜发朋友圈晒西瓜说说(摘西瓜发朋友圈说说)
  • 四月大雪的句子(四月大雪纷飞的说说)
  • 种蘑菇发朋友圈的句子(发朋友圈蘑菇说说)
  • 回娘家舍不得走说说(舍不得离开娘家的句子说说心情)
  • 赞美孙女的句子(赞美外孙女的优美说说)
  • 最新经典语录

  • 王冕传的意思(王冕传)
  • 楚庄王莅政三年中的楚庄王是个怎样的人(楚庄王莅政三年)
  • 元宵节古诗四句(元宵节古诗)
  • 宋江重阳节诗(重阳节诗)
  • 刘渊建立的王朝为什么叫汉赵(刘渊)
  • 中秋明月的意思(中秋明月)
  • 乌鸦与蜀鸡文言文(乌鸦与蜀鸡)
  • 长歌行原文、翻译及赏析(长歌行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