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咏柳贺知章
1、春华归柳树,俯景落蓂枝。
2、良人玉勒乘骢马,侍女金盘脍鲤鱼。
3、戏罢曾无理曲时,妆成祗是熏香坐。
4、与古人对话,与经典同行。每晚贵州教育发布带来特别专栏#中华经典#。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是中华经典资源库·诗文词曲·唐代文学——贺知章《咏柳》。(注:该篇见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
5、第三岁日咏春风凭杨员外寄长安柳(唐·元稹)
6、贺知章的《咏柳》歌咏的是绿柳,但实际上歌颂的是春风.曾巩的《咏柳》是哲理诗,借柳鞭挞了得志便猖狂的小人.
7、唐天宝三载,贺知章奉诏回乡,百官送行.坐船经南京、杭州,顺萧绍官河到达萧山县城,越州官员到驿站相迎,然后再坐船去南门外潘水河边的旧宅,其时正是二月早春,柳芽初发,春意盎然,微风拂面.贺知章如脱笼之鸟回到家乡,心情自然格外高兴.忽然他见到了一株高大的杨柳,在河岸边如鹤立鸡群,英姿勃发,一时兴发,就提笔写了《咏柳》一诗,成为千古绝唱.名家评说,贺知章的《咏柳》诗,是千百年来最好的一首咏柳诗.
8、狂客归四明,山阴道士迎。
9、洛阳女儿对门居,才可颜容十五余。
10、总体来说,这首诗以(咏柳)为题,比喻贴切、构思精巧,通过具体的物,形象方式来彰显春风的伟大力量,体现了造化之功。
11、早春的柳树发出嫩绿的新芽,像用碧玉装扮无比美妙。垂下来的万缕垂丝好像是绿色的裙带随风摇摆。不知这纤细婀娜的柳叶是谁剪裁出来,原来是二月的春风细细剪裁。
12、实习编辑|陈春羽责任编辑|袁小敏
13、贺知章(659—744),字季真,号四明狂客,会稽永兴(今属浙江萧山)人。唐代文学家。诗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代表作有《咏柳》。
14、首句写树,柳树就像一位经过梳妆打扮的亭亭玉立的美人。柳,单单用碧玉来比有两层意思:一是碧玉这名字和柳的颜色有关,“碧”和下句的“绿”是互相生发、互为补充的。二是碧玉这个字在人们头脑中永远留下年轻的印象。“碧玉”二字用典而不露痕迹,南朝乐府有《碧玉歌》,其中“碧玉破瓜时”已成名句。还有南朝萧绎《采莲赋》有“碧玉小家女”,也很有名,后来形成“小家碧玉”这个成语。“碧玉妆成一树高”就自然地把眼前这棵柳树和那位古代质朴美丽的贫家少女联系起来,而且联想到她穿一身嫩绿,楚楚动人,充满青春活力。
15、那么李白初到长安时,见到了贺知章。贺知章请他喝酒,专门解下腰间的金龟子,来换酒喝。这件事情对李白产生了很深的影响。在李白的诗中曾经反复的提到当年他和这位老前辈之间的交往,而且贺知章见李白就叹为“谪仙人”,意思说啊,你好像是从上天下凡来的仙人样。李白对这样一个称号也颇为在意,在他后来的几首诗中,也反复地以“谪仙人”自居。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贺知章不仅和当时的皇宫贵族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联性,而且他还特别乐于奖掖像李白这样的后进之士。
16、这里除了典故之外呢,’碧玉妆成一树高”中“碧玉”其实是跟中国古代传统的一种意象有很大的关系,我们一提起碧玉,就会联想到《碧玉歌》里边所说:“碧玉破瓜时,郎为情颠倒.”王维《洛阳女儿行》中也有“自怜碧玉亲教舞,不惜珊瑚持与人”这样的诗句。可以说“碧玉”这个词在古代诗歌当中,已经成了年轻貌美女子的泛称。那么,用碧玉来形容柳树,也写出了柳树的柔美。
17、第三句写的是柳叶,第四句诗人把春风比作剪刀,柳叶都是这把剪刀裁剪出来的。
18、碧玉破瓜时,相为情颠倒。感郎不羞郎,回身就郎抱。
19、龙开胜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
20、总的来说,这首诗的结构独具匠心,先写对柳树的总体印象,再写到柳条,最后写柳叶,由总到分,条序井然。借柳树歌咏春风,把春风比作剪刀,说她是美的创造者,赞美她裁出了春天。诗中洋溢着人逢早春的欣喜之情。在语言的运用上,既晓畅,又华美。
二、咏柳贺知章把柳树比喻成什么
1、置驿铜街右,开筵玉浦陲。
2、日近烟饶还有意,东垣西掖几千株。
3、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的嫩绿的柳叶。
4、小学生3群:470321433
5、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6、《咏柳》是唐代诗人贺知章写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诗的前两句连用两个新美的喻象,描绘春柳的勃勃生气,葱翠袅娜;后两句更别出心裁地把春风比喻为“剪刀”,将视之无形不可捉摸的“春风”形象地表现出来,不仅立意新奇,而且饱含韵味。
7、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垂的柳条像千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不知道这细细的柳叶是谁裁剪出来的?是那二月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神奇的剪刀。
8、殷勤为报长安柳,莫惜枝条动软声。
9、贺知章长李白42岁,是唐代闻名的忘年交。天宝元的(公元74年)两人相逢于长安,当时李白41岁,贺知章已经83岁高龄,两人志同道合,贺知章直呼李白“谪仙人”金龟换洒和李白痛饮。之后在唐玄宗面前推荐李白。两年后,贺知章病逝;天宝六年,李白云越中探望贺知章才知其病逝,做《对酒忆贺监二首》缅怀忘年交。
10、经典咏流传:戴望舒《雨巷》
11、第二句“万条垂下绿丝绦”,这个丝绦啊,指的就是腰带,这千条万条的柳丝,就好像美女身上的裙带一样。一个“垂”字,看出了杨柳在风中款款摇摆的飘逸姿态。
12、诗的前三句都是描写柳树的。首句“碧玉妆成一树高”是写整体,说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饰成。用“碧玉”形容柳树的翠绿晶莹,突出它的颜色美。第二句“万条垂下绿丝绦”是写柳枝,说下垂披拂的柳枝犹如丝带万千条,突出它的轻柔美。第三句“不知细叶谁裁出”是写柳叶,突出柳叶精巧细致的形态美。三句诗分写柳树的各部位,句句有特点。而第三句又与第四句构成一个设问句。“不知细叶谁裁出?”——自问;“二月春风似剪刀。”——自答。这样一问一答,就由柳树巧妙地过渡到春风。说裁出这些细巧的柳叶,当然也能裁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它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的创造力的象征。这首诗就是通过赞美柳树,进而赞美春天,讴歌春的无限创造力。
13、宝贝书单(shudan100)
14、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15、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唐.贺知章咏柳:一作《柳枝词》。碧玉:形容柳树枝叶的颜色。这句说春天的新柳碧绿婆娑,如同玉树一般。妆:装饰,打扮。丝绦:丝带。这里借以形容柳条的柔嫩轻盈。绦,用丝编成的绳带。二月:农历二月,正是仲春时节。春柳如同碧玉妆扮分外娇娆,垂下的万千枝条好象绿色的丝绦。是谁把这柳叶裁得如此精致,原来二月春风——它恰似一把灵巧的剪刀。如玉雕一样的新柳碧玉婆娑,无数柔嫩的柳条挂下来象丝带一样。细长的柳叶是谁剪出来的呢?原来二月的春风就是一把神奇的剪刀。
16、罗帷送上七香车,宝扇迎归九华帐。
17、回复“5”可以查看收听“成语故事”
18、康震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19、咏柳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赠柳李商隐章台从掩映,郢路更参差。见说风流极,来当婀娜时。桥回行欲断,堤远意相随。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柳李商隐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复带烟。
20、绦(tāo):用丝编成的绳带。这里指像丝带一样的柳条。
三、咏柳贺知章写什么来赞美什么
1、译文: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介绍:《咏柳》是盛唐诗人贺知章写的七言绝句。这首咏物诗写的是早春二月的杨柳。诗中借柳树歌咏春风,把春风比作剪刀,说它是美的创造者,赞美她裁出了春天。诗人介绍:贺知章,约于659年出生,约于744年去世。字季真,晚
2、划到最下面,有故事音频
3、这是一首咏物诗,写的是早春二月的杨柳。
4、回复“3”可以查看收听“名人故事”
5、这里边其实暗含了一个典故,据说南北朝的时候,南齐王朝的一位益州刺史,类似于我们现在成都市的市长,叫刘悛之。他给齐武帝献上了四川的柳树树株,就是把四川的几株柳树啊,献给了齐武帝,这些柳树“条甚长,状若丝缕”,柳条都非常的长,看它的形状呢,好像是美人的丝带一样。齐武帝就把这些柳树移植在了他的灵和殿前。经常在柳树之前吟咏赏玩,说杨柳“风流可爱”。所以我们想,这里的“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很可能是暗用了这个关于杨柳的典故。这两句诗是从总体上来写柳树的风貌。既是那样的高挑,像是美人一样的高贵,同时又是那样的婀娜多姿。
6、经典咏流传:于谦《立春日感怀》
7、画阁朱楼尽相望,红桃绿柳垂檐向。
8、唐代文学·贾岛《寻隐者不遇》丨中华经典
9、谁怜越女颜如玉,贫贱江头自浣纱。
10、“碧玉妆成”引出了“绿丝绦”,“绿丝绦”引出了“谁裁出”,最后,那视之无形的不可捉摸的“春风”,也被用“似剪刀”形象化地描绘了出来。这“剪刀”裁制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给大地换上了新妆,它正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给予人们美的启示。从“碧玉妆成”到“剪刀”,我们可以看出诗人艺术构思一系列的过程。诗歌里所出现的一连串的形象,是一环紧扣一环的。
11、牵仍别恨知难尽,誇衒春光恐更无。
12、诗词中含有柳树的诗句:
13、贺知章不仅性格豪放洒脱、喜欢谈笑,而且学问渊博。唐玄宗开元十三年,贺知章在一天之内同时被皇帝任命为礼部侍郎兼集贤院学士,礼部侍郎,就类似于我们现在的文化部兼教育部副部长。集贤院学土,类似于我们现在的中央文史馆馆员,都是很受大家尊重和敬仰的职位。当时的宰相们议论说,贺知章在一天之内得到这样两个光耀的职务,但是不知道学士和侍郎哪一个更好呢?当时的宰相张说回答说,侍郎呢,固然职位很高,但也不过只是一个官员。而学士怀先王之道,胸有经纬之文,那当然要比侍郎光耀的多。玄宗听后也觉得非常有道理。由此可见,贺知章不仅是一个非常有个性的文人,还是一个位及高位的高官。同时他擅长写诗,擅长写书法,深深地受到当时人的敬佩。
14、我们现在认真回想一下,一个位居髙位的高官,一个有着纯真赤子之心的诗人,一个乐于奖掖后进的前辈,他的个性却是如此的狂放,如此的豪迈,又擅长写书法,而且凡人索要,绝不婉拒。所以我们想贺知章在我们的心目当中,那该是一个多么可爱的小老头,我们的诗坛上如果多有这样的小老头,那么我们的精神食粮和精神生活该是多么的丰富。
15、《咏柳》贺知章古诗如下:咏柳作者: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译文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16、扫码关注,回复关键词“书单”即可免费获取!
17、兴阑巾倒戴,山公下习池。
18、大家可能会问,贺知章不是在朝廷做很大的官吗,怎么能写出这样单纯的像儿歌一样的小诗呢?这就与贺知章这个人的个性有很大的关系。
19、QQ:3414326780
20、我们一方面需要唐诗中的那种壮怀激烈的诗篇,需要那些家国情怀的诗篇,但同时“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样轻快而富有童趣的诗篇也滋养着我们的身心。所以今天我们学习这首诗,其中一个很大的帮助,就是有助于我们了解唐诗的全貌,有助于我们了解在唐诗当中那种富有童趣的一种诗篇。
四、咏柳贺知章古诗的意思及赏析
1、唐代文学·贺知章《回乡偶书》丨中华经典
2、特别支持|贵州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3、第三句由“绿丝绦”继续联想,这些如丝绦的柳条似的细细的柳叶儿是谁剪裁出来的呢?先用一问话句来赞美巧夺天工可以传情的如眉的柳叶,最后一答,是二月的春风姑娘用她那灵巧的纤纤玉手剪裁出这些嫩绿的叶儿,给大地披上新装,给人们以春的信息。这两句把比喻和设问结合起来,用拟人手法刻画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的工巧,新颖别致,把春风孕育万物形象地表现出来了,烘托无限的美感。
4、不为君所爱,摧折当何言。
5、写杨柳,该从哪儿着笔呢?毫无疑问,它的形象美是在于那曼长披拂的枝条。古典诗词中,借用这种形象美来形容、比拟美人苗条的身段,婀娜的腰支,也是我们所经常看到的。这诗别出新意,翻转过来。
6、水添烟浪阔,山带夕阳愁。
7、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
8、金龟換酒处,却忆泪沽巾。
9、贺知章诗文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著名的《咏柳》、《回乡偶书》两首脍炙人口,千古传诵,今尚存录入《全唐诗》共19首。
10、回复“666”可以获得故事大全
11、经典咏流传:《黄河大合唱》唱响80周年,98岁老人再次登台,感人!
12、驰道藏乌日,郁郁正翻风。
13、曾巩的《咏柳》是对柳树的愚蛮可笑加以嘲讽;贺知章的《咏柳》是借咏柳赞春天,不言春之美好而言柳之婀娜,以柳之可爱衬托春之妖娆
14、唯爱门前双柳树,枝枝叶叶不相离。
15、细应和雨断,轻秪爱风裁。
16、翻译:早春的柳树发出嫩绿的新芽,如同一位婀娜美人,垂下来的万缕垂丝好像是绿色的裙带。不知这绿叶是谁剪裁出来,原来是二月的春风细细剪裁。贺知章简介:贺知章(659-744),字季真,赵州永兴(今浙江萧山)人。武后证圣年间(695)进士。最后官至太子宾客,秘书监。后还乡为道士。他性情放诞,自号“四明狂客”。好饮酒,善草隶。与李白在长安一见即为忘形之交,与张若虚、张旭、包融齐名,号“吴中四士”。诗风清丽疏散,绝句隽永有味。《全唐诗》存录其诗一卷,共二十首。LZ采纳采纳给分~~~
17、唐代文学·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丨中华经典
18、贺知章,唐代著名诗人、书法家。贺知章与张若虚、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和李白、李适之等谓之"饮中八仙"。
19、感郎千金意,惭无倾城色。
20、王谢堂前柳树苍,玉京坟上藓花黄。
五、咏柳贺知章
1、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紫毛衰。
2、贺知章到了晚年,个性更加豪放,他给自己取了一个号,叫“四明狂客”,又名“秘书外监”,常常游走在街头巷尾。喝醉酒之后呢,就开始写诗,文不加点,笔不停书,酣畅淋漓。
3、欲散依依采,时要歌吹人。
4、如果说前两句还颇有一些文人的气息,那么后两句的确具有着一种民歌一般的淳朴、纯粹和清纯: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诗人问:不知道这绿丝绦、这柳叶是谁裁剪出来的呢?你会可能说,谁裁出来的?是人家柳树自己长出来的!但这就不是诗了,妙就妙在,我们明明知道二月时节,随着初春的来到,这些柳枝、柳条、柳叶都开始发芽了。如果我们来写,就是”不知柳叶谁裁出,二月春风催他长”等等。但是诗人在这说,“二月春风似剪刀",把春风比作剪刀,可能在贺知章之前,从来没有人使用过这样的比喻,就是在他之后,也很少有人使用这样的比喻。这个比喻既很家常,又很巧妙,让我们感受到这春风一丝一缕的吹来,把那柳叶一丝一缕的裁开,的确独有匠心、别开生面。
5、首先是以《咏柳》为题的诗句
6、长安一相见,呼我谪仙人。
7、绦:用丝编成的绳带。这里指像丝带一样的柳条。
8、也许有人会怀疑:我国古代有不少著名的美女,柳,为什么单单要用碧玉来比呢?我想,这有两层意思:一是碧玉这名字和柳的颜色有关,“碧”和下句的“绿”是互相生发、互为补充的。二是碧玉这个人在人们头脑中永远留下年轻的印象。提起碧玉,人们就会联想到“碧玉破瓜时”这首广泛流传的《碧玉歌》,还有“碧玉小家女”(肖绎《采莲赋》)之类的诗句。碧玉在古代文学作品里,几乎成了年轻貌美的女子的泛称。用碧玉来比柳,人们就会想象到这美人还未到丰容盛鬋的年华;这柳也还是早春稚柳,没有到密叶藏鸦的时候;和下文的“细叶”“二月春风”又是有联系的。
9、感郎意气重,遂得结金兰。
10、怎么样?这首诗你肯定非常熟悉吧,没错。当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几乎每个人都背过这首诗。其实听上去啊,它就像是一首儿歌,谁都能听懂,谁都能解读,谁都能感受得到。这首《咏柳》带给我们的是盎然的春风。
11、四明有狂客,风流贺季真。
12、唐代的诗歌,描写的范围非常地广泛。有李白的飘逸,有杜甫的沉郁,有李商隐的写情,也有王昌龄的边塞,也有像贺知章这样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人人都能读得懂、都喜欢读的简单的《咏柳》。
13、说到这儿,其实盛唐的大诗人李白跟贺知章还有一段佳话。想当初李白刚刚来到长安,见到了贺知章。老贺请小李喝酒,喝酒却没有钱,就解下了系在腰间的金龟子来换酒喝。这件事对李白有很深刻的印象,为什么?李白后来在诗中回忆贺知章的时候专门写道,贺知章解下腰间的金龟子换酒请他吃饭的事情(“四明有狂客,风流贺季真。长安一相见,呼我谪仙人。昔好杯中物,今为松下尘。金龟换酒处,却忆泪沾中。”)。更重要的是贺知章一见李白就感慨,你简直就是一个谪仙人,就好像是从上天下凡来的神仙一样。李白对这个称号,非常地在意,在他的诗中,好几次的以“谪仙人”自居啊,而这个绰号就是贺之章送给他的。
14、诗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全文是: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5、《经典咏流传》第一季合集(诗词歌曲57首)
16、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17、以贺知章这样狂放的个性,却依然能够赢得当时朝臣无老敬重,说明他在朝廷的地位是非常的尊崇,而以他的地位却能写出《咏柳》和《回乡偶书》这样近似于童谣的诗歌,我们可以看到贺知章的内心,其实非常的真纯。贺知章的的确确是一个有着赤子之心的一位初唐的诗人,而且关于他和李白之间还有一段佳话。
18、贺知章是会稽人,也就是现在的浙江绍兴。贺知章个性非常的狂放,而且喜欢谈笑,大家都特别喜欢他。像当时有一位官员就说,贺知章言论倜傥,真可说是风流之士。我和我们家的孩子离别多少天都不会思念,但只要有一天不见到贺知章,就感觉自己白过了。
19、我们先来看一下这首诗。“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一般而言,我们会把一个人形容成杨柳,比方说美女婀娜多姿,像杨柳风摆一样,看上去非常的苗条,但在这里诗人却反其道而行之,把柳树形容成一个美女,说这柳树啊就像美女一样,有苗条的身段、有婀娜的腰肢。所以“碧玉妆成一树高”,从一开始这株杨柳就化身为美人而出现,一个“一树高”写出了柳树高挑的、亭亭玉立的风姿,
20、点击绿标听诗词标准朗读
六、咏柳贺知章
1、字季真,一字维摩,号石窗,晚年更号四明狂客,这首咏物诗写的是早春二月的杨柳。诗中借柳树歌咏春风,把春风比作剪刀,说她是美的创造者,赞美她裁出了春天。
2、怎么样?这首诗你肯定非常熟悉吧?没错。当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几乎每个人都读过这首诗。其实听上去啊,它就像是一首儿歌,谁都能听懂,谁都能解读,谁都能感受得到。这首《咏柳》带给我们的是盎然的春风。
3、碧玉小家女,不敢攀贵德。
4、贵州省教育厅政务新媒体“贵州教育发布”
5、“碧玉妆成一树高”,一开始,杨柳就化身为美人而出现;“万条垂下绿丝绦”,这千条万缕的垂丝,也随之而变成了她的裙带。上句的“高”字,衬托出美人婷婷袅袅的风姿;下句的“垂”字,暗示出纤腰在风中款摆。
6、贺知章不仅写了《咏柳》这首诗,而且在回到老家之后,还写了一首非常奇妙的诗,这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没错,从他在武则天证圣元年,也就是公元695年考中进士,到天宝三载,公元744年正月五日回到绍兴老家。这前后已经过了长达49年,近乎半个世纪的时间。
7、抽翠争连影,飞绵乱上空。
8、高叶临胡塞,长枝拂汉宫。
9、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10、已经提供上百个适合各年龄段孩子的书单
11、初中生群:130817061
12、我们现在认真回想一下,一个位居高位的高官,一个有着纯真赤子之心的诗人,一个乐于奖掖后进的前辈,他的个性却是如此的狂放,如此的豪迈,又擅长写书法,而且凡人索要,绝不婉拒。所以我们想贺知章在我们的心目当中,那该是一个多么可爱的小老头,我们的诗坛上如果多有这样的小老头,那么我们的精神食粮和精神生活该是多么的丰富。
13、灞陵千万树,日暮别离回。
14、第一句写树,将树拟人化,让人读时能感觉出柳树就像一位经过梳妆打扮的亭亭玉立的美人。这里的“碧玉”应该是有两层含义:一是碧玉这两个字和柳的颜色有关,“碧”和下句的“绿”是互相生发、互为补充的。二是碧玉这两个字在人们头脑中永远留下年轻的印象。“碧玉”二字用典而不露痕迹,南朝乐府有《碧玉歌》,其中有“碧玉破瓜时”的名句。还有南朝萧绎《采莲赋》有“碧玉小家女”,也很有名,后来形成“小家碧玉”这个成语。“碧玉妆成一树高”就自然地把眼前这棵柳树和古代的妙龄少女联系起来,而且联想到她穿一身嫩绿,楚楚动人,充满青春活力。
15、晦日重宴(唐·周彦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