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府吏见丁宁
1、我实在怕受大王欺骗而对不起赵国,(所以)派人带着宝玉抄小路回到赵国。
2、兰芝含着眼泪回答说:“兰芝当初返家时,府吏一再嘱咐我,发誓永远不分离。今天如果违背了他的情义,这门婚事就大不吉利。你就可以去回绝媒人,以后再慢慢商议。”
3、桮:同“杯”,酒器。名词。“沛公不胜桮杓,不能辞。”
4、廉颇听到了这些话,便解衣赤背,背上荆条,由宾客引着到蔺相如府上谢罪,说:“我这浅薄低微的人,不知道将军宽容我到这个地步啊!”
5、庭:同“廷”;国君听政的朝堂。名词。“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
6、旁:通“傍”依附。接近。动词。“吾灵尚依旁汝也。“
7、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矣”,语气词,了)
8、我(向他)学习的是道理,哪管他的生年是比我早还是比我晚呢?因此无论(地位)高贵还是低下,无论年长还是年少,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在的地方。
9、(省略主语“赵国”;“求人可使报秦者”,定于后置,寻找一个可以回复秦国的人)
10、如果从那变动的一面看,那么天地间万物时刻变动,连一眨眼的功夫都不停止。……而我们又羡慕什么呢?
11、不:同“否”;吗。疑问语气词。“察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
12、通假字,有广义、狭义之分。
13、例如:申之以孝悌之义。《寡人之于国也》
1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荀子·劝学》
15、箱帘六七十奁,梳妆匣子。
16、①若背其言,臣死,妻子为戮,无益于君。(如果背弃了他所说的话,我死了,妻子儿女也将被杀,对君王您也没有好处)
17、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
18、府吏默无声,再拜还入户,
19、臣愿奉璧往使(奉,通“捧”)
20、我因为命运不好,很早就遭遇不幸,刚出生六个月,我慈爱的父亲就去世了。年纪到了四岁,舅舅又逼迫母亲改了嫁。
二、府吏见丁宁句式
1、罔:同“网”;罗网。名词。例句中作动词,即张开罗网掳捉。“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
2、宾:同“傧”,迎接客人的人。名词“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3、“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
4、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5、常在床蓐(通“褥”草席)
6、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7、课本上说是被动句府吏见丁宁,即见府吏丁宁,受到府吏的嘱咐。见字是具有指代性的副词,在句中作动词丁宁的状语,在意念上相当于第一人称代词我。府吏见丁宁实际上就是府吏丁宁我,即府吏嘱咐我,这种用法在本诗中还有一例。即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这句话的意思是你既然这样肯收留我,我就盼望着你不久就来接我回你处。府吏:官吏。《淮南子主术训》府吏守法,君子制义。《奉和圣制途次旧居》府吏趋宸扆,乡耆捧帝车。指州郡长官的属吏。《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中的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董其昌的《节寰袁公行状》中府吏胥徒之属善阴阳,上官百相欺骗也,即座师陆公为公虑之。
8、要:同“邀”;邀请。动词。“张良出,要项伯。”
9、甿:同“氓“耕田的人。名词。“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甿隶之人。”
10、县令的媒人走了几天后,不久太守派郡丞来求婚了。……说太守家用第五个儿子,娇美俊逸,还没有结婚,请郡丞去做媒人,这是主簿传达下来的话。郡丞直接对刘母说:"我们太守家,有这样一个好公子,既然想和你家结为婚姻,所以派我到你府上来说媒。"
11、丁宁:同“叮咛,”嘱咐。动词。“府吏见丁宁,结誓不别离。”
12、(张衡)在河间相位上任职三年,给朝廷上书,请求辞职回家,朝廷任命他为尚书。
13、暴:同“曝”暴露,显露。动词。“思厥先祖父,暴霜露,”
14、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
15、飨:同“享”;受。动词。“飨德怀恩,词不悉心。”
16、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17、阿母对女儿说:"刚才接到太守的信,明天来迎接你,为什么还不做衣裳?不要让婚事办不起来!"
18、因泣下沾襟,与武决去(“衿”同“襟”。“决”通“绝”)
19、摧藏马悲哀脏,脏腑。
20、声:通“伸”;陈述,说明。动词。“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
三、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
1、在贯穿全篇的对话中,可以看到,刘兰芝对仲卿、对焦母、对小姑、对自己的哥哥和母亲讲话时的态度与语气各不相同,正是在这种不同中可以感受到她那勤劳、善良、备受压迫而又富于反抗精神的外柔内刚的个性。同样的,在焦仲卿各种不同场合的话语中,也可以感受到他那忠于爱情、明辨是非但又迫于母亲威逼的诚正而软弱、但又有发展的性格。
2、辟:通“避”;躲避。动词。“其北陵,文王所辟风雨也。”
3、振:同“赈”;救济。动词。“大命将泛,其之振救。”
4、辟:通“僻”;行为不正。形容词。“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5、华:同“花”;植物的繁殖器官。名词。“混黄华叶衰。”
6、◆(绝对干货)初中语文考试重点题型答题模板+思维导图汇总,太管用了!
7、不:同“否”;吗。疑问语气词。“汝见我不?”
8、①刘备天下枭雄。(司马光《赤壁之战》)
9、用于及物动词之前,有称代动作行为的受事者的作用(称代前置的宾语),而且句中要出现动作行为的施事者(主动者)。一般只能指代第一人称,可译作“我”或者“自己”。此句中“见丁宁”即“丁宁我”之意。
10、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11、文化常识考点初七及下七月七日和每月的十九日。初指农历七月七日,旧时妇女在这天晚上在院子里陈设瓜果,向织女星祈祷,祈求提高刺绣缝纫技巧,称为“乞巧”。下古人以每月的二十九为上初九为中十九为下九。在汉朝时候,每月十九日是妇女欢聚的日子。下古代农历每月十九为下是妇女欢聚的日子。二十九为上初九为中九。
12、长叹空房中,作计乃尔立。
13、惟:通“唯”;只,只有。副词。“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
14、诗词鉴赏:借景抒情、触景生情、寓情于景的区别!
15、1课本上说是被动句“府吏见丁宁,即‘见府吏丁宁’,受到府吏的嘱咐.”2“见”字是具有指代性的副词,在句中作动词“丁宁”的状语,在意念上相当于第一人称代词“我”.“府吏见丁宁”实际上就是府吏丁宁我,即府吏嘱咐我,这种用法在本诗中还有一例.即“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这句话的意思是:你既然这样肯收留我,(我)就盼望着你不久就来(接我回你处).两种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