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七步诗古诗
1、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曹丕残害弟弟,表达了对曹丕的强烈不满,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残酷斗争和诗人自身处境艰难,沉郁愤激的思想感情。
2、古诗词学习方法:读诗文、解诗题、明诗意、知诗人、悟诗情,这五个方法也是学习古诗词的5个阶段,层层递进。
3、黄初元年(220年)曹丕上位,称帝为魏文帝。由于争封太子这段经历让曹丕无法释怀,在他称帝后,他仍对曹植耿耿于怀,就想方设法要除掉他。曹植知道哥哥存心陷害自己,可自己无法开脱,只好在极度悲愤中七步之内应声成诗。
4、七步诗曹植(两汉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5、《七步诗》流传至今已经一千七百多年了,这首诗的产生,伴随着一个故事。
6、“悟诗情”指领会诗歌所要表达的情感(思念、理想、社会现实、风景等)。
7、qibushi 七步诗
8、七步诗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萁向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七步诗》的诗意:煮豆子正燃着豆秸,因煮熟豆子来做豆豉而使豆子渗出汁水。豆秸在锅下燃烧着,豆子正在锅里哭泣。本来我们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你为什么要这样紧紧逼迫呢?
9、整句:过滤豆豆,用来做豆汁。
10、煮豆持作羹,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11、三国时期,魏国曹操去世后,他的长子曹丕即位,而曹丕的弟弟曹植被封为丞相。
12、zhǔdòuchízuògēng
13、⑴持:用来。⑵羹:用肉或菜做成的糊状食物。⑶漉:过滤。⑷菽(豉):豆。
14、xiāngjiānhétàijí
15、豆杆在锅下燃烧,豆子在锅里哭泣。
16、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
17、这首诗虽然救了曹植一命,但是,他的处境并没有得到根本好转,魏国仍是奉行对宗室严格限制的政策,曹植在郁郁寡欢中慢慢死去。
18、煮豆来做豆羹,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来作羹。豆秸在锅底下燃烧,豆子在锅里面哭泣。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豆秸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豆子呢?
19、全诗通篇运用比兴手法。语言浅显,用豆与豆萁的关系比喻同胞兄弟。“漉鼓”是指用豆过滤后调味成的汁液。“萁”是豆茎,晾干后用作柴烧。而萁燃烧所煮的却是在自己身上长的豆子,这个比喻,把兄弟之间步步紧逼以致互相伤残的情形明显表露出来,恰到好处地形容了诗人面临的困境。
20、通过燃萁煮豆这一日常现象,抒发了曹植内心的悲愤。
二、七步诗古诗带拼音原文
1、豆杆地燃烧着,煮着锅里的豆子,
2、七步诗(魏晋)曹植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此诗纯以比兴的手法出之,语言浅显,寓意明畅,无庸多加阐释,只须于个别词句略加疏通,其意自明。第二句中的“漉豉”是指过滤煮熟后发酵过的豆子,用以制成调味的汁液。“萁”是指豆茎,晒干后用来作为柴火烧,萁燃烧而煮熟的正是与自己同根而生的豆子,比喻兄弟逼迫太紧,自相残害,实有违天理,为常情所不容。诗人取譬之妙,用语之巧,而且在刹那间脱口而出,实在令人叹为观止。“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二语,千百年来已成为人们劝戒避免兄弟阋墙、自相残杀的普遍用语,说明此诗在人民中流传极广。
3、曹植作为建安文学的集大成者,对于后世的影响是不小的。在两晋南北朝时期,他被推尊到文章典范的地位。曹植生前自编过作品选集《前录》78篇。死后,明帝曹□曾为之集录著作百余篇,《隋书•经籍志》著录有集30卷,又《列女传颂》1卷、《画赞》5卷。然而原集至北宋末散佚。今存南宋嘉定六年刻本《曹子建集》10卷,辑录诗、赋、文共206篇。明代郭云鹏、汪士贤、张溥诸人各自所刻的《陈思王集》,大率据南宋本稍加厘定而成。清代丁晏《曹集铨评》、朱绪曾《曹集考异》,又对各篇细加校订,并增补了不少佚文□句,为较全、较精的两个本子。近人黄节有《曹子建诗注》,古直有《曹植诗笺》,今人赵幼文有《曹植集校注》。
4、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5、曹丕听信了谗言,决定今日动手。正赶上一桩造反政事,曹丕认定曹植为主谋,正午时分,曹丕传弟弟曹植到池厅边相见,曹植一到,就被早埋伏好的卫队挥刀截下。见到曹丕,曹植道:“吾兄传我有何贵干?”众人道:“宫中造反一事,想必曹丞相听说了吧,吾登皇位你怀恨在心,这事是否你主使的?”曹植长叹一声,道:“吾兄疑我造反,谋你河山篡你朝位!这罪行可不敢担当,请吾兄明察秋毫。”曹丕不好推辞,只得说:“好,看在你我兄弟的情谊,我命令你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体现兄弟感情的诗,但是全诗不能出现兄弟二字。不然,休怪我大义灭亲了。”“好办好办,若我不能在七步内作诗一首,任凭你处置。”曹植胸有成竹地说。“爽快!爽快!咱俩一言为定。”
6、其实,曹植并未犯下什么大罪,只是有人告发他经常喝酒骂人,他竟把曹丕派出的使者扣押起来,并没有招兵买马,阴谋反叛的迹象和征兆。这算不上犯罪,杀之怕众不服,曹丕便想出个“七步成诗”的办法,治罪其弟。所幸的是,出口成诗是曹植的拿手好戏,这“七步诗”便成了救命诗,曹丕不得不收回成命,降低曹植的官爵完了此事。
7、菽:有些版本这里是用“豉”(chǐ)代替的,就是豆豉的意思,翻资料显示,古代叫豆豉为幽菽,那么这里这个菽就是幽菽的意思,但是豉的可能也很大,翻了翻《世说新语》,里面出现很多“豉”字,可见当时很通用,联想到《七步诗》本身就是《世说新语》所记载,那么......。但是菽这个词,还是要了解一下,在古代指豆类的总称,在古文里面是经常出现的,要记住这个字。因为在汉朝以前,“豆”就一个意思,是一种盛食物的器皿,到了汉代以后,逐渐豆代替菽,代表大豆红豆各类豆豆的总称。
8、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版本二)
9、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10、知识点:阅读与积累/古诗鉴赏/古诗鉴赏
11、第三第四句: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12、做为教师的只有和学生一同去用心朗诵并用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才能让学生在具体了解的画面中感悟古诗精髓——博大的人文内涵,在这样的情感之流中让读与思,读与悟,读与说形成和谐的交响,才能在学生的生命中久久回荡……
13、锅里煮着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来作羹;豆秸在锅底下燃烧,豆子在锅里面哭泣;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豆秸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豆子呢!
14、你为什么这么无情无义的煎熬我?
15、同步课程指导,经典内容拓展
16、七步诗曹植zhǔdòuchízuògēng煮豆持作羹,lùshūyǐwéizhī漉菽以为汁。qízàifǔxiàrán萁在釜下燃,dòuzàifǔzhōngqì豆在釜中泣。běnzìtónggēnshēng本自同根生,xiāngjiānhétàijí相煎何太急?
17、这首诗的作者叫曹植,是三国时曹操的儿子。曹植很有才华,又有为国家做一番事业的雄心壮志,这使他的哥哥曹丕很不安。曹丕做了皇帝以后总想找个理由把他弟弟杀了。一天,曹丕要弟弟在七步之内做出一首诗,若做不出就赐死。曹植心中十分悲愤,但思绪并不乱,走完七步,这首诗也做成了。《七步诗》就是这样流传开来的。
18、原文作者:曹植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菽一作:豉)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译文锅里煮着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过后,留下豆汁来做成羹。豆秸在锅底下燃烧,豆子在锅里面哭泣。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豆秸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豆子呢!
19、以,是用来的意思,和前一句的持做对应,《韩非子》里面有个《自相矛盾》的故事,有一句话是这样的,“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何如?”以就是用的意思。
20、dòuzàifǔzhōngqì豆在釜中泣。
三、七步诗古诗原文
1、曹植曹丕是不是同一个根所生啊,是的,都是曹操的儿子。
2、这两句就简单了,我们只要学两个词就行了。
3、大家好,我叫业桐,是凤山小学三(10)班的学生。我喜欢音乐,喜欢葫芦丝。从葫芦丝的学习中,我感受到民族音乐的奇特,它让我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4、曹植的创作以220年(建安二十五年)为界,分前后两期。前期诗歌主要是歌唱他的理想和抱负,洋溢着乐观、浪漫的情调,对前途充满信心;后期的诗歌则主要表达由理想和现实的矛盾所激起的悲愤。他的诗歌,既体现了《诗经》“哀而不伤”的庄雅,又蕴含着《楚辞》窈窕深邃的奇谲;既继承了汉乐府反应现实的笔力,又保留了《古诗十九首》温丽悲远的情调。曹植的诗又有自己鲜明独特的风格,完成了乐府民歌向文人诗的转变。
5、《七步诗》是一首由三国时期魏国文人曹植创作的五言六句诗。该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曹丕残害弟弟,表达了对曹丕的强烈不满,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残酷斗争和诗人自身处境艰难,沉郁愤激的思想感情。
6、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第二首古诗是《七步诗》,此诗纯以比兴的手法出之,语言浅显,是寓意明畅,无庸多加阐释,只须于个别词句略加疏通,其意自明。“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二语,千百年来已成为人们劝戒避免兄弟阋墙、自相残杀的普遍用语,说明此诗在人民中流传极广。通过燃萁煮豆这一日常现象,抒发了曹植内心的悲愤。
7、《七步诗》三国.魏(曹植)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持:使用、用来。漉:过滤。燃:燃烧泣:哭泣煎:残害
8、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9、羹:字典解释是用肉或菜做成的糊状食物。生活中常见的鸡蛋羹,银鱼羹。特点是,糊状。有成语“残羹冷炙”,俗语“吃闭门羹”。闭门羹的来历大致是这样:唐朝一个美女,追求者很多,上门者简直踏破门槛,这给美女带来很大烦恼,所以她要求拜访者先做一篇文章,看了满意的就允许他进门,不满意的,就在门口放一碗羹,“兄台等得辛苦了”,婉拒对方。
10、qibushi七步诗caozhi曹植zhǔdòurándòuqí煮豆燃豆萁,lùchǐyǐwéizhī漉豉以为汁。qízàifǔxiàrán萁在釜下燃,dòuzàifǔzhōngqì豆在釜中泣。běnshìtónggēnshēng本是同根生,xiāngjiānhétàijí相煎何太急。译文煮豆子燃烧的是豆秆,过滤豆豉做成了豆浆。豆秆在灶下焚烧,豆子在锅里哭泣。本是生在同一根上,煎熬我何必这么着急!
11、dòu zài fù zhōng qì 豆 在 釜 中 泣 。
12、第二句中的“漉豉”是指过滤煮熟后发酵过的豆子,用以制成调味的汁液。“萁”是指豆茎,晒干后用来作为柴火烧,萁燃烧而煮熟的正是与自己同根而生的豆子,比喻兄弟逼迫太紧,自相残害,实有违天理,为常情所不容。
13、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14、说实话,这两句确实比较难,要有一定古文基础才能解释好。
15、那么,为什么叫《七步诗》呢?
16、(译文)锅里煮着豆子,豆秸在锅底下燃烧,豆子在锅里面哭泣。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豆秸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豆子呢?
17、整句意思:煮煮豆子,用来做豆羹。
18、这句的意思是说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作羹。⑸萁:豆类植物脱粒后剩下的茎。⑹釜:锅。⑺燃:燃烧⑻泣:小声哭⑼本:原本,本来。⑽煎:煎熬,这里指迫害。⑾何:何必。
19、běnshìtónggēnshēng本是同根生,
20、萁:豆类植物脱粒后剩下的茎。
四、七步诗古诗
1、lùshūyǐwéizhī
2、此诗纯以比兴的手法出之,语言浅显,是寓意明畅,无庸多加阐释,只须于个别词句略加疏通,其意自明。诗人取譬之妙,用语之巧,而且在刹那间脱口而出,实在令人叹为观止。“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二语,千百年来已成为人们劝诫避免兄弟阋墙、自相残杀的普遍用语,说明此诗在人民中流传极广。
3、曹植很有才华,精通天文地理,说起朝中政事滔滔不绝且管治有方,因此在朝中很有威信,可谓是威震朝野啊!曹丕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心中的妒火油然而生,对曹植产生了怨恨之心,把他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处处苦苦相逼。众臣在皇帝面前也说三道谣言惑众,什么朝中一日有曹植,宫内鸡犬不宁,如他日造反,图谋篡位,何不为宫中一大害?不如先下手为强,斩草除根,以免日后夜长梦多。
4、豆子是谁,是曹植,委屈地在锅子里哭泣。
5、“明诗意”是要了解整首诗的意思;
6、还有一种说法是:曹植犯错,曹丕有意放他一马,知道曹植有七步成诗的智力,所以就命他七步成诗,人物简介
7、延康元年(220年),魏武帝曹操去世,世子曹丕继位为魏王、丞相、冀州牧,他积极调节曹氏与士族之间的矛盾,果断采纳陈群的意见,确立九品中正制,成功缓和了曹氏与士族的关系,取得了他们的支持,为称帝奠定基础。当年十月,立刻逼迫汉献帝禅位,登基为大魏皇帝。定国号为大魏,改元黄初,改雒阳为“洛阳”,定都于此。曹丕坚持大权独揽,设立中书省,其官员改由士人充任,原由尚书郎担任的诏令文书起草之责转由中书省官员担任,机要之权渐移于中书省。下宦人为官者不得过诸署令,限制了宦官的权力;定令妇人不得预政,群臣不得奏事太后,后族之家不得当辅政之任。提倡节俭、薄葬,预作《终制》。他推行九品中正制后,用人权从地方收归了中央,但也导致魏国的统治实权逐步被士族垄断。
8、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9、“破釜沉舟”讲的是项羽的故事,秦朝末年,各路军队要推翻秦朝,项羽是其中很有名的一个将领,打了一场很有名的战役,叫巨鹿之战(打章邯)。项羽叫大家只带三天的粮食,并且把锅子给砸了,士兵就问了:“我们没有了锅子怎么煮饭吃”,项羽告诉他们,不用背着锅子,跑步跑的快,吃饭嘛,我们杀到敌人军营里,用他们的锅烧饭。当部队过了一条河,叫漳河。过河以后,项羽又命令把船给凿沉了,士兵们一看,不得了,必须跟敌人拼命了,不然逃都没地方逃了。于是战士们个个奋勇杀敌,最终取得了巨鹿之战的胜利。
10、为,作为,当作,和前一句的作对应。李白《游天姥吟留别》里面有霓为衣兮风为马。
11、进阶版本:在学一个成语,瓦釜雷鸣。泥做的锅子,发出雷鸣般的响声,形容没用的人位居高位,长大了自然会理解。
12、曹植是曹操的三儿子,从小就才华出众,很受到父亲的疼爱。曹操死后,他的哥哥曹丕继承当上了曹操魏王,后篡位当了皇帝。因为曹丕担心留曹植和曹熊(第四子)会有后患,所以便以在其父亡故时没来看望为由,追问逼迫他们俩。曹熊因为害怕,自杀了。而曹植则被押进朝廷。最终曹丕四兄弟的母亲卞氏开口求情,曹丕勉强给了曹植一个机会,让他在七步之内脱口一首诗,否则杀无赦。曹植就作了这首七步诗。曹丕明白了曹植这首诗的道理:如果自己杀了曹植便会被世人耻笑,可是心中的贪念却依然让他理智不清,于是他将曹植软禁了起来,最终,曹植在哥哥的软禁下忧郁而死。作品赏析
13、《七步诗》是三国时期魏国诗人曹植的一首诗。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曹丕残害弟弟,表达了对曹丕的强烈不满,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残酷斗争和诗人自身处境艰难,沉郁愤激的思想感情。
14、qízàifǔxiàrán萁在釜下燃,
15、菽(豉):豆。这句的意思是说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作羹。
16、①羹:用肉或菜做成的糊状食物。②漉:过滤。③菽:各种豆的总称。④萁:豆秸。⑤釜:锅子。
17、xiāngjiānhétàijí相煎何太急。
18、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
19、一年级的版本为“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考虑到一年级的理解能力有限,因此一年级学的就是缩减版,而六年级时对古文已经有所了解,所以选用了原诗。
20、侯侯老师读古诗|七步诗
五、七步诗古诗煮豆燃豆萁
1、羹:用肉或菜做成的糊状食物。
2、我想,他们应该是搞错了,整个诗句没有出现“豆萁”这玩意,读者怎么知道谁跟谁同根生,谁又跟谁相煎太急。
3、煮豆来做豆羹,过滤的豆子做成汁。豆杆在锅下燃烧,豆子在锅里哭泣。豆杆和豆子本是从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为什么要相互煎熬逼迫得那么狠呢?
4、送别诗:http://wenwen.sogou.com/z/q8972753htm亲情友情诗:http://wenwen.sogou.com/z/q7632731htm团结诗:http://wenwen.sogou.com/z/q8712019htmhttp://wenwen.sogou.com/z/q6604330htm
5、zhǔdòurándòuqí煮豆燃豆萁,
6、 zhǔ dòu rán dòu qí 煮 豆 燃 豆 萁 ,
7、这首诗之妙,在于巧妙设喻,寓意明畅。豆和豆秸是同一个根上长出来的,就好比同胞兄弟,豆秸燃烧起来却把锅内的豆煮得翻转“哭泣”,以此来比喻兄弟相残,十分贴切感人。
8、锅里煮着豆子,豆秸在锅底下燃烧,豆子在锅里面哭泣。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豆秸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豆子呢?
9、曹植是三国时期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有《洛神赋》、《白马篇》《七哀诗》等。后人因其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
10、“知诗人”是要了解作者的,或作者创者这首诗的背景;
11、煮豆来做豆羹,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来作羹。
12、此诗纯以比兴的手法出之,语言浅显,是寓意明畅,无庸多加阐释,只须于个别词句略加疏通,其意自明。诗人取譬之妙,用语之巧,而且在刹那间脱口而出,实在令人叹为观止。“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二语,千百年来已成为人们劝戒避免兄弟阋墙、自相残杀的普遍用语,说明此诗在人民中流传极广。
13、曹丕魏朝开国皇帝。字子桓,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建安文学代表者之一。是三国时代第一位皇帝,结束了汉朝四百多年统治。汉中平四年(187年)冬,曹丕生于谯。少有逸才,广泛阅读古今经传、诸子百家之书。年仅八岁,即能为文。多技艺,善骑射、好击剑。建安十六年(211年),为五官中郎将、副丞相。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曹丕运用各种计谋,在司马懿、吴质等大臣帮助下,在继承权的争夺中战胜了弟弟曹植,被立为王世子。
14、zhǔdòurándòuqí煮豆燃豆萁,lùchǐyǐwéizhī漉豉以为汁.qízàifǔxiàrán萁在釜下燃,dòuzàifùzhōngqì豆在釜中泣.běnshìtónggēnshēng本是同根生,xiāngjiānhétàijí相煎何太急.
15、dòuzàifǔzhōngqì
16、qízàifǔxiàrán
17、běnzìtónggēnshēng
18、先看第一句“煮豆持作羹”:
19、“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二语,千百年来已成为人们劝诫避免兄弟阋墙、自相残杀的普遍用语,说明此诗在人民中流传极广。
20、煎:字典解释为煎熬,折磨,没问题。
六、七步诗古诗
1、此诗纯以比兴的手法出之,语言浅显,是寓意明畅,毋庸多加阐释,只须于个别词句略加疏通,其意自明。诗人取譬之妙,用语之巧,而且在刹那间脱口而出,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2、豆杆和豆子本是从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为什么要相互煎熬逼迫得那么狠呢?
3、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4、黄初元年(220年)正月,六十六岁的曹操病死,曹丕由世子荣升魏王;同年十月,汉献帝被迫禅让帝位,曹丕上位,称帝为魏文帝。
5、《七步诗》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6、黄初七年(226),曹丕病逝,曹叡继位,即魏明帝。曹叡对他仍严加防范和限制,处境并没有根本好转。曹植在文、明二世的12年中,曾被迁封过多次,最后的封地在陈郡,232年12月27日曹植逝世,卒谥思,故后人称之为“陈王”或“陈思王”。
7、如果您喜欢,请记得关注、分享与转发哦!动动小手指,传递正能量。
8、译文:煮豆来做豆羹,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来作羹。豆秸在锅底下燃烧,豆子在锅里面哭泣。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豆秸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豆子呢?
9、自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
10、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豆秸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豆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