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古诗欣赏
1、日月周而复始野草又会复生,我则一旦死去就不能重生世上。
2、此诗是一首投赠之作,通过描述面临烟波浩淼的洞庭湖欲渡无舟的感叹以及临渊而羡鱼的情怀而曲折地表达了诗人希望张九龄予以援引之意。
3、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4、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5、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6、五将已经深入敌境,前军只有一半返回。
7、古诗赏析149:西江月•夜行
8、怎么样?Get到了吗?觉得不错可以赞一下~
9、(赏析)全词写相思之情,实抒悒悒不得志的“闲愁”,立意新奇,能兴起人们无限想象,为当时传诵的名篇。
10、(赏析)三月七日,忽逢大雨,雨过天晴,作者联想到自己人生的坎坷,写下了这一首千古流传的《定风波》。
11、答:从表面看(特别是后三句),这首词写的是对往昔繁华的眷恋,但实际上是表达梦醒后其处境无限凄凉。作者通篇不对当前处境作正面描写,而是通过这场繁华生活的梦境进行有力的反衬。梦境越是繁华热闹,梦醒后的悲哀便越是浓重;对昔日繁华的眷恋越深,今日处境越凄凉。答案应包括三个方面:(1)读出了什么?表达梦醒后其处境无限凄凉,表达对往昔繁华的眷恋、怀念、思念,;极尽故国的繁华热闹,
12、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3、(赏析)恬谧的春夜,万物的生息迁化在潜行。“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正是诗人全身心地去体察大自然的契机而得到的佳句。
14、(赏析)诗人经过了长期颠沛流离的生活以后,现在得到了安身的处所,面对着绮丽的风光,情不自禁地写下了一些歌咏自然景物的小诗。
15、这里所说的“一片伤心”,即是指这种情绪而言。
16、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17、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18、行至孤山寺北,贾公亭西,暂且歇脚,举目远眺,但见水面平涨,白云低垂,秀色无边。
19、末联写为了入山穷胜,想投宿山中人家。全诗写景、写人、写物,动如脱兔,静若淑女,有声有色,意境清新、宛若一幅山水画。
20、此诗前两句写的是自然景色,但开笔就有缩万里于咫尺,使咫尺有万里之势;后两句写意,写的出人意料,把哲理与景物、情势溶化得天衣无缝,成为鹳雀楼上一首不朽的绝唱。
二、古诗欣赏手抄报内容
1、接下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把人们的关注点从长空转移到田野,表现了词人不仅为夜间黄沙道上的柔和情趣所浸润,更关心扑面而来的漫村遍野的稻花香,又由稻花香而联想到即将到来的丰年景象。此时此地,词人与人民同呼吸的欢乐,尽在言表。稻花飘香的“香”,固然是描绘稻花盛开,也是表达词人心头的甜蜜之感。在词人的感觉里,俨然听到群蛙在稻田中齐声喧嚷,争说丰年。
2、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3、古诗赏析135:饮湖上
4、抒写离别之悲、他乡作客之愁,是古代诗歌创作中一个很普遍的主题。然而这首诗虽题为“客中”作,抒写的却是作者的另一种感受。
5、五将已深入,前军止半回。
6、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7、理解赏析:诗人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怅,却又相当达观,反而劝慰朋友()不必为他忧伤。对世事的变化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这两句诗的形象比喻远远超出了诗人的主观意图,借自然景物的变化表达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和向前看的乐观精神,蕴涵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
8、答:(要答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反衬或以虚写实。艺术手法的表达效果。)
9、如果我处于陆游的境地,可能也很难抉择。一边是父母,一边是爱侣,放弃谁都是一种痛苦,伤害谁都会心痛。是的,在陆游心中,一直深爱着唐婉,然而,那又怎样呢?他还是放弃了她。 那么,他的那些惦念伤痛还有什么用?一却都无可挽回。在我看来,这是不值得原谅的,即便他有苦衷。
10、他为此感到苦恼,而又无能为力。
11、本诗是回忆情人晓镜中残妆慵懒的可人情态。诗人同韦丛结婚,二人恩爱无比,这首诗是“思”情人一夜恩爱晓起后残妆慵懒的动人情态。
12、答:"可怜”意为可爱。诗人看到江边的草地上挂满了晶莹的珍珠般的露珠,深蓝的天幕上悬挂着一张精巧银弓般的新月,所以才脱口而出赞美这可爱的夜晚
13、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14、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15、答:.二句记叙,概括写出诗人生活环境,第二句揭示的情境对于第一句是极少的例外,所以用一“而”字作坚决地转折。四两句议论,以自设宾主的设问方式揭示出心志淡远是在“人境”中独享安闲的缘由。五---八句细致的描写采菊的过程,并以所见写心境,“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中自有“悠然”的心境。收尾两句抒发感情:“忘言”中渗透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由衷喜爱。
16、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17、注:此诗是作者被贬朗州时的作品。
18、然而,对生命更为残酷的是“严霜结野草,枯悴未遽央”的无奈之境。“柔卉被霜,萎乱纷纭,根叶辄相纠缠”(黄文焕《陶诗析义》卷四)暗示了人两鬓披霜,发如枯草的暮年的衰残。“枯悴遽未央”句,生命的“半死半生之况,尤为惨戚,‘未遽央’三字添得味长。”(《陶诗析义》)它是对生命衰而未竭的隐喻。
19、答:诗中有画,绘形绘色;动静结合,情景结合。
20、②“多病所需唯药物”一句,有的版本也作“但有故人供禄米”,你认为哪一句更好?请简述理由。(略)
三、古诗欣赏:《客中行》李白
1、黄鹤一去再也没有返回这里,千万年来只有白云飘飘悠悠。
2、太阳依傍山峦渐渐下落,黄河向着大海滔滔东流。
3、(1)这首记叙、描写、议论、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请选这四种表达方式中的任一种,作简要评析。
4、一个住在横塘的姑娘,在泛舟时听到邻船一个男子的话音,于是天真无邪地问一下:你是不是和我同乡?
5、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6、①这首诗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作于同一时期,但两首诗所抒发的感情不同。作者笔下的“江村”环境特点是幽静这从第一联中就可以看出;第二三联先描写眼前的景物,又撷取了家庭生活的两幅画面,从中表现了诗人经过漂泊后,获昨暂时的安定生活时愉悦闲适的心境。这首诗对仗工整、音调和谐,语言的突出特点是自然清新质朴。
7、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8、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9、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鸟鸣。
10、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11、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12、如果要想遍览千里风景,那就请再登上一层高楼。
13、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4、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15、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16、(赏析)此词追昔抚今,在对生机盎然的春景中寄寓了作者的深沉怨痛,在对往昔的依恋怀念中也蕴含了作者不堪承受的痛悔之情。
17、和你离别心中怀着无限情意,我们都是远离家乡出外做官的人。
18、这一年冬天,风雪飘飞,白居易邀请好友来喝酒,共叙衷肠。
19、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20、诗以一种特殊的视角描绘了黄河远眺的特殊感受,同时也展示了边塞地区壮阔、荒凉的景色,悲壮苍凉,流落出一股慷慨之气,边塞的酷寒正体现了戍守边防的征人回不了故乡的哀怨,这种哀怨不消沉,而是壮烈广阔。
四、古诗欣赏图片
1、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2、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3、古诗赏析151:早春呈水部
4、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5、“人在武陵微醉”一句用了“武陵人”的典故,出自晋代文学家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由此可知这首宋词抒写的是桃花。
6、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7、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晚年更名潜,字渊明。别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末到刘宋初杰出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是江西首位文学巨匠。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8、雄伟的长安城由三秦之地拱卫,遥望蜀地,穿过迷茫的风沙好像能望见泯江的五个渡口。
9、鉴赏:这首诗非常注意抓住江上特有的景物,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扣住“秋天”这特定的节令特点,描绘江上的秋色,给人留下极深的印象。
10、几只黄莺,争先飞往向阳树木,谁家燕子,为筑新巢衔来春泥?
11、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12、注:刘禹锡曾在偏远的南方过了一段时期的贬谪生活。
13、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14、巍峨终南山能分隔星宿州国,山川里的阴晴也就各不相同。
15、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
16、月亮是诗,星空是画,愿所有的幸福伴随你;问候是春,关心是夏,愿所有的朋友真心待你;温柔是秋,浪漫是冬,愿所有快乐跟随你。月是中秋分外明,我把问候遥相寄;皓月当空洒清辉,中秋良宵念挚心;祝愿佳节多好运,人顺心顺事事顺!
17、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8、全诗语言含蓄犀利,痛快沉着,用典工丽典雅,极富神韵。颈联两句写平生抱负,笔力遒劲,境界阔大,意味深长,是历来广为传诵的名句。
19、诗的前两句,是写诗人在作客他乡的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一个独处他乡的人,白天奔波忙碌,倒还能冲淡离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心头就难免泛起阵阵思念故乡的波澜。何况是在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月色如霜的秋夜。“疑是地上霜”中的“疑”字,生动地表达了诗人睡梦初醒,迷离恍惚中将照射在床前的清冷月光误作铺在地面的浓霜。而“霜”字用得更妙,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洁,又表达了季节的寒冷,还烘托出诗人飘泊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
20、今春看又过, 何日是归年?
五、古诗欣赏目标
1、表现手法,这里是指诗作在创作过程中,为了更好地表现作者思想而采用的修辞手法、意境、意象、通感等方面的表现技巧,这些可以通过技巧性的学习掌握。
2、这是一首咏梅词,上片集中写了梅花的困难处境,下片写梅花的灵魂及生死观。词人以物喻人,托物言志,以清新的情调写出了傲然不屈的梅花,暗喻了自己虽终生坎坷却坚贞不屈,达到了物我融一的境界,笔致细腻,意味深隽,是咏梅词中的绝唱。
3、傍晚时心情不快,驾着车登上古原。
4、(赏析)创作此诗时,诗人已在成都草堂定居两年,他亲自耕作,种菜养花,对春雨之情很深,因而写下了这首描写春夜降雨、润泽万物的美景诗作。
5、(赏析)春回大地,引起我无限春愁,想起惊心动魄的往事,不禁使人潸然泪下。四百万同胞都为此伤心万分,同声大哭,因为去年的今天被迫割让了台湾。
6、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7、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8、天色将晚雪意渐浓,能否一顾寒舍共饮一杯暖酒?
9、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10、(注)本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西园位于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
11、(赏析)此词抒发人生离别相思之苦,寄托了作者从有感于人生短促、聚散无常以及盛筵之后的落寞等心情。
12、(赏析)诗人登超然台眺望曼城烟雨,触动了相思情,词中饱含着春未过而人将老的痛楚,强作“超然”以自我安慰。
13、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14、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15、试题分析:解答时就要紧扣“情”或“景”,仔细体味诗中的意象,借助联想和想象把握诗歌所抒发的情感。一般答题方法是抓住诗中主要景物再现画面,从而体会诗人的思想情感。这里作者描写了红树、青山、夕阳、郊野、芳草、落花等景物。
16、请你下马来喝一杯酒,敢问朋友你要去何方?
17、(赏析)诗人面对良宵春色,剪剪轻风,金炉香烬,月移花影,一派风光,激起了思想上难以自制的波澜,为自己政治上的春色撩拨得不能成眠。
18、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19、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20、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六、古诗欣赏
1、昔日的仙人已乘着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
2、答:这首诗抒发了物是人非,盛衰无常的感慨。
3、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
4、几回花下坐吹箫,银汉①红墙②入望遥。
5、此诗描写了在黄鹤楼上远眺的美好景色,是一首吊古怀乡之佳作。这首诗首联巧用典故由仙人乘鹤归去引出黄鹤楼;颔联紧承首联,说自从仙人离去,黄鹤楼已经历经千百年之久;
6、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7、今日偏知春气暖,虫声渐透绿纱窗。
8、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期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9、诗的后半是抒情。第三句遥接起句,进一步说明放船地点在桃花潭。“深千尺”既描绘了潭的特点,又为结句预伏一笔。桃花潭水是那样深湛,更触动了离人的情怀,难忘汪伦的深情厚意,水深情深自然地联系起来。
10、桃花潭水即使深至千尺,也比不上汪伦送我之情。
11、只要主人端出如此好酒,定能醉倒他乡之客,最后哪能分清这里是家乡还是异乡?
12、无论从题材旨趣,还是从手法、风格上讲,这首小诗都开启了五代两宋闺情词缛丽婉约的先河。
13、此诗表达作者在秋夜对隐居朋友的思念之情。前半首写作者自己,即怀人之人;后半首写正在临平山学道的丘丹,即所怀之人。
14、无人知道我像秋蝉般的清廉高洁,有谁能为我表白冰晶玉洁的心肠?
15、江水浩淼无边,江畔红花朵朵,而到了秋季,西风劲吹,水面则起波浪,荡漾连绵,江花也渐次凋谢,脱下了红妆,那岸边或水上的小舟传来横笛声,也就使景色带上了浓浓的秋意,勾起作者的思绪。
16、(1)这两首诗都是唐代著名的诗篇。从内容看,都是写送别,从抒情手法看,李诗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也可);王诗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17、诗歌第二句的写法有什么特点?请结合表达效果作简要分析。(2分)
18、诗以如叙家常的语气,朴素亲切的语言,蕴含生活气息,不加任何雕琢,信手拈来,遂成妙章。
19、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20、首联写终南山的远景,借用夸张手法勾画了终南山的总轮廓。颔联写终南山的近景,写烟云变灭,移步换形,极富含蕴。景物或笼以青纱,或裹以冰绡,由清晰而朦胧,由朦胧而隐没,更令人回味无穷。
1、这首诗是诗人入蜀后所作,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简析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
3、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4、最美丽的送别: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5、唐婉和陆游,终于成了彼此最熟悉的陌生人。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是的,他们都没有忘记彼此的誓言,他们却再也不联系彼此,哪怕是一封信也不写。是的,他们心中都清楚 再也回不到过去,他们再也不可能了。既然没有可能,那么写信不过是徒增彼此的烦扰而已。与其如此,不如不联系。有多少煎熬都化成了一个“莫”字。
6、诗中既有尊蜀正统的观念,又有才困时艰的感慨,字里行间寄寓感物思人的情怀。这首七律章法曲折宛转,自然紧凑。前两联记行写景,洒洒脱脱;
7、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直里逢迎。
8、某个秋日,天空飘起了小雨,姜夔一个人闷在屋里,本就身体不适,在秋雨的撩拨下,心情越发的不好。或许,他又想起了自己的人生遭际,不免惆怅起来。这时,好友的请柬送来,他只能借口推掉。
9、高大城墙上有百尺高的城楼,在绿杨林子外是水中的沙洲。
10、联系生活实际,将古诗读懂读通。想象画面,入情入境。了解诗人身世际遇不同诗比较读,体会感情。
11、这首诗就像一篇短小精悍的游记,从孤山、贾亭开始,到湖东、白堤止,一路上,在湖青山绿那美如天堂的景色中,诗人饱览了莺歌燕舞,陶醉在鸟语花香,最后,才意犹未尽地沿着白沙堤,在杨柳的绿阴底下,一步三回头,恋恋不舍地离去了。耳畔还回响着由世间万物共同演奏的春天的赞歌,心中便不由自主地流泻出一首饱含着自然融合之趣的优美诗歌来。
12、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13、寂寞无主的幽梅,在驿馆外断桥边开放。已是日落黄昏,她正独自忧愁感伤,一阵阵凄风苦雨,又不停地敲打在她身上。
14、《唐诗三百首》中最美的10首唐诗,满满的诗情画意,读完醉入梦乡。
15、黄景仁年轻时曾同自己的表妹两情相悦,但故事却仅有一个温馨的开始。正因如此,在《绮怀》之中,笼罩着隐隐约约的感伤。这种感伤,被那种无法排解的甜蜜回忆和苦涩的现实纠缠着,使得诗人一步步地陷入绝望中。
16、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17、(赏析)花落了虽又重开,燕子离去了还会回来,然而那眷恋春光的杜鹃,却半夜三更还在悲啼,不相信东风是换不回来的,表现了暮春时节的景象和诗人的感受。
18、金炉香烬漏声残,剪剪轻风阵阵寒。
19、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20、须臾日射胭脂颊,一朵红苏旋欲融。
1、任凭江流冲击,石头却依然如故,千年遗恨,在于刘备失策想吞吴。
2、这首词继承了传统的词的作法,采用了类似后来戏曲中的代言体,以第一人称的口吻,用深沉忧郁的旋律,塑造了一个孤苦凄凉环中流荡无依的才女形象。
3、(赏析)全诗以“春”字为着眼点,景中寄情,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喜悦轻松地情绪,以及对西湖春色细腻新鲜的感受。
4、干货分享丨拓展阅读丨课程学习
5、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