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掩耳盗铃的寓意
1、度(dù):量好的尺码。
2、释文:范氏灭亡了,有个人趁机偷了一口钟。想要背着它逃跑,但是,这口钟太大了,背不动;于是用槌子把钟砸碎,刚一砸,钟锽锽的响声很大。他生怕别人听到钟声,来把钟夺走了,就急忙把自己的耳朵紧紧捂住。他以为捂住自己的耳朵别人就听不到了,这就太荒谬了。
3、(4)负:用背驮东西。
4、[成语解释]欺骗自己,也欺骗别人。
5、解答:掩耳盗铃:原为掩耳盗钟。掩:遮盖;盗:偷。把耳朵捂住偷铃铛,以为自己听不见别人就会听不见,比喻自欺欺人。故事寓意:钟的响声是客观存在的,不管你是否捂住耳朵,它都是要响的。凡是要客观存在的东西,它不会依人的主观意志为改变。有的人对自己不利,或不喜欢的客观存在,采取不承认的态度,以为如此,它就不存在了,这和“掩耳盗钟”一样,都是极端的主观唯心主义——唯我论的表现。如果对客观存在的现实不正视、不研究,采取闭目塞听的态度的话,最终便会自食苦果。
6、掩耳盗铃:原为盗钟掩耳,为一中国成语,偷钟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比喻自己欺骗自己,通常是比喻自欺欺人的意思。出自《吕氏春秋·自知》里的一则寓言故事,原文为盗钟,后来钟演变成为铃,掩耳盗钟反而不常用了。近义词:自欺欺人、弄巧成拙。以上,希望可以帮到你。
7、凡是要客观存在的东西,它不会依人的主观意志为改变。
8、(3)面对他这种想法,你想告诉他什么?(你能捂住自己的耳朵,但无法把别人的耳朵也捂住。)指导朗读,读出自以为是的语气。
9、掩耳盗铃,意思是把耳朵捂住偷铃铛,以为自己听不见别人也会听不见,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掩即遮盖;盗即偷。是偏正式成语,一般在句中作谓语、定语、状语;指自欺欺人。造句参考:妄想把不法行为合法化,只不过是掩耳盗铃把戏罢了。
10、用自己的话说说故事内容。
11、做什么事情,都不要自欺欺人;那些弄虚作假的人虽能蒙混一时,但是无法蒙混一世,他们经不住时间的考验,终究会露出马脚的。
12、反:通假字,同“返”,返回。
13、有一天,他听说晋国世家赵氏灭掉了范氏,便急忙赶到范氏家去,想趁乱捞点儿油水。谁知范氏家所有值钱的东西都被洗劫一空,他好不懊恼,真后悔白跑这一趟。
14、你们学了后面的一则寓言后,举办一个寓言故事会好吗?请更多的老师也来参加吧!
15、..........................................
16、②掩目捕雀,读音是yǎnmùbǔquè,意思是遮住眼睛捉飞雀,比喻盲目做某件事或自欺欺人。出自《三国志·魏志·陈琳传》:“《易》称‘即鹿无虞’,谚有‘掩目捕雀’,夫微物尚不可欺以得志,况国之大事,其可以诈立乎?”
17、《掩耳盗铃》的故事春秋时期,有一个小偷看见范氏门口有一口大钟,就想把它偷去。可这钟又大又重,没法背走,于是他便想出来一个办法。小偷取来一个铁锤,想将钟敲碎后一块块偷走。可是还有一个问题,用铁锤砸钟会发出很大的声音,肯定会被人抓做的。他转念一想:钟一响耳朵就能听见,可是如果把耳朵捂起来,就什么都听不到了!于是小偷找了两个布团,把耳朵塞住。可是当他敲钟的时候,钟声传到了很远的地方,人们听见之后蜂拥而至,便把小偷捉住了。《掩耳盗铃》的意思和寓意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办法掩盖。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万物都是客观存在的,如果对于客观存在的现实不正视的话,终究会自食苦果。
18、把耳朵捂住偷铃铛,以为自己听不见别人也会听不见,比喻自欺欺人。
19、▌达克效应:当代社会的掩耳盗铃
20、真正聪明的父母,要教会孩子哪五个立身之本?
二、掩耳盗铃的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1、范氏逃亡的时候,有个得到了一口钟的百姓,想要背着它逃跑。但是,这口钟太大了,不可以背起来,他就打算用锤子毁掉它。那口钟就“咣”地发出了很大的响声。他害怕别人听到钟声,来把钟夺走了,就急忙把自己的耳朵捂住。害怕别人听到钟的声音,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捂住自己的耳朵就以为别人也听不到了,这就太荒谬了。
2、“能力差者估计偏误,是因为错误估计自己;而能力强者估计偏误,是因为错误估计他人”。能力差的人只想着自己,会以为自己能力很强;而能力强的人则会想到他人(这也正是能力差者所缺乏的能力),会认为他人的能力比自己更强。
3、[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4、(6)遽(jù):立刻。
5、有人问:“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去试试鞋子?”
6、把揉成一团的作品展开铺平,背面着墨色,再把作品粘到黑色的卡纸上,掩耳盗铃的作品就完成啦!
7、自信:相信自己。
8、(yǎněrdàolíng)
9、读了这则寓言,这个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从哪些词语感受到的。
10、警察告诉他,逮捕是根据摄像画面的证据。他却非常吃惊,难以置信地说:“我明明已经抹了柠檬汁的。”原来他以为,用柠檬汁抹脸,就可以在摄像机镜头前隐形。
11、春秋时候,晋国世家赵氏灭掉了范氏。有人趁机跑到范氏家里想偷点东西,看见院子里吊着一口大钟。钟是用上等青铜铸成的,造型和图案都很精美。小偷心里高兴极了,想把这口精美的大钟背回自已家去。可是钟又大又重,怎么也挪不动。他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把钟敲碎,然后再分别搬回家。
12、有的同学做练习册上的题目,照抄后面的答案,这不是()、自欺欺人吗?
13、一个人的行为、心里所想其实都是会在面上有所呈现,并非嘴巴所讲;
14、[近义词]掩耳盗铃、掩人耳目
15、掩耳盗铃:原为掩耳盗钟。掩:遮盖;盗:偷。把耳朵捂住偷铃铛,以为自己听不见别人就会听不见,比喻自欺欺人。故事寓意:钟的响声是客观存在的,不管你是否捂住耳朵,它都是要响的。凡是要客观存在的东西,它不会依人的主观意志为改变。有的人对自己不利,或不喜欢的客观存在,采取不承认的态度,以为如此,它就不存在了,这和“掩耳盗钟”一样,都是极端的主观唯心主义——唯我论的表现。如果对客观存在的现实不正视、不研究,采取闭目塞听的态度的话,最终便会自食苦果。
16、于是小偷找了两个布团,把耳朵塞住。可是当他敲钟的时候,钟声传到了很远的地方,人们听见之后蜂拥而至,便把小偷捉住了。
17、理解文章内容,懂得这则寓言的寓意。
18、学生通过读童话故事,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积累成语量。
19、我发现了自己的错误,赶紧改正,还算()吧!
20、从前有一个郑国人,想去买一双新鞋子,于是事先量了自己的脚的尺码,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放在自己的座位上。到了集市,却忘了带上尺码。挑好了鞋子,才发现:“我忘了带尺码。”就返回家中拿尺码。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他最终没有买到鞋子。
三、掩耳盗铃的寓言故事简短版
1、小偷找来一把大锤子,拼命朝钟砸去,咣的一声巨响,把他吓了一大跳。小偷着慌,心想这下糟了,这钟声不就等于是告诉人们我正在这里偷钟吗?他心里一急,身子一下子扑到了钟上,张开双臂想捂住钟声,可钟声又怎么捂得住呢!钟声依然悠悠地传向远方。
2、(2)钟:古代的打击乐器。
3、市罢:集市散了。
4、掩耳盗铃还是寓言故事么?
5、[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分句;含贬义
6、[近义词]自欺欺人、弄巧成拙
7、在当今社会的群体中,有多少人又是在“掩耳盗铃”呢?
8、小时候学过一篇课文,叫《掩耳盗铃》,寓意深远!
9、积累与童话故事有关的成语,拓展知识面
10、寓言故事是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它的结构简短,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寓言的故事情节设置的好坏关系到寓言的未来。
11、钟的响声是客观存在的,不管你掩不掩耳朵,它总是要响的。凡是要客观存在的东西,都不依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有的人对不喜欢的客观存在,采取不承认的态度,以为如此,客观就不存在了,这和“掩耳盗铃”一样,只是自欺欺人而已。
12、范氏灭亡了,有个人趁机偷了一口钟。想要背着它逃跑,但是,这口钟太大了,背不动;于是用槌子把钟砸碎,刚一砸,钟锽锽的响声很大。他生怕别人听到钟声,来把钟夺走了,就急忙把自己的耳朵紧紧捂住。他以为捂住自己的耳朵别人就听不到了,这就太荒谬了。
13、整体感知,读通文章。
14、大家都知道这是一个关于自欺欺人的故事。但是,即便是在这个高度信息化的时代,自欺欺人的事仍然层出不穷。
15、者:......的人。(定语后置)
16、[典故出处]闻一多《谨防汉奸合法化》:硬把汉奸合法化了,只是掩耳盗铃的笨拙的把戏。
17、④塞耳盗钟,读音为sāiěrdàozhōng,同掩耳盗铃,比喻自欺欺人,硬要掩盖掩盖不了的事情。出自《吕氏春秋·自知》:“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揜其耳。”
18、[成语解释]掩:遮蔽,遮盖;盗:偷。偷铃铛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
19、得:得到;拿到。
20、出自战国·吕不韦等《吕氏春秋·自知》。
四、掩耳盗铃的寓意是什么
1、掩:遮蔽,遮盖;盗:偷。偷铃铛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
2、从前有一个人,看见人家门口有一口大钟,就想把它偷去。可这钟太重,没法背走,他就取来一个铁锤,想敲碎后一块块偷走。可是还有一个问题,用铁椎砸钟会发出很大的声音,肯定会被人抓做的。他转念一想:钟一响耳朵就能听见,可是如果把耳朵蒙起来,就什么都听不到了!
3、师生参与表演:小偷被抓住了,我们要教训这个小偷(学生对小偷说:……老师对小偷说:听了大家对你的教育,你有什么要说的?知道错在哪里了吗?)
4、道理是:钟的响声是客观存在的,不管是否捂住耳朵,它都是要响的。对于客观存在的现实不正视、不研究,采取闭目塞听的态度,这是自欺欺人,终究会自食苦果的。引申到生活中就是弄虚作假的人虽然能够蒙混一时,但无法蒙混一世,他们是经不住时间的考验的,最终还是会露出马脚的。
5、春秋时期,有个贪婪而又愚蠢的人,有一天,他听说晋国世家赵氏灭掉了范氏,便急忙赶到范氏家去,想趁乱捞点儿油水。谁知范氏家所有值钱的东西都被洗劫一空,他好不懊恼,真后悔白跑这一趟。
6、2016年,泉州市一家工厂的财务室被人撬门盗窃。警方经过视频比对后锁定了嫌疑人,是曾在该厂上班的赖某。
7、之:到……去,往
8、从前有一个人,看见人家门口有一口大钟,就想把它偷去。可这钟太重,没法背走,他就取来一个铁锤,想敲碎后一块块偷走。可是还有一个问题,用铁椎砸钟会发出很大的声音,肯定会被人抓做的。他转念一想:钟一响耳朵就能听见,可是如果把耳朵蒙起来,就什么都听不到了!
9、掩耳盗铃,是国人熟知的一个成语,典故来自《吕氏春秋·自知》。故事里本来是“盗钟”,后来改成了“盗铃”。话说,春秋时晋国贵族范氏被灭,百姓都跑到范氏家中偷拿东西。有人拿了一口钟,想背走,但钟太大,无法背走,便用锤子砸,结果钟发出响声。那人担心别人听到来争夺,便捂着耳朵继续砸钟。
10、故事:春秋时候,晋国世家赵氏灭掉了范氏。有人趁机跑到范氏家里想偷点东西,看见院子里吊着一口大钟。钟是用上等青铜铸成的,造型和图案都很精美。小偷心里高兴极了,想把这口精美的大钟背回自已家去。可是钟又大又重,怎么也挪不动。他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把钟敲碎,然后再分别搬回家。
11、(学生的认知必须与实践结合,才会有生命的体验与感悟,才能回归生活)
12、注意字词(读音)履:lǚ边音,第三声
13、找一找,文章中那句话写出了题目的意思?
14、乃:于是,这才。
15、文言文《掩耳盗铃》的寓意:比喻愚蠢自欺的掩饰行为。释义:掩耳盗铃:原为掩耳盗钟。掩:遮盖;盗:偷。把耳朵捂住偷铃铛,以为自己听不见别人也会听不见,比喻自欺欺人。出处:《吕氏春秋·自知》: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
16、钟的响声是客观存在的,不管你是否捂住耳朵,它都是要响的。凡是要客观存在的东西,它不会依人的主观意志而改变。有的人对自己不利,或不喜欢的客观存在,采取不承认的态度,以为如此,它就不存在了,这和“掩耳盗钟”一样,都是极端的主观唯心主义——唯我论的表现。
17、③掩鼻偷香,读音为yǎnbítōuxiāng,比喻自己欺骗自己,出自宋·释普济《五灯会元·马颊本空禅师》:“师曰:‘节目上更生节目。’僧无语。师曰:‘掩鼻偷香,空招罪犯。’”
18、春秋时期,有个贪婪而又愚蠢的人,自己不愿劳动,见到别人的财物,总要想办法弄到才心安。
19、近义词:欺人自欺、弄巧成拙、掩目捕雀、掩鼻偷香、盗钟掩耳、自欺欺人。
20、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办法掩盖。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万物都是客观存在的,如果对于客观存在的现实不正视的话,终究会自食苦果。
五、掩耳盗铃的寓意简短
1、自己把自己的耳朵捂住偷铃铛,以为自己听不见,别人也不会听见。比喻愚蠢自欺的掩饰行为。(寓意)做什么事情,都不要自欺欺人;那些弄虚作假的人虽能蒙混一时,但是无法蒙混一世,他们经不住时间的考验,终究会露出马脚的。(出处)《吕氏春秋·自知》(原文)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翻译)范氏灭亡了,有个人趁机偷了一口钟。想要背着它逃跑,但是,这口钟太大了,背不动;于是用槌子把钟砸碎,刚一砸,钟锽锽的响声很大。他生怕别人听到钟声,来把钟夺走了,就急忙把自己的耳朵紧紧捂住。他以为捂住自己的耳朵别人就听不到了,这就太荒谬了。
2、眼看快到手的东西不能据为己有,他急得团团转。就在这时,他在院墙脚看见了一把大铁锤,心里顿时有了主意,高兴地自语道:“真是天助我也。”他忙不迭地抡起铁锤,想狠地割大钟砸下去,想把大钟砸成碎块,然后再用麻袋装回去。可是,大钟发出的巨响把他吓了一大跳,并且,那“嗡嗡嗡”的余音久久地在院子上空回荡,把他的耳朵都要震聋了。他很害怕别人听见了钟声会跑来抢他的钟,就赶快用双手紧紧捂住自己的耳朵。于是,他听不见钟声了。
3、(原文)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
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了坏事想让别人不知道是不可能的,做任何事情都不要自欺欺人。
5、《吕氏春秋·自知》中记述说,春秋时晋国六卿范氏被灭,百姓都跑到范氏家中拿东西,有人拿了一口钟,想背走,但钟太大,无法背走,便用锤子砸,结果钟发出巨大响声,那人担心别人听到来争夺,便捂着耳朵继续砸钟。
6、寓意:钟的响声是客观存在的,不管你是否捂住耳朵,它都是要响的。凡是要客观存在的东西,它不会依人的主观意志而改变。
7、掩耳盗铃告诉我们做什么事情,都不要自欺欺人。弄虚作假的人虽然能够蒙混一时,但无法蒙混一世,他们是经不住时间的考验
8、《掩耳盗铃》从前有一个人,看见人家门口有一口大钟,就想把它偷去。可这钟太重,没法背走,他就取来一个铁锤,想敲碎后一块块偷走。可是还有一个问题,用铁椎砸钟会发出很大的声音,肯定会被人抓做的。他转念一想:钟一响耳朵就能听见,可是如果把耳朵蒙起来,就什么都听不到了!大道理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
9、喜欢读童话故事,积累成语。
10、徐贲:“心灵鸡汤”是失败者的麻醉剂
11、(读音)度:duó多音字,第二声
12、(读音)遂:suì非常用生字,第四声
13、他认为自己的想法很好,自己很聪明,于是就按这想法去做了,结果怎样?
14、培养学生联系学习、生活实际、正确处理类似现象的能力。
15、他以为捂住自己的耳朵别人就听不到了,这就太荒谬了。
16、掩耳盗铃的字面意思是把耳朵捂住偷铃铛,以为自己听不见别人也会听不见。掩:遮盖;盗:偷。比喻自己欺骗自己,自欺欺人的意思;之后也有引申意义为弄巧成拙。 掩耳盗铃:原词为掩耳盗钟,出自《吕氏春秋·自知》:“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 典故的意思是范氏灭亡了,有个人趁机偷了一口钟。想要背着它逃跑,但是,这口钟太大了,背不动;于是用槌子把钟砸碎,刚一砸,钟锽锽的响声很大。
17、(1)范氏之亡也:范氏是春秋末期晋国的贵族,被其他四家贵族联合打败后,逃在齐国。亡,逃亡。
18、然而监控录下了他的奇怪举动:朝某个方向拜了三拜。在被抓捕后他说,他对着监控拜三拜,是希望报警人或者警察看到监控不去抓他。这大概是当代版的掩耳盗铃。
19、郑:春秋时代一个小国的名称,在现今河南省的新郑县。
20、猜你喜欢:为什么说家庭教育,在人的一生中尤为重要
六、掩耳盗铃的寓意
1、错在声源控制上,他应该控制铃的声响,而不是控制声音传播之后的接收者(耳朵)做阻碍。而且声音是扩散的,他只阻碍了自己的耳朵
2、春秋时期,有一个小偷看见范氏门口有一口大钟,就想把它偷去。可这钟又大又重,没法背走,于是他便想出来一个办法。
3、徐贲:酒桌文化背后的从众心理
4、坐:通假字,同“座”,座位。
5、钟的响声是客观存在的,不管你掩不掩耳朵,它总是要响的。凡是要客观存在的东西,都不依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有的人对不喜欢的客观存在,采取不承认的态度,以为如此,客观就不存在了,这和“掩耳盗铃”一样,都是极端的主观唯心主义——唯我论的表现。
6、找出文中写偷铃人动作的词:掩、伸、偷、碰(板书)再加上你的想象和几个同学演一演。教师适当给予指导。
7、成语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8、掩耳盗铃的寓意是不要自欺欺人,如果不尊重客观事实,就会自食恶果。
9、与掩耳盗铃一词语义相近的近义词有:
10、出自《吕氏春秋·自知》:"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锤毁之,钟况然有声。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也。
11、不可救药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凡伯不但有诗才,而且善于治理国事。后来,他在周厉王身边辅佐朝政。可是,周厉王飞横跋扈,枉法断事。奸臣则百般诌媚讨好。凡伯直言相劝,列数朝政弊端,奸臣却在周厉王耳边说他的坏话。周厉王对凡伯十分厌烦,从此,奸臣出入宫廷,不把凡伯放在眼里。凡伯十分愤慨,写了一首诗,后来收入《诗经》。诗中抨击奸臣说:“作恶多端,不可救药!”“不可救药”:病重到不能用药救活。后比喻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12、再读文章,理解内容。
13、突然,他发现院中柴堆里露出一片亮光,便走过去,扒开横七八的柴火一看,原来是一口大钟。他仔细审视了一番,断定这口大钟是用上等的黄铜做成的,不禁喜出望外,眼睛笑得眯成了一条缝。他迫不及待地去背钟,可是那钟又大又高,沉甸甸的,不要说背了,连移动一下都不可能。
14、小偷取来一个铁锤,想将钟敲碎后一块块偷走。可是还有一个问题,用铁锤砸钟会发出很大的声音,肯定会被人抓做的。他转念一想:钟一响耳朵就能听见,可是如果把耳朵捂起来,就什么都听不到了!
15、给大钟上色,把整体着色的作品揉成尽可能小的一团:
16、从前,有一个人很愚蠢又很自私,他还有一个爱占便宜的坏毛病。凡是他喜欢的东西,总是想尽办法把它弄到手,甚至是去偷。有一次,他看中了一家大门上挂的铃铛。这只门的铃铛制作得十分精致,好看,声音也很响亮。他想,怎么样才能弄到手呢?最后决定,把它偷走。他知道,只要用手去碰这个铃铛,就会"叮零叮零"地响起来。门铃一响,耳朵就会听到铃铛的响声,有了响声,就会被人发现了。那可就得不到铃铛了。那怎么办呢?
17、(5)况(huàng)然:形容钟声。
18、之:代词,代它,此处指量好的尺码。
19、现在许多家长望子成龙,不顾孩子实际,让孩子学这学那,这真是()!
20、寓意:钟的响声是客观存在的,不管你是否捂住耳朵,它都是要响的。凡是要客观存在的东西,它不会依人的主观意志为改变。如果对客观存在的现实不正视、不研究,采取闭目塞听的态度的话,最终便会自食苦果。
1、你喜欢读寓言吗?还知道哪些寓言故事?从哪儿知道的?(以前学过的……;课外看到的……;听大人讲的……)老师及时肯定:真不错,书上的东西记得这么清楚,还能让课外知识丰富你们的大脑。这都是学知识的方法!
2、每一对父母认清现代教育的变化,才不会落后
3、百度的时候我都吓了一跳,
4、在宣纸上用毛笔画出人物形象和大钟(注意中锋用笔):跟人物着色,注意颜色浓淡的变化层次,不可整体平涂:
5、(读音)宁:nìng鼻音,第四声
6、该成语原意为捂着自己的耳朵去偷别人家的铃铛,后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是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其结构为连动式,在句子中通常作谓语、定语、状语。
7、后人据此提炼出成语“掩耳盗铃”。
8、度(duó):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