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孔子因材施教
1、C.智力水平存在差异,以智力高低决定教学与否
2、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3、《论语》是一本耐读的书,读一遍有一遍的收获,读的久了,便觉得在现实中,我们说的很多话,都是多余的。这样读下去,我自己产生了暮气。这就容易使学生产生暮气,所以,我要将《论语》的研读引向现代学术体系,特别是引向与现代学术机制相关联的方向,这样一方面是为了避免因读《论语》带来历史的洞穿感而沮丧,避免因人性的滞着感让人过于冷静而缺乏热情;另一方面也为了适应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让他们尽早的熟悉现代学术规则。
4、这一章,又一次看出孔子教育方法的一个特点,即因材施教,对每一个学生在了解其不同的品质之后,给予不同的教育。 这是教育思想的精髓之可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5、中国历史上之所以会产生一千几百年的科举考试制度,恰恰是孔子的所谓“因材施教”的结果。因为科举考试就是要通过《四书五经》的教育,把所有的人都教育成一个模式。科举考试制度就是古希腊神话中的那张恶魔的床。中国人到现在仍然无法摆脱应试教育的恶梦,不能够从孔子因材施教的科举考试后遗症的高考应试教育中摆脱出来,这肯定是与孔子的这种教育思想密切相关的。
6、回复“急躁”,听泡爸讲“顺应天性的教育——急躁的孩子怎么教”;
7、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
8、过了一会儿,冉有也来问同样的问题,孔子却说:“应该听到后就去实行。”这时,站在一边的公西华被弄糊涂了,不由得问孔子缘故。孔子说“冉有为人懦弱,所以要激励他的勇气;子路武勇过人,所以要中和他的暴性。”冉有与子路二人,后来从政都有成就,多亏孔子的教育有方啊!
9、兼人:好勇过人。兼,倍也。
10、有一次孔子讲完课,回到自己的书房。
11、天性如何划分?不同的天性,适用怎样的教育方式?了解“顺应天性”的教育思想,可从泡爸在听道讲坛的如下18分钟演讲视频开始:
12、小姚明如果脸皮薄一点,听完这话,必定羞愧难当,哪好意思继续打球,赶紧回到教室里,捧起书本,做思考状……后来的NBA江湖,也就不会有姚明的传说。
13、A.不平衡性B.个别差异
14、孔子的因材施教,是一种补短纠偏的教育。
15、在多元竞争的时代,削平拉长的做法,无异于制造平庸。
16、颜回的乐中之苦及其隐现出的“道统”窘境
17、这就是孔子的教育思想——因材施教。具体学情具体分析,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用不同的方法教育。时至今日,孔子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在中国教育史上有较大的影响。
18、孔子回答说:“颜回很不错啊,他在仁义的方面,比我还强呢!”
19、孔子说,你的父亲兄长都在,不能如此冲动。
20、关于孔子的“因材施教”可以看下面这个例子:
二、孔子因材施教的现代启示
1、第针对学生的爱好差异,培养多向人才。
2、我們看《論語》說“仁”呢,有些是孔子對仁的泛說,不是針對某個弟子說;有些是弟子來問,孔子就針對這個弟子說。泛說的當然是很廣闊,很圓滿的;就是針對某一弟子說,好像都有所側重,但是這個有所側重,講得淺近的不失深遠,講得深遠的不失親切,這就是聖人之言。這豈不也是“圓音”?如果我們讀《論語》能夠讀出這個意思啊!那真的是句句受用,而且句句都是“歷久彌新”,句句都“與日月同光”。(眾鼓掌)
3、从暴虎冯河中浅析子路的“勇”与“谋”
4、这个典故,就是因材施教最好的例子。
5、子日:“夫言贵实,使人信之,舍实何称乎。是赐之华,不若予之实也。”——(《孔丛子·记义》)
6、同样的问题,为啥孔子的回答不一样,另一个学生公西华也懵了:
7、提問:請教王博士,孔子是怎樣因材施教的?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什麼?
8、所以,在我们平常的教学过程中,因材施教是很重要的。
9、回复“甲骨文”,看泡爸讲语文之美之“发现甲骨文的故事”;
10、子路刚出去,另一个学生冉有悄悄走到孔子面前,恭敬地问:“先生,我要是听到正确的主张应该立刻去做么?”
11、站在一旁的公西华听了后,百思不得其解。便问孔子这是为什么呢?
12、孔子马上回答:“对,应该立刻实行。”冉有走后,公西华奇怪地问:“先生,一样的问题你的回答怎么相反呢?”
13、孔子就这样“因材施教”,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
14、(3)刘春梅.孔子因材施教思想探微(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
15、这个事情后来就成为孔子的美谈。后儒朱熹《论语》集注中说:“夫子教人,各因其材”,“圣贤施教,各因才,小以小成,大以大成,无人弃也。”这当然是朱熹的美化。其实孔子的因材施教很明显,就是每个人都要达到他心中的那个标准。即太果断的人要打击他的自信心,而太犹豫不决的人要鼓励他的决断力。总之是要符合他的那个“过犹不及”,“执其两端而扣焉”的中庸标准。
16、孔子教育思想主要内容为以“仁”与“礼”为核心的道德教育、“学而知之”的教学思想、“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和“因材施教”教学实践。他是世界上最早、也是最完整、最深入地把因材施教方法运用于教学过程的教育家。目前关于孔子因材施教思想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其对冉有、子路、子贡、颜回等弟子的教育上,而很少涉及到对宰予、子张、子夏等的教育。本文尝试根据相关记载,补充论述孔子对宰予教育中因材施教的体现。
17、子路问:“听到什么就行动起来吗?”孔子说:“有父亲和兄长在世,怎么能听到什么就行动起来呢?”冉有问:“听到什么就行动起来吗?”孔子说:“听到什么就行动起来。”公西华说:“仲由问听到什么就行动起来吗,您说‘有父亲和兄长在世’;冉求问听到什么就行动起来吗,您却说‘听到什么就行动起来’。我不理解您为什么这样,所以冒昧地请教。”
18、子夏接着又问道:“那您看子贡怎么样呢?”
19、不过,再进一步说,孔子虽然对“问仁”的回答,每次都用不同的话来表示,似乎有的话比较浅显,有的话比较深刻,但是如果我们慢慢去体会,浅显当中不失它的深刻,深刻里面它也非常地亲切,我称这样的现象,叫做“圆音”——圆满的声音、圆满的语句、圆满的教导、圆满的文章。“圆音”两个字是用佛教的说法:“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佛说法是面对众生说的,佛陀的每一次说法,一时当然只有一种表示,大家听到的当然是同样的话,但是听法的众生,“随类各得解”——随着各人的品类,随着各人的境界,各得其解。
20、王财贵教授谈孔子给曾子传道传了什么
三、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1、孔子说:“冉求平时做事缩手缩脚,所以我鼓励他勇进;仲由平时好勇过人,所以我让他谦退。”
2、子路:姓仲,名由,字子路,一字季路,孔子弟子,比孔子小九岁。
3、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4、 客人马上说:“磕头,磕头!”学生没法,只好乖乖地磕了三个头 客人走后,学生迫不及待地问:“老师,一年明明有四季,你怎么说有三季呢?”
5、牛顿再怎么努力,也不可能有戴安娜的感性及亲和力;
6、2012年5月17日星期四
7、公西华:姓公西,名赤,字子华,孔子弟子。
8、因才材施教是指老师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差别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教育效果。因材施教就是针对学习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这也是一种最佳的教学方式。
9、“因材施教”出自《论语·先进篇》,原文:
10、孔子说,那当然,不能犹豫。
11、子路问孔子,有意义的事,明白以后应该立刻行动么?
12、孔子淡淡一笑,缓缓地说:“子路这人很勇敢啊,这方面我也不如他啊!”
13、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
14、修订:王财贵(2015/09/25)
15、对于学习好、记忆力强的学生,我们布置的作业稍微多一点,提升一下难度,对于学习不太好的学生,我们作业就布置的少一点。对于体育有特长的学生,我们就鼓励他发挥特长,弥补不足。对于性格暴躁的学生,我们要多教一教如何更有耐心;对于比较娘的男生,我们应该对其多进行狼性教育等等。
16、华中师大德育研究所兼职教授,凤凰网十大洞察力博客,现供职于广东第二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