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古代名言
1、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2、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3、7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李白《三五七言》
4、《大学》全文(拼音+诵读)
5、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管子·权修》
6、路漫漫其修远今,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史者,所以明夫治天下之道也。——曾巩《南齐书序》
8、10凄凉别後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纳兰性德《虞美人》
9、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晏子春秋》
10、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
1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译:逆境能使人的意志得到磨炼,使人更坚强。相反,时常满足于享受,会使人不求上进而逐渐落后。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译:虽然自己地位低微,但是从没忘掉忧国忧民的责任。
12、不迁怒,不贰过。——《论语》译:犯了错误,不要迁怒别人,并且不要再犯第二次。)
13、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李世民
14、译:千里大堤,因为有蝼蚁在打洞,可能会因此而塌掉决堤;百尺高楼,可能因为烟囱的缝隙冒出火星引起火灾而焚毁。
15、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诗经·小雅》
16、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晏子春秋
17、译:人终究免不了一死,但死的价值不同,为了人民正义的事业而死就比泰山还重,而那些自私自利,损人利已的人之死就比鸿毛还轻。
18、1坚志而勇为,谓之刚。刚,生人之德也。——《练兵实纪·刚复害》
19、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孔子
20、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宋·苏轼
二、古代名言书签
1、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
2、译:从小就想着报效祖国,而不是想着要封侯当官。
3、译:学了新的知识又常常温习已学过的知识,不断地学习,温习,学问和修养一定会很快得到提高,这样的人就可以成为老师了。
4、(解读)得天时比不上得地利,得地利比不上得人心。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事实如此。天时;节气、气候、阴晴寒暑的变化。地利;地理的优势。人和:团结,得人心。
5、★是的,实事求是一句古代名言。实事求是一词,最初出现于东汉史学家班固撰写的《汉书·河间献王传》,讲的是西汉景帝第三子河间献王刘德“修学好古,实事求是”。明朝王阳明在宋代朱熹“格物便是致知”、“理在事中”的基础上,提出了“知行合一”的观点,倡导“实事求是”的学风。这原本指一种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方法,是一个经学和考据学的命题,也是中国古代学者治学治史的座右铭。
6、君子之接如水,小人之接如醴。——《礼记·表记》
7、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8、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明·顾炎武
9、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译:事业或学业的成功在于奋发努力,勤勉进取。太贪玩,放松要求便会一事无成;做人行事,必须谨慎思考,考虑周详才会有所成就。任性、马虎、随便只会导致失败。
10、(解读)君子心地平坦宽广,小人却经常局促忧愁。君子襟怀坦白,安贫乐业,与人为善,知足常乐,所以能坦荡荡。小人欲念太多,患得患失,忧心忡忡,怨天尤人,局促不安,所以常心怀戚戚。坦荡荡:心胸开阔,自由自在的样子。戚戚:忧惧不安的样子。
11、译:尽管你是一个强者,可是一定还有比你更强的人,所以不要在别人面前骄傲自满,自己夸耀自己。
1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
13、1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1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宋·文天祥《过零丁洋》译:自古以来,谁都难免会死的,那就把一片爱国的赤胆忠心留在史册上吧!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宋·范仲淹《岳阳楼记》译:为国家分忧时,比别人先,比别人急;享受幸福,快乐时,却让别人先,自己居后。知缘斋主人
15、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周易》
16、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
17、译:说了的话,一定要守信用;确定了要干的事,就一定要坚决果敢地干下去。
18、滚滚长江东逝⽔,浪花淘尽英雄。(《三国演义》)
19、译文:为国家解危难奋勇献身,看死亡就好像回归故里。
20、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劝学》译:年轻的时候不知道抓紧时间勤奋学习,到老了想读书却为时已晚。
三、古代名言名句
1、34重叠泪痕缄锦字,人生只有情难死。-文廷式《蝶恋花》
2、避其锐气,击其惰归。——《孙子兵法·军争》
3、行百里者半九十。——《战国策·秦策五》
4、三思而后行。——《论语·公冶长》
5、1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6、古代名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整句话的意思是在赡养孝敬自己的长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亲缘关系的老人。在抚养教育自己的小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小孩。孟子在描述他所理想的社会时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与孔子对大同之世的理解,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这无疑是我中华民族长期一贯的传统博爱思想,理应发扬光大。
7、有益国家之事虽死弗避。——明·吕坤《呻吟语·卷上》
8、时穷节乃现,一一垂丹青。——宋·文天祥
9、《弟子规》(全文朗诵+注音+释义)
10、1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11、⼯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孔⼦
12、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唐·岑参《关人赴安西》
13、天下皆知取之为取,而莫知与之为取。——《后汉书》
14、51不要因为也许会改变,就不肯说那句美丽的誓言,不要因为也许会分离,就不敢求一次倾心的相遇。-席慕蓉《印记》
15、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韩非子》
1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17、译:风声、雨声、琅琅读书声,都进入我们的耳朵,所以,作为一个读书人,家事、国事,天下的事情,各种事情都应该关心,不能只是死读书。
18、前事不忘,后世之师。——《战国策·赵策一》
19、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增广贤文》译:羊羔有跪下接受母乳的感恩举动,小乌鸦有衔食喂母鸦的情义,做子女的更要懂得孝顺父母。
20、译文:和道德高尚的人在一起,就像进入兰花香气屋子,久了会身染香气,就闻不到兰花香气了。和素质低劣的人在一起,就像进入咸鱼市场,时间久了就变臭。
四、古代名言警句摘抄大全1000条
1、朝闻道,夕死可矣。
2、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3、中国古代绝世名句多如繁星,仅列举一二:《管子》: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屈原《离骚》: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范仲淹《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天祥《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诸葛亮《诫子书》: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论语》:不降其志,不辱其身;《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司马迁《报任安书》: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李世民《赐萧瑀》: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周敦颐《爱莲说》: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4、14相思树底说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梁启超《台湾竹枝词》
5、1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6、《朱子治家格言》全文(拼音+朗诵+释义)
7、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
8、报国之心,死而后已。——宋·苏轼译:报效祖国的志向到死都不会变。
9、(解读)流动的水不会腐臭,常常转动的门轴不会被虫蛀蚀。比喻经常运动的事物不易受到侵蚀,可以保持很久不变坏。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动”的重大意义:生命在于运动,脑筋在于开动,人才也需要流动,宇宙间万事万物都在运动,没有运动就没有世界。腐:腐臭。户枢(shū):门的转轴。蠹(dù):蛀蚀。
10、77休言半纸无多重,万斛离愁尽耐担。-陈蓬姐《寄外二首其二》
11、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
12、学之广在于不倦,不倦在于固志。——晋·葛洪译:学问的渊博在于学习时不知道厌倦,而学习不知厌倦在于有坚定的目标。
13、(解读)富贵不能使他的心惑乱,贫贱不能使他改变节操,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只有做到了这三点才可以称得上是大丈夫。孟子的这句话历代相传,激励了无数的中华儿女。
14、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译:年轻时不努力学习,年老了只能后悔、叹息。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译:读书必须反复多次地读,这样才能明白书中所讲的意思。
15、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16、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陈廷焯
17、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