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难得糊涂
1、深知赞许的身后有着违心,
2、有些人和事,你越是在乎,就越是辛苦,痛得也越厉害。
3、这就是挪威,不思进取也好,难得糊涂也罢,这就是那个美得一塌糊涂,乱得乌漆麻黑的国家。
4、人情看破了,你就不想做人了。
5、所谓的理,无非来自两个地方,一个是经典,一个是社会共识。
6、第说聪明人难得糊涂,是提醒人,凡事少计较,尤其小事上,用不着那么聪明。心眼太多,计较太多,给自己的心灵增加负累,可能聪明反被聪明误。
7、“我不是猪”是一句大实话。“难得糊涂”是扮猪吃老虎。各位老虎要小心了。见到这样的人,要保持社交安全距离。
8、难得糊涂,指人在该装糊涂的时候难得糊涂。
9、这是经历过以后修来的淡定从容,
10、人人都有一些敏感的“禁忌”,因此,碰到“禁区”都要糊涂点,该忘记的要忘记,而不要在无意中刺痛对方敏感的神经。譬如:
11、“人生都道聪明好,难得糊涂方为真。”“难得糊涂”郑板桥说了这么多年,然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转入糊涂更难。不如放一著,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
12、难得糊涂是一种境界,心平如境是一种修养,顺其自然是一种超脱,威武不屈是一种品格,富贵不淫是一种情操,常笑就是健康,快乐成就人生。愿你我共勉!
13、难得糊涂,不是真糊涂,
14、人们一定会遇到许许多多令人烦心的事,于是,可以籍助于“明白的糊涂”,采取“以不变应万变”的方式,不动人之“真气”,修身养心,调节“阴阳”,巧妙地保持自己内心的平衡——因此,这种“糊涂”不乏具有修身养心之功能。
15、唐代张九龄《敕渤海王大或艺书》:“记人之长,忘人之短。”
16、人生的事情,有的是清晰的,有的也很难分得清楚,婆说婆有理公说公有理。分不清楚的事情,只要一方愿意“糊涂”一点,大事变便成了小事,小事便无了,然后各人都轻松,何乐而不为。
17、东坡已恨聪明误,不愿聪明更误人。
18、公元1751年,郑板桥在潍县“衙斋无事,四壁空空,周围寂寂,仿佛方外,心中不觉怅然。”他想,“一生碌碌,半世萧萧,人生难道就是如此?争名夺利,争胜好强,到头来又如何呢?看来还是糊涂一些好,万事都作糊涂观,无所谓失,无所谓得,心灵也就安宁了。”
19、“难得糊涂”是清朝乾隆年间郑板桥传世的名言。
20、我个人认为在特定的情况下,在自欺欺人忍住欺痛的情况下,为了安定团结,在无可奈何的进退两难下,我们说求得一方平安“难的糊涂”也是情急之中所必須要采取的措施。
二、难得糊涂是谁的名言
1、反而,放开了,看淡了,慢慢你就会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头脑的睿智与清醒。
2、难得糊涂是鸡。“糊涂”的谐音为“虎兔”,“难得”表示很难得到虎和兔。可以联想到动物有顺序排列的只有十二生肖,在十二生肖中,离“虎”和“兔”最远的是“鸡”。所以,“难得”“虎兔”的是“鸡”。十二生肖中离“虎兔”最远的是“鸡”,隔了5个位置。而“狗”只隔了3个位置,“猪”只隔了2个位置。所以答案是鸡。
3、以前无论是经典还是共识都比较简单。两个同学吵架,老师把大家找到一起,一起读一段话:“最高指示: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然后大家握握手就风平浪静了。据说以前的结婚证上也印着这段话,甚至据说,乞丐在行乞之前也会向路人先读这段话。且先不说这句话来自何方,当经典同时又成为共识的时候,道理是很清楚的。不会让人糊里糊涂。
4、...................................................
5、因此广为流传的“难得糊涂”最初是郑板桥的题字,并非有下一句。
6、“人生都道聪明好,难得糊涂方为真。”“难得糊涂”郑板桥说了多少年了?然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转入糊涂更难。不如放一著,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
7、据此,难得糊涂大致有三层意思。
8、有时候,糊涂地处理一件事,其实是以退为进。
9、如今的官场也流行那句“难得糊涂”。但是“难得糊涂”却了成了“不分是非,不负责任。”对人对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与世俗社会同流合污,做事没有原则。有几人能理解板桥先生的“糊涂”,是一种清醒的蔑视,是对腐败现实的抗议,是清风自拂的坦荡胸怀。
10、但是,“难得糊涂”又是一种比较深奥的人生哲学,能不能实践并不是靠一时心血来潮的冲动,它所需要的是一个人丰富的社会的经验和复杂的人际技巧,因此对希望自己实践“难得糊涂”的人来说,就有一个怎样“糊涂”的问题。
11、难得糊涂语最真,糊涂易保百年身。
12、对待事物,需一颗平常心。
13、和人相处也是如此,难得糊涂,会让你的人际关系变得简单,不用勾心斗角。
14、读音:为nándéhútú
15、人们在社交中的心态是很复杂的。人人都希望在某些方面至少也要在一方面超过别人。以引起别人刮目相看,即不希望对方不停地炫耀自己。又不希望被别人揭短。总之,不希望比别人低三分。那么,较为熟识的人在交往中,因为“知根知底”。如果不“糊涂”一点,在言谈举止中,难免会不知不觉地“犯忌”,惹对方恼怒,甚至引出不必要的是非。
16、注音:(nándéhútú)
17、贵在知足,不是无所图。
18、《难得糊涂》,行书,横幅。该横幅作于1752年,郑板桥时年59岁,系板桥晚年作品。他取各家之长,融会贯通,以隶书与篆、草、行楷相杂,用作画的方法写字,书法技艺日臻完美,形成了备受人们喜爱的“六分半书”,也就是书家常说的“乱石铺街体”。
19、劝君尽量遇事还是“难的糊涂为好”。小事无需计较,不要左右为难自己,大事切磋妥协处理。
20、做人难得糊涂,要糊而不涂,做事大智若愚,要愚而不蠢。
三、难得糊涂下一句接什么
1、我们要明白,郑板桥说糊涂难得是一种智慧和超脱,事实上,他是一个非常认真的人,不仅诗书画都达到了很高的成就,在地方上做官也是政绩显著。
2、快乐从来不是像我们想象的那么艰难。存在于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人生的每一个细节之中,只要我们少些计较、埋怨,多些感恩、理解便可以了。
3、相传,有一年郑板桥专程至山东莱州的云峰山观郑文公碑,夜宿茅屋遇到一位“糊涂老人”谈吐不俗,系退隐的高官,屋中有一块方桌般大小的砚台,品相非凡,郑板桥心有所感,在砚台上题字“难得糊涂”。并在空白处补充了一段说明文字:“聪明难,糊涂尤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放一著,退一步,当下安心,非图后来报也。”
4、他在1949年政权易帜前夕去职还乡务农,以种菜、卖菜、采柴、卖柴、养鸡、卖鸡,为生产队收家肥和捡猪屎等维生。至1989年11月11日病卒,在农村躬耕劳作凡三十八年,享年八十八岁。程坚甫一生贫寒,乡人称“三公”。
5、他用了一块方印,印上的字是"第一次测试,湖南第二次,寺庙测试第三。"板桥看了看震惊,知道老人是个退休官员。感觉到迷茫老人的名字,看到墨石背面的缝隙,便写了一段:"聪明难,迷茫特别难,从聪明到迷茫更难。放一个,退一步,现在安心,而不是后来的数字也报道了。"
6、人生的最高境界是难得糊涂,糊而不涂,愚而不蠢,痴而不笨。做愚人,做傻事,享傻福,知足常乐快乐多。愚人节快乐!
7、聪明有大聪明与小聪明之分,糊涂亦有真糊涂、假糊涂之别。北宋人吕端,官至丞相,是三朝元老,他平时不拘小节,不计小过,仿佛很糊涂,但处理起朝政来,他却机敏过人,毫不含糊。宋太宗称他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有一种人恰恰相反,只要是便宜就想占,只要是好处就想贪。为了一点小利,不顾前程;为了一点小过,争个你死我活。这种人看似聪明,其实再糊涂不过。
8、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所以难得糊涂是最高境界。
9、《三国志·蜀书·秦宓传》:“记人之善,忘人之过。”
10、程自小出外求学,在广州中学毕业后,曾担任当时广东省长陈济棠辖下的燕塘军校图书馆管理员。此后曾担任国民政府的低级职员,历任广东省盐业公会秘书、韶关警察局文书、中山地方法院秘书、广东省高等法院汕头分院秘书。
11、糊涂菜就是先用面浆把鸡、鱼、肉等包裹起来,小火慢慢油炸,炸至表面金黄。郑板桥品尝湖涂菜后,赞不绝口,就问王员外这些菜的名字,员外答:“我们当地叫糊涂菜。”员外见板桥正在兴头,就请板桥题字。
12、酒,还是糊涂着喝得好(广告时找个大腕做半醉半仙的样子,以李白为原型),可惜“难得糊涂”(再让这个大腕手捧难得糊涂,如获至宝)。哈哈哈。
13、昨晚有位听友给我发来留言说,“生活真难,老公出轨,每天深夜我一个人默默流泪,早上醒来假装什么事也没有,依旧和同事们嬉皮笑脸。我觉得这样没心没肺的生活,也挺好的。”
14、表姐以退为进的大智慧,把我说得一愣一愣的。我仔细想想,其实不无道理。
15、如果你知道对方在工作中或生活上犯过错误,不要出于关心的目的主动问他这件事,这会让他觉得你是在有意揭短;
16、一句“难得糊涂”成为传世名言,这句清代文学家郑板桥对自己为官之道和人生之路的自嘲,引发了无数古今人的共鸣。它告诫世人,在一些非原则问题上“糊涂”一下,既能提高心理的承受能力,还能避免不必要的精神痛楚和心理困惑。
17、“难得糊涂”的上句是"人生在世",连起来就是“人生在世,难得糊涂。”。
18、“难得糊涂”下一句是“吃亏是福”。难得糊涂,指人在该装糊涂的时候难得糊涂。难得糊涂是清朝乾隆年间郑板桥传世的名言,乃是他为官之道与人生之路的自况。后人感慨这难得糊涂四字中富含的哲理,便以横幅的形式挂于家中,作为每每处世的警言。郑板桥任潍县知县(就是现在的潍坊)时,其堂弟为了祖传房屋的一段墙基,与邻居诉讼,要他函告兴化县相托,以便赢得官司。郑板桥看完信后,立即赋诗回书:“千里捎书为一墙,让他几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稍后,他又写下“难得糊涂”,“吃亏是福”两幅字。
19、郑板桥品尝湖涂菜后,赞不绝口,就问王员外这些菜的名字,员外答:“我们当地叫糊涂菜。”员外见板桥正在兴头,就请板桥题字。
20、《战国策·魏策四》:“事有不可知者,有不可不知者,有不可忘者。有不可不忘者。”
四、难得糊涂酒
1、人吧,稀里糊涂的过着,糊里糊涂的活着,有时真的不需太明白。
2、如今,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聪明,越聪明越好,越聪明越显示自己为人处世的高明。可是,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聪明过头,并非是件好事。王熙风不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吗?看来一个人还是别过于精明,知道的太多,事事计较,反而会让人伤神。
3、因此,这种“糊涂”还是一种“自我反省”的表现。
4、有些人哭了,也不一定全是伤心。
5、有一种福气,是傻人有傻福;有一种快乐,是难得糊涂;聪明人,太累,身体难免疲惫;精明人,太强,心情难以释放;爱情需要痴痴的爱,方可地久天长;事情需要傻傻的干,方可取得辉煌;愚人节到,傻气也是一种正能量,做个有福气的傻人吧!
6、人们经常会遇到你非得立即表态的“两难选择”,人们可以籍助于“难得糊涂”,佯作不知,拒不表态,或者作一些模凌两可的、使人感到糊里糊涂的姿态,因而逃避复杂的、困难的选择——因此,这种“糊涂”的确是人的一种“老练”、“狡猾”的表示。
7、因此,“难得糊涂”中的“糊涂”,反映的却是人类的一种“高级智慧”,是人类精明的另一种“特殊表现形式”,是人类适应社会的一种“高级的、巧妙的方式”。
8、清代书画家、作家郑板桥几首著名的牌匾,其中最受欢迎的是"迷茫"和"痛苦保佑"这两对。据说,"迷茫"四个字是在山东省莱州市云峰山写的。有一年,郑板桥专程到这一景色郑文纪念碑,玲,黑黑的,只好睡在山间小屋里。房主为一位优雅的老人,自称"迷茫老人",出了语言很好。他的房间里陈列着一个方形的烟台桌子大小,石头精致,雕刻精美,郑板桥非常惊叹。老人请郑板桥题字,以便在墨石的背面雕刻。
9、若说人是环境的产物,那么是什么样的环境令难得糊涂成为办公室,甚至书房客厅的潮流装饰物呢?
10、不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11、难得糊涂说的是一种困境。难得糊涂也是一种解脱。是不是这个意思呢?时时清醒,事事清醒,自己会受害,自己会受困,糊涂一点,可以轻松一点,糊涂一点可以安全一点,或者说,难得糊涂只是一个提醒自己的安全的警句,就像“风高物燥,小心火烛”一样。
12、◎踮起脚来爱你的人(含泪读完)
13、事无巨细,小心驶得万年船。人生处处险恶,无处没有陷阱,无论人生上到哪一层台阶,阶下总有人会仰望你,阶上亦有人在俯望你,你抬头自卑,低头自得,唯有平视,才能看得見其真实的自己。
14、清楚一切都来得那么虚情假意,
15、三个数:250难得糊涂,指人在该装糊涂的时候难得糊涂。“难得糊涂”是清朝乾隆年间郑板桥传世的名言,乃是他为官之道与人生之路的自况。
16、回过头来在琢磨难得糊涂四个字,觉得很深奥。
17、我回了她一个拥抱的表情,告诉她,“人生在世,难得糊涂。让自己开心,就是最好的选择。”
18、因此,从过于明察苛求的聪明转入宽以待人的“糊涂”则更难。“放一著,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大概才是板桥先生“难得糊涂”的真实目的所在。
19、人,有时真的不需太明白。
20、处一人,要常念最感动的瞬间。
五、难得糊涂图片
1、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郑板桥受莒州知州之邀游历莒州。行至莒北碁山西山旺时,得当地王员外大宴款待,员外久闻板桥大名,并渴望得到其墨宝,就用当地名吃“糊涂菜”招待板桥。
2、通过简述可知,郑板桥的难得糊涂名言,及其解释可知,首先一个人战胜自己是一件很难的事,尤其是思想意识问题,需要一个长期过程;其次人在社会生活中,凡是不要斤斤计较挠一着退一步,海阔天空。饶人是福亏人是祸,做事要对起良心才能当下心安。这就是我对,难得糊涂的一点浅显认识。谢谢邀请。
3、南朝萧绎《金楼子·戒子篇》:“无道人之短,无说己之长;施人慎勿念,受恩慎勿忘。”
4、清朝诗人郑板桥的一句“难得糊涂”流传几百年,可真正能够做到的人又有几个?很多人都是忍受着“聪明”的痛苦,愤愤不平,闷闷不乐,自找苦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