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端午节的诗词
1、乙卯重五诗(作者)陆游(朝代)宋
2、而作为南宋末年政治家、文学家、民族英雄的文天祥,更把屈原作为自己追求爱国尽忠价值的人生偶像,他在《端午即事》中慷慨高歌,表明要要学屈原以身殉国的碧血丹心:“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文天祥所处南宋晚期,遭遇着政局巨大的变更,更直接与元兵进行着不屈不挠的抗争。所以文天祥对于端午的感触,也不是欢乐的,而是悲愤、沉郁的。整首诗浸润着文天祥特有的感情,令后人回味无穷。
3、迁莺(宋•黄裳)
4、和端午(宋•张耒)
5、五丝(唐•褚朝阳)
6、简评:从端午节景象,写到念屈原情怀,笔势雄浑,诗句大气,意境壮阔,对仗工稳。“炽情煮沸汨罗水,报国之声万代传。”用语精妙,铿锵有力。
7、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彩缕同心丽,轻裾映体鲜。寂寥斋画省,款曲擘香笺。更想传觞处,孙孩遍目前。
8、更将棕叶包心事,蒸出几多诗意来。
9、关于端午节的经典诗词: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
10、米粽尖尖风味好,食材出自我家中。
11、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12、彩丝一缕牵高古,湘帙三章仰大千。
13、当暑著来清。意内称长短,
14、关注我们,了解中传花少口语传播
15、你是说活动吧,你应该受到一个请柬,让你到主城找屈奇,在那领节日任务,我都做了,很爽的,做一环给你一小时经验奖励,同时建议你在收集好粽子后,全都换一个的那个奖励,是换半小时经验,很合算的!
16、拾翠有人卢女艳,弄潮几部阿童游。
17、何日玩山家。葵蒿三四花。
18、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19、宋朝著名文学家欧阳修在词作《渔家傲》中,以欢快优美的笔调,书写了在风光宜人的端午节兰汤沐浴、挂菖蒲、饮美酒、食粽子的欢乐场景:“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骊时一弄。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
20、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後踪。
二、端午节的诗词歌赋
1、《午日处州禁竞渡》(明•汤显祖)
2、简评:祭贤寄哀思,意长情深,读之感人,与作者同泣泪。
3、进对一言重,遒文六义陈。
4、少年游·端午赠黄守徐君猷
5、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
6、历经千年的传承发展,端午节形成了具有全国共通的节俗,历代文人墨客关于端午节的诗词描写颇多,其中不仅有端午节俗,也有端阳的风物,所谓“四时佳兴与人同”,时令风物如榴花、蜀葵、菖蒲、枇杷等成为文人们在诗词中争相吟咏的意象。同时,诗人们也将感恩圣意、吊唁屈原、怀才不遇等感慨借由节日的氛围抒发出来,成为诗人一时心境的写照,充实了端午节的文化、历史内涵。本展览选取有代表性的端午诗词,通过对诗词的解读,向观众朋友们详细介绍端午节的文化和习俗,与广大读者朋友们一起了解端午节,感知我国文化传统,弘扬端午节文化。
7、有关端午节的诗词名句有以下例子。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粽团桃柳,盈门共饮,把菖蒲、旋刻个人人。儿女纷纷夸结束,新样钗符艾虎。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端午临中夏,时清人复长。入袂轻风不破尘,玉簪犀壁醉佳辰。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旧俗传荆楚。正江城、梅炎藻夏,做成重午。幽寻未云毕,墟落生晚烟。仙宫长命缕,端午降殊私。
8、与端午节有关的诗句真的太多了。殷尧藩的《同州端午》、褚朝阳的《五丝》、陆游的《乙卯重五诗》、文秀的《端午》等等等等,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9、榴花忽已繁。粽包分两髻,
10、小时候,都争着让家人在手腕上、脚腕上系上亲手编成的五色线,现在很少有家长能找得到几根不同的色线,更遑论有闲心思搓一根给孩子戴上了。所以北方人的端午,现在几乎只剩下了包粽子和吃鸡蛋的习俗没有被丢掉。那就把包粽子和吃鸡蛋的习俗,编成一首山东快书,供大家一乐吧。
11、《同州端午》——唐代:殷尧藩
12、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粽”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万水千山“粽”是情祝大家端午节安康阖家幸福谢谢
13、唐·褚朝阳越人传楚俗,截竹竞萦丝。水底深休也,日中还贺之。章施文胜质,列匹美于姬。锦绣侔新段,羔羊寝旧诗。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把酒时伸奠,汨罗空远而。
14、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15、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唐·殷尧藩《端午日》
16、端午临中夏,时清人复长。——唐·李隆基《端午武成殿宴群官》
17、农历五月初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民俗内涵最丰富的节日之这从节日名称中就可看出。端午节除了通常所说的端阳节外,又名天中节、天医节、卫生节、女儿节、龙舟节、粽子节、诗人节······
18、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19、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20、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
三、端午节的诗词怎么写
1、羸躯亦点丹。日斜吾事毕,
2、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宋代·苏轼《浣溪沙·端午》
3、精魂飘何处,父老空哽咽。
4、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5、端午也叫端端午节吃粽子,据唐代欧阳询等编撰《艺文类聚》引晋代周处《风土记》记载:“‘仲夏端烹鹜角黍。’端,始也,谓五月初五日也。又以菰叶裹黏米煮熟,谓之角黍。”这表明,据周处的记载,粽子原先的说法是叫“角黍”。
6、问及屈子事,满脸是狐疑。
7、端午节围在岸上的人们,惊怕地观看着群龙在水上嬉戏,不知道原来这是装饰成龙形的小船,船上彩旗猎猎作响震纪空中翻飞,敲响的锣鼓喧闹,清清的水流。从古到今屈原的冤魂不散,楚国的风俗至今仍存。闲暇的日子正适合在江亭喝酒聚会,诵读离骚,哪觉得其中的忧愁。
8、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宋代·苏轼《浣溪沙·端午》
9、渔家傲(宋•欧阳修)
10、剑悬蒲草绿,花献石榴红。
11、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唐•李隆基)
12、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
13、情知不向瓯江死,舟楫何劳吊屈来。
14、旧俗传荆楚。正江城、梅炎藻夏,做成重午。门艾钗符关何事,付与痴儿呆女。耳不听、湖边鼍鼓。独炷炉香熏衣润,对潇潇、翠竹都忘暑。时展卷,诵骚语。
15、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16、疏疏数点黄梅雨。殊方又逢重五。角黍包金,草蒲泛玉,风物依然荆楚。衫裁艾虎。更钗凫朱符,臂缠红缕。扑粉香绵,唤风绫扇小窗午。
17、投稿邮箱:453271868@qq.com
18、唯有烈士心,不随水俱逝。
19、鼓响波飞千水笑,一杯黄酒祝安康。
20、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
四、端午节的诗词有哪些三年级
1、明·汤显祖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情知不向瓯江死,舟楫何劳吊屈来。08《七律·端午》
2、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3、端午(唐·文秀)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和端午(张耒)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已酉端午(贝琼)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端阳采撷(许文通)玉粽袭香千舸竞,艾叶黄酒可驱邪。骑父稚子香囊佩,粉俏媳妇把景撷。
4、翻译:从古到今屈原的冤魂不散,楚国的风俗至今仍存。
5、投稿体裁:散文、诗歌、书序、诗评均可。内容不限,能以情动人,以理服人,都可。
6、释义:龙舟竞赛是为了悲悼屈原的千载冤魂,但是忠烈之魂一去不返。
7、艾束著危冠。旧俗方储药,
8、流传下来的有哪些诗词名篇
9、采摘艾叶过端阳,我寄哀思祭奠忙。
10、世俗安得知,眷眷不忍决。
11、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我欲于谁论许事,舍南舍北鹁鸠喧。译文都说作诗是为了赠汨罗江,作为当今的快乐又奈何。我曾经听说对木雕神像祈求幸福,试着向艾人祝福啊!明明是忠言,却不被楚王采纳,最后落得个沉江而死的下场,但是留下的文章却像星星一样永垂不朽。再倒一杯昌歜酒?为屈原而击节歌唱吧!每年端午节都会下雨刮风,像是为屈原喊冤陈情。我想要找人谈谈这些心事,去玩只有屋舍南北的鹁鸠。同州端午殷尧藩〔唐代〕
12、小雨湿黄昏。重午佳辰独掩门。巢燕引雏浑去尽,销魂。空向梁间觅宿痕。
13、奴娇(宋•张榘)
14、午日观竞渡边贡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江亭暇日堪高会,醉讽离骚不解愁。竞渡曲刘禹锡沅江五月平堤流,吧人相将浮彩舟。灵均何年歌已矣,哀谣振楫从此起。杨桴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蛟龙得雨鬊鬣动,螮蝀饮汀形影联。刺史临流褰翠帏,揭竿命爵分雄雌。先鸣余勇争鼓舞,未至衔枚颜色沮。百胜本自有前期,一飞由来无定所。风俗如狂重此时,纵观云委江之湄。彩旗夹岸照蛟室,罗袜凌波呈水嬉。典终人散空愁暮,招屈亨前水东注。
15、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16、新愁不障西山雨。问楼头、登临倦客,有谁怀古。回首独醒人何在,空把清尊酹与。漾不到、潇湘江渚。我又相将湖南去,已安排、吊屈嘲渔父。君有语,但分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