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感同身受是成语吗
1、我们人与人之间多相互理解一些,就会和睦友好多了,没有了那么多的戾气和争吵!
2、换位思考,推己及人,将心比心,
3、南宋时期,中国虽是当时世界最富裕的国家,却又是一个军事弱国。为啥国家富裕有钱还弱小呢?不是国富即强,富裕自然强大吗?告诉你,还真不是。对宋朝富而不强的这段历史有兴趣请自行检索学习。
4、什么?可以用与亲身感受了?不要误导我们这些学生了!高考很重要的诶!要是高考遇见了怎么办?依现在做的题看不应该用于亲身,一定的!
5、用自己的心去比照别人的心。指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
6、即刻参与现金抽奖,仅限今天哦!
7、换位思考,是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即想人所想,理解至上的一种处理人际关系的思考方式。它是一个社会学名称。
8、彻底治愈痛苦的机会还是在童年,父母可以学会对他们的孩子承受的痛苦感同身受。
9、我说了绝不会再弄丢你一次,就是无论任何方式。你不吃饭,我就陪你不吃,你不睡觉,我就陪你不睡,你要死,我就陪你一起死。只有感同身受,才能相濡以沫。
10、(1)身受同感:表示别人发生过的事情自己也曾经遭遇过,跟对方有着相同的感受。
11、感同身受近义词:无微不至、身临其境、以身作则
12、成语:感同身受成语拼音:gǎntóngshēnshòu成语解释:感:感激;身:亲身。心里很感激,就象自己亲身领受到一样。
13、若非梦往神游,何谓~?——清李渔《闲情偶寄》卷三《语求肖似》
14、黄君事业有成,我亦感同身受,铭记老伯提携之恩。
15、维康学习钢琴,您的指导,我感同身受!
16、当时的山东,正处在他们的统治之下。山东自古多响马啊!山东人哪能过忍气吞声的生活?他们纷纷揭竿而起,组建了各路起义军。最著名的军队一只是杨妙真、李全夫妻的队伍,另一只是夏全领导的军队。
17、(shèshēnchǔdì)
18、(出自):叶圣陶《英文教授》:“好比看古代或是异国的故事,漠不关心。”
19、宋·朱熹《礼记·中庸》注:“体谓设以身处其地而察其心也。”
20、长辈对你的教训,你怎能置若罔闻?
二、感同身受的成语意思
1、“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出自《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章》译文:夫子说的话,我深有感触。于:在戚戚:感动、触动的样子,指心中产生了共鸣。
2、感同身受,同理之心,设身处地,
3、(出自):《晚清文学丛钞·轰天雷》第二回:“再者北山在京,万事求二兄代为照顾,感同身受。”
4、他看得到我们的痛苦,而且当我们受苦的时候,他自己也感同身受。
5、作者:鲸落、知秋、宋清辞
6、但是,他们对这种正义的,血肉之亲的呼吁置若罔闻。
7、无微不至(wúwēibùzhì)生词本基本释义微:微细;至:到。没有一处细微的地方不照顾到。形容关怀、照顾得非常细心周到。褒义出处宋·魏了翁《辞免督视军马乞以参赞军事从丞相行奏札》:“臣窃念主忧臣辱,义不得辞,跼蹐受命,退而差辟官吏、条列事目、调遣将士,凡所以为速发之计者,靡微不周。”近反义词近义词无所不至感同身受体贴入微
8、马识途《夜谭十记·亲仇记》:“可惜我不是像他那样的身临其境的当事人,那些惊心动魄的事情,那些生动感人的细节,那些精彩的形象化的语言,我都记不清楚。
9、身受同感和感同身受的区别
10、(基本释义)指有较深的相同的感想或感受。
11、(解释):感:感激;身:亲身。心里很感激,就象自己亲身领受到一样。现在多比喻虽未亲身经历,却如同亲身经历过一般。
12、(示例):此时,被压迫妇女的悲惨遭遇,使赵盼儿~。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六编
13、因此,对于该条成语存在两种不大一样的解释。一种解释为:特殊或杰出人物的见解大致相同。另一种解释为:特殊或杰出人物的见解在重大的谋略上是一致的或完全相同的。
14、身:亲身。临:到。境:地方。意思是亲自到了那个地方,亲身面临那种境地;也作“身历其境”。
15、这些词语都是很有意思的!是不是?
16、明·袁宏道《八识略说序》:“向非身历其境;恶能穷其边崖;指其归宿者哉!”
17、宋·朱熹《与范直阁书》:“学者之于忠恕;未免参校彼己;推己及人则宜。”
18、回复“成语”:收录超过40000多个成语
19、心有戚戚,一般是指“心有戚戚焉”,出自《齐桓晋文之事章》,意为心中产生共鸣,深有感触。
20、换位思考是人对人的一种心理体验过程。将心比心、设身处地是达成理解不可缺少的心理机制。它客观上要求我们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如情感体验、思维方式等与对方联系起来,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体验和思考问题,从而与对方在情感上得到沟通,为增进理解奠定基础。它既是一种理解,也是一种关爱。
三、感同身受是成语吗?
1、感同身受(释义)心中很感激,就像自己亲身承(领)受到一样。※感:感激。※身:亲身、自己本身。※身受:亲自承受。(相反词)漠不关心「感同身受」这个成语就常常会误写作「身同感受」。「感同身受」的本义可以从字面瞭解,指看到别人的情绪起落,感觉上就像自身也同样承受,即看到别人的喜或悲,自己也会有同样的感受。《官话指南卷四‧官话问答》:「俾伊有所遵循,则我感同身受矣。」但如果倒转误写为「身同感受」,就很难作出解释。
2、(基本解释)相亲貌。忧惧貌;忧伤貌。心动貌。低语声。感动、触动的样子,指心中产生了共鸣。
3、不是用错了,“感同身受”的一个意思就是感激的心情如同亲身受到(恩惠),那它还有另外一个意思就是别人受到了灾难自己也能够像亲身经历一样受到。例如:印度洋海啸摧毁了很多城市,中国政府全力帮助,表示对于这场灾难能够感同身受。其实刚开始我也觉得现在用错了,直到好像是东城区的一模卷子题上有我刚刚举的例句,我刚开始就选错了,后来经过老师一讲才知道现在没有用错。
4、看过来!宠粉福利来啦!
5、(古代奇案,等你来判)
6、巴金《家》三三:“不是有两颗心跟你的心共鸣吗?”
7、很多家长都用了这5个黄金问句
8、现常被用来比喻事情的发展毫无根据。
9、孙犁《秀露集·耕堂读书记》:创作者触景生情,评论家~,才能相得益彰。”
10、当我读一首诗歌,一篇散文或唱一首歌时,总会在不特定的时候,不经意的当儿,有心也罢,无意也好,把自己全然当作了词曲之中的人,好一派感同身受的氛围。
11、出自宋玉《风赋》;比喻消息和谣言的传播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也比喻流言乘机会传开来。
12、在得知孩子的考试成绩之后
13、小明:那干嘛不让我们上课睡觉呢?
14、身受同感是普通词语。深受同感和感同深受这两个词都是误用,实际中并没有这两个词。
15、吴伯箫《春秋多佳日》:“这是诗人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引起读者共鸣的地方。”秦牧《艺海拾贝·并蒂莲的美感》:“一切艺术所以能够感动人,只是因为被感动的人从这种艺术里面引起某种程度的思想上的共鸣。”
16、推己及人当仁不让身入其境
17、隔岸观火道听途说隔靴搔痒
18、钱穆著《国史大纲》:“能近取譬,试设一浅喻。今人若为一运动家作一年谱或小传,则必与为一音乐家所作者,其取材详略存灭远异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