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好好和孩子说话
1、“爸爸/妈妈,和我一起看猫和老鼠好吗?”“你自己看,我没空。”
2、举个例子:美国作家JamesBreakwell在社交网络上分享的自己与孩子之间的一些对话↓
3、165:学会科学夸奖孩子,是父母的必修课!
4、你会与孩子聊天吗?文末有实用的分龄聊天指南,值得收藏哦!
5、其次,亲子沟通是双向的。
6、孩子立马就同意了,从沙发上跳起来,跑去门口穿鞋子。其可能是孩子的身体状态不太好。有的时候,孩子可能太热太冷,或者身体上有些不舒服、精力不太好,就不太愿意配合父母,或者会变得很黏人,这种情况由于症状不太明显,所以父母从表面上看不出来,以为是孩子在胡闹。
7、这是很正常的,小孩一般都很怕生,父母还好点,如果其他人的话可能一下子就要大闹起来。而且那么大的小孩也听不懂很多东西,不知道其他人说什么,不用太在意,顺其自然就行了。
8、只要爸爸妈妈摆出乐意洗耳恭听的态度,孩子们在不感受到作业压力的时候,会特别愿意打开话匣子,和大人分享他们的故事和发现,在享受一大段随意的清谈时光之后,他们会表现得特别轻松、满足,甚至做作业的效率都会大大提升。
9、为什么好好跟孩子说话她总是不听?
10、孩子处于青春期,难免会出现厌学的情况,正如你说初中孩子不好好学习那么最主要的孩子3点;第一随着进入初中阶段课业内容加重,不像小学阶段那样简单轻松,所以需要投入精力自然会很多。第二孩子学习方法的问题,初中要求孩子对学习的方法要灵活有自己一种学习模式并非死学。第学习兴趣的降低,有可能孩子因为某此考试而受老师批评父母指责等。所以父母抽时间和孩子沟通或者带孩子去卓卷夏令营或冬令营感受下。好好引导下孩子。
11、和孩子聊天,不但需要专注、倾听的态度,也需要大人有聊天技巧。我们的办法是,不打断、不质疑、不驳斥并适当推进和引导话题。
12、很多人会告诉你,"我喜欢你小孩才逗他呢,其他人我还不逗!"
13、回复(蒙特梭利)蒙特梭利游戏;
14、亲,不要着急,也不要训孩子,你不去过分注意他磕磕巴巴的说话。时间长了,孩子就好了漠视这件事。宝宝就好了,亲可以试试看
15、你好,鼓舞患儿说话,小儿脑瘫的调理应多表扬,鼓舞患儿发声的积极性,帮助患儿树立说话的信心;当患儿发声时,要马上回应,多启发他表达想说的话,千万不要批评和指责患儿。
16、最好把问题抛给孩子,引导其本人停止考虑。父母没必要把答案直接交给孩子,防止说教和讲不道理。孩子只会在本人考虑的过程中得到进步。
17、☑回复“成语”:收录超过40000多个成语,包含了中小学语文大纲、描写景物、动物、天气、名人、数字等成语分类。
18、30岁,不会说话,调解不了婆媳关系,家里老小缺少了一份和睦融洽。
19、当当、淘宝、卓越、京东等商城均有出售。
20、我们家女儿还没上学,她不恨嫁,更不会担心长大了没人娶;她喜欢学跆拳道、摔破皮了从不哭;她不喜欢穿纱纱裙、对王子公主的故事没兴趣。但这些一丁点儿都不妨碍她是个健康快乐的女孩子。
二、好好和孩子说话,他回答滚
1、对于小于四岁的孩子,最好用正面的语言说话。我记得女儿三岁多的时候,有一次我同事来家里做客,好像是陪女儿玩什么游戏吧,不停地说她是“小笨蛋”。这在大人看来是一句开玩笑的、亲昵的话,但是女儿却介意了很久、问了我无数遍:“妈妈,我是不是很笨?”三岁的孩子还不理解寓意和反语,这时候用反语,很容易有反效果。
2、作为父母和孩子说话也是得讲究场合,要是平时就是像朋友一样沟通,孩子也是有自尊心的,也要面子,如果孩子犯错的时候,就要严厉批评,让他意识到这些是不对的,引以为戒。和孩子好好说话能关系到孩子以后的情商,所以和孩子说话也是一门艺术,见过好多父母给孩子又吼又叫,孩子以后要不很自卑,要不很叛逆,也见过好多父母对孩子很民主的,给他们指引好方向,他们以后和父母的关系很好,像朋友一样相处,是很值得欣慰的事情。和孩子沟通也是要看父母的教育意识,如果认识的孩子需要被尊重,父母和孩子沟通的时候会注意方式,会换位思考,给孩子讲道理举例子,这样的孩子很容易成才。
3、“爸爸/妈妈,看,花开了。”“嗯。”
4、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道路上最重要的教育,甚至比学校的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还要重要,每个孩子都应该被尊重,被理解,希望父母都能对孩子好好说话,让他们有个快乐的童年,有个好的前程。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的言行影响着孩子的一生。那么应该怎样和孩子说话呢?当孩子处于幼儿期时,父母说话语气要温和,多说鼓励的话,碰到问题可以蹲下来耐心的教导,但是在原则问题上一定要坚持说不,让孩子从小就明白规则是必须遵守的。孩子进入青春期,开始建立自我意识,渴望得到他人的承认和尊重,希望摆脱父母约束。
5、☑回复“语法”:查看英语语法大全,涵盖小学、初中语法,以及语法问题解析等学习资料。
6、161:做好融合教育,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
7、三是孩子与他人的关系让孩子自己说。
8、不如改成说:“宝宝,你身体不舒服吗?还是有不开心的事?可以跟妈妈说说吗?”
9、“动笔墨”,如果是小学生,可以从摘抄好词好句开始
10、当家长出现负面情绪时,李丽婷建议家长可以用运动、家务等行为来释放情绪,或者还可以用看喜剧、听笑话等方式。
11、一旁的爸爸没有惊讶,也没有责骂,淡定地问女儿:
12、第1点就是一定要耐心,不要和孩子太急躁。小孩子就像一棵小树,要慢慢的修剪,不要操之过急。
13、对于特别小、理解力可以忽略不计的婴儿,只要避免掐一把、咬一口、强行要抱这些吓人的举动,看着小婴儿的眼睛,保持笑容,随便说什么他们都会很开心。这个时候,逗乐孩子最容易。
14、在现代社会,亲子关系的沟通越来越受到重视。
15、当孩子弄坏了心爱的玩具,家长大声训斥:“你太调皮了?好好的玩具被你玩坏了,以后你不会再有新玩具了!”
16、这些情形让大人得到了快乐,但他们的快乐却是建立在孩子的痛苦之上。
17、所以,这样的争论是常常发生的。比如,给孩子吃腌菜,吃腊菜,很多的父母,特别是老一辈的爷爷奶奶,他们觉得这些给孩子吃没有关系,他们的理由就是——我们当年这样吃,照样活到现在,而且你们也吃了,不也健健康康,就你孩子娇贵,不能吃。
18、不得不聊又不知道怎么聊的时候,建议你可以和孩子讨论他的鞋子——你喜欢这个颜色吗(指鞋子的颜色)?或者这是谁给你买的鞋子?讨论鞋子的时候,孩子能低着头避免和你对视,能让他/她感觉更自在,聊天也更容易展开。
19、158:助孩子一臂之力!做好高考后的家庭教育!
20、孩子虽小,但也有自尊,他们渴望被尊重,也应该有被尊重的权利。
三、好好和孩子说话不听,,非得凶了才听
1、18岁,不会说情话,可能错过心爱的女孩;
2、让孩子选择他要吃什么——“我们吃点米粉呢?还是吃点果泥?”
3、教育孩子找静和!静和让您的孩子更优秀,让您的家庭更幸福!
4、有的时候,孩子只是想让家长知道,他们正经历着一些令自己焦虑的困难,因为我们是他们的父母,他们需要我们的建议。
5、四岁以后,跟孩子说话的时候,如果还用很多叠字,比如走路路,吃饼饼之类的,孩子一定会觉得你很奇怪!现在的孩子比二三十年前同龄的孩子接受的信息量要大得多得多,她/他更愿意平等地和大人对话,讨论对事情的观点和看法。
6、如果喜欢,请转发分享:)
7、在童年,父母贴的标签,往往伴随孩子的一生。如果大人给孩子贴上各种标签,等于给孩子下了定义,这样的定义,会给孩子极大的暗示力量。
8、“然后呢?为什么呢?某某怎么样?”孩子得到积极反馈,会聊得更有兴致,大人听得嗯嗯啊啊,表现得兴致索然,孩子便会觉得无趣。
9、适用于陌生人,也适用于父母:
10、一定记得告诉孩子以下几点:再急的事,也要慢慢说。遇到急事不着急,沉下心来冷静思考,既能有助于自己的判断,又能增加别人的信任。幽默是增进亲密感的良方。一些矛盾与意见,用幽默的方式说出来,会让人更加易于接受。哪怕是再亲近的人,也不要说一些伤害人的话,保持安全距离,是任何关系维系下去的基础。不轻易评论和传播别人的事。拿不准的事和别人的事,不要轻易评论,这是一个人是否靠谱的重要评判标准。倾听是极好的表达方式。有时候,不用多说,仅仅是聆听,就会给别人带来极好的交流感受。
11、《不浪费》大米饭,喷喷香,小宝宝,来吃饭。吃得饱,长得胖,不把饭粒掉地上。
12、小孩子有时候是非常烦人的,也不是每个父母都受过高等教育,也不是每个家庭生活得都那么惬意,小老百姓生活不易难免情绪容易爆发。还有一点就是那些父母自己从小就缺乏爱和自信,自己都没过好童年生活,怎么会更好的教育孩子,这是个复杂的问题!
13、“一个男孩子怎么天天哭哭啼啼的……”
14、要和孩子说“废话”。
15、心理学家苏珊·福沃德博士在《中毒的父母》中说:“小孩不能区分事实和笑话,他们会相信父母所说的有关自己的话,并将其变为自己的观念。”
16、“好厉害哦!都两岁半了!”
17、所以,不要将最尖锐的一面指向自己爱的人,尤其是孩子。
18、★ 赞赏的语气这种语气声音高,透出兴奋,传达的是喜悦之情。用这种语气对孩子的良好行为予以表扬——特别是孩子在大人没有要求、自己正确完成了某件事情的时候。“谢谢你清理桌子,干得好!”对待年龄大一些的孩子要多加注意,不要在他们面前摆出高人一等的派头来。如果孩子做了错事你就把他们批得目瞪口呆,当他们表现好时你却不表扬他们,他们就会把表现不好作为获得你的关注和不健康的爱的唯一途径。
19、我不知道怎么培养一个成功的孩子,但我知道怎么做一个不那么痛苦的父母。——蔡中元
20、我们的新书《育儿基本》中,有专门的一张,分享我们与孩子“平等交流”的方法。在此分享其中一节“做平等有趣认真的对话者”。
四、好好和孩子说话心得
1、不如试试说:“哇,你跑起来这么快,妈妈都跟不上了,能不能拉着妈妈慢点走,谢谢你能体谅妈妈!”
2、或是晚餐时间,或是周末全家外出就餐时,或是在上学下学的车上,孩子们会发起和爸爸妈妈的聊天,话题从学校发生的事、他们正在看的书、网上的某个段子、广播里的某段相声,到希腊诸神、人会不会转世、美国到底有没有登上过月球,天上地下,无所不包。孩子们会分享他们的故事、发现和观点,大人们也贡献自己的观点,并且分享自己了解但孩子没还不知道的故事、知识和观点,一家人你一句我一句,经常能聊上半小时、一小时,孩子大人都非常享受这样的时光。
3、以前我只会怼,怼天怼地,啥都怼,妥妥的一个杠精。从我嘴里说出来的话,没好听的。所以关系各种差。参加了几期爱冥想爱生活的体验课。现在,我只想说好话,一开口就想说点好的让对方乐呵,越来越招人稀罕了!夫妻关系好了,婆媳关系好了,母子关系好了,社交关系好了!说我变了一个人,一点儿都不夸张!
4、表姨独居,她儿子在离村子不远的县城工作,有一天正好回来了,还给小妞儿买了巧克力,女儿很高兴,开启了“鹦鹉学舌”的模式,无论这个小伙子说什么,女儿都要跟着学。
5、以下“和小孩说话的分龄指南”,
6、我并不自认为是“知乎大V”,更不是教育专家,我只是一个平凡普通的学校心理老师。教师是一份影响人的工作,只是凑巧我热爱写作,而我用它来发挥教育的影响力。
7、“爸爸/妈妈,看,一只小鸟。”“哦,好漂亮的鸟。爸爸妈妈小时候,鸟可多了,有好多麻雀、喜鹊、布谷鸟,还有大群大群的乌鸦呢。”
8、孩子知识、经验、人生阅历都还有限,他们说的话,自然不能做到知识都正确、观点都不错,但大人要明白,一家人聊天,不是课堂回答问题,不能时时以对错、好坏来判断,孩子知识不足、观点偏颇的地方,大人在后面补充或者引导一下就好了。可以表达大人的意见,“爸爸认为如何如何,你觉得呢?”但是不能说“你这么说不对”,更不能做“小孩子懂什么”、“瞎说八道”这样的驳斥。大人爱质疑爱驳斥,孩子会觉得被否定、很挫败、伤自尊,一定不会爱和你聊天。
9、其实我能理解每个人受教育的背景、生活环境不一样,如果你能对着孩子说“请、谢谢”这种礼貌用语,当然很好;如果不能,请注意不要把孩子当傻子。
10、孩子不会说大人就要和他多说,看到什么就和他说什么,另外多让宝宝和同龄小朋友相处,会激发宝宝的潜能的!
11、167:引导孩子正确对待学习,成功没有捷径!
12、小女孩当场脸色刷白,整个早上都闷闷不乐,没想到中午就出事了。大妈说当时也没什么目的,只是为了好玩。
13、社交方式,和小孩子说话
14、情景2:妈妈让孩子叫客人"阿姨",客人一定要孩子叫"奶奶",孩子不知所措。
15、166:性教育“难以启齿”?教你正确引导不尬聊!
16、其实大人们大多会有一两杯小酒、三两盏清茶,与好友随意谈天说地的体验,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把这样的体验引入家中,在夫妻之间、爸爸妈妈和孩子之间,做一段话题随意但对话认真的清谈。常常是孩子忙作业,爸爸妈妈各自忙工作或者家务,一家人天天在一起,彼此无比熟悉,却无话可说或无暇聊天。
17、“你知道话剧和电影有什么不同吗?”:
18、这是正常的啊,不是所有宝二周岁都会说话,只要会发声就是没有毛病,只是说话晚而已,我宝也不爱学。
19、我对他说,你的孩子可能是在寻求关注,你只顾写作,忽视孩子了,应该给孩子一些时间。你可以告诉孩子,“妈妈在做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你不打扰的话,5分钟或者10分钟后就能写完,就可以陪你玩!给孩子一个确切的时间,孩子的内心就会很安定。”
20、最近流行谈原生家庭,我们不想活成父母的样子,可终究步了后尘。知道吗?很多孩子正面临着我们当年受到的语言伤害。
五、好好和孩子说话他不听怎么办百度知道
1、如果大家愿意了解一下如何跟两岁以上的、初次见面的小女孩说话,我的第一个建议就是:不要把“你真漂亮啊/你长得真好看啊”,当做问候语/万能句。
2、我家孩子已经能双脚离地跳了!”
3、这种方法,在孩子小的时候很起作用,孩子迫于父母的权威只能服从,但叛逆的种子也种下了,等到孩子大一点的时候,他有了能力的时候,就会突然暴发、反抗,这个时候会让父母措手不及,尤其是到了青春期,亲子矛盾就会激化。其可能孩子正在投入地做某件事。当孩子在专注地做某件事的时候,他是听不到父母在说什么的。这就是为什么有时候,我们做好饭叫孩子,孩子应得很好,但就是不过来的原因。
4、而叛逆期和青春期的孩子,家长要探索孩子不听话的具体原因,家庭环境、教育环境与交际环境都会对孩子的判断产生影响,而且这个阶段的孩子有着强烈的自主心理,过于相信自己缺乏经验的判断。
5、婴童期的孩子记忆力短暂,难以理解家长因为某件事和孩子进行的“好好说”。家长们认为的“好好说”,就是有耐心地、不急不吼的告诉孩子什么是对错,应该怎样去做,但是婴童期孩子的理解能力不允许他能全部接收妈妈提供的信息,因此,和孩子说完他很可能很快就忘记了。
6、家长和孩子好好说话,对于孩子的心理成长非常重要。家长该如何和孩子说话呢?在享誉欧美的超级保姆乔·弗洛斯特看来,关键是要把握好三种不同的语气。
7、孩子正在画画,或者玩积木的时候,他是完全投入其中的,这个时候,如果妈妈叫孩子吃饭,孩子是听不见的,但孩子会给妈妈一个回应。
8、很多大人利用小孩的幼稚不懂事,故意让孩子担心、害怕和哭泣,目的是逗大人高兴。但是知道会影响孩子的心理成长,甚至造成悲剧,你还这样么!
9、小孩子一般开口说话的不,一般的话最好是三个月,就赶紧给宝宝多说话让,那时候宝宝也会咿咿呀呀的
10、除了性别标签以外,从有了第一个小孩开始,我就不可避免地开始注意形形色色的“大人们”是如何与“陌生小孩儿”聊天的。结论就是,无论是家里来的客人,还是楼下的邻居,亦或者是路上的陌生人,大部分都是在跟孩子“尬聊”。
11、159:巧用榜样的力量,轻松带出好孩子!
12、女孩子该有女孩子的样,
13、我家儿子的体质从小就特别好,有一次他已经有点发烧了,还特别乖地在一边玩儿,完全看不出来生病的样子。后来,我说带他去一个阿姨家和小朋友玩儿,他怎么也不愿意去,还开始了哭闹,我心想这孩子怎么看上去有点很烦躁啊,不大对劲,一摸额头就有点发烫。其可能是孩子在吸引父母的注意力。有的父母对孩子关注不够,平时忙于自己的事情,没时间陪孩子玩,甚至都很少和孩子交流,只有在孩子不听话或者生病的时候才会关心孩子,孩子为了求得父母的关注,就会出现一系列不良行为,他们宁愿忍受父母的责备,也不愿意父母不理不睬。
14、我家孩子已经会背唐诗了!”
15、不打断——让孩子自由自在说下去,做完整的表述,大人不要随意打断孩子。
16、在平等对话的基础上,对待小孩,只要真诚就足够了,再偶尔搞笑逗逗他们,小孩子就会迅速地和你亲昵起来。这其实是一件很简单、很有成就感的事情呢。
17、回复(不吃饭)孩子不吃饭怎么办;
18、倾听是获取双向互动的最佳途径。对孩子来说,再小的事情也是大事,他们有倾述、表达的愿望。
19、四是一定要有耐心。家长一定要有耐心,这是一种修炼,和孩子共同成长。
20、我们说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有效沟通是亲子教育的前提和根底。但是在理想生活中,很多父母都没有做到这一点。我们看到更多的时分就是协商、央求、唠叨以及命令的方式。
六、好好和孩子说话
1、“你妈就是偏心,XXXXXXXXXXX
2、这既是培养孩子在别人说话时不随意打断的礼貌习惯,也可以培养孩子做完整、连贯的语言表述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保护孩子的聊天兴致。有时候说得兴起,两个孩子会争着说话,我们会制止打断者:“别着急,让哥哥/弟弟说完你再说。”
3、这个时候,家长们要做到寓教于乐和刻意重复。即在角色扮演的小游戏中,让小朋友亲自体会如果不遵从家长的教诲,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例如家长告诉孩子玩具玩完了以后要分类收好,如果孩子没有收,家长可以扮演孩子最喜欢的玩具,即兴发挥表达玩具没有办法和自己的兄弟姐妹在一起,很孤独,也得不到小主人的关注,在大家都睡觉的夜里十分害怕等台词,以此让小朋友自发的去收拾玩具。
4、不如试试改成说:“你昨天在幼儿园会自己吃饭、自己穿脱衣服,特别好,今天一定也可以,老师和小朋友都特别喜欢你,妈妈今天会准时来接你。”
5、当孩子乱扔东西,家长没有了解到他的年龄特点,不理解对“扔”这个行为的欲求,就开始批评孩子。
6、引导孩子考虑和权衡利害,剖析行为结果。对孩子停止客观的评价,而不是攻击。我们教育孩子的目的不只仅是让孩子听话,而是让孩子学会本人做主。假如父母客观的认定和评价孩子,那么孩子会还击、愤慨以至于封锁本人,回绝与父母沟通。
7、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是见样学样,你对他好好说话,他也会对别人好好说话,有利于提高孩子的沟通能力和他的亲和力。
8、爱,请从好好说话开始。
9、“电影是在布做的电视屏幕上演的”,这是大儿小时候的代表性语言,会加很多定语,表达很严密,比如,他还会说“爸爸,你把那个举着火炬的黄色的唐老鸭递给我”。
10、如上内容引自乔·弗洛斯特的育儿畅销书《超级保姆的育儿问答》,田科武译,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11、“低情商教育”表现一:
12、沟通注意场合,给孩子留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