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听明月夜感受说说
1、因为来日方长,所以任何事都不必急于一时。
2、师:这么短的文章,有起因,有过程,有转折,最后还有议论。环环相扣,风生水起啊!不要小看短文章。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
3、结尾三句,又从梦境落回到现实上来。“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料想长眠地下的爱侣,在年年伤逝的这个日子,为了眷恋人世、难舍亲人,而柔肠寸断。推己至人,作者设想此时亡妻一个人在凄冷幽独的“明月”之夜的心境,可谓用心良苦。
4、只有夜色依旧如从前,等待我的人是否还坐在窗前
5、这幅画恐怕是凡高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了.我试图评论她,但要说的太多太多,一时不知从何说起了...画面左侧是柏树,一棵燃烧的柏树!天空中有星星,她们翻滚着...小镇似乎笼罩在某种不安之中...圣雷米的那一夜果真如凡高笔下的那般扭曲,翻滚...吗?正忍受精神病折磨的凡高用这幅画要告诉我们什么?他要选择死亡?,还是...每当我观察这幅画时,总有一种奇怪的感觉:她的线条那么的粗糙,整个画面如此的混乱,但她的效果却是震撼的!我想也只有用震撼来形容了.也许当你了解了当时凡高所处的困境,你会很自然的感到一种情绪,也许是消沉,也许是郁闷,但我更相信是一种激愤!
6、学生可能会谈到的词语:
7、生:我还感受到了,苏轼仕途失意的苦闷
8、母校使我拥有了人生的第一笔财富,
9、没有一盏灯没有一个等待的人,只有夜色依旧如从前
10、师:这是一种心境。再找一位苏轼
11、其实这一首词是苏轼送给自己的好友的,在好友心中,他与他们的感情像什么?
12、qyxsmywgzs2019@sina.com
13、俗语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能作诗也能吟”,古人早就指出了读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我们都知道,古代私塾的教学方式再简单不过了,熟读成诵,积少成多,然后融会贯通,化为已有。一味的读,一味的背,在硬性读背的戒尺下依然培养出了大量人才,可见“读”在学习语文中的重要性。
14、师:你从哪个字眼上看出来,这个人间知己非怀明莫属?
15、生:苏轼发现亭下的月光那么清澈,我觉得是转折。
16、主编:梅兰(花香满楼)
17、师:所以藻荇交橫写的也是
18、是否还依然在门前挂一盏小灯
19、打开作业纸,想想那个晚上的苏轼的内心世界,把你的心里话写下来。在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的晚上,在月色之下,在承天寺,把你的心里话说出来。
20、作业纸拿到了吗?没拿到的举手。把班级和姓名端端正正地写上。
二、明月夜的感悟
1、编辑:书山叟山不厌高李敬军毛安奇张锐新(金子)
2、师:你会发现,此时的月亮成了寄托苏轼哀思的地方。
3、淡淡的月光,静静的泄在大地上,照亮了奔腾不息的流水,点燃了明天朝阳的火苗。月光轻轻抚摸着大地上的一切事物,使万物生灵都进入了梦香。放眼望去,月亮不再担心人们看见她脸上沧桑的皱纹。放下了双手,放射出贮蓄已久的光亮,为夜行的人们照亮前进的路,为未来的天空除去最后一丝污渍,尽情展示她的魅力与辉煌。
4、“没有闲人,哪来的风景?我要把它记下来”,王老师进行整篇课文的配乐朗诵,再次让孩子们走进美妙的诗歌意境。
5、对于王安石来说,此时也正是一个美好的日子,同学们,你在诗里发现了吗?(预设:绿。引导学生读好“绿”的入声效果。)据说,王安石在写这首诗时,这个字他想了好久,他想到了三个字:绿、满、到,可是用哪个好呢?猜猜,他会用方法来找到答案呢?(请生答。)他是用反复诵读的方法,在反复诵读中比较,最后决定用绿。来,我们也当一会王安石,我们一起诵读(先一个字一个字读,再读全句。)问:你发现了吗?读绿字和另外两个字,会有什么不一样的感觉呢?(预设:对,快,绿很快,快了之后就让人感觉春天来到江南?)是的,快,刷的一下,就铺满了整个江南,让我们带上这样的感觉来读好这句诗。
6、每至此时,点点洒洒的雨水都会浇在我们心上,一颗叫做思念的种子再次生长。
7、明确:“冷月无声”,属于移就辞格,月本来无声,可这么一说,反而觉得它是本该有声的了。为什么呢?因为从前的二十四桥明月夜,游人极盛,笑语盈耳,还有美女吹箫唱歌,月儿见此光景也陶醉了,它也跟着人们一起欢笑。可是现在呢?“二十四桥仍在”,而歌声笑语却听不到了,甚至连月儿也没有声息了,只是沉浸在冷冰冰的湖水中,随波荡漾。“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如此冷落凄凉的景象,怎能不令人伤怀呢?
8、师:有没有孩子发现,人和月之间有一点很相同。
9、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10、祈愿亲人在他方世界,无有病痛、身心安宁。
11、师:还有没有不同的看法。有同学举手了
12、师:我们随意地向中庭的西边走去。只见
13、师:老师发现你拍掌拍得特热烈,老师好感动啊,你的掌声给了老师信心,你能告诉老师,为什么给老师这么热烈的掌声吗?(预设:有感情。)你也认为老师诵读得有感情吗?(连问三人)谢谢同学们的鼓励,我太高兴了。老师该怎么感谢你们呢?嗯,讲给故事给你们听吧。
14、或许你的时间还很多,但父母的来日,却并不方长。
15、师:一个人记得,他不但记得还要把他写下来,读
16、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17、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18、明明她辞别人世已经十年,却要“纵使相逢”,这是一种绝望的、不可能的假设,感情是深沉、悲痛,而又无奈的,表现了作者对爱侣的深切怀念,也把个人的变化做了形象的描绘,使这首词的意义更加深了一层。
19、本平台主要刊发诗词(现代诗,格律诗词),歌词,散文,小小说,随笔,杂文,书法,绘画。
20、生:不是每个月夜都有朋友在一起的
三、明月夜歌曲心情说说
1、我是听着她和她的歌声,四月,遇见扬州,遇见另一个江南的。
2、审稿:白荷白云深处杨明才温俊满
3、只有夜色依旧如从前……
4、[注]①棹歌:行船时船工所唱的歌。
5、清明节,过的不是一个节日,而是一份心底的念想。
6、不遗憾不后悔,祝老师们快乐幸福,祝同学们前程似锦!
7、生:我感受到了不公平,表示同情
8、师:真好。两个字意思差不多,都当作什么来讲?散步,漫步的意思。当然两者之间会有细微的差异。没关系,慢慢琢磨。最后一组,谁会读
9、把生活交给生活,你只管去爱它就行。像一株杉树那样,努力向上生长吧。
10、师:这一轮月亮一定也到过千家万户。如果你是官人,你正烦事缠身,你还记得这月色吗?
11、她唱着:雨绵绵情依依,多少故事在心里,烟雨濛濛唱扬州,百年巧合话惊奇。
12、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生死别离处。
13、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14、抓住“入”字,可以看出月亮是自己的知己,启发孩子们回答苏轼的“月有阴晴圆缺、明月夜……”,再让孩子们读出这种欣然的感觉。再拓展到苏轼在人间也有自己的知己,同样让孩子们去读,抓住“亦、相与、寻”字来体会这种感情。
15、朗读指导:词的节拍不像诗那样整齐划诵读时要注意音节的停顿。如“算而今/重到须惊”。词里的特殊句式,开头用一字领起,稍作停顿,其义直贯本句及下句,称“一字逗”,要读出提示语气。如“过春风十里”的“过”;“尽荠麦青青”的“尽”;“自胡窥江去后,……”的“自”;“纵豆蔻词工,……”的“纵”;“念桥边红药,……”的“念”等。语速要缓慢、绵长,语调要低沉、悲吟。
16、这名字源于清乾隆元年钱塘诗人的一首诗。当年,钱塘诗人汪沆慕名而来扬州,看过扬州美景之后,这诗人嘛,就秀口一吐,赋诗一首:“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整首诗我读完,最后那句瘦西湖是真的妙。诗人把扬州的“保障湖”与自己家乡的“西湖”作比较,可见,这湖的风景,有多美。
17、(1)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