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鹏程万里出自北冥有鱼中的哪一句
1、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的快乐而在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2、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鹦笑之日:“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战国·庄子《逍遥游》)
3、《北冥有鱼》中,面对高远湛蓝的天空,作者并发出了疑问的两句是: 其正色邪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4、(1)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5、让我们带着大鹏所给予我们的民族精神,再次齐背课文。
6、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逍遥游啊 大兄弟 前程似锦
7、《北冥有鱼》中,用夸张的手法写鲲的形体巨大的句子是:,。
8、GOODMORNING
9、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10、(3)鹏路翱翔(解释)鹏路:远大前程;翱翔:飞翔。比喻人奋进在远大前程上。(出处)唐·杜甫《入衡州》诗:“柴荆寄乐土,鹏路观翱翔。”白话文:“柴荆寄乐土,鹏路看翱翔。”
11、北海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辊。辊体积巨大,不知道有几千里;混变化为鸟,它的名字叫鹏。鹏的脊背,不知道长几千里;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悬挂在天空的云。这只鹏鸟啊,海水运动时将要飞到南海去。这南海是个天然形成的水池。《齐谐》是一部专门记载怪异事物的书。这本书上记载说:“鹏鸟迁徒到南方的大海之时,翅膀击水而行,激起的波涛浪花有三千里,它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它离开北海是凭借着六月的大风。”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大鹏在天空往下看,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
12、怒而飞,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13、北海,结合注释看,在北方的不毛之地。南海是天然的大水池,是理想的居住之所。从道家的角度来讲,那里是长生不老的地方,比如南极仙翁就在那里。
14、一1化而为鸟2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3海运则将徙于南冥。4鹏之徙于南冥也,5水击三千里,6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7天之苍苍,其正色邪?8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15、去/以六月息/者也(“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那正常语序应是“以六月息去者也。”“去”提前,“者也”表示句末停顿。)
16、(2)志怪者也志:记载
17、大鹏往南海迁徙的时候,翅膀拍打水面,能激起三千里的浪涛,它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21cnjy.com
18、备注:以上内容部分参考了八年级下册语文《教师教学用书》及南京师范大学张石川老师的《解读中大鹏的形象》一文。如侵则删。
19、您的关注和在看对未已小语很重要
20、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
二、鹏程万里出自北冥有鱼的那句
1、作者如此醉心“逍遥”,并将这种想象具体化,实则是蕴含了自己对自由理想境界的强烈追求。
2、导语:曹玉骞讲成语典故,读懂五千年历史背后的故事。本专辑由曹玉骞先生播讲,国学新知出品。
3、庄子;惠子;惠子的相位。
4、(2)《庄子》一书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现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北冥有鱼》节选自内篇中的《逍遥游》。题目是编者加的。
5、学生说出自己所知道的以“鹏”为名字的名人或身边人,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他的特点,比如: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志向远大的李鹏举同学。
6、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7、成语“鹏程万里”出自战国时期道家代表庄周《庄子集释》卷一上〈内篇·逍遥游〉,后人以之比喻前程远大。“北冥有鱼,其名曰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
8、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肯定是这样!
9、海天一线之际,鲲化为鹏,展翅怒飞,巨大的双翼从海水里升展起来(一定还带着淋漓的水滴),遮天蔽日,俨然就是天边的大云彩呀。运用比喻写出了鲲化作鹏之后的雄奇壮美。
10、作者主要通过鲲鹏变化、鹏飞南冥两个故事来说明“逍遥”的真正含义。
11、垂天之云:悬挂在天空的云。
12、用“/”给下列句子划分停顿。(断两处)
13、用夸张的手法描述鲲鹏,“不知其几千里也”言其形,“若垂天之云”言其翼,“北冥”“南冥”“九万里”言其活动天地,极言鲲鹏形体之大、变化之神奇、飞腾时气势之壮观,一开头就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雄奇壮丽的画卷。
14、(2)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在抒发自己非凡的抱负时,也有“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的呼喊;
15、(1)非梧桐不止,非练食不食,非醴泉不饮。
16、(追求自由、志向远大)
17、(一句的最后一个字,是下一句的开头,这是顶真的修辞,可以把前后的句子连成一个整体,结构严密,读出连绵流畅之感。)
18、在庄子笔下,鲲是鱼、而鹏是鸟,鹏是鲲的化身。后来人们就把和两个字合在一起,用鲲鹏来表示有远大志向和远大前途的人。鲲鹏之志或者鹏程万里,就用来形容高远的志向和理想。
19、因为有人对他说,庄子是来代替他当梁国的宰相的。(意对即可)
20、鹏鸟迁徙到南方的大海之时,振翅击水而行,激起的波涛浪花有三千里。
三、北冥有鱼中可以概括出扶摇直上,鹏程万里
1、这一讲我们分享的成语是鹏程万里。这个成语在今天,已经逐渐演变成了一句俗语,我们平常祝身边的朋友、同事前途远大的时候,都会用到这个词。很少有人想到,这个词其实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渊源。
2、提示一下:可以从句式和语气词的角度。哪个句子还可以读的更有味道,是如何做到的?我们先来听听朗读视频。
3、一方面,“窃钩者诛,窃国者侯”的腐败社会使他不屑与之为伍;另一方面,“王公大人不能器之”的现实处境又使他无法一展抱负。
4、本段文字节选自《逍遥游》。《逍遥游》是《庄子》代表篇目之也是先秦诸子百家中的名篇。全篇充满奇特的想象和浪漫的色彩,寓说理于寓言和生动的比喻中,形成独特的风格,充分表达了庄周本人的精神思想与处世哲学。《北冥有鱼》阐述了天地间包括人的修养虽大小高低不同,但只要不依赖外界而任性尽能,各当其分,便是逍遥至乐,绝对自由的理论。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作者追求无己、无功、无名的思想。(另一种说法:《北冥有鱼》通过鲲鹏变化和大鹏飞南冥两个故事说明了任何事物的存在都要依附一定的条件,都要有所凭借的道理。)
5、鹏的脊背,真不知道长到几千里。它一旦决定起飞高空,翱翔天际的时候,就会展开那巨大的双翼,那双翼好似空中洒下的两片飞云。
6、(1)鹏抟九天(解释)比喻人奋发有为。(出处)唐·李白《独漉篇》:“神鹰梦泽,不顾鸱鸢。为君一击,鹏抟九天。”白话文:“神鹰梦泽,不顾鸱鸢。给你一击,奋发有为。”
7、(参考译文)北海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鲲。鲲体积巨大,不知道有几千里;鲲变化为鸟,它的名字叫鹏。鹏的脊背,不知道长几千里;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悬挂在天空的云。这只鹏鸟啊,海水运动时将要飞到南海去。这南海是个天然形成的水池。《齐谐》是一部专门记载怪异事物的书。这本书上记载说:“鹏鸟迁徙到南方的大海之时,翅膀击水而行,激起的波涛浪花有三千里,它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它离开北海是凭借着六月的大风”。山野中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大鹏在天空往下看,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
8、它乘着旋风环绕而上,一直冲上九万里的高空,凭借着六月的大风才能离开。
9、指出本句的通假字,并解释:北冥有鱼(“冥”同“溟”,海)
10、逍遥游是高中语文必修五的课文,是要求能背诵的,也是考纲重点要求的课文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你,谢谢支持
11、⑦[天池]天然形成的水池。
12、你还能找到类似的句子吗?读一读:
13、我们今天常用“鹏程万里”“鲲鹏展翅”表达对人们的祝福,意思是希望他有远大的前程,能实现宏伟理想。在我们的文化观念中,大鹏是自由、理想的象征,之所以有这样的象征意义,源于庄子《逍遥游》开头部分对大鹏形象的描绘。
14、②[北冥],庄子想象中的北海,应该在北方的不毛之地。冥,同,。下文的“南冥”指南海。
15、寒假阅读之《儒林外史》第十六回
16、D.“南冥者,天池也。”意思是“南海是一个天然形成的水池。”(判断句)
17、8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18、我们来读读这些带“也”字的句子,感受文言文的韵味。
19、《北冥有鱼》中,综合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写鹏鸟在飞行时翅膀的样子: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20、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四、北冥有鱼隐含典故鹏程万里的句子是
1、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2、②怎样从北冥迁徙到南冥?
3、(3)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抟:盘旋飞翔扶摇:旋风
4、2(它)用力鼓动翅膀来飞翔,它的翅膀好像挂在天空的云。
5、⑩[抟(tuán)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抟,。扶摇,。
6、节选自《庄子·内篇·逍遥游》(《庄子集释》,中华书局1961年版)。
7、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其,表示选择。
8、预设:比如这句:……其名为鲲。鲲之大……
9、⑥[海运]海水运动。古代有“六月海动”之说,海动必有大风,大鹏可借风力南飞。
10、追求自由、志向远大、雄奇壮美、硕大无比、强健有力、变化莫测、勇敢坚韧、拼搏进取、善借长风、智勇双全、向明背暗、含滞求进、志存高远……
11、⑮[亦若是则已矣]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是,这样。
12、☞2020春学期丨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补充习题》答案
13、这段文字体现了庄子散文海阔天空的想象和汪洋恣肆的笔力。写鲲鹏展翅,先从“大”字落笔。“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继引《齐谐》,言其南徙时的壮观,“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又言其行程之远:“去以六月息”;最后又拟想其背负青天,所见者惟茫茫天地,无边无际。作者在这里充分驰骋想象,尽力运用夸张的手法,为后人留下了一个极富文学象征意义的形象,是对一种强大力量和高远志向的热情讴歌。
14、1:对唐诗宋词的影响。
15、(检测)统编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4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16、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者”是表示停顿的助词)
17、翻译: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大鹏从天空往下看,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
18、辨析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19、(力大无穷、强健有力、善借长风、智勇双全)
20、(1)是(这)鸟也,海运(海水运动)则将徙于南冥。
五、北冥有鱼中表明大鹏依然有所恃的句子
1、《逍遥游》是战国时期哲学家、文学家庄周的代表作,被列为道家经典《庄子·内篇》的首篇,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可作为《庄子》一书的代表。此文主题是追求一种绝对自由的人生观,作者认为,只有忘却物我的界限,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无所依凭而游于无穷,才是真正的“逍遥游”。
2、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
3、(赏析)庄周梦蝶,典出《庄子·齐物论》,它是战国时期道家学派主要代表人物庄子所提出的一个的哲学命题。庄子运用浪漫的想象力和美妙的文笔,通过对梦中变化为蝴蝶和梦醒后蝴蝶复化为己的事件的描述与探讨,提出了人不可能确切地区分真实与虚幻和生死物化的观点。世纪*教育网
4、2:大鹏有远大的理想,对自由和光明有执着的追求。(由鲲化鸟,飞往南海。)
5、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毛泽东
6、这里看出它的向明背暗、含滞求进、志存高远的可贵精神。
7、(2)《说岳全传》则称抗金名将岳飞(字鹏举)是大鹏转世。
8、5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9、生活环境也发生了变化。
10、(注释)①相梁:在梁国为相。②国:国都。③练食:干净的竹米。④醴泉:甘美的泉水。⑤吓:拟声词,发怒时的叫声。c·n·j·y
11、2安(古义:怎么例句:安知鱼之乐今义:安全)
12、(3)出自本课的成语有:扶摇直上、鹏程万里。
13、(3)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活:使……活
14、不管是大鹏还是人,对事物的认识都是有局限的。庄子笔下的鲲鹏文学和哲学相互交融,推荐大家阅读《逍遥游》全文,品味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15、“怒”字极妙,此处意为“振奋,这里是用力鼓动翅膀”“奋飞的样子”。
16、4《齐谐》(这本书),是记载怪异的事物的书。
17、点明庄子所讲故事含义的是哪句话?通过这个故事可以看出庄子怎样的性格?
18、(1)深受《庄子》影响的李白就曾作《大鹏赋》,有“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的名句;
19、(检测)统编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8课《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
20、根据文章内容,概括监河侯的形象特点。
六、鹏程万里出自北冥有鱼中的哪一句
1、庄子的逍遥游理论,千百年来,深刻影响了后世关于生活的思维方式和处世态度,为人们开辟了一条通往自由的人生之路。
2、接下来,一起观看,大鹏在当今给我们带来的震撼:
3、(示例二)欣赏惠子,因为惠子机智好辩,善于抓住对方的漏洞,对于事物有着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
4、(示例)自由是相对的,世界上没有绝对的自由。只有遵守法纪,懂得自律的人,才会有自由的空间和生活。
5、③其正色邪(用在选择问句中,表示选择)
6、(4)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7、《北冥有鱼》中,综合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写鹏鸟在飞行时翅膀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