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十多年前,浙大开始构建通识课程体系。2010年开始,浙大成立通识教育专家委员会,重点建设一批通识核心课程。《先秦诸子导读》《唐诗经典研究》《文学与人生八讲》《希腊哲学的精神》……今天,浙大学生可选的通识课多达60余门。
2、 《七绝小满日口号》(明)李昌祺久晴泥路足风沙,杏子生仁楝谢花。长是江南逢此日,满林烟雨熟枇杷。
3、“如果说,19世纪,德国的高等教育影响了世界;20世纪,美国的高等教育影响了世界;那么,21世纪,什么模式会影响世界?”浙大校长助理、海宁国际校区d工委书记傅强告诉我们,浙大希望在充分引进世界名校优秀教育理念的基础上,探索中西方融合的新的教育模式,2017年4月8日下午,我们在参观“洋气”十足的浙大国际校区书院时,在一间阅览室,偶遇两位大一学生,来自山西太原的徐子洋和来自浙江温州的陈浩楠。
4、他描述自己最理想的状况是,几十年以后,能在乡村办一所学校,教书育人。
5、石梁茅屋有弯碕,流水溅溅度两陂。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
6、通识教育,是竺可桢的重要主张之一。 他在浙大一手抓科技教育和专业训练,另一手抓人文教育与精神涵养。
7、“有一座叫遵义的小镇,那里可以见到中国最好的四所大学之一的浙江大学。遵义的房屋不足以容纳整个学校,浙大只能把校舍安排在年老失修的寺庙里,而那些科研人员居住于湄潭——遵义以东75公里处的一个美丽小镇……德高望重的学者,如院长们,尽管上了年纪,在不得不外出时,就必须攀上满载货物的军用卡车。”
8、很少有记者知道,“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的邵飘萍,这位中国新闻事业的先驱,也是浙大的校友:1906年,他进入浙江高等学堂学习。
9、步屧随儿辈,临池得凭栏。久阴东虹断,小满北风寒。
10、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11、《五律小满》——小满天逐热,温风沐麦圆。园中桑树壮,棚里菜瓜甜。雨下雷声震,莺歌情语传。旱灾能缓解,百姓盼丰年。
12、点水荷三叠,依墙竹数竿。乍晴何所喜,云际远山攒。
13、清和入序殊无暑,小满先时政有雷。酒贱茶饶新而熟,不妨乘兴且徘徊。
14、译文:石桥和茅草屋绕在曲岸旁,溅溅的流水流入西边的池塘。晴朗的天气和暖暖的微风催生了麦子,麦子的气息随风而来。碧绿的树荫,青幽的绿草远胜春天百花烂漫的时节。
15、译文:小满时节,夜莺在茂盛的绿柳枝头自由自在地啼鸣,明月照亮了万里长空。我最喜欢观看这个时节田垄前的麦子了,在初夏的风中轻轻摇曳笑看那满地落红。
16、网传3人感染SK5病毒死亡,医生被隔离?官方回应
17、今年4月30日,数百名来自全国各地,乃至学习或工作在纽约、硅谷、伦敦、墨尔本、东京、新加坡的“强鹰”人,不远万里,回到浙大校园,共庆“强鹰计划”十周年。
18、为了便于对小满的诗句的理解,下面扩展介绍一下关于小满的小知识:
19、译文:静静地观看,大家都已经起来劳作,又何止我一人为了谋生而踏上旅途。雄鸡还在歌唱,月亮未退,天色已亮,蛙鸣刚刚停止,暴雨又来了。
20、2017年春天,我们参观浙大校史馆,站在浙大西迁路线图前,想象着当年的艰苦卓绝:1937年8月,日寇进攻上海,逼近杭州。9月,竺可桢校长带领师生离开杭州,横穿浙江、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6省,行程2600多公里,历时两年半,最终将校址迁到贵州省遵义、湄潭,并在当地办学7年。
21、夜莺啼绿柳,皓月醒长空。最爱垄头麦,迎风笑落红。
22、1897年,浙江巡抚,一个叫廖寿丰的地方政府长官,经过深思熟虑,提笔给光绪皇帝写了一个奏折,报告了他和杭州知府林启及一批地方乡绅创办求是书院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