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尊王”,即尊崇周王的权力,维护周王朝的宗法制度。公元前655年,周惠王有另立太子的意向。齐桓公会集诸侯国君于首止,与周天子盟,以确定太子的正统地位。次年,齐桓公因郑文公首止逃会,率联军讨伐郑国。数年后,齐桓公率多国国君与周襄王派来的大夫会盟,并确立了周襄王的王位。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召集鲁、宋、曹等国国君及周王宰孔会于葵丘。周公宰代表周王正式封齐桓公为诸侯长。同年秋,齐桓公以霸主身份主持了葵丘之盟。此后遇到侵犯周王室权威的事,齐桓公都会过问和制止。
2、齐桓公把国家事务划分为三个部门,制定了三官制。官吏有三宰工业立三族,商业立三乡,川泽业立三虞,山林业立三衡。郊外的三十户人家是一个镇,每个镇都有一个治安官。十邑为一卒,每卒设一卒师。十卒为一乡,每乡设一乡师。
3、背景:周朝自动迁之后势力渐衰,于是,诸侯王逐渐不再听命于周天子。不久,各路诸侯纷纷崛起,为争夺土地和人口,拉开了春秋争霸序幕。齐国得益于管仲改革迅速强大,自然首霸成了齐桓公。为了称霸战争师出有名,所以他采用了管仲提出的一个口号——“尊王攘夷”。(齐恒公称霸口号)。
4、“尊王攘夷”,尊:尊崇。攘,排斥、抵御。这则典故的原意是尊奉周王为中原之主,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后来成为面对外族入侵时,结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同义词。
5、前685年,齐桓公继位,以管仲为相,整顿国政,废除井田制度,按土地的肥瘠,确定赋税,设盐、铁官和铸钱,增加财政收入,寓兵于农,将基层行政组织和军事组织合为一体,增加了兵源和作战能力,迅速成为华夏各国中最富强的国家。然后就打起了「尊王攘夷」的口号,多次大会诸册昌侯,帮助或干涉其它国家,抗击夷狄,终于在周僖王三年(前679)成为霸主。周惠王二十一年(前656),齐桓公带领八个诸侯国的联军,以优势兵力迫使楚国服从他,订立了召陵之盟,成为春秋五霸之首。尊周室
6、三个乡是一个县,每个县都有一个县分区。十个县属于一个属,每属设大夫。全国有五属,设五大夫。每年年初,由五属大夫把属内情况向齐桓公汇报,督察其功过。于是全国形成统一的整体。
7、鲁国听说以后也发兵送小白公子纠回国,并派管仲带兵堵截了莒国到齐国的路,管仲一箭射中了小白的带钩,小白假装倒地而死。鲁国于是慢慢地送公子纠回国,过了六天才到达齐国。这时小白早已兼程赶回齐国,高傒立他为国君,是为桓公。
8、春秋时期的齐桓公在管仲的辅佐下,经过了内政、经济、军事等多方面改革,有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军事力量。及时打出“尊王攘夷”的大旗,力挽狂澜,抵抗进攻。齐桓公尊崇周天子,多次发动战役,帮助诸侯抗击夷地战争,深受赏识。齐桓公的事迹被后人称为“尊王攘夷”。
9、“尊王攘夷”为口号的原因:周朝,自平王东征以来,周天子的权威大大削弱,王储与其他国家之间的篡夺政变和吞并战争不断发生。同时,边疆民族乘机入侵,中华文明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
10、抑兼并」的主张。尊周室就是效忠于周朝,攘夷狄就是出兵阻止外族入侵,禁篡弑就是禁档姿脊止诸候篡权夺位,抑兼并就是抑压诸候间的兼并战争。
11、抑兼并」的主张。尊周室就是效忠于周朝,攘夷狄就是出兵阻止外族入侵,禁篡弑就是禁止诸候篡权夺位,抑兼并就是抑压诸候间的兼并战争。
12、结果:通过改革,齐国国富兵强,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13、“尊王攘夷”一词最早见于《春秋公羊传》,本意为“尊勤君王,攘斥外夷”。齐桓公利用这样一个口号,有利于其霸业显得合法合理,同时也保护了中原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为中华文明的存续做出了巨大贡献。
14、抑兼并=尊王攘夷尊王攘夷原是春秋时代的词汇,指拥护周天子讨伐入侵的未开化外族。孔子的儒家思想非常推崇这个观念。周室王命不行,诸候国内篡权政变和兼并的战争不断发生
15、齐国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政治上具有优势
16、齐桓公执政以来,在管仲的辅佐下,经过了内政经济军事多方面改革,有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军事实力,适时打出了“尊王攘夷”的旗帜,以诸侯长的身份,挟天子以伐不服。
17、尊王攘夷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制,组建强大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
18、都希望有一个领袖来代替周天子主持大局。一些强大的诸候国于是以「尊王攘夷」为名
19、齐桓公在位时致力于划分和整顿行政区划和机构,将京城划分为6个工商乡和15个士乡,共21个乡。齐国的主要兵源是十五个士乡。齐桓公自己管理五个乡,上卿国子和高子各管五个乡。
20、后来的诸侯争霸也效仿采用,在尊王的名义下相互讨伐,争霸称雄。不过,对于这个口号历史上的孔子、朱熹、顾炎武持有正面评价。
21、抑兼并春秋时期王权衰落,周天子失去了领导诸候的实力,而且诸候经常出现兼并战争,诸候国亦出现以下犯上、篡权夺位的斗争。当时最先称霸的诸候是齐桓公,他要作出改革,于是他提出「尊周室
22、抑兼并春秋时期王权衰落,周天子失去了领导诸候的实力,而且诸候经常出现兼并战争,诸候国亦出现以下犯上、篡权夺位的斗争。当时最先称霸的诸候是齐桓公,他要作出改革,于是他提出「尊周室行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