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了遏制这不断泛滥的对我的同情,我决定对汉语诗歌尤其新诗(现当代诗歌)做一个粗陋的梳理,喜欢的读者可以顺序读下去,不喜欢的可以就此打住了。
2、——孙道绚《忆秦娥·季温老友归樵阳人来闲书因以为寄》
3、冬雪融情
4、轻松无忧
5、——杜甫《又示宗武》
6、
7、
8、要知道,我们是教育者啊!我们的所言所行直接影响着我们每天面对的孩子,并间接影响着中国的未来——你别给我扯“家庭教育更加重要”,我在这特定的语境里重点是谈学校教育,谈教师素养,“家庭教育更加重要”是另一个话题,如果你非要硬说“家庭教育更重要”,那我只能说你是铁了心和我抬杠。
9、
10、星光闪耀
11、——庆馀《近试上张籍水部》
12、作者||杨瑞秋
13、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14、——王维《少年行四首》
15、——范成大《车遥遥篇》
16、周建国去几所特殊学校问了,说7月份才有名额。
17、梦里花落知多少
18、——钱起《谷口书斋寄杨补阙》
19、静心等待
20、对于“白话文运动”利弊的争论至今没有停止过,暂不做讨论。
1、遇你得幸
2、梦幻如初
3、黄关军垂下头,写:
4、——白居易《燕诗示刘叟》
5、你的怜悯我不需要i
6、内心深处。
7、秋天的童话
8、清风摆动
9、我们今天怎样做老师?——教师阅读漫谈之二十三
10、弄颦清笑
11、为什么书不是读得越多越好?——教师阅读漫谈系列之二
12、黄关军遇难后,谷雨实验室采访了他的一位女跑友。他跟她提起过自己的理想,还是用纸条写字的方式:
13、世界末日。
14、毒魂
15、只想听顺耳的话,而一听不合己意的话便愤愤不平,这就是少数自称“一线教师”的人的特征。以最近我的“有趣”经历为例——我写《谁给谁抹了黑——请教屯留县纪委》,为几位AA制聚餐却被通报批评的老师鸣不平,于是赢得网上一片喝彩:“李老师和我们最贴心!”“李老师才是真正的专家!”;我写《体罚并非世界教育的主流》,戳穿有人所谓“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学校体罚都合法”的谎言,便有曾经的喝彩者说:“站着说话不腰疼!”“你来我们这里带个班就知道了!”“李老师离一线老师越来越远了!”;我写《也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对这句流传很广的“名言”提出质疑,于是网上点赞不断:“还是李老师理解我们!”“李老师的文章总是那么接地气!”;我写《夏老师没有自杀为何让有人失望》,于是先前有的点赞者又说:“李镇西变了”“让我们寒心”……
16、
17、——周邦彦《绮寮怨·上马人扶残醉》
18、雨夜孤寂
19、——欧阳修《画地学书》
20、两个人的回忆
1、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抱怨”是不可避免的,谁敢说自己就没抱怨过呢?包括我,任何人遇到不如意多少都会抱怨几句,这很自然。我经常批评的“抱怨者”不是指这样的老师,而是特指那些只抱怨、不工作,或混日子、消极应付、耽误孩子的“老师”。我再强调一遍,发牢骚本身无可指责,有良知的老师也会发牢骚,但正如我前面所说:“他们因此也发牢骚,但发完牢骚后仍然夹着教案走进了教室”,埋怨几句不公,但不因此而迁怒于孩子,不因此而懈怠职业,这样的老师不是我说的“怨妇”。
2、
3、——欧阳炯《贺明朝·忆昔花间相见后》
4、“事实上,所有卓越性教师没有一个陷于贫困的。”李海林老师这句话也许说得有些绝对了——可能也有一些老师很卓越却由于某些原因而陷于贫困,但至少大多数或我认识的许多“卓越教师”,没有一个不是从“一线教师”成长起来的,其中许多人至今依然是“一线教师”,而他们的确没有一个“陷于贫困”的。
5、行星漫游者
6、像困兽渴望自由,却没有出口,连用力嘶吼的能力都没有。他的痛苦没有谁会来深究。即便至亲,也是那隔着千山万水般的疏远陌生,最大的残忍莫过于此。
7、更多精彩文章
8、记者又问,那和妹妹呢?他写下一个字,“少”。
9、正是跑步,把他从命运中拔了出来。
10、半世晨晓。
11、校长|不断跃迁:提升整体学业成就的八次机会
12、
13、时间玩得起我们,我们却玩不起时间,在吃得起苦的岁月里,别太安逸。在吃不起苦的日子里,别太逞强。
14、
15、——李白《春思》
16、一文读懂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教师阅读漫谈之十七
17、岁月如歌
18、
19、
20、前经洛阳陌,宛洛故人稀。
1、半夏时光。
2、2001年9月10日教师节那天,我写下一篇短文《把祝福献给普通的老师们》,其中有这样一段文字:
3、读书人和有钱人,到底谁更有气质?——教师阅读漫谈系列之一
4、夕阳无限好
5、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6、我就是在这个时间点对当代诗歌感兴趣的。2000年前后,我高中毕业。闲来无事弄台电脑在家中上网,正赶上中国网吧遍地,网上BBS和论坛蜂起。我能想起来的,关于诗歌写作的网站就有:诗江湖、他们论坛、橡皮论坛、黑蓝论坛、不解论坛、暗地病孩子、六十七度、春树下、唐论坛、秦论坛、个论坛、灵石岛、界限、丑石、或者、诗生活、星星诗歌论坛、诗选刊、扬子鳄、北回归线、北京评论等等。人气旺的诗歌论坛大抵由第三代诗群中的人物助阵。70后运营80后参与。后来也分出了“下半身写作”“橡皮”“黑蓝”“垃圾派”等等流派。也有按年代粗暴分个七零后、八零后的。
7、这世界上最难熬的,并不是等爱的过程,而是等爱消失的过程。
8、——叶清臣《贺圣朝·留别》
9、
10、不是,不喜欢聋哑,无聊。
11、客路相逢难,为乐常不足。
12、韶华白首
13、空城旧梦
14、
15、江南梦
16、——黄景仁《绮怀》
17、深情不改必坠深海
18、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19、十五彩衣年,承欢慈母前。
20、——白居易《燕诗示刘叟》
1、——白居易《浪淘沙·借问江潮与海水》
2、红尘漫步
3、为惜故人去,复怜嘶马愁。
4、
5、思尔为雏日,高飞背母时。
6、悲酒难觞
7、魂不附体。
8、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9、34岁的他,是2019年全国残运会的马拉松冠军,也是参赛者中唯一的聋哑人。
10、惜你若命。
11、这句话是:
12、单独隔离。
13、小镇青年
14、梦魂不惮长安远,几度乘风问起居。
15、辛勤三十日,母瘦雏渐肥。
16、不知来岁牡丹时,再相逢何处。
17、听风的声音
18、一丝酸楚从我心中掠过。那一刻,我似乎明白了他的网名叫“寂寞一个人”的原因。
19、花开富贵
20、我想成绩好,我想读大学,可老师讲的我什么听不懂,每天晚上自己哭。
1、——宋凌云《忆父二首·其二》
2、古路无行客,寒山独见君。
3、他们诗群:韩东、于坚、丁当、小海、朱文、杨克、吕德安、普珉、于小韦、刘立杆、吴晨骏、鲁羊。韩东《你见过大海》《有关大雁塔》《甲乙》《明月照临》,于坚《尚义街六号》《零档案》《避雨的鸟》,丁当《房子》《故事》,小海《必须弯腰拔草到午后》、朱文《出了门你就在黑暗中》《如歌的行板》(组)《他们不得不从河堤上走回去》,杨克《没有终点的旅程》,吕德安《吉他曲》《父亲和我》,普珉《我从所有的地方回来》《成都书》(豆瓣上有电子书),于小韦《火车》,刘立杆《诗人的月亮》,吴晨骏《生日快乐》,鲁羊《“你是否还愿意单腿直立”》。1985年《他们》创刊,被认为是第三代诗群崛起的标志。“他们”对于中文诗歌、小说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韩东的“诗到语言为止”也好,于坚的口语化写作也好,其实都不新鲜,我武断的把它归纳为韩愈、胡适、韩东一线。而莽汉、非非、他们等第三代诗人最大的贡献,是破除诗歌的“精英化”迷信。诗歌发展出一种平民化的所谓“民间写作”状态。当然更加纯粹的民间化写作,是进入到网络论坛时代才开始的。
4、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5、一笑倾城
6、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
7、——《劝孝歌》
8、迷失方向
9、我要热爱痛苦,我要跑赢全世界。
10、——苏轼《送顿起》
11、梦里蝶舞
12、霜殒芦花泪湿衣,白头无复倚柴扉。
13、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14、五湖四海
15、几乎是前后脚,诗歌出现了现代派、七月派、九叶派等等流派,各有语言或美学主张。时间大体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代表人物很多。卞之琳、戴望舒、郭沫若、何其芳、牛汉、艾青、臧克家、绿原、胡风、郑敏、穆旦、袁可嘉等等。这茬儿诗人大部分是上一茬儿诗人的学生。(比如卞之琳是徐志摩的学生,臧克家是闻一多的学生,郑敏是冯至的学生。)理论方面不讲,直观感受有两个:一是他们大多是出色的翻译家。所以诗歌受西方诗歌流派影响严重,也是后来“译诗体”产生的源头。其实上一代诗人同样学贯中西,只是古典文化已化入他们的骨髓,再反叛也还是在汉语的大传统里。到这一代“崇洋”却严重了。二是时代制约,他们有很多发自肺腑的歌颂诗。《大堰河——我的保姆》《新华颂》《我们最伟大的节日》《甘蔗林-青纱帐》等等。不发自肺腑的也有,比如老舍的绝命快板《陈各庄上养猪多》。这一时期也有很多优秀的作品:卞之琳的《断章》即是新诗的经典之一。“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戴望舒的《雨巷》《我的记忆》,艾青的《我爱这土地》,臧克家《有的人》等等。
16、容颜殆尽。
17、真情难舍
18、——吴伟业《遇旧友》
19、
20、逝去的爱。
1、
2、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
3、断编残简
4、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5、——杜甫《客至》
6、梦回旧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