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南宋出师北伐的目的是收复失地,在政治上并没有明确提出要“迎回二帝”,可岳飞却大张旗鼓宣传“直捣黄龙,迎回二帝”,岳飞自己这么说说也就算了,他还命令军中乐师谱曲,在岳家军中广为传唱,大造声势。
2、靖康元年1126年十一月遭到十几万金军攻打,于月底攻至开皇都开封,同时派康王等三路人往金军,分别割让太原、中山与河间三镇,河北,河东。被围城十几日后听信迷信,派郭京迎战金军,被攻破城门,破城后金军随意封锁城内各地金银为已。
3、更叫高宗不能接受的是,岳飞不听朝廷的训令扩编军队,还依仗武力向驻地富豪大户征粮征税,对地方财政税收横加干预,以抗金之名,私自截留地方财税为己有。岳飞的“岳家军”在高宗眼中,已经近乎于唐末五代的藩镇。
4、金灭了北宋,俘虏了当时的太上皇宋徽宗和皇帝宋钦宗,是宋王朝的一大耻辱,所以岳飞要洗刷耻辱,迎回二圣。
5、岳飞以精忠报国闻名于世,他的想法一直就是恢复旧土,迎回二圣。但是这结结实实的触碰到了赵构的利益。他曾经一度收复黄河以北的大片区域,如果金国妥协愿意用徽宗和钦宗来交换,那么对于赵构而言便是两难。(岳家军口号迎二圣)。
6、绍兴八年底,他反对高宗与秦桧的议和,并上表提出“金人不可信,和好不可恃”。绍兴十年,郾城一战,大败兀术统率的金兵主力,收复颖昌、郑州、洛阳等重镇。
7、“迎二圣,归京阙”,作为雪国耻的代名词,且在十分讲究孝悌之道的宋代,赵构在即位初几年,岳飞就是靠着这个政治口号,收拢朝野军民之心。
8、我不知道岳飞有没有想过在带了两个皇帝回来之后,现在的皇帝该怎么办?再加上当时经常有谣言说要立宋钦宗之子为皇帝,因此那个迎接二圣的口号就成了一种通敌的嫌疑。再后来岳飞更是建议立下太子,这些事情在宋高宗看来,岳飞作为一个武将,是不应该干涉这些皇宫内政的。
9、“撼山易,憾岳家军难”。岳飞的岳家军,只听从他自己的命令。如果他在开封称帝,也会有人支持。若是挥师南下,那么高宗的地位不保。所以岳飞的功高震主,使得赵构对他多有忌惮。最终削去他的兵权,含冤而死。
10、但是可惜的是,一心想要收复山河,血洗“靖康之耻”的岳飞,却被卷入了政治斗争中,最终被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将他杀害,宋朝从此失去了最坚固的保护屏障。岳飞为何而死?原来岳飞一直主张北伐,迎回宋徽宗和宋钦宗这“二圣”,而且意志坚定,战斗力不断加持,眼看着就要收复失地了。但是他却没有想到,他的行为已经危及到了主和派的利益,这其中也包含了宋高宗的利益。毕竟岳飞要是迎回“二圣”,那宋高宗的帝王之位必然受到威胁,朝廷也必然会引发政变,后果不堪设想。所以为了避免这一切事情发生,宋高宗选择先下手为强,他听信秦桧的诬告,顺水推舟定了岳飞的死罪,由此可见,秦桧只不过是一把刀,而真正要杀岳飞的,其实是宋高宗。(岳家军口号迎二圣)。
11、岳飞答道:“臣伏自国家变故以来,起于白屋,实怀捐躯报国,雪复国耻”,高宗听了十分满意。岳飞还说,除了“收复失地”,还要“迎回二圣”。有一种看法,高宗杀岳飞,是因为岳飞要“迎二圣”,而“徽钦既返”,高宗就当不成皇帝了。
12、于是以苟安为国策的高宗,在南宋处于优势时主动求和。《宋史》记载,绍兴十一年也就是公元一一四一年,双方达成合议。金国册封赵构为皇帝,乃为金国附属。并且每年都要向其纳贡金银、丝绢等。而且以淮河为界,北方尽归于金国之手。
13、岳飞(出身贫苦农民之家。联金灭辽时应募从军,曾在张所部任统制,并与王彦一起抗金。后随宗泽守东京,任都统。
14、而宋高宗赵构想要的是南宋政权的稳定,只有国家稳定了,赵构才能安安稳稳的当他的皇帝。对于赵构来说,想要达成这一目的,对内要平衡朝中势力,对外要保证南宋的军事力量可以和金国相对抗。
15、宣和七年1125年大金攻宋,宋徽宗退位,长子赵桓在十二月十三日继位,后庙号钦宗,年号靖康。靖康元年正月同意割让太原、中山与河间三镇,后反悔。
16、所以,在“绍兴和议”之后,张俊、韩世忠乖乖地俯首求饶,都过了关,就是岳飞不能过关。还有史料记载,在双方暗中和谈时,兀术曾给秦桧寄信:你天天求和,但是岳飞却意图北伐,况且他杀了我的女婿,此仇不可不报,“必杀岳飞,而后和可成也”。
17、谥法“德覆万物曰高;功德盛大曰高;覆帱同天曰高”。由此可见,高宗这个庙号也是有着很大的赞誉。除了赵构以外,李治和乾隆皇帝的庙号都是高宗。赵构此人,残害忠良,任用奸佞宵小而且还向敌国俯首称臣。
18、绍兴五年(1135)徽宗死在了金国五国城,绍兴七年(1137)消息传到宋朝。岳飞敏锐地顾及到了赵构的心理,在他给赵构奏折中,或任何场合,再也没有提到“二圣”。
19、宋高宗当然想要收回失去的领土,这一点他和岳飞的想法并无二致,最起码如果能成功也是他这个皇帝的功绩,可是迎回二帝却并不在赵构的目标之内。这两个皇帝,一个是赵构的亲爹,一个是他的异母兄长,无论哪一个回来,赵构的皇位都不会坐得太稳,就算这俩人当不成皇帝,可是太上皇的存在一样会让大宋的内部再次陷入新的权力斗争。作为一个性情耿直的军人,岳飞做到了精忠报国,却做不到对皇帝的曲意奉承。可以说,岳飞其实早就得罪宋高宗却不自知。
20、这就是著名的《绍兴和议》,赵构本想模仿“檀渊之盟”,如同宋真宗认萧太后为叔母一样。但却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完全丧失了主动权。大片疆域沦落敌手,自己也成了敌国的属臣。这就是“完颜构”的来历。
21、在抗击金兵的战斗中,岳飞率领的“岳家军”常常以一当勇往直前,声威大震,甚至金军中都流传着“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悲叹。
22、金灭了北宋,俘虏了当时的太上皇宋徽宗和皇帝宋钦宗,是宋王朝的一大耻辱,所以岳飞要洗刷耻辱,迎回二圣。
23、岳飞是主战派,一心要北伐,而他的口号就是“迎二圣回朝”。其实这样的口号是不天合适的,事儿可以这么做,但话不能这么说。因为当时的皇帝是赵构,尽管宋徽宗是他的父亲,宋钦宗是他的兄弟,但当政者是赵构。一旦他们父子俩回来了,那么赵构应该要咋办,是退位还是不退位呢?岳飞这么做是等于把赵构给放在火上烤,这对赵构而言,是个非常大的麻烦事。所以,赵构显然是不愿意这么做的。
24、出于孝道,他必须将父兄摆在各种利益之前。但倘若二人真的回归,那么自己将何以自处。总不能供奉着两尊太上皇。还政于他们,那更不可能。自己辛苦打下的江山,谁会舍得拱手让人。
25、“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是爱国词人陆游在病榻上所作之句,此外还有辛弃疾的“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表面是在写刘裕,实则表现了自己北伐的强烈愿望。尽管高宗无意北伐,但还是迫于压力不得已做做样子。
26、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岳飞提出了直捣黄龙,迎回二圣的口号,这才使得赵构非常尴尬,不得不杀掉岳飞。实际上,岳飞并没提过迎二圣,真正迎回二圣的口号,是宋高宗赵构本人提出的。赵构每次和金国议和的时候,基本都会向金国提出放回钦宗的要求,直到岳飞被杀宋金议和之后,赵构还多次遣使到金要要求接回钦宗。很多人认为,如果迎回二圣,赵构的地位就保不住了,这完全是想多了。此时宋高宗赵构的地位早已经稳固了,二圣做为外邦俘虏的前帝,即使被救回来,又怎么可能重登大宝?这种事情根本就不会发生。
27、南宋是有这个传统的,当年为了防止武将掌握权力,赵匡胤采取了大量的手段,设置了不一样的制度,分化他们的权力,这倒是没有了藩镇割据,也没有了黄袍加身。但对于外敌,战斗力明显减弱了。立国数百年来,大宋一直采取重文抑武的政策,正是这种思想的反映。所以,赵构也是如此,他为了防止手下的将领威胁自己的地位,可不管其他的。而岳飞手里的岳家军在赵构的眼里,是个不小的威胁。
28、第还有一个说法是金国要求和谈的条件是除掉岳飞
29、其实在我看来,岳飞他所谓的岳家军就像一个割据势力。岳家军一般独自在宋朝北方作战,可以说这种割据势力,在宋朝有了前朝安史之乱的前车之鉴之后,是必然不可能让岳飞这军队长期的活跃在战场上的。因此岳飞之死也是可以说是必然的事件了。因为你们可以试想一下,如果你是皇帝,会允许这么一个不受朝廷掌控的军队活跃在战场上吗?
30、第一条罪名,说岳飞在军中抱怨,国家没救了,皇上不修德。这叫“指斥乘舆”批评皇帝。
31、第三条罪名,岳飞跟张宪说:“我跟太祖爷一样,都是32岁当节度使。”
32、由此我们就要追溯一下历史了,宋朝靖康年间,金军攻破都城东京,也就是今天的开封,掳走了宋徽宗和宋钦宗两位皇帝,带走了皇宫大臣以及后宫嫔妃、丫环达两千余人,此外还掠夺了大量的金银珠宝。此事件一出,震惊宋朝上下,史称“靖康之耻”。而宋高宗赵构在乱世中匆忙登基,一路南逃至如今的杭州地带,正所谓乱世出英雄,在宋朝风雨飘摇的时候,出现了岳飞等一干血性男儿,他所带领的岳家军所向披靡,让金军闻风丧胆。
33、可是,就在收复中原即将实现的大好形势下,宋高宗赵构却连发十二道金牌,下令收兵。岳飞挥泪含恨退兵,不久以莫须有的罪名被毒死。
34、在颍昌之战中,兀术的女婿被岳家军所杀,许多学者相信这封信确实存在,对岳飞的被杀起了重要的作用。
35、而当初赵构用岳飞,也没想到岳飞率领的岳家军那么强悍,可以杀的金兵节节败退。其实当初赵构对岳飞还是非常的信任的,但是岳飞是一个将领,却不懂政治,有一次他明明知道,赵构没有亲儿子,却要上书叫赵构立太子,而且多次提出“收复失地,迎回二帝”。
36、唐安史之乱时,就发生过类似的情况,唐肃宗迎回唐玄宗后,等待唐玄宗的只能是做个太上皇,其实境况凄惨得很。因此对于赵构来说,迎回二圣对自己的地位并没有影响。金人扶植过伪齐的傀儡政权,要是再来一次,把钦宗当成傀儡皇帝,对赵构来说反而更麻烦。史料上记载,有次韩世忠从战场回来,向赵构报告金人退兵了,恭喜陛下。结果赵构的反应是,“此不足喜,惟复中原,还二圣,乃可喜也”。因此赵构为了迎回二圣,特别是钦宗,给金国开出了许多条件,进行了多次谈判,结果金国就是死活不放人,他也没有办法。而迎回二圣,在当时是作为一个口号来喊的,文武百官,黎民百姓,要是不喊两句,自己都感觉自己不忠不孝。
37、建炎南渡初期,赵构被金国军队四处追赶甚至一度跑到海上躲避战火。最后,终于确定了临安为行在。岳飞、韩世忠等人力主抗金,直捣黄龙指日可待。但连年的战乱,导致百姓无以为继而且赵构也害怕岳飞等人拥兵自重在北地称王。
38、其实岳飞的死因主要还是源于宋朝对武将的猜忌。众所周知,赵匡胤忘恩负义,发动了陈桥驿兵变,黄袍加身建立宋朝。这也使得宋朝历代统治者都特别害怕会遭到报应,万一哪个战将成为第二个赵匡胤,老赵家的江山就完了。因此在宋朝,武将一直都是处于被猜忌和打压的状态。而岳飞政治智慧不高,一心想着精忠报国,为此不停壮大自己的实力。当时的岳家军战功赫,在民间威信极高,这已经危及了赵构的威信,而且岳家军之所以为岳家军,可以说他是属于岳飞的私人武装。而岳飞自以为一心为公,根本就没揣摩过皇帝的心思。从没有向赵构表忠心,让他相信自己绝不会造反。因此岳家军的战斗力越强,岳飞的声望越高,越让赵构害怕。万一岳飞统一北方,收复故土之后,起了不臣之心,那么南宋朝廷根本没有抗拒之力,这才是赵构眼中最大的威胁。
39、仍保有大片国土时的大宋钦宗,十二月向金国正式投降。交付全城尽半兵器,搜括开封市内的金银贡献于金军,承认割让北方太原等三镇。而此时康王并没有去金营割地,而是借勤王之名拥兵自守一路南逃。此时正是岳飞出山在康王刘浩下效力时,曾随宗泽与金开战。
40、“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这是抗金英雄岳飞在《满江红》中的慷慨陈词,前文的《绍兴和议》条件之就是岳飞必须死。正所谓“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虽然此句有失偏颇,但不难看出后人对岳飞举的高度评价。
41、第二条罪名,岳飞在撤军时问张宪:“这天下事应该怎么办啊?”张宪回答:“您想怎么办就怎么办。”
42、这三句话连起来听,具有无限的解读空间。历史学讲究“剪刀+糨糊”,秦桧对此自是熟稔,把这三句话黏合在一起就是——岳飞想取而代之。
43、绍兴四年(1134年),岳飞收复襄阳六郡后,高宗封岳飞为节度使,又封他为武昌开国子。之后,岳飞平定伪齐,高宗又加封岳飞为太尉衔,位列三公。高宗召见岳飞,问“中兴大计”。
44、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岳飞和赵构战斗的最终目的不一致,岳飞想要通过战斗收复被金军占领的失地,迎回被俘的徽钦二帝,而当时因为宋徽宗已死,目标就成了将宋钦宗给救出来。
45、“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吹的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林升的这首诗,表面上是写西湖风景,实则是在暗讽当朝权贵忘记亡国之恨。建炎南渡以后,赵构及其幕僚在江南地区重建大宋,史称南宋。在此期间,赵构并未图收复故土北国而是只想做一个偏安一隅的土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