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高斯福庄园》中经常有10多人出现在同一场景,其效果超越了传统意义的戏剧,完全是壁画的境界。
3、
4、奥尔特曼的曾祖父是德国移民,家族姓氏“Altman”在德语中是“老人”的意思。在度过迷茫的青少年后,正式开始创作时奥尔特曼已年近四旬,这对于电影行业初入者来说已算“高龄”,但他却能敏感地吸收“垮掉的一代”的精神给养,始终是一个徘徊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不断用行动抗拒着、嘲弄着体制压迫的老嬉皮。
5、1943年18岁的奥尔特曼成为B-24战机飞行员,被派遣去对日作战。这段梦魇般的二战经历给奥尔特曼的人生留下深刻印记,在执导《陆军野战医院》时全盘爆发清算。与《虎!虎!虎!》和《巴顿将军》这样的好莱坞豪华制作的战争大片都在1970年推出,350万美元极低成本、讲述朝鲜战争时代军医故事的《陆军野战医院》在内涵上却有四两拨千斤的效果,成为战争片中一部颠覆性的里程碑力作。亲身经历过枪林弹雨的奥尔特曼不想被招安拍一部鼓吹暴力的军宣片,也不想老调重弹地表现战争的残酷,他自觉的现代性反战意识着力表达的是战争的荒谬,而这不仅违反好莱坞的原则,更是违背了当时美国政府的越战策略。机智的奥尔特曼采取了“指桑骂槐”的迂回战术,有意地模糊朝鲜半岛的战争背景,努力表现出故事发生在越南战场,尤其是一场医生们的小镇休假戏,奥尔特曼让当地的韩国人戴上越南标志性的斗笠,让观众心领神会的同时又蒙混过了好莱坞的审查,实现了自己的艺术构想。
6、歌手: 宇桐非
7、热映|《爱乐之城》:星梦奇缘拉拉蓝,纵有遗憾也浪漫
8、反骨老嬉皮
9、
10、《纳什维尔》中所有歌曲都是由片中演唱者自己作词的(有些甚至是自己作曲),这些非专业“歌手”结合情境唱出自己的心声,是那么的感人而美丽。
11、(结构)联合式
12、当爱情来了谁又能说我舍 不得寂寞 -
13、1920—20020
14、躲避的爱
15、奥尔特曼是真正的电影导演,用摄影机和录音机讲故事。他的电影虽然大部分改编自小说,却不依赖文字,而是把剧本作为提示性工具,让现场的演员成为直接展现视听的实体。他晚年两部集大成的群戏片《银色·性·男女》和《高斯福庄园》不仅融入他一以贯之的视听语言风格,更是体现了他对人之复杂脆弱的深刻观察。
16、
17、
18、
19、
20、
1、
2、(不去计较 谁对谁错)
3、
4、专辑:《与你同飞》
5、
6、《纳什维尔》中基斯·卡拉丹饰演一位不羁浪子型歌手,他和乐队女主唱上床,心里却惦记着莉莉·汤姆琳扮演的人妻。
7、对于中国观众和电影研究者来说,尽管奥尔特曼是首批掀起新好莱坞浪潮的导演之后来在欧洲电影节又战绩辉煌,可他受到的关注却显然没有同时期的科波拉和斯皮尔伯格等人多。原因大概是奥尔特曼从一开始就下意识地和好莱坞划清界限,用自己的团队进行创作拍摄,不按好莱坞的套路出牌,遭受排挤而难以声名远播。
8、而现在就算拥抱着
9、群戏派对男
10、
11、奥尔特曼在美国独立电影界始终保有自由而另类的反体制作者导演的硬汉形象,他的叙事风格和个人品性对其他电影创作者、现代电影和电视剧都有着深远影响。保罗·托马斯·安德森便是奥尔特曼的铁粉,曾协助晚年患病的奥尔特曼拍摄遗作《牧场之家好作伴》(正如文德斯协助安东尼奥尼拍《云上的日子》),同时也友情出演了2014年的纪录片《奥尔特曼》。他现有的为数不多的影片中很容易找到致敬奥尔特曼的意味:《不羁夜》《木兰花》的精彩群戏流畅地令人难以相信导演竟如此年轻,前者仿佛色情影业版《大玩家》、后者颇像代际理解无能的《银色·性·男女》。仿照《银》结尾收拢人物网的大地震,《木兰花》用了天降蛙雨的宗教灾祸异象来表现对人性的批判,巧的是两片也都有朱利安·摩尔参演;《血色将至》的反西部片对应奥尔特曼的《花村》,片尾字幕更是直接出现“献给罗伯特·奥尔特曼”字样;《性本恶》里穿街走巷飞叶子的嬉皮侦探致敬《漫长的告别》中集绅士痞子话痨于一身、随处擦火点烟的马洛,《性本恶》还拿过2015年第30届美国独立精神奖-罗伯特·奥尔特曼奖(综合最佳群像演技奖)。同样还有著名的独立电影导演斯蒂文·索德伯格,他说:“我整个电影生涯都是假设自己正处在60年代末70年代初,我一直尝试把美国素材与欧洲电影美学融汇在一起。”他学习奥尔特曼群像片的技艺,在《毒品网络》《十一罗汉》等影片中一显身手。C
12、
13、擦肩 而 过 -
14、关于影片片名“ShortCuts”,国内一般通译作《银色·性·男女》,实在是莫名其妙。村上春树在他的随笔集《终究悲哀的外国语》中就本片写过《描绘“卡佛的国家”的罗伯特·奥尔特曼电影迷宫》来说明片名:村上去美国访学,因为是卡佛小说的日本译者就受邀参加本片的内部试映;放映后村上问卡佛遗孀苔丝为何片名叫“ShortCuts”,得到解释为“既是短片集,也是短镜头,更是人生之捷径和细小伤口”。正如在纪录片《奥尔特曼》中朱利安·摩尔解释“奥尔特曼式(Altmanesque)”为“我们如此脆弱”,卡佛也认为“对大多数人而言,人生不是什么冒险,而是一股莫之能御的洪流”。故事正是由芸芸众生避之不及的碰撞产生的,要么随波逐流,要么逆流而上,剧情的发展走向就在于人物的精神意志。
15、群像式电影在奥尔特曼整个电影生涯中占有半壁江山的地位,他的多部影片中有姓名有台词的角色超过20人。对于群戏的掌控与复杂叙事的驾驭使奥尔特曼的群戏片具有统鲜明的创作特征,这也是他以“群戏大师”之名享誉影坛的重要原因,美国独立精神奖中的综合最佳群像演技奖更是直接以他命名。
16、就算用泪水 换来笑容
17、
18、
19、
20、都是本人比较钟爱的歌曲。希望你也能够喜欢
1、当爱情走了谁又能说我不 觉得失落 -
2、(注音)wěi mǐ bù zhèn
3、(相反词)朝气蓬勃、神采飞扬
4、一个导演偏好的影片风格在一定程度上正是他天性特征的投射。奥尔特曼出生于1925年美国中部堪萨斯城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他在平和踏实的时代氛围和温暖健康的家庭背景下成长。那时的物质刺激并不疯狂,也没有激烈的战争和政治运动,这就使奥尔特曼从小形成了安全感强、乐于信任、爱好社交的性格。成年后当上导演的奥尔特曼喜欢随时随地和剧组朋友聚在一起,他精力旺盛,找到机会就开派对,喝酒、聊天、唱歌、跳舞,大家欢聚一堂好不热闹。作为奥尔特曼拿手绝活的群戏片就正是他“派对动物”的个性使然。
5、他把灵魂出卖给魔鬼,再用传奇与“恶行”刻下不朽
6、
7、
8、(如果说我说如果)
9、难道注定就这样
10、曾经就算是一个吻
11、主要表现在服装方面 .
12、《纳什维尔》中所有歌曲都是由片中演唱者自己作词的(有些甚至是自己作曲),这些非专业“歌手”结合情境唱出自己的心声,是那么的感人而美丽。《牧场之家好作伴》中达斯蒂和莱福蒂是一对小有名气的牛仔音乐组合。品味一向偏重的奥尔特曼,却拍了如此恬淡的遗作,似乎冥冥之中自有安排:歌曲终了,人生落幕。
13、
14、空瓶氧气
15、
16、
17、(近义词)垂头丧气、没精打采
18、与人物铺展到全城、事件网状交织的《银色·性·男女》不同,2001年的《高斯福庄园》是发生在一时一地的更具有戏剧冲突感的群戏片。奥尔特曼在1978年也拍过类似的美国庄园片《婚礼》,而《高斯福庄园》则把故事背景移到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英国古老庄园中,杂糅了《游戏规则》式的贵族打猎、度假凶杀和阿加莎·克里斯蒂式的“暴风雪山庄”故事,不过男主人被杀仅是剧情的调料而非高潮,影片直指的是上下阶级的虚伪和人性的丑陋阴暗面。导演蔑视“一切以叙事为中心”的好莱坞传统,把精力放到大量的人物刻画上,虽然主场景只有两个,但线索纷繁复杂,主要演员共23人,经常有10多人出现在同一场景,其效果超越了传统意义的戏剧,完全是壁画的境界。
19、飞翔的奥尔特曼。
20、非主流最基本的意思就是字面上的不是主流的事物,与大众不同。非主流在西方是与主流生活方式不同,体现在一些音乐领域,是一个小众圈子的代表,可是随着非主流在中国的演变与发展,这个词慢慢的处于非常尴尬的地位。
1、我们的回忆
2、
3、《高斯福庄园》的故事发生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英国古老庄园中,杂糅了阿加莎·克里斯蒂式的“暴风雪山庄”模式和《游戏规则》式的贵族打猎、度假凶杀。
4、还有几首不是男女的,但是是说唱的
5、
6、作为新好莱坞的老小子,他敏锐的艺术直觉,令他的很多创新的影音处理手法打开了现实主义的视听新方向。他成为了美国电影史上绕不开的人物。
7、充满颓废 叛逆 充满对社会的不满 .
8、
9、—推荐阅读—
10、
11、(可是离开又舍不得 )
12、还是要求的太多
13、奥尔特曼在群戏片领域的视听语言和叙事手法体现着他的创新精神,同时在传统类型片方面也多有突破,尽力做到不落窠臼。典型例子如西部片《花村》和《西塞英雄谱》:1971年的《花村》发生在美国冰雪覆盖的西部小镇,讲述老鸨和赌徒联合创业开妓院、却因拒绝被收购而引发的血案,影片从布景到人物都很非主流,这样一部讲述美国梦破灭的“冻土”西部片是对西部片类型叙事和神话规则的挑战和颠覆,打破了美国西部历史阐述方式的惯例,近年来的“冻土”西部片还有《荒野猎人》和《八恶人》,不妨看作是对《花村》的遥远致敬;1976年拿到金熊奖的《西塞英雄谱》同样也是不按套路出牌的戏班子西部片,白人与印第安人合作表演赚钱,后又因利益纠纷起冲突,影片不再是惯常的蛮荒与文明简单的二元对立,而是充满现代性的坐而分工、各取所需。
14、
15、(听着你 为我写的歌)
16、生于堪萨斯的奥尔特曼是爵士乐铁粉,思乡怀旧作《堪萨斯情仇》的真正重头戏发生在黑人酒吧中,众多演奏家登台献艺,堪称乐坛佳话。片中甚至有完整的爵士乐手JoshuaRedman与CraigHandy的即兴solo对飙,而默默站在幕前的正是RonCarter。
17、初与奥尔特曼合作的演员常会抱怨不知道他把摄影机放置何处,自己该如何表现。在奥尔特曼的导筒下,摄影机一直在运动:大全景、推拉摇移,在移动轨上放变焦镜头,边移动边变换景别,甚至在直升机上进行航拍。这些运镜手法从他执导早期的成名作《陆军野战医院》时就已拿捏娴熟,比如“鹰眼”偷军车开往战地医院的开场戏。为了把悬念氛围和表演张力持续下去,在叙事时奥尔特曼很少让镜头在切换中将气氛随便中断,虽然这样的剪接和用镜会给观众明确的指向性,但他向来不会小看观众,经常会选用场面调度极其复杂的长镜头来考验观者眼力,比如《大玩家》开场8分半令人眼花缭乱的片场繁忙景象,可算是载入影史的经典长镜头。为了影片节奏的急缓有致,奥尔特曼在介绍人物出场时,会采用广播加特写快切短镜头的方式,仿佛一张张名片把演员推至幕前,这来自奥尔特曼早年在电视剧行业积累下的经验。
18、
19、(我们还能重新来过)
20、纪念|《夏目漱石之妻》:冷暖自知的明治婚姻故事
1、
2、是爱的太少 -
3、
4、金球奖七提七中的《爱乐之城》面前还有这十座高峰
5、
6、1993年在威尼斯电影节上捧得金狮奖、更荣获了全体群星表演奖的《银色·性·男女》是卡佛作品影像化的杰作,奥尔特曼用生活化的散文手法编织了卡佛的九部短篇小说和一首诗歌。影片时间与空间的处理技巧令人称赞,人物彼此的结合互动天衣无缝,真正是一幅浮世众生相。在开场,奥尔特曼通过轰鸣的直升机喷洒杀虫剂的场景,声画剪接进室内人物的行动,再接电视机的新闻画面,这统一了众多人物的出场时间,使情节发展形成社会的横断面。多次用电视节目或广告与现实生活形成蒙太奇,并用声音营造画外空间,这又是一个奥尔特曼跨媒体运用电视的例子。
7、附送折磨
8、《高斯福庄园》的全明星群戏:据说2001年英国最牛的演员不是在演本片就是在演《哈利波特与魔法石》。
9、(解释)形容情绪低沉,精神颓废.
10、
11、总是 会觉得 不快乐 -
12、(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人意志消沉。
13、无数有灵光的导演在好莱坞的掌控下最终都变得无趣平庸,因为好莱坞需要的是才气而非个性,如此才能延续其稳固的价值观并有效地为市场服务。而个性自由的奥尔特曼拒绝服从体制,对于制片人和编剧来说,他是令人头疼的麻烦,只拍自己想拍的东西,且固执己见拒绝修改,对于一剧之本的剧本满不在乎,经常让演员扔掉剧本随意发挥力求真实感即兴感。
14、(好 难过 - - )
15、最后一刻才明白
16、自有后来人
17、RobertAltman
18、六十年代无疑是美国一代人的思想定型期,现代主义哲学、黑人民权运动与反对越战的抗议浪潮为那一时期美国的社会心理打下反叛的基调。而奥尔特曼从思想倾向、艺术创作乃至生活方式上都效忠于嬉皮士的价值观。在1957年初执导筒不久,他就拍摄了美国叛逆偶像的纪录片《詹姆斯·迪恩的故事》,1980年又拍摄续集《詹姆斯·迪恩并发症》。他在众多电影作品中所表现出的对不义之战的厌恶、对民谣音乐的热爱、对官僚机构的挖苦、对奢华表象的揭露等,都未曾偏离一个老嬉皮士多年坚守的自由主义立场。奥尔特曼的反战意识、嬉皮精神和政治理念在70年代的创作黄金期,集中体现在《陆军野战医院》《漫长的告别》和《纳什维尔》中。
19、放弃爱你
20、《纳什维尔》中经纪人丈夫在医院照顾恍惚脆弱的乡村音乐女明星,而她最终还是被枪杀,成为了政治牺牲品。
1、
2、当爱燃烧过谁又能说我不 觉得快乐 -
3、不过还是跟您提供几首网络男女对白说唱歌曲
4、为何两颗心总不知所 措 -
5、
6、与不去强调演员的表情而是展现完整氛围的动态摄影相适应,奥尔特曼对表演的要求也是尽可能地生活化即兴化。秉持“人物中心主义”的奥尔特曼经常把剧本扔到一边,强调“不要给我讲故事,我需要的是人物”,人物立住了故事就成了。他让演员生活在真实状态里,只要符合故事情境和人物个性,台词可以自由发挥、任意更改。他百分百地尊重并且信任演员,在片场让演员承担起责任,自己只是敏锐地捕捉和记录。如此一来他影片中的人物不仅清晰有个性,更重要的是他们身上的细节和生活毛边,完全放开、自然随意的表演就是现实的写照。奥尔特曼的派对属性使演员们都非常喜欢他,他的个人魅力总能把大家吸引在自己周围,并且把每个演员的表演技巧都发挥到极致。
7、
8、我们也能从寂寞中挣 脱 -
9、想象你正处在一个欢乐的派对现场:人们三五成群彼此交谈,你在人群中游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一会儿打量着眼前的男女,一会儿又和远处的某人对上视线。耳边传来时断时续彼此无关的对话,有些你并不感兴趣,有些却吸引着你的好奇心。又有人迎上来为你介绍几位朋友,你快速扫过他们的面孔,一一称呼问好。场内播放着歌词传情达意的音乐,时不时会有广播出现甚至还能瞟到一眼电视画面……这就是奥尔特曼的群戏营造出的感觉,有着丰沛细节和生活毛边,注重临场真实感。
10、我从来没想过 -
11、1973年的《漫长的告别》改编自雷蒙德·钱德勒同名侦探小说,主角菲利普·马洛一般被视作亨弗莱·鲍嘉式沉默高冷的硬汉侦探形象(鲍嘉出演过同样以马洛为主角的《夜长梦多》),而奥尔特曼为了表达自己的政治理念和嬉皮精神,直接把故事背景从40年代的美国改成60年代末,由埃利奥特·古尔德饰演了一头蓬松乱发、说话嘟嘟囔囔、随处擦火点烟的嬉皮侦探马洛。围绕马洛的人物如黑帮、警察、黑色电影标配的蛇蝎女和利用信任耍阴谋的朋友都呈现出与以往侦探片不同的生活化样貌,还有马洛的邻居——那群在阳台无所顾忌做裸体瑜伽的年轻女孩,他们都衬托出马洛万事无所谓的自由主义精神。
12、
13、会有这样的结果 -
14、(该怎么做 - - )
15、欢迎到当地邮局订阅《电影世界》。2017年我刊定价仍为25元,全年300元,每月5日出版,国内邮发代码:12-境外读者请与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联系,国际订阅代码:M6
16、忧伤歌声
17、解析经典|《偷窥狂》:首部展现女性裸体的英国主流电影
18、
19、非主流现象
20、在非音乐片中,奥尔特曼也会选用具有叙事功能的歌曲进行反讽评论或代人物抒发胸臆
1、在声音设计和处理上,奥尔特曼更是走在时代的前列。童年时从黑人保姆格伦那里接触到爵士乐,从此他一发不可收拾地成为了爵士乐铁粉。他为了实现生活真实,会录下各种环境音和对白,不论与主题相关与否全盘接收,再用多声轨叠加技术使之有机交织,这正是他良好的爵士乐修养使然。他影片中的声音具有复式调性的音乐感,加入人声、环境音的“配器”,通过不同乐章渐渐推出主旋律。他对音乐的喜爱也体现在拍了多部音乐片上,如《纳什维尔》《牧场之家好作伴》的乡村音乐、《堪萨斯情仇》《罗伯特·奥尔特曼的34首爵士乐:堪萨斯城的摇摆乐往事》的爵士乐等。在那些非音乐片中,奥尔特曼也会选用具有叙事功能的歌曲进行反讽评论或代人物抒发胸臆,比如《陆军野战医院》开场配合搭载伤员的直升飞机,在背景中响起的颓废金曲“SuicideisPainless”,与故事中段牙医“波兰佬”黑色幽默式的自杀遥相呼应;《花村》中莱昂纳德·科恩的歌曲令人直接面对灵魂细微的颤动,沉溺于美丽又伤怀的遐想之中,同时又兼具叙事功能,“WinterLady”“TheStrangerSong”和“SistersofMervy”三首民谣串联起剧情,替代了旁白,也暗示了角色的心理活动;《漫长的告别》中贯穿全片的“TheLongGoodbye”,只用这一首主题歌却做了多版本变奏处理,表现着侦探漫长调查的焦灼状态。
2、纵使得到奥斯卡提名,梅尔·吉布森也只能去打酱油
3、
4、尊敬的读者:
5、成为了每次 的过客 -
6、
7、奥尔特曼70年代内涵最丰富、视听最成熟的代表作是1975年的群戏音乐片《纳什维尔》。这部影片主要人物多达25个,讲述在美国总统大选季,为了给候选人哈尔·菲利普拉选票和资金,竞选负责人邀请众多流行摇滚明星和乡村音乐歌手登台献艺的故事。导演用音乐巧妙地串联起爱情、家庭、婚姻、政治、娱乐八卦、死亡谋杀等一系列事件,实乃乡村音乐发源地纳什维尔的芸芸众生相:歌星乐队经纪人,政客记者追星族,士兵刺客嬉皮士,梦想幻灭乐声扬。普世欢腾下掩藏着无出路的脆弱迷茫和伤感,奥尔特曼再显群戏大师派对男本色。影片开场竞选宣传车开上街道,之后反复在影片中出现,竞选演说不断从车载喇叭中广播出来,虽然常被推到很远的背景,却成为结构整部影片的画外音。另外,奥尔特曼还一意孤行地修改了原剧本里某女孩自杀的消极结尾,变成竞选条幅前登台演唱的明星歌手被游荡在人群中其貌不扬的男人开枪谋杀,为了安抚人心,年老的男搭档大喊“这不是达拉斯!”(肯尼迪总统遇刺事发地)。骚动喧嚣过后人群麻木漠然,继续合唱着“Itdon’tWorryMe”,让影片成为美国政治的预示,把讽刺力度推向高潮,奥尔特曼就是可以在一部细腻的音乐片中把人性的复杂和政治的肮脏处理得微妙而含蓄。具有黑色幽默意味的现实是,当1980年约翰·列侬被枪杀时,奥尔特曼曾被《华盛顿邮报》的记者致电指责应对暗杀负有责任,认为《纳什维尔》的结尾具有教唆性,可这分明是对世人的警示:为了吸引公众注意,疯狂会把普通人推上悬崖。从视听手法上看,此片的声音剪辑方式及镜头处理非常独特,形成奥尔特曼日后的技术特色,即重叠对白与移动摄影。本片的场面是嬉皮士式混乱放纵的,看似一片杂乱的场景里却包含了导演的匠心独运。复杂的人物与摄影机调度使画面的信息量异常丰富,以致观众应接不暇。这符合巴赞提出的长镜头场面调度理论,即观众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部分欣赏,给观众较大的观影考验的同时也会带来充实的满足感。
8、非主流的本来意思是 个性 张扬 与众不同 ..
9、(爱上你是我的错 )
10、也值得 - - -
11、但是现在90后的非主流已经完全不止这些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