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李子勋
1、北京123中学,校规有200多条。北师大附中校规只有几条。
2、李子勋曾说过很经典的一段话——“在过去的很长时间里,中国心理学的状况是:没水,船浮不起来,搁浅在那里;但是现在,愿意从事心理咨询的人多了,愿意找心理医生的人多了,这个行业有了水,心理学这条船就可以浮起来了,可以成长、扬帆了。”
3、说到对李老师的了解,最早是通过心理访谈节目。李老师咨询方式灵动,不拘一格,是会用肢体倾听的心理咨询师,在心理访谈做专家的时候,他做咨询的样子,成了很多心理咨询师做咨询的模范样子。可以说,对心理咨询事业影响久远。李老师是主张后现代的心理咨询风格的,在国内培养了很多心理老师,传播后现代的心理学思想,传播他的灵动的后现代心理咨询技术,受到心理学爱好者的青睐。他播撒的这些后现代心理咨询的种子,一定会在中国大地上开花结果,促进人们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
4、怀疑是一种无形的力量,这种力量可以一点点地创造出—种“现实”,最终让怀疑被证实。越怕失去什么,结果就越会失去什么,这就是生活不变的哲理。
5、李老师对心理学界的影响将一直流传下去。
6、美国只有一条规则:你的行为不要影响他人。
7、《人生困境整理术》中,李子勋从心理学视角、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的智慧,来解读现实中人的自我成长、职场、家庭、爱情婚姻等方面遭遇的心理困惑。
8、可是5年以后,妻子发现自己最初的怀疑是对的。是不是妻子就失去了什么?
9、如何定义“更好地生活”?在李子勋看来,有两个关键词:一是自取所需,一是随遇而安。
10、4/ 怀疑是一种无形的力量,这种力量可以一点点地创造出—种“现实”,最终让怀疑被证实。 越怕失去什么,结果就越会失去什么,这就是生活不变的哲理。
11、李子勋生前挚友,著名心理学家朱建军说,其实早在“中德班”之前,大约1992年前后,一群来自各行各业的对心理咨询领域颇感兴趣的人,在北京自发组织了心理学研讨小组“心灵绿洲”,经常一起开研讨会、办活动。
12、学会用不解决的方式去解决。
13、李子,别名麦李、脆李、金沙李、嘉庆子、李实、嘉应子。李子饱满圆润,玲珑剔透,形态美艳,口味甘甜,是人们喜食的传统果品之一。它既可鲜食,又可以制成罐头、果脯,是夏季的主要水果之一。我国大部分地区均产,以广东、广西、福建等省最多。
14、所谓的成败是他人的判断,幸福感才是自我的冷暖自知。
15、7/ 真正的“自我蜕变”不是形而上的,而是把“成为社会、他人喜欢的人转变为成为 自己喜欢的自己”。 这种转变核心是心理上,不是形式上的。
16、《心理访谈》有这样一期节目:
17、这世界上真的有人感觉幸福吗?真的有人完全实现了梦想吗?你是否相信它,是你能够保持多少温暖度的关键。
18、“心胸宽阔,光风霁月”
19、李子勋老师带给我们什么
20、人生的三个重要时期:2~5岁;11~16岁;18~25岁。一般人过了25岁以后就很难改变了。
二、李子勋享年多少岁
1、搞清楚到底是早恋对孩子产生了影响还是我们做家长的对孩子“早恋”的态度在对孩子产生不良影响。
2、在李子勋看来,家庭治疗并不玄妙,它的精髓在于对事物的观察与众不同。
3、心理咨询能做的和不能做的
4、回复目录,提取所有往期文章目录,点击标题即可阅读
5、投射性认同:妈妈关注孩子的什么,孩子就会成为什么!你关注他撒谎,而且只关注他撒谎的行为,而且每次你都能找到他撒谎的坚实的证据,那孩子就会认为他自己就是一个liar。
6、有一类“狡猾”的孩子,把他们的情绪问题通过躯体的症状表达出来,被现代医学标定为多动障碍、胃肠型癫痫、头疼、消化不良、心慌、支气管哮喘等儿童心身疾患。
7、同理,父母一定要对孩子做美好假定,必须有勇气相信孩子的未来会比自己强、比自己好,这样父母想教育孩子的欲望就会减轻,就会更多地欣赏他成长,看着他发展,给他支持。而孩子也会一步步成长为父母假定的那样。这就是内在塑造的美妙过程。(作者吴颖单位:《父母必读》杂志社)
8、目前国内许多心理医生自学一点书本知识,考取一个资格证书就去给别人治疗。他们凭着自己的热忱,在现实中运用各种可能已经非常陈旧的理论去对待当事人,甚至把自己的东西强加给当事人,这非常危险。每一个心理咨询师都应该以多元为导向,以当事人为中心去思考,而不是符合什么理论。
9、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少的可怜,而且大多数将来都用不着,鼓励孩子多看书,看各种各样的书。
10、一位大学心理教师说:“被李子勋点亮的不仅是心理工作者们,还有读者、病人、记者、还有各行各业与他有过各种交集的人们。”
11、孤独感引发人两种基本的心理需求:一是人的归属感,一是存在的焦虑。
12、“你疯,我比你更疯!”——撒提亚
13、1999年7月,李子勋发表《探寻问题的本源——家庭教育与家庭治疗》,第一次对公众讲解什么是家庭治疗。
14、关于孩子的学习与养成教育。
15、“我给自己定位:既是心理咨询师,又是一个科普作家。”李子勋选择与许多媒体合作,无论是报纸、杂志还是电台、电视台。他做这一切,目的就是要让中国大众听见和看见心理学。
16、16~25岁是依赖网络的主要时期,当他的自我认同完成之后,他就会离开网络。
17、反向技术的运用:破坏早恋的最好的方法就是恶心她。妈妈更喜欢、更关心女儿的男朋友,夸奖她的男朋友,总是说那个男孩好,女儿就会说他没没有那么好,还有比他更好的呢,她就会去注意那个男孩的缺点。
18、https://www.meipian.cn/c00rrku
19、先生以这样的精神和行动践行着他的一生,作为后辈,重读李子勋先生的经典语录,仅以此表达对先生深深的敬意。
20、生命与情爱是一个缓慢展开的过程,没有什么事情是可以忘却的,经历过的东西都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不可忘却也不可消除。
三、李子勋结过三次婚
1、李子勋处理个案的一般模式
2、当孩子考的很好时,你可以表现出高兴,但不要告诉他你是因为他考的好而高兴。
3、人在胚胎中的发育会重复所有生物的演化过程。心脏细胞最古老,最先发育,左脑是比较年轻的细胞,右脑细胞比左脑更古老。不要在右脑饱满之前开发左脑。
4、当孩子在涂鸦时,千万不要让他去学画画,因为当他要画出被别人认同的画时,他就会对绘画失去兴趣。
5、东方家庭的孩子比较善良但幼稚一些;西方家庭的孩子更独立,不会因家庭琐事而争吵,他们大多关注一些价值观方面的东西。
6、“中德班之所以有很好的成果,很大程度因为参与者在此之前已经做了好多工作和努力,基础很好,这种情况下大家再一起到中德班进行深造。当时国内心理咨询行业刚刚开始,不像现在有这么多资源,大家互相支持,互相指导。”
7、生活需要的是智慧而不是技巧。
8、“活着的意义”是文化对人的一种精神压迫。我们为什么需要意义?是我们的文化要求我们这样做。生命本身是依自然法则而存在的,生命的意义却是人类社会的文化法则赋予的。
9、带你重新认识心理痛苦与心理咨询
10、1999年,李子勋在“中德班”毕业时,对德国老师宣布自己的10年规划是要做一道桥梁,让心理学走近大众。
11、其实,只有心态真正平和,才能写出温度刚刚好的文字。就和烹饪一样,烦躁往往做的口味过重,恍惚最容易糊锅,伤心一定火候不对。
12、生与死是这个世界上最奥妙无穷,但同时也是最自然不过的现象。我喜欢把生死看作是一种宇宙时间的属性。生命一定会来,又一定会走,从不停止,亦不重复。它存在着,同时亦不存在。甚至我以为,死的境界与生的境界是一致的。感觉到死的蜇伏,能让你更好地品味生的从容。
13、中国。李子勋,男,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中日友好医院心理医生,首届中德高级心理治疗师培训项目学员,心理协会北京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委员会成员。2018年10月24日凌晨两点,著名心理专家李子勋先生因病去世。中文名:李子勋外文名:LiZixun国籍:中国民族:汉族扩展资料:父母必读创刊背景1979年在北京市委宣传部一次会议上,徐惟诚针对当时儿童教育情况提出一个建议:多出一些专供中青年父母阅读的出物,当时北京出社领导对这个建议十分的重视并很快开始着手。在创刊过程当中,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为这个刊物题写了书名。1980年4月《父母必读》杂志第一期创刊号首印10万册,加印了26万册。
14、来源|中国青年报(ID:zqbcyol)
15、在太太怀孕之后,到孩子6岁之前,丈夫就是做牛做马也应该,这样可以让太太顺气。
16、李子勋提醒说,孩子的很多所谓缺点,实际上是父母的价值观建构出来的。人的认知过程非常神奇,不要以为我们看到的、听到的、触摸到的就是真实的,其实常常只是被我们的价值观建构出来的结果。就像孩子的许多所谓缺点,实际上只不过是父母过度焦虑的副产品。
17、在妈妈的眼皮底下让他早恋,不要对他说NO。让他把女朋友领到家里来,在妈妈所能控制的范围内让他跟异性朋友交往。
18、有时候家庭会出现一些分裂现象,不一定非要处理,只有家庭成员都觉得这种关系不好,不舒服,自己愿意变,才是安全的转变。李子勋说:“我希望家长能够扩大眼界,看到更多层面的、不一样的东西。家庭中的不平衡,其实就是家庭存在的方式,并不值得急于处理,否则可能就会把问题搞大。”所以他从不建议家庭治疗师告诉父母:“你错了,你要改变。”
19、你内心能容纳1万人,你就能当将军。你内心连一个人都容纳不了,你连士兵都当不了。
20、4年级以下的小学教师必须要长得漂亮,要温柔,这样孩子就较少出现青春期逆反。
四、李子勋老师忠告女生们在恋爱中我们最好避免喜欢上一些
1、从此之后,李子勋开始写专栏,将家庭治疗所包含的重要意义普及到千家万户,犀利而深刻地用各种生活情境点出了家庭关系中存在的问题。
2、李子勋,男,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曾任中日友好医院心理医生,首届中德高级心理治疗师培训项目学员,心理协会北京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委员会成员。中央电视台《心理访谈》、《实话实说》,北京电视台《心理时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星星夜谈》、《情感世界》特约心理专家,汇名家网特约讲师。《父母必读》、《女友》、《时尚健康》等健康与时尚杂志的专栏作家。
3、让精英分子做幼儿园和小学老师
4、孩子的有些错误还会激发父母早年的心理创伤,无意识地想通过教育孩子去纠正自己几十年前的错。
5、进入青春期,性的发育已经很成熟了,在性方面有需求或者感到好奇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6、勋位是北洋政府时期对有功之臣授予的荣誉性称号。1913年1月13日,民国发布《勋位授予条例》,在条例中有这样的规定:“凡民国人民有勋劳于国家和社会者,授予勋位。”勋位分为六等:大勋位、勋一位、勋二位、勋三位、勋四位、勋五位。凡获得勋位者,依法律享受一定的年金。
7、李子勋平和而有智慧,总能够给人安全感;他不反对主流,但是会做一些主流边缘上的思考,他让大家的思维和心智变得更开阔,想到更多可能性,而不是刻板、单一的逻辑。
8、11/ 生命中没有多余的东西,经历过的都是你的资源。
9、https://www.jianshu.com/p/4c1adb2e4045
10、很多人知道李子勋,都是因为央视的《心理访谈》。
11、对孩子而言,哭是磨砺内心的细腻,笑是培养性格的豪爽,不哭不笑的孩子反倒需要我们关心。哭有时是一种愤怒,不是悲伤。
12、本人理解:大的方向应该是一致的,但是具体的方法可以有不同,父亲有父亲的特色,母亲也要有母亲的特色。让孩子感觉到父母双方有着不同的教育方式,但是尽管不同,都可以让孩子健康成长,两种方式都是孩子喜欢的,可以接纳的。双方只是方式的不同,但是不可以存在对立。不同的方式可以让孩子感到世界的丰富多彩,而严重对立的教育方式却会让孩子分裂。
13、分享孩子玩电脑时的快乐。
14、如果本书对读者有一星半点的帮助,能够引发读者以灵动创意的心态去应对各自的生活情景,我会感觉欣慰。
15、关系不好,那么可能需要心理咨询的帮助,协助你去了解自己所受到的影响,就可以找到办法去面对和解决问题的。你可以从自己现在的人际关系和问题出发去思考。
16、李老师去世当天,海蓝博士写下了上述文字。
17、李子饱满圆润,玲珑剔透,形态美艳,口味甘甜,是人们喜食的传统果品之一。由于其具有美容养颜的功效,因此又被称为“驻色果”。李子既可鲜食,又可以制成罐头、果脯,是夏季的主要水果之一。我国大部分地区均产,以广东、广西、福建等省最多。
18、“你是装的还是真的?”面对有问题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调皮、磨蹭等等,你换一种眼光去关注他,当你这样问的时候,你就不会用原来的眼光看孩子,你就不会对孩子产生投射性认同。
19、事物的多面性可不是只有好和坏两个方面,每种事物的存在是自在的,不是他在的。人对事物本身的评价或者观察都是外部给予的,非物质自在的。好坏对错、大小方圆,都建立在观察者内在的认知与价值观基础上,所以观察出来的东西已经不是事物本身。
20、孩子的攻击性是一种生命的能量。
五、李子勋老师忠告女生们在恋爱中
1、人终究是孤独的,社交在某种心理层面上也是为了逃避孤独。一个人即便拥有众多好友,也依然摆脱不了孤独的煎熬。不喜欢或者不善于社交的人恰好是不太怕孤独的人,他们更能直面孤独与寂寞,自在地活着。
2、“自我是一个流动着的概念,每一个体验都在改变着自我的内涵,让人意识到过去未曾意识到的东西。我们也不能评价他人的选择,生命自有自在之道,该经历的艰难险阻还得去经历,不然生命就无法扩展到一个更广阔的内涵,经历过你才活过,不想经历苦也未知甜的意义。经由后悔你可以再选择未来,而非过去,明白这一点,后悔就是一个有价值的情绪。”
3、所以,选择美好的假定,并没有失去什么,却获得了与这个假定同在的幸福感。
4、孩子的问题源于家庭功能不良
5、早恋是中国人创造的名词。
6、在技术帝看来,他们不能去给出一个简单的有或者没有,这不符合概率学。我想,这本书也没给出一个确切的答案。
7、李子勋是较早的中德心理培训班学员,现在中日友好医院坐诊,咨询风格较为轻松,效果也不错。你要是去的话,需要提前预约。
8、30年生命哲思完整收录,李子勋遗留之作
9、对于孩子的“早恋”,家长在内心里要认同,这是一件在人类社会中很普通的事情,不必过于的干扰他。
10、李子勋先生: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曾任中日友好医院心理医生,首届中德高级心理治疗师培训项目学员,心理协会北京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委员会成员。中央电视台《心理访谈》、《实话实说》,北京电视台《心理时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星星夜谈》、《情感世界》特约心理专家,汇名家网特约讲师。《父母必读》、《女友》、《时尚健康》等健康与时尚杂志的专栏作家。
11、在痛里面反思前进,是很多人的不得已而为之。但如果没有温暖的鼓励,如果没有对温暖的相信,人是多么容易放弃自己啊。
12、我们需要先变得不纯洁,去做随心所欲的事,然后才能去要求上帝的宽恕。
13、1999年,作为首届“中德班”的学员,李子勋老师在“中德班”毕业时宣布了自己的10年规划——要做一道桥梁,让心理学走近大众。
14、用文字去干扰他,而不是去评判他的对错。
15、李子勋曾是首届中德高级心理治疗师培训项目学员,他参与的“中德班”对中国心理学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其专业性和系统性,提升了中国本土治疗师的视野和技术水准。之后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心理咨询和治疗师,例如李子勋、杨凤池、朱建军、曾奇峰等。
16、爱一个职场女强人,男人得到的是整个世界,失去的只是一点可怜的自尊。
17、链接:https://pan.baidu.com/s/15bbHDlqFy4jNYN44NZs7RA提取码:nin3李子勋从心理学视角、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的智慧,来解读现实中人的自我成长、职场、家庭、爱情婚姻等方面遭遇的心理困惑。帮你重新打开视域,重新带着好奇的心,去看待自己。
18、面对孩子的“问题行为”,生物学家易看到孩子家庭个性遗传或脑生化代谢的紊乱,社会学家和教育学家易看到家庭和社会教育的失措,心理学家却用发展的眼光看孩子的症状,认为孩子的问题是成长的问题,可以通过促进孩子长大去解决。
19、让孩子的某一方面出类拔萃。当智力在某一点上达到优秀时,智力是会拓展的。若孩子厌学,你可以让他专攻某一门他最喜欢的课,其他学科先放弃,当这门课达到优秀时,其他课就会自然也好起来。
20、在孩子没有学会分类之前,不要让他认字。过早的认字会让孩子丧失掉他的图形思维。文字思维是趋向于简单化,这是脑神经的运作机制:它能用两个神经完成的事情,就不会去用10个神经去完成,而图形思维则是需要大量神经参与工作的。一旦孩子过早的认识字,他就会仅仅发展文字思维而丧失图形思维。他就会习惯于用简化的、概括性的文字去描述世界,而这种描述是极不完整的,因为他只能用文字描述,而不能很好的画出来。
六、李子勋
1、“当一个人离开人世的时候,他不会后悔自己做过什么,因为做过就是生命的获得,他只会后悔那些该做而未曾去做的事情,因为已经没有机会再去获得了。”
2、李子果酸含量高,多食伤脾胃,过量食用易引起胃痛,溃疡病及急、慢性胃肠炎患者忌服。李子多食易生痰湿、伤脾胃,又损齿,故脾虚痰湿者及小儿不宜多吃。
3、对一个男人来说,需要问自己害怕不害怕面对一个意识觉醒、要求平等的爱的权利的女人。
4、成就孩子有时只需一个假定
5、李子勋是较早的中德心理培训班学员,现在中日友好医院坐诊,咨询风格较为轻松,效果也不错。你要是去的话,需要提前预约。
6、家庭治疗强调关系,看是什么样的关系令人不舒服,提问总是围绕家庭中的关系,而不是这个家庭在干什么。有的家长会问:“老师很重视孩子的学习,你不强调孩子的学习,那我的孩子在班上老受气怎么办?”对于这类问题,家庭治疗师会说:“在班级里,有的人就是扮演被表扬的孩子,有的人就是扮演被惩罚的角色,这就是一个游戏。每个教室中,都有两三个孩子是榜样,他们是老师和整个班集体培养出来的;也有几个孩子是淘气的,你的孩子就不幸成了淘气包。但这仍是孩子成长中的一个过渡,一个状态,不要把它固化起来。”
7、而李子勋认为,家长害怕孩子犯错误、变坏,所以格外关注所谓不良信息和孩子可能变坏的征兆,并且强迫孩子去改变。但越放弃美好的假定,越去关注坏信息,这个孩子身上的坏信息就会越多,直到有一天,这些坏信息把父母跟孩子一起压垮。
8、对我来说,我在其中照见我自己。我曾经不那么喜欢”温暖“这个评价,那是我自己的叛逆其实还没有完全被消解。但现在,我希望,我能成为一个更温暖的作者。
9、10/ 爱是一种体验,有爱的体验的人风吹过是乐,雨飘来是喜,内心洋溢的爱把世界渲染出美丽的颜色。
10、亲子关系中必须思考的6个问题
11、自在成长:所有经历,都是完成自己
12、在百渡搜索上面输入“李子勋”就可以看到许多关于他的信息下面这个博客地址上有一篇文章叫《李子勋thanksgiving》可以看看——
13、只给孩子一条规则——尊重爸爸妈妈就足够了。
14、而所谓的整理,在我看来,是一种觉察。只有足够的觉察,你才知道什么需舍,什么需留。只有清楚觉察后,将它变成你的思维,你才有勇气舍,有勇气留。
15、孩子在5~6岁以后才有心理发展。
16、犯错是一种心理需要。孩子小时候犯一些错误,通过错误来确知与外界或他人的关系,可以获得对犯错的“免疫”。
17、完美的东西意味着终结或死亡。追求完美的人会终生处在自我放逐中。
18、部分李子勋老师的专访内容
19、天妒英才。2018年10月24日凌晨,李老师因病去世。
20、“心理治疗不是去考古,不是去找到他的创伤,或者是寻找问题的原因,更多是陪伴着来访者走过他生命中艰难的路程。”李老师强调把改变的责任和方式交给求助者,由求助者去决定他要走向何方。
1、情绪障碍是孩子内心对家庭处在矛盾对立中的一种逃避(一种分离愿望),而躯体症状则是无数次分离受挫后情绪压力下的躯体化。
2、李子勋老师在其遗留之作《自在成长:所有经历,都是完成自己》中对大家说:
3、敬畏之心是对不知道的事情不要去作评价,比如一件事情爸爸妈妈确定不了,如韩剧,当父母对电视剧不理解,或者是没有看到,只是听了一些评论,而女儿问你的时候你就开口否定她,这就是没有敬畏之心。
4、“可以害怕,但不可以逃走”既是利用系统脱敏疗法时李子勋老师的一句温柔提醒,更是李老师带给心理咨询的一方新天地。
5、纠正孩子的错要先解决好父母内心的情结。
6、打孩子可能会让孩子变成好人,变成听话的人,甚至是愿意好好学习的人,但不能打出有创造力的人。
7、是的,从上世纪90年代初至今,在众多中国心理学从业者的集体努力下,心理学在国内已被大众广泛接受和理解。尤其是李老师参与的《心理访谈》等节目,心理咨询在极短时间内变得家喻户晓,许多人开始知道“原来还有一门学问叫作心理学”,对心理学、心理咨询感兴趣的人越来越多。
8、最初我们对未出生的孩子的态度会影响这个孩子。
9、传统社会,热衷用家庭成败来评定女性,用事业成败来评定男性。但事实上,在心智成长上,最能影响男人女人思维的,都是情感,只是最后折射到其它方面而已。
10、如果要用一个词形容李子勋的风格,有一个词最为妥帖——儒雅。
11、那么,如何重新解读问题,如何给问题重新赋义呢?读者可跟随我慢慢去熟悉这些方式。
12、婚姻和爱情都是自己的事
13、李子勋老师比较忙的,全国想找他咨询的人非常非常多。你可以先求助当地比较优秀的咨询机构看看。
14、我们的社会已经把本身是对孩子科学兴趣、文艺修养、运动与身体素质的培养变得很功利,远不是在为孩子的心身发展思考。
15、中国的妈妈对孩子的依恋比孩子对妈妈的依恋要多。
16、“惊悉子勋老师离开了我们。心中无比悲痛。一代心理学的骄子,一个大众心理学的启蒙老师,一个点燃了成千上万的家庭和个人生命希望的人,一个好老师,好朋友,就这样走了。你走的太早、太匆忙……
17、犯错是孩子的权利,也是孩子成长的资源!敢犯错误的人都会是一些有希望的人!
18、扰动:当家庭中存在僵化的状态时,一定不能重复旧的、无效的做法,一定要引入新的因素去“扰动”这个僵化的系统。这个新的因素就是新的方法,不管是什么样的方法,只要不是原来就有的方法就好。
19、我坚信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大多来自于我们没有意识到个体阅历与他人阅历间存在着差异,生活法则并不存在所谓的同一性或通约性。人生这条道路上没有专家,能够与读者进行些许分享,吾心足矣。
20、让他的座椅不舒服。调整高度、撤掉坐垫等等。所做得这些不要让他感觉到。
1、(死的境界与生的境界是一致的)
2、“自由自在地做自己”的唯一办法就是无条件地接纳和喜欢自己。
3、关于中国心理学和心理咨询的发展,李子勋老师有一段很形象的描述——“在过去的很长时间里,中国心理学的状况是:没水,船浮不起来,搁浅在那里;但是现在,愿意从事心理咨询的人多了,愿意找心理医生的人多了,这个行业有了水,心理学这条船就可以浮起来了,可以成长、扬帆了。”
4、很多精神障碍的人,他们其实很更单纯,更聪明,更适应自然。正常人因为太理性而变得更疯狂和退化。精神病人在自然中的生存能力相当强。
5、哭与笑是一种情绪的流动,爱哭的孩子与爱笑的孩子都是情绪饱满的。
6、家庭治疗的方式就是,当一个孩子出现心理和生理症状时,一家人都来到医生的诊室,与心理医生共同形成一种治疗小组。医生走进家庭,用一些专业技术参与、引起和促进家庭成员间的互动与交流,从中发现家庭在结构、界限、权力等级、亲密关系等方面的问题。
7、假如咨询师对当事人糟糕的东西感兴趣,当事人总会告诉他比原来更糟糕的故事。因为当事人会无形中把咨询师的期待放进去,会无意识地迎合咨询师——是咨询师的内心地图决定了咨询如何继续推进。
8、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余时,有书。
9、在这本书里,我期待用一种多元文化视角来解读生活中的麻烦,很多人与自己、人与人、人与亲情、人与社会、人与自然间的冲突,因为我们认为它是问题才存在,因为在意才被深深地影响。
10、所有左脑的信息都要经过右脑的处理,所有过早开发左脑的人,在到了初中2年级的时候就会落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