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子夜吴歌秋歌
1、首句是写景,同时又是紧扣题面,写出了“秋月扬明辉”的季节特点。而见月怀人是古典诗歌传统的表现方法,加之秋来是赶制征衣的季节,所以写月也有起兴的意义。此外,月明如昼,正好捣衣,而那月光,也容易勾起思妇的相思之情。
2、长安城内一片月光,千户万户都在捣衣。秋风吹送捣衣声声,家家怀念戍边之人。何时才能平息边境战争,让我丈夫结束远征。
3、整首诗写征夫之妻秋夜怀思远征边陲的良人。虽未直写情感,却字字渗透着真挚情意;虽没有高谈时局,却又不离时局。
4、《子夜吴歌.秋歌》唐李白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注释:①子夜吴歌:六朝乐府有《子夜歌》,因为主要在吴地流行,所以也称《子夜吴歌》,多是描写男女恋情的。②捣衣:将洗的衣服放石砧上捶打。这里指人们准备寒衣。③玉关:即玉门关。④平胡虏:平定侵扰边塞的敌人。虏,对敌人的蔑称。良人:指丈夫。罢:结束。译文:长安城一片皎洁的月色,千家万户传来洗衣时将衣服放在砧石上用棒棰打的声音,秋风吹不掉之意,总是思念玉门关的情思。什么时候才能扫平胡虏,亲人可以停止远征。
5、来唤醒你那最真挚的情缘
6、本诗写征夫之妻秋夜怀思远征边陲的良人,希望早日结束战争,丈夫免于离家去远征。虽未直写爱情,却字字渗透着真情厚意;虽没有高谈时局,却又暗示时局。从类型上看,具有边塞诗的风韵。
7、《子夜吴歌·秋歌》描写了月色如银的京城,表面上一片平静,但捣衣声中却蕴含着千家万户的痛苦;秋风不息,也寄托着对边关思念的深情。读来让人怦然心动。结句是闺妇的期待,也是征人的心声。
8、在这首诗中,虽然只有六句,但是却将一幅月光下中国古代女子对远方征夫深深的思念之情的画卷铺展开来。诗人融情于景也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
9、子夜吴歌·夏歌(作者)李白(全文)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
10、《子夜吴歌》是六朝时南方著名的情歌,多写少女热烈深挚地忆念情人的思想感情,表现非常真诚缠绵,李白正是掌握住了这种表达感情的特点,在本诗中成功地描写了闺中思妇那种难以驱遣的愁思。
11、“明诗意”是要了解整首诗的意思;
12、点上方“唐诗宋词朗读者”,再点击“关注”。
13、每天一首古诗词,腹有诗书气自华。
14、小学生必背古诗词|《望洞庭》
15、长安城上一片明月,干家万户都传来阵阵的捣衣之声。
16、秋风吹不尽的,总是思念玉门关的情思。
17、最后两句历来有人评说“不如弃去”,而我认为这才是李白的诗,没有忸怩,没有欲说害羞,情浓欲诉,正需要这直抒胸臆的两句才来得舒畅。何况,这也使得诗歌内容得以深化,具备了更有意味的社会意义,那就是表现出古代劳动人民冀求能过和平生活的善良愿望。
18、小学生必背古诗词|《浪淘沙》
19、《子夜吴歌·秋歌》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借乐府旧题而创作的古诗。
20、万户:千家万户。捣衣:把衣料放在石砧上用棒槌捶击,使衣料绵软以便裁缝;将洗过头次的脏衣放在石板上捶击,去浑水,再清洗。
二、子夜吴歌秋歌是谁写的
1、《秋歌》写景抒情,情景交融。《冬歌》写法有何不同? A.丈夫 B.铺棉絮 C.怎能够 D.制成衣服 两诗的主人公都是思念征夫的妻子。所不同的是《秋歌》是群体形象,《冬歌》是个体典型。 《秋歌》是正面写思念之情,而《冬歌》却纯从侧面落笔,通过形象刻划、动作细节描写、心理捕写相结合,寄托对丈夫的思念与关心,具有情节性和戏剧味。
2、小学生必背古诗词|《望庐山瀑布》
3、原文译文对照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译文长安城内一片月光,千户万户都在捣衣。秋风吹送捣衣声声,家家怀念戍边之人。何时才能平息边境战争,让我丈夫结束远征。
4、“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秋风,也是撩人愁绪的,月朗风清,风送砧声,声声都是怀念玉关征人的深情。用“总是”二字,情思益见深长。这里,秋月秋声与秋风织成浑成的境界,见境不见人,而人物却好像真的在,“玉关情”也很浓。王夫之评价说:“前四句是天壤间生成好句,被太白拾得。”
5、良人:古时妇女对丈夫的称呼。《诗·唐风·绸缪》:“今夕何夕,见此良人。”罢:结束。
6、而这带着情思的月光,正如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所写:“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长安城就是沉浸在一片此起彼落的砧杵声中,而这种特殊的“秋声”,对于思妇又是一种难耐的媒介。“一片”、“万户”,数词起到了极其重要的奇妙作用,如乐曲的咏叹一样,撩起人的愁绪,引起人的叹惋。
7、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8、每周一至周五晚7:50
9、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10、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子夜吴歌·秋歌》)
11、小学生必背古诗词|《泊船瓜洲》
12、小学生必背古诗词|《题临安邸》
13、“长安一片月”,是写景同时又是紧扣题面写出“秋月扬明辉”的季节特点。而见月怀人乃古典诗歌传统的表现方法,加之秋来是赶制征衣的季节,故写月亦有兴义。此外,月明如昼,正好捣衣,而那“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的月光,这明朗的月夜,长安城就沉浸在一片此起彼落的砧杵声中,而这种特殊的“秋声”对于思妇又是何等一种挑拨呵!“一片”、“万户”,写光写声,似对非对,措语天然而得咏叹味。秋风,也是撩人愁绪的,“秋风入窗里,罗帐起飘扬”,便是对思妇第三重挑拨。月朗风清,风送砧声,声声都是怀念玉关征人的深情。著“总是”二字,情思益见深长。这里,秋月秋声与秋风织成浑成的境界,见境不见人,而人物俨在,“玉关情”自浓。
14、唐朝诗人李白在他的创作实践中,十分注意向汉魏六朝的民歌学习,从中获得丰富的养料,充实和发展自己的创作,这首《子夜吴歌》就是诗人向民歌学习而又有所创造的例证。
15、回复“蒋勋”,获取蒋勋老师精彩合集
16、何时才能平息边境战争,
17、《子夜吴歌·秋歌》是唐朝诗人李白创作的诗作。不是送别诗。子夜吴歌·秋歌
18、译文:长安城上一片明月,干家万户都传来阵阵的捣衣之声。秋风吹不尽的是,思妇们对玉门关外的绵绵的思念之情。何日才能扫平胡虑,夫君从此不再远征。
19、.一片月:一片皎洁的月光。
20、hé rì píng hú lǔ , liáng rén bà yuǎn zhēng 。
三、子夜吴歌秋歌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
1、小学生必背古诗词|《江上渔者》
2、秋风吹不尽的是,思妇们对玉门关外的绵绵的思念之情。
3、cháng ān yī piàn yuè , wàn hù dǎo yī shēng 。
4、欢迎关注语文教学与考试:
5、目前100000+人已关注加入我们
6、小学生必背古诗词|《四时田园杂兴》
7、古诗词学习方法:读诗文、解诗题、明诗意、知诗人、悟诗情,这五个方法也是学习古诗词的5个阶段,层层递进。
8、良人:古时妇女对丈夫的称呼。《诗经国风》:“今夕何夕,见此良人。”
9、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10、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扩展资料:《子夜吴歌》是六朝时南方著名的情歌,多写少女热烈深挚地忆念情人的思想感情,表现非常真诚缠绵,李白正是掌握住了这种表达感情的特点,在本诗中成功地描写了闺中思妇那种难以驱遣的愁思。
11、每日背诗|小舟撑出柳阴来
12、一片月:一片皎洁的月光。
13、小学生必背古诗词|《观书有感》
14、《秋歌》写征夫之妻秋夜怀思远征的丈夫,希望早日结束战争,丈夫免于离家去远征。虽未直写爱情,却字字渗透着真挚情意;虽没有高谈时局,却又不离时局。情调用意,都没有脱离边塞诗的风韵。
15、小学生必背古诗词|10《秋思》
16、平胡虏:平定侵扰边境的敌人。
17、释义:长安城内一片月光,千户万户都在捣衣。秋风吹送捣衣声声,家家怀念戍边之人。何时才能平息边境战争,让我丈夫结束远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