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德经最霸气的一句话
1、老子认为“圣人为腹不为目”,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真正聪明的人,追求的是实在的内容而不是表面的东西。《道德经》第十五章说到,水污浊了怎么办?静下来就清了。我们现在还有多少人,能把自己像水一样放置个十分钟,静一会儿?静为燥君,你平常的烦躁,静能管它。
2、管理好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有利因素怎么处理,不利因素怎么处理,处理好了,都有用,处理不好,都没用。“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处理好了,坏事变好事处理不好,好事变坏事。
3、如果人人都虚心,谦恭虚己,不自以为能,忠臣贤良还会受到排挤吗?
4、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道德经.第二章》
5、从《道德经》里,我翻译总结出“因其无私而成其私”,豁然开朗。一切不必去考虑,做你该做的事情,当你真的无私了,你所做的一切不是为了自己获取什么,你可能就安全了,从外在的角度来说是你“成其私”了,你突然获得了某种解放。
6、既然是做生意,当然是汉人天然占优势。
7、再比如说建筑,我们看到的是门、窗、墙、顶,但这些其实是没有用的,能用的还是围出来的空。没有中间的空,大家住哪儿?在举了那么多例子后,老子总结出来:“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你看不到的东西才是可以用的东西,“利用”就是这么来的。你一下子就理解了有用和无用之间的转化。
8、《道德经》艰涩,它是中国最高的高山,老子或许是所有哲学家中最高寿的,思想也最透彻、孤绝、高深。
9、第一个问题是私和无私到底是怎样的关系?第二个问题是你得到的各方的赞誉越来越多,满了怎么办?
10、对于我来说,或许是我24岁时读《曾国藩》隐隐约约有这样的印象,也许是某种偶然或者是命运的安排,在六岁时,我走进了《道德经》的世界。成名太早,对我来说,不见得是好事,其实对谁来说都不见得是好事。
11、有很多人把它解释成寻常:道如果可以说的话,那么就一定是高深的道,而不是寻常的道;或是,一旦我们把道说出口,就已经是寻常的道了。那它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12、所以,有用和无用之间怎么转化?现在的中国人放在有用的事情上的时间太多了,由于我们没有很多时间花在无用的事情上,所以我们的想象力、创造力相当贫乏。这是对我的启示。
13、我们这个时代,都在强调有用,老子强调的是有用和无用之间的关系,有和无是相互转化的。《道德经》里有一句非常重要的话是“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无为不是不为,老子反对的是人世间功利性有目的为。
14、到底什么是有用,什么是无用?
15、再比如说建筑,我们看到的是门、窗、墙、顶,但这些其实是没有用的,能用的还是围出来的空。
16、汉武帝给霍去病宅邸的时候的回话。
17、越容易包容的人,就越容易公正,越公正的人就越该当领导,越会当领导的人就会跟天结合,天就跟道、跟规律结合,一旦你照规律做事,就能做得久,就不会有其他的危险。
18、这句话太重要了,它是涉及到一个国家或者个人向前走的很重要的东西。我们为什么会焦虑?我们知道人性是自私的,但一味自私结果会很糟糕,但是让人无私,牺牲自己的利益,这和人性又是相悖的。老子太会做思想工作了,他说“因其无私而成其私”,就是说你越无私得到的就越多。
19、《道德经》第十五章说到,水污浊怎么办?静下来就清了。
20、老子的意思是说,上等的人是听到好的道理,就努力去干去了,中等的人听到好的道理,是一边干一边怀疑,最糟糕的人听到好的道理,开口就是骂。
二、道德经最霸气的一句话什么时候最有力量
1、在道德经中,道的内涵是多样的。好玩的国学认为,最起码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涵。
2、两种观点究竟孰是孰非,恐怕难以定论。因为牵扯到一个根本性问题,那就是:
3、如果用一句话能指出这本巨著的精髓,还真不好说,自古以来,多少解读,多少注解,各有各的精髓部分,如果用一句话来说的话,我觉得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4、——18年24白岩松乌镇演讲
5、(经常使老百姓没有智巧,没有欲望。)
6、《道德经》最奇妙的一点,就是他的辩证法,看待任何事情,处理任何事情,都要用辩证法。而《道德经》的辩证法至少告诉我们以下几点:
7、经常有人说“我现在太忙了,你等我哪年退下来,我就静下来。”其实,没有我们以为的“等我忙完这段就静下来”,等你真退下来,闲下来,你反而不适应了,会说“我去找点事情干吧”。所以,你要做到的是动中静,忙中闲,永葆安宁的方式就是徐徐地在动,不断有新的东西在生长。
8、道可道,非常道。这句话是全书的开篇,也是所有阅读《道德经》的人最难以理解的一句话。一般认为这句话的意思是:“道”如果可以用言语来表述,那它就是常“道”。那反过来,如果不是一般的“道”,是不是就无法表述呢?
9、我们现在有多少人,能把自己像水一样,放置个十分钟,静会儿?静为燥君,你平常的烦躁,静能管它。
10、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翻译)最好的统治者,人民并不知道他的存在;其次的统治者,人民亲近他并且称赞他;再次的统治者,人民畏惧他;更次的统治者,人民轻蔑他。统治者的诚信不足,人民才不相信他,最好的统治者是多么悠闲。他很少发号施令,事情办成功了,老百姓说“我们本来就是这样的。”
11、《道德经》第十二章里谈到:“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意思是说:色彩太多,你的眼睛就什么颜色都看不见了;声音太杂,你的耳朵就什么声音都听不见了;味道太多,你的嘴巴就什么味道都分不出了。
12、人家不需要地铁,地铁是为了解决长距离而无法到达才需要建设的交通工具,如果溜达着就能达到目的地,要地铁干嘛呢。
13、《道德经》第二章里头有一句话很有意思,就是“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这句话对我来说,在我的不同的生命阶段对它的理解发生了四次的变化。
14、这就是老子主张的“以反求正、以曲求全”的“道”。
15、面对南唐使者询问南唐有什么罪的时候说的。
16、第二个问题是我对满的思考。
17、这段话的原文是这样的:
18、我平常更多的时间是在看书、听音乐、和朋友聊天、发呆,但是我所有你们认为有用的时光,全部来自于我在做你们认为无用的事情的时候积累的东西。我经常看着书20多分钟时,我的思维就会飞向很远的地方,诞生很多创新的想法。
19、几十年之后,他的儿子汉武帝继位后也遇到了同样的削藩问题,但是汉武帝吸取了教训,并没有直接去推行“削藩令”,而是运用了一个非常巧妙的办法,化解了各诸侯王的反叛之心。
20、0动中静,忙中闲,乃永葆安宁之道。
三、道德经最霸气的一句话图片
1、生命之书,不仅重要,还在于你的每一个生命历程都能和它碰撞出火花。
2、道,是悟出来的,而不是说出来的,真有点“玄而又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其实,从全书来分析:道,指的是自然的规律,引申为事物的原则、方向等等。不管怎么样,遵循自然规律、把握事物的原则和方向总是没有错的。
3、NO.1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项王最后的辉煌,时不我予,造化弄人!天意如此,人力难为!NO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空口白话,谁都会说!但能真正做到的人没有几个!欣赏荆轲的侠之霸气!
4、“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做人要以和为贵,随和的人不论到哪受人欢迎。随和的人能看到别人的优点,不自我,不自私,不拘泥于一定的形式,懂得变通,随和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你喜欢一个刻薄自私,整天阴沉着脸,象谁欠了什么似的人吗?没人喜欢!
5、什么是无知无欲?许多学者将其解读为一种阴暗的愚民思想。其实,这是不公平的,起码在这一章当中无法成立。其实老子所谓的“无知无欲”,是说:
6、我们要虔诚的去学道,提升自己的修养.我们要以科学的态度去学习器,学习各种技术.生活中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就都不缺了.所谓的道可道,非常道,内涵其实就在学习二字.不断提升自己内涵、所有的花招都是狗P.PS:老衲粗口了!善哉~
7、所以老子讲的道的意思是,不要执着于道是什么,一定要去理解道的内涵,然后在生活中去奉行,并且在做的过程中,要根据自己的情况不断地调整。
8、什么叫做最准确?老子已经隔了几千年,谁能知道他当时的想法,只能见仁见智。你可以参考各个版本了解大概,学习《道德经》不要依赖注释,这种书还是自己领悟比较好
9、老子强调是不断、缓慢地动,动中求静;
10、他虚空但没有穷尽,动起来的时候里面的气就越生生不息。
11、江海为什么能成为百谷之王呢?
12、管子和萨特倾向于前者,老子和罗素倾向于后者。其实这两种观点,都能找出漏洞以及相反的证据。就像是鸡和蛋的问题一样,必定是没有答案的。
13、虽说黑格尔的国家学说主要传承自西方的亚里士多德和卢梭,但他同时熟读《道德经》⑦,很难说其中没有受到误译本的影响。一百年之后,黑格尔这种“国家是目的,人民是手段”的政治理念终于结出了恶果,被希特勒大肆发挥利用并四处宣讲,于是包装出了一句纳粹的经典言论:
14、《道德经》第四十一章把人分成了几种,“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
15、当年,我们在准备高考的时候,有个同学在报纸上看到了高考状元介绍的读书方法——他每天晚上读一个小时书,睡一个小时觉,再读一个小时书,再睡一个小时觉……结果他一晚上比别人多读了好多书,省了好多睡觉的时间。
16、为了维护尊严和权威,即使君主做了错误的决策也不应该去认错,去承担责任。
17、所以,我们还是用英国近代最伟大的经济学家之一马歇尔在《经济学原理》一书中的开篇打个圆场吧:
18、就连“道”这个“名”,也只是暂时勉强而起的一个名字,并不是永恒的“名”。所以开篇这两句话,老子就告诉我们,不要执着文字相,一定要跳出圈外读这部经典,不要掉进文字相里面出不来了。
19、全文虽5000字,从字数上看,的确不多,但是从内容上看却是广博精微,尤其在哲学的辩证法上的贡献更是同时期的思想家不能比的。
20、世界的历史是由宗教和经济——这两大力量同时构建和形成的③。
四、道德经最霸气的一句话
1、因为八杯水只是一个大概的数,我们理解了它背后的原理,在生活中重新调整就可以了。不能盲目听健康讲座中,要我们怎么做,我们就不考虑实际情况地一一照搬。
2、在别人眼里,我主持节目的时候是有用的。现实生活中,大家都在做有用的事情,大家认为有用就是能挣着钱的、能出名的、能升官的,剩下其他的就是没用的。到底什么是有用,什么是无用?老子专门讲了很多东西,比如他说天地之间有点像个大风箱,空的,但是你只要动,风箱的动力是无穷的,永远能够产出,这真有道理。
3、如果人人都强骨,身强体壮,不养尊处优,国家会受到外敌的侵略吗?
4、所以一定要理解“道,可道也,非恒道也”这句话,道,我们可以拿来用,但是要随时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调整。
5、当《道德经》讲到这里时,谁还会说老子是无为消极的?无为怎么会是“为而不争”呢?老子的意思是做你该做的事情,顺其自然,但是不争。我为这个“不争”解读了三个含义,就是不争结果,不争论,不为别人的评价而恼火,这样,你就自由了。
6、我认为,清零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过程。生命之书,不仅重要,还在于你的每一个生命历程都能和它碰撞出火花。同意的点个在看,请您转发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弘扬中华道家文化!
7、其实中国历史看起来是治乱循环,实际上每一个朝代基本都会在前朝的基础上对制度进行优化和改良,所以才能基本保证一个王朝300年的周期稳定率,这——恰恰是国家理念先进的表现。
8、恰巧那时,曾国藩父亲去世,他回家奔丧,闭门不出,左宗棠骂他“你以你父亲去世放弃太平天国之责任”。但曾国藩就是在这次回家的过程中重读《道德经》,结果豁然开朗,他忽然发现,刚强无法胜柔弱。结果,他带着老庄的哲学出山,人际关系全部捋明白,一举攻下南京,奠定了他的事业直至顶峰。这是曾国藩的人生故事。
9、这句话太重要了,它是涉及到一个国家或者个人向前走的很重要的东西,我们为什么会焦虑,我们知道人性是自私的,但一味自私,结果会很糟糕,但是让人无私,牺牲自己的利益,这和人性又是相悖的。老子太会做思想工作了,他说“因其无私而成其私”,就是说你越无私,你得到的就越多。
10、狂风暴雨谁干的?老天爷干的,连老天爷都不能让风雨长久,更何况人呢?我认为,在现代心理的调试和抚慰方面,这个很重要,只要你能坚信这一点,你遇到任何难事都能扛过去。
11、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大道是可以遵照执行、去做的,但是你一定要记住不能执着。
12、各个诸侯王的土地死后不能只传给嫡长子,必须全部分封给自己的儿子们③。
13、在别人眼里,我主持节目的时候是有用的。现实生活中,大家都在做有用的事情,大家认为有用就是能挣着钱的、能出名的、能升官的,剩下其他的就是没用的。
14、那请问何为正?不偏不倚是为正,不欠缺不过分是为正,不扰乱民心,不激发老百姓非分的欲望就是正,所谓政策,本质上其实是“正策”。当政府的政策符合“不尚贤”、“不贵难得之货”、“不见可欲”这三项原则,那么用苏辙《老子解》的一句话说就是:
15、荐语:康体瑜伽冥想禅悟灵能启迪芝兰慧香!
16、但最后的结果是,天和地服务的那些人总是有周期的,而天和地本身却是最长久的,所以是“因其无私而成其私”。
17、时间如流水,可是时间除了在肉体上留下痕迹外,在精神上竟然毫无所觉。于是终于恍然大悟,之所以没能改变一切是因为自己从来都没有挪动一下脚步,只会白日做梦。哪怕十年之间只挪动了一步,那也比十年前进步了一步,而不会像今天这样无助。于是终于认识到,人这一生,无论做什么、想什么、有什么目标,都一定要稳步向前。哪怕前方是一片雾茫茫的沼泽,只要迈动了脚步,只要向前走,就一定能够走出去,看到光明。
18、这一段话是从黑格尔《法哲学原理•第三章国家•第258节、第284节、第285节、第325节、第330节》里面的观点而统合提炼而成,并非黑格尔的原文原话。
19、当时北宋每年对辽国的贸易顺差是40万两以上⑥,这么一折算,还倒赚10万两,同时还能省去连年打仗的几千万的军费,甚至在《澶渊之盟》签订十六年之后(1021年),北宋的可耕地面积也达到了顶峰——524万倾,比开国之初(960年)扩大了六七成,不能不说“和平环境”起了重要辅助作用⑦。那么如此看来,岂不是三全其美?
20、《道德经》中说“大方无隅,大器晚成”,世上哪有随随便便的成功,不经历风雨哪能见彩虹。你经历过的每一个挫折,你坚持过程中的酸甜苦辣,都是你宝贵的财富。不要总羡慕那些少年成名,年青得志,脚踏实地一步步走来,什么时候成功都不晚。
五、世人言忍,忍字最难,非大智慧,断然不能
1、道法自然。法,是效法、遵循的意思。道要效法自然。自然的伟大在于它按照自己的规律不偏不倚地运行着,没有一点私心。自盘古开天,一片混沌,天地分开孕育万物。日升日落有规律、打雷下雨有规律、生长凋零有规律、物种更替有规律,一切都按规律办事。
2、“金水河畔”根据网络内容编辑整理
3、当你不考虑很多因素,回到规律、回到这件事该做什么的本质上,这件事就靠谱了。
4、将自己放低,才能与世无争
5、动中静,忙中闲,乃永葆安宁之道
6、中国的北宋王朝,被野蛮的金朝灭国;南宋王朝被野蛮的蒙古人灭国;文明古巴比伦,被野蛮的亚述人灭国;文明古国埃及,被野蛮的罗马人灭国;文明古国印度、波斯以及希腊,都是被野蛮民族数次入侵,最终走向衰落而毁灭。
7、为什么每当文明遭遇野蛮的时候,往往会以失败告终呢?其实世界的文明史有一条螺旋形发展的规律,就是:
8、隔了24年,去年春节前后,我重新看了一遍《曾国藩》,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大部分的情节我都忘记了,但是我发现价值观已经是我的了。曾国藩是儒家入世,后来从儒家转到法家,一切从严,但是屡战屡败,一次又一次跳河又被人救起,屡屡攻不下太平天国的总部,心灰意冷,把所有人都得罪了。
9、“道法自然”是老子哲学的重要思想。“道法自然”这一论题不是一个孤立性的论题,关涉到老子形而上学的根本问题——“道”与“万物”的关系,也关涉到老子政治哲学的核心问题——“圣王”同“百姓”的关系。
10、我平常更多的时间是在看书、听音乐、和朋友聊天、发呆,但是我所有你们认为我有用的时光,全来自于我在做你们认为无用事的时候积累的东西。我经常看着书20多分钟时,我的思维就会飞向很远的地方,诞生很多创新的想法。
11、话不能说得过多,这反而会加速你的衰败;不如去持守一种虚静(无为)的态度。
12、不争,是因为对万物心怀悲悯
13、如果你治理国家是用邪门歪道,这个国家就会沉渣泛起,各种妖魔鬼怪全来说话。
14、不争,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15、我们姑且把人的悟性分为三种:上等、中等、下等。悟性最上等的人,他听了“道”的理论,马上就明白了,就会积极地去实践,把这些理论落实在日常生活之中。而悟性中等的人呢,他听了“道”的理论,半信半疑,有时候相信比较多一点,有时候怀疑比较多一点,有时候也会去实践一下,但不久又放弃了,我们大多数人,都属于这一类人。悟性最下等的人在听完“道”的理论后,他完全听不懂,他以为你在讲故事,开玩笑,所以就会哈哈大笑起来,如果他要是不笑,那反而就不足以称为“道”了。
16、经常有人说“我现在太忙了,你等我哪年退下来,我就静下来。
17、比如不丹,幸福指数是世界第小国寡民,该有的都有了,人家不需要地铁,地铁是为了解决长距离而无法到达才需要建设的交通工具,如果溜达着就能达到目的地,要地铁干嘛呢。所以,老子其实知道,一切不可更改,但是请允许他理想一下。
18、每天阅读•体会当下,一切都会不同!
19、《道德经》里有一句非常重要的话是“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无为不是不为,老子反对的是人世间功利性有目的为。
20、“道”字怎么写?先写首,然后走之,就是知行合思想和行为统一。《道德经》分成道篇和德篇,所以称其为《道德经》。在我看来,道篇是对大千世界万物规律的阐述,而德篇是你知道这些规律后你如何去实现。
六、道德经最霸气的一句话
1、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2、你看,同样是提倡“无知无欲”,希特勒的解决办法是降低民众的智商和思考能力,老子的解决办法则是提高统治者的智慧和施政方案。希特勒提倡“强力控制”,是一种极权主义。而老子主张“无为而治”,是一种放权主义。这两种观念势同水火,判若云泥。
3、“名,可名也”里第二个“名”是第一个“名”的名词动用,意思是名称、称谓,如果可以被用来命名、称呼的话,那么它就不是永恒的名了。
4、到底什么是有用,什么是无用?老子专门讲了很多东西,比如他说天地之间有点像个大风箱,空的,但是你只要动,风箱的动力是无穷的,永远能够产出,这真有道理。
5、没有老子的道家思想,中国文化将会黯然失色。所以,道家哲学是中华民族文化大厦的根基。
6、我们要虔诚的去学道,提升自己的修养。我们要以科学的态度去学习器,学习各种技术。生活中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就都不缺了。所谓的道可道,非常道,内涵其实就在学习二字。不断提升自己内涵、所有的花招都是狗P。PS:老衲粗口了!善哉~
7、孰高孰低,想必不用我说出答案了吧?
8、然而,就是这样一个黑格尔眼里“停滞的帝国”,两千多年前的汉武帝都知道君主做了错事要放下脸面,要承担责任,要颁布《罪己诏》以服膺众臣,挽回民心,从而增加整个国家的公信力和凝聚力。而且历朝历代效仿汉武帝的国君并不在少数,这可以说已经成为中国政治传统当中的一种基本共识。
9、可以说,没有老子的道家学说,中国半个文学史将会黯然失色。
10、《道德经》的结束语曰:“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大自然的规律是让万事万物都得到好处,而不伤害它们,圣人的行为准则是,做什么事情都不跟别人争夺。
11、对于我来说,或许是我二十四岁时读《曾国藩》隐隐约约有这样的印象,也许是某种偶然或者是命运的安排,在六岁时,我走进了《道德经》的世界。成名太早,对我来说不见得是好事,其实对谁来说都不见得是好事。
12、你想了解天地万物的真相?
13、其实,没有我们以为的“等我忙完这段就静下来”,等你真退下来,闲下来,你反而不适应了,会说“我去找点事情干吧”;
14、《道德经》第六十六章提到“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
15、《道德经》: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16、老子的道德经并没有一章完全明确的指出和你说的那一段话相合不过却有很多的章句体现出了楼主上面的意思.老子的很多文章都有提到此类的思想,世间万物都有正反俩面,万物复阴而抱阳,当一件事物正在成长的时候就会有另一面走向衰弱.比如人的身体一直在成长但此时也是衰老的另一面,而衰老的同时也会由新的一代来取代.第四十章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17、可以说,道家文化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人特别是中国知识分子的性格;
18、代表着循环往复。正确的事情循环往复地做,就会出好的结果。错误的行为循环往复地做,就会带来坏的结果。比如:“事不过三”、“一而再,再而三而竭”等等。所以,按照一定的规律循环往复就造就了万物。
19、尤其是最后一点“强其骨”,是非常重要的,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的“尚武精神”,但往往却受到统治者的忽视。我们几乎可以断定,每当一个地区的文明发展到一定高度以后,就会变得骨弱而兵衰,甚至不堪一击。
20、狂风暴雨谁干的?老天爷干的,连老天爷都不能让风雨长久,更何况人?
1、刍狗:祭祀时用草堆扎成的狗,用完就丢弃了。这比喻天地对待万物都是任凭其自生自灭。
2、《道德经》有点像巴赫的音乐,看着非常简单,越看越复杂。
3、而欧洲历史之所以四分五裂,之所以遵循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的顺序一步步发展,恰恰是因为国家理念太落后。为什么?因为欧洲君主管不了教会,镇不住贵族,无法给底层人民提供“科举制”这样的上升渠道,无法激发整个国家的活力,也就无法激发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其后果就是:
4、狂风暴雨谁干的?老天爷干的,连老天爷都不能让风雨长久,更何况人?我认为,在现代心理的调试和抚慰上,这个很重要,只要你能坚信这一点,你遇到任何难事都能扛过去。
5、这个世界上,我很羡慕那些小国家,他们由于小,便不争,也没得争。
6、自然的规律是让万事万物都得到好处,而不伤害它们,圣人的行为准则是,做什么事都不跟别人争夺。
7、所以,今年我的一个《提案》中还提到了“关注‘双一流’,更要关注‘非名校’”。
8、《道德经》第二十三章中的内容是对人的心理按摩,当你遇到痛苦的事情时,你怎么办?书中说:“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意思是说,再大的狂风也吹不了一晚上,再大的暴雨也下不了一整天。
9、所以,你要做到的是动中静,忙中闲,永葆安宁的方式就是徐徐地在动,不断有新的东西在生长。
10、也正因如此,欧洲几十个国家的历史才会陷入长达一千年的“黑暗中世纪”。而中国从秦朝的郡县制开始,其政治架构就已经完全超越了封建贵族制,具备了一个现代国家的核心要素和基本雏形,足足领先欧洲1800多年⑥。当然,黑格尔对此一无所知,所以才会对中国指手画脚,胡乱地发表一系列“坐井观天”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