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托物言志的诗
1、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2、园中有早梅,年例犯寒开。
3、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4、(钱尝居蓝田山下,故云。)
5、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6、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7、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8、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
9、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10、电子课本、同步练习敬请关注
11、后二句再进一层写恶劣的客观环境对劲竹的磨练与考验。不管风吹雨打,任凭霜寒雪冻,苍翠的青竹仍然“坚劲”,傲然挺立。“千磨万击”、“东西南北风”,极言考验之严酷。郑板桥的诗画中,竹往往是高尚品行和顽强意志的象征,而风则往往是恶势力的代表,本首诗中竹子同样经受着“东西南北风”一年四季的千磨万击,但它深深扎根于岩石之中而仍岿然不动,坚韧刚劲。什么样的风都对它无可奈何。诗人用”千”、“万”两字写出了竹子那种坚韧无畏、从容自信的神态,可以说全诗的意境至此顿然而出。这时我们感受到的已是一种顽强不息的生命力,一种坚韧不拔的意志力,而这一切又都蕴涵在那萧萧风竹之中。
12、他也可以很出世。他是箫与笛的前世,不死的魂魄随天籁之音往来天地之间,优雅散淡而隽永。
13、(唐)刘长卿《晚春归山居题窗前竹》
14、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15、“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这是点睛之笔。蝉声远传,一般人往往以为借以秋风,诗人却强调这是由于“居高”而自能致远。这独特的感受蕴含一个真理:立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藉(例如权势地位、有力者的帮助),自能声名远播,正像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所说的那样,“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这里所突出强调的是人格的美,人格的力量。两句中的“自”字、“非”字,一正一反,相互呼应,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表现出一种雍容不迫的风度气韵。
16、且待果熟佳期,琼汁醴,稚子嬉赏攀摘。
17、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8、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9、⑥在乡间的古楼里,当青苔从不远处的山坡上,开始随着春风波动、蔓延时,门前的台阶也变绿了,古楼便春光融融,于是陋室不陋。
20、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咏柳》(宋)曾巩
二、托物言志的诗句 古诗
1、自唏嘘,难说尽其中深意。
2、第一题中要求分析“竟”的表达效果。这类题目是需要大家重视的。我们教材上的《蜀相》中分析“自”和“空”这两个虚词,可以作为典范,认真研究。
3、待到秋来九月我花开后百花杀;
4、扩展资料:什么是托物言志
5、被人邀请去看一棵树,一棵古老的树。大约有五千年的历史,已被唐朝的地震弯折了腰,半匍匐着,依然不倒,享受着人们尊敬的注视。
6、(试题)作者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结合全文,说说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是什么?
7、新莲映多浦,迢递绿塘东。
8、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
9、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10、如果我是一条鱼,我更喜欢我躺在沙漠里
11、其次,描述时,自己的志向要以物品的特点为核心。物品要能表达自己的意愿。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最常用的有比喻、拟人、象征等。
12、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13、历尽三寒含清香;
14、(试题)明朝诗人于谦《石灰吟》诗云:“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石灰曾在深山,像蚕一样“被无尽期的黑暗覆盖,沉埋于寂静之中”,它在经历“千锤万凿”“烈火焚烧”,甚至“粉身碎骨”的“痛苦”考验之后,才赢得了“清白”昭世的美誉。这首诗与《破茧成蝶》一文同样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所言之“志”是否完全一样?你认为《石灰吟》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志?(4分)
15、垂范高洁留人间。
16、海燕无心与其他动物争权夺利,鹰隼不必猜忌、中伤。
17、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18、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19、译文:天平山腰泠泠流淌着白云泉,天上白云自在舒卷,泉水自流悠闲。白云泉啊,你又何必奔流飞泻到山下去,给原本多事的人间再添波澜。
20、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
三、托物言志的诗歌自创
1、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唐)李白《早发白帝城》更多
2、这首诗就是他内心愤抑不平的写照,更是他心系社稷、志在众生这种强烈的爱国爱民热忱的写照。
3、像琉璃玉匣里吐出一朵白莲,剑柄上的金环是日月的光辉镀染。
4、我家洗砚池边有一棵梅树,朵朵开放的梅花都像是用淡淡的墨汁点染而成。
5、“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则是对菊花胜利远景的预见和憧憬。“冲天”,写出了菊花香气浓郁、直冲云天的非凡气势;“香阵”二字说明金菊胜利时决非一枝独放,而是群体皆荣,包含了朴素而深刻的天下太平观念;一个“透”字,又显示了菊花香气沁人心脾、芳贯广宇、无所不至的进取精神。“满城”是说菊花无处不有;“尽带”是说这遍满长安的菊花,都披上了黄金甲。“满”城“尽”是,如同云霞,映照着天空;如同烈火,燃遍了长安!塑造的,不是单独某一株菊花,而是菊花的“英雄群像”。
6、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7、九上语文理解性默写常考题集合
8、烈火焚烧若等闲。
9、因为失去羽翼不能再翱翔九天,只能成为帝王园囿中的玩物。
10、并在有水的上游,放上水
11、玉斗光移,星柄朝西,正催落陌上罗绮。
12、托物抒情的诗歌,求各位大神来帮帮忙啊,不少于八句,急啊,今天下午就要交,谢谢
13、秋怜潭上看,日惯篱边摘。
14、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白云泉》(唐)白居易
15、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6、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17、描写事物要紧扣与此事物有关的人事的变迁、荣辱、生死等,一草一木,一砖一石,处处都浸染着人物的喜怒哀乐。虽只是对事物的描绘,但读者读来却字字都包孕着真切动人的情感。
18、织可承香汗,裁堪钓锦鳞。
19、就是通过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
20、黄巢为唐末农民起义的领袖,不仅精通武艺,而且能诗能文。他曾参加过科举考试,但都没有中过。
四、托物言志的诗句有哪些六年级下册
1、预设二:学生找“廉洁奉公”的依据时,教师相机拓展:中国古代读书人有一句名言叫“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于谦在《咏煤炭》里深情地写道说: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劳出山林。是的,一生天下为公,一生两袖清风,这更是一种人格一种清白!
2、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3、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4、寒芳引清句,吟玩烟景夕。
5、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字词注音及解释汇总
6、诗虽然只有短短四句,既写了菊花的精神,也写了菊花的外形,形神兼备;既写了菊花的香气冲天,又写了菊花的金甲满城,色味俱全,形象十分鲜明。语言朴素,气魄宏伟,充满了使人振奋的鼓舞力量。
7、⑦此时,只要你细心观察,就会发现这些微不足道的青苔,竟是如此有气势。她们都是一根连着十根,十根连着百根,连绵起伏,渐成气象。无论是断墙残垣,还是悬崖绝壁之上,其它植物都无法落脚,唯有青苔从墙缝里、石缝隙中奋力拱出,四处蔓延着绿意,在荡漾的春风中记录着比石头还硬的倔强。
8、统编八年级上册语文教师教学用书
9、他是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10、咏燕(唐·张九龄)
11、这首诗是王安石被罢相后退居钟山所作,前两句写墙角的梅花不惧严寒,傲然独放,后两句赞美梅花的品格和风度。
12、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常考知识点+答题模板
13、像那些石头和草木
14、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
15、统编七年级上册语文教师教学用书
16、海燕虽然是细微渺小的,趁着春天也只是暂时回到北方。
17、预设一:学生找“主战抗敌”的依据时,教师相机引导:国家危难挺身而出,这是一种担当一种责任一种清白。
18、竹生空野外,梢云耸百寻。无人赏高节,徒自抱贞心。
19、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宋)郑思肖《画菊》
20、结合资料,读出知行合一。于谦12岁时写下这首诗表达自己的志向。立志容易而行志难,像石灰一样清白做人,他做到了吗?请结合查阅的相关资料在小组之内讨论讨论,有理有据地说话。小组讨论之后每组选代表发言,教师相机引导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
五、托物言志的诗词名句
1、一摧云间志,为君苑中禽。
2、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3、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唐)王勃《咏风》
4、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以老马仍努力吃食,言人老仍要奋斗之志)
5、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6、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明)于谦《石灰吟》
7、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8、这样一株柔弱的小草,在这样一棵神圣的树底下,一定该俯首称臣必恭必敬了吧?我竭力想从小草身上找出低眉顺眼的谦卑,最后以失望告终。这棵不知名的小草,毫无疑问是非常渺小的。就寿命计算,假设一岁一枯荣,老树很可能见过小草五千辈以前的祖先。就体量计算,老树抵得过千百万小草集合而成的大军。就价值来说,人们千里万里路地赶了来,只为瞻仰老树,我敢肯定没有一个人是为了探望小草。
9、赏析:运用比喻的手法,赋予菊花以英雄风貌与高洁品格,把菊花作为广大被压迫人民的象征,以百花喻指反动腐朽的封建统治集团,形象地显示了农民起义领袖果决坚定的精神风貌。
10、④我感动于破茧成蝶带来的美学意蕴。很多时候,我看着它振动透明的薄翼,时而以舞者的姿态翩飞于屋檐下,时而款款行走于墙壁之上。这只蝶使我的思绪得以穿越虚与实的空间。我在想,当初它的沉睡,就是在做着一个蝶梦,一个死与生相连的梦。这个梦既洋溢着古典的气息,又充满着生命的哲思。
11、③终于,它咬破自己织制的茧子,出来了,由蛹化蛾,完成了生命本质的飞跃,给我惊喜的震颤。请原谅我的固执,让我称它为蝶。因为它让我想到化蝶的传说我想,这个细小的生命,它短暂的沉睡,类似于一次死亡。而当它痛苦地咬破自己织制的茧,羽化成蝶,就完成了生命的复活。这个小精灵,在其短暂的一生中,是那么专注于自己的生命,用重生来拒绝死亡,穿越了生死的界限,让生命得以绚烂。透过它的生命过程,从某种性质上说,它接近于神话中涅磐的凤凰
12、耀眼的剑芒像青蛇游动,鞘上的花纹如浮起绿色的龟鳞。
13、可是,他的节生来就是直的,他不能弯腰。他的心生来就是空的,他不愿费尽心机。
14、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
15、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呤.
16、绣户时双入,华堂日几回。无心与物竞,鹰隼莫相猜。
17、甚至动物。三只人工繁殖的小老虎,眼睛都未睁开,拼命争抢着狗奶妈的乳头。
18、最全总结:初中语文七至九年级上下册名著必考考点整理,复习必备!
19、但是小小的山沟怎么可能留的住他呢,他最终会流入大海化成汹涌的波涛。
20、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六、托物言志的诗
1、正逢天下无风尘,幸得周防君子身。
2、相较之下,毛泽东笔下的梅花俨然成了铮铮铁骨的战士,即“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美丽昂扬的梅花,尽显革命家的慷慨气度。由于作者心志不尽相同,因而其笔下的梅花也呈现出迥异的风貌,但二者都选取了“梅花”作为表达自我情志的载体,托“梅”言志,使得词句内容更具感染力。
3、当然贾岛不是剑客,诗的弦外之音是:自己寒窗苦读十年。真才实学还未施展。宏图大志未能实现,但愿有朝一日能够大干一番。这种托物言志的手法,巧妙自然,且不露痕迹,实是精彩得很!
4、科场的失利却让他看到了考场的黑暗和吏制的腐败,对唐末王朝的本质有了进一步认识。考试不第后,却豪情倍增,借咏菊花来抒写自己的怀抱。
5、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无涯骇众观。
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7、用莲出身淤泥却不被玷污来表现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8、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以壁巍然屹立无欲无求,言人如不追求私欲,就能刚强。)
9、想象画面,读出诗中情思。粗略了解古诗内容读诗是一种读法,还有一种品诗方法叫见文字想画面,透过诗行,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先小组内互说,再集体反馈,教师视情况引导学生说得具体生动一些。
10、我混在人群只能感直着脖子虔诚地仰望着古树顶端稀疏的绿叶,一边想,人和树相比是多么的渺小啊。人生出来,肯定是比一粒树种要大很多倍,但人没法长得如树般伟岸。在树小的时候,人是很容易就把树枝、树干折断,甚至把树连根拔起,树就结束了生命。就算是小树长成了大树,归宿也是被人伐了去,修成各种各样实用的物件。长的好好的树,花纹美丽木质出众,也像美女一样,红颜薄命,被人劫掠的可能性更大,于是很多珍贵的树种濒临灭绝。在这一点上,树是不如人的。美女可以人造,树却是不可以人造的。
11、借物抒情的古诗有哪些?
12、无限野花开不得,半山寒色与春争。
13、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14、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也具有不怕牺牲的精神,表明作者勇于牺牲立志要纯洁清白做人的志向。
15、初中语文中考文学常识超全汇总,为孩子收藏!
16、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唐)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17、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爱莲说》(宋)周敦颐
18、初中语文常见病句类型归纳
19、托物言志这一类诗词的创作,常常源于诗人对某一特定事物内在意义的直觉顿悟,之后再将这种直觉的顿悟进行提炼并完善,最终形成单一而明显的主旨。因此诗人必须置身于现实生活之中,在对某一特定事物的特征或特性进行观察、体验、比较、玩味的基础上,进而准确地揭示出所咏之物的品性或品行。
20、①乡居年代,我曾在蚕房里住过两年,我洞悉蚕在其生命轮回过程中每一个隐秘的细节。由黑珍珠一般的子儿,到肉嘟嘟的蚕儿,到沉睡茧中的蛹,最后羽化①成蛾,这个神秘的精灵就完成了一次生命的变异。
1、⑤可眼前这些苇却显得这般瘦削,不成气势。就像初生小女的头发,稀稀落落地表明着生命的再生。或像耄堂老者,以几许羊胡迎风,扬头看看不多的时日。我想象不到在这样荒凉(不只是荒凉,简直是恐怖)的地方,怎么会有苇这种植物生长。是鸟的羽翅?是风的神力?她们真的不该诞生在这里。在白洋淀,沙家浜,苇正牵裳起舞,接受着游人的赞叹;在渤海湾,黄海滩,苇也是丰足地吸吮着大地的乳汁,欢快地歌唱。
2、②百花繁,万花灿,唯有苔草很少被人提及,因为它实在微小,可以说是微不足道。我却惊讶于这细小低微的青青苔草,它没有茂林的硕大气象,也没有百花的美妙身姿,只是静静地躲藏在不容易被人注视的角落里。但她依然有着茂林一般的风情、百花一样的美丽。
3、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4、(设计意图)用感性的方式唤醒积淀在学生心中的诗句、情景,强化对类概念咏物诗的认知,是接下来深度走进本单元托物言志诗的重要基础。把不同字体的《石灰吟》当成学生朗读的范本,则能让语文学习内涵更丰润,学习更有意思一些。这样的导入,既不枝不蔓,直指核心目标的达成,又不失感性,由形象到抽象,有助于学生轻松愉悦地开启学习之旅。
5、托物言志,即讲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于是,这个“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梦想、志向或理想的寄托者.个人之“志”,借助于这个具体之“物”,表达得更巧妙、更完美、更充分、更清晰、更富有感染力.如“松、竹、梅”岁寒三友,常用于表示高洁的志向;“泥土”常用于抒发谦逊的情怀;“蜡烛”常用于颂扬无私奉献的精神.“托”借、假托的意思,可以从志向、情趣、理想、追求、来描述物,表现志.
6、译文:蝉垂下像帽缨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连续不断地鸣叫声从稀疏的梧桐树枝间传出。蝉正是因为在高处它的声音才能传得远,并非是凭借秋风的力量。
7、于谦为官廉洁正直,曾平反冤狱,救灾赈荒,深受百姓爱戴。明英宗时,瓦剌入侵,明英宗被俘。于谦议立明景帝,亲自率兵固守北京,击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贵族再次野蛮统治。但英宗复辟后却以“谋逆罪”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本诗可以说是于谦生平和人格的真实写照。
8、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9、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10、是托物言志诗。陆游自南宋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年)罢官后,闲居家乡山阴农村。此诗作于南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年)十一月四日。当时诗人已经68岁,虽然年迈,但爱国情怀丝毫未减,日夜思念报效祖国。诗人收复国土的强烈愿望,在现实中已不可能实现,于是,在一个“风雨大作”的夜里,触景生情,由情生思,在梦中实现了自己金戈铁马驰骋中原的愿望。
11、于是,这些自由快乐的心灵,站在一个孤寂的阵营里,成为人世间越来越弥足珍贵的另类,风雨过处,仰天长笑。
12、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13、电子课本、知识点、同步练习
14、飒飒西风满院载,蕊寒香冷蝶难来。
15、海量教学资源,免费领取
16、寒暑往来难改色,
17、这里是《兵团日报》,我是赵天然,一起读诗。
18、总之,巧妙运用“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不但能使所状之“物”具体生动,而且可使所言之“志”更为深厚隽永,增加文章感染力。此外还可留给读者无限的遐想空间,正所谓“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国”,作者将“志”寄托于“物”,促使读者去深深思索,从而受到启迪。
19、天生抱节志向高,
20、稻子,正是扬花灌浆的妙龄,名牌大学新生般踌躇满腹;银杏终于褪去一身浓艳,和蓝天的高洁媲美;法国梧桐是老实人,沉浸在年代久远的优越感里,并不知道,有一种鹅掌梧桐,要悄然代替它无敌的位置;兰花三像极熏衣草,却更美,所有的花都虔诚地朝往一个方向,像被一种崇高使命蛊惑;浮萍无根,却有心肺,挣脱着随波逐流的命运。贪婪的蔓,不知羞耻地攀爬在高大的冷杉上,一边嗜血,一边甜言蜜语……
1、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
2、初中语文重点文体知识梳理(含中考语文高频考点分析与总结)
3、④在我的感觉里,苇属于弱者,弱者都是以群居的形式出现的,所谓“芸芸众生群居才能产生勇气,才能产生平衡,才能产生力量,才会便于生存。苇便是一种群像的结合体,荡漾是她的形容词。我曾在双台河口湿地保护区,在我的家乡渤海湾,在孙犁笔下的白洋淀,都看过面积逾十万亩甚至百万亩的大芦苇荡。那一望无际的芦苇,像纤腰袅娜的女子,一群群相拥相携地在风中悠悠起舞。“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亼,在水一方。”《诗经》中对一位玉人的思念也是以这美丽的植物为衬物。作为一种最为古老的植物,苇给人们带来的总是美好的向往。很多的女孩借用了苇的名字,那是一种带有情感的、内涵丰富的、釆韧的、温馨的表达与体现。
4、(答案)托物言志。作者借对苇身处荒漠却顽强活着的生命意识及身处逆境却顽强向上精神的赞美,表达了自己也会在任何恶劣的环境中珍惜生命,努力生活的愿望。(或来歌颂那些具有沙漠中的苇一样顽强生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