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重阳节的诗歌
1、神都自蔼蔼,佳气助葱葱。律吕阴阳畅,景光天地通。
2、九月九日为重阳节。重阳,又称重九日。重阳之称早见于战国时期,屈原的《远游》中就有“集重阳入帝宫兮”之句。据《西京杂记》记载,汉代九日已有饮菊酒、吃花糕、插茱萸的习俗,历代相沿,亦称此日为“茱萸节”、“菊花节”。传说汝南桓景跟随道士贾长房游学,贾长房告诉桓景,九月九日家有灾难,宜速回去,令家人各以囊系臂,登髙饮菊酒,祸乃可消。桓景如其言,举家登山,夕还,见鸡犬牛羊暴死,后因袭成俗,登高成为节日主要内容,遂有“孟嘉落帽”、“白衣送酒”等佳话流传。唐代登高、赏菊的习俗相当盛行,还以十日为小重阳,宋代以后则每况愈下,登高之类活动只在少数文人雅士中流行。近年,许多地方把重阳节称作老人节,节间慰问老人,组织老年人举行文体活动和旅游活动。
3、唯有多情一枝菊,满杯颜色自依依。
4、重阳山居(唐)司空图诗人自古恨难穷,暮节登临且喜同。
5、九日登山(唐)李白渊明归去来,不与世相逐。为无杯中物,遂偶本州牧。因招白衣人,笑酌黄花菊。我来不得意,虚过重阳时。题舆何俊发,遂结城南期。筑土按响山,俯临宛水湄。胡人叫玉笛,越女弹霜丝。自作英王胄,斯乐不可窥。赤鲤涌琴高,白龟道冯夷。灵仙如仿佛,奠酹遥相知。古来登高人,今复几人在。沧洲违宿诺,明日犹可待。连山似惊波,合沓出溟海。扬袂挥四座,酩酊安所知。齐歌送清扬,起舞乱参差。宾随落叶散,帽逐秋风吹。别后登此台,愿言长相思。
6、人生须行乐,君知否?容易两鬓萧萧。自与东君作别,刬地无聊。算功名何许,此身博得,短衣射虎,沽酒西郊。便向夕阳影里,倚马挥毫。
7、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8、2009年10月26日。。。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北宋*李清照*行香子天与秋光,转转情伤,探金英知近重阳。薄衣初试,绿蚁新尝,渐一番风,一番雨,一番凉。。。。重阳节诗歌李清照:
9、莫叹关山阻,何当不阻兵。
10、王、卢的这两首《九日》诗,虽然构思相似,但王勃表达的是他对南方生活的厌倦,而卢照邻表达的是人不可北归的乡思。
11、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12、九月九日李苏州东楼宴(唐)独孤及是菊花开日,当君乘兴秋。风前孟嘉帽,月下庾公楼。酒解留征客,歌能破别愁。醉归无以赠,只奉万年酬。
13、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
14、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15、张仪旧壁苍苔厚,葛亮荒祠古木寒。
16、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农历九月初九日的重阳佳节,活动丰富,情趣盎然,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等。
17、幽鹤傍人疑旧识,残蝉向日噪新晴。
18、下阙更翻王维诗意,道出了不为登高。只觉魂销这样仿佛雨打残荷般清凉警心的句子,轻描淡写地将王维诗意化解为词意,似有若无,如此恰到好处。结句亦如南雁远飞般空旷,余意不尽。大雁有自由飞回家乡,人却在这深秋绝塞路上渐行渐远。愁情沁体,心思深处,魂不堪重负,久久不消散。
19、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
20、(唐)刘兼重阳不忍上高楼,寒菊年年照暮秋。
二、重阳节的诗歌大全孝敬父母类的
1、冷清清暮秋时候,衰柳寒蝉一片愁,
2、九日作(唐)王缙莫将边地比京都,八月严霜草已枯。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有菊花无。
3、当歌共惜初筵乐,且健无辞后会频。
4、乡路迢迢。六曲屏山和梦遥。
5、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6、再有就是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这首诗是作者隐居鹿门山时,在重阳节对被友人邀请去田舍做客的描写。作者心旷神怡,赞叹着美丽的田园风光,创作出这首诗。
7、重阳席上赋白菊(唐)白居易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8、天气逐渐寒冷。白色的木美蓉在淡淡的月光下摇曳生姿,就像是镀上了一层薄薄的清霜。这一枝斜立着,红得像火一样灿烂;那一枝低垂着,白得像雪一样晶莹。所有的花似乎都不畏霜寒,都开得那么明艳,那么妩媚,让人觉得仿佛回到了温暖的春天。不要把这玲珑剔透的花儿随便地摘下来分了,还是留着它赠送给意中人吧。
9、惊时感事俱无奈,不待残阳下楚台。
10、关注我们聆听经典,点歌送祝福
11、三载重阳菊,开时不在家。何期今日酒,忽对故园花。野旷云连树,天寒雁聚沙。登临无限意,何处望京华。
12、香火真吾职,觥筹且此游。
13、重阳阻雨(唐)鱼玄机满庭黄菊篱边拆,两朵芙蓉镜里开。落帽台前风雨阻,不知何处醉金杯。
14、词的上片由景起,写绝塞秋深,一片肃煞萧索景象,渲染了凄清冷寂的氛圈。过片点明佳节思亲之意、结句又承之以景,借雁南归而烘托、反衬出此刻的寂寥伤情的苦况。
15、九日重阳数,三秋万实成。时来谒轩后,罢去坐蓬瀛。
16、黄昏院落,凄凄惶惶,酒醒时往事愁肠。
17、黄茅莽莽连边郡,红叶纷纷落钓舟。
18、古人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的习俗,在诗词作品中多有体现。
19、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唐)岑参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霜威逐亚相,杀气傍中军。横笛惊征雁,娇歌落塞云。边头幸无事,醉舞荷吾君。
20、在古代,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
三、重阳节的诗歌大全
1、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节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
2、庚午岁九日作(唐)齐己门底秋苔嫩似蓝,此中消息兴何堪。
3、上国莫归戎马乱,故人何在塞鸿来。
4、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5、万叠故山云总隔,两行乡泪血和流。
6、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
7、2009年10月25日。。。重阳节小诗一首。将哥的小诗做了修改,存在这里留个脚印。。。中秋桂子渡却香,晚风落院渐生凉。重阳知与谁人度,备济菊花饮崇楼。阅读:32|评论:0重阳节的小诗歌:
8、上阙写秋光秋色,落笔壮阔,“六曲屏山和梦遥”点出边塞山势回环,路途漫长难行,遥应了“绝塞”一词,亦将眼前山色和梦联系起来,相思变得流水一样生动婉转,意境深广。
9、谢邀答。关于重阳节的诗词,古今有许多。代表性的有,唐代诗人王维所写《九月九曰忆山东兄弟》特别为人吟诵。另有王勃《蜀中九月九日登高》,李白的《九曰龙山饮》,社甫的《九曰五首》,杜牧的《九日齐山登高》,白居易的《重阳席上赋白菊》,晏殊的词(诉衷情。芙蓉金菊斗馨香);宋代词人李清照(行香子。天与秋光)(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现代,毛泽东词(采桑子。重阳)。等等。
10、江边枫落菊花黄,少长登高一望乡。
11、满目秋光还似镜,殷勤为我照衰颜。
12、恩随千钟洽,庆属五稼丰。时菊洗露华,秋池涵霁空。
13、佳节纵饶随分过,流年无奈得人憎。
14、奉和圣制重阳日即事(唐)武元衡玉烛降寒露,我皇歌古风。
15、远村秋色如画,红树间疏黄。
16、译文:老朋友准备丰盛的饭菜,邀请我到他田舍做客。翠绿的树林围绕着村落,一脉青山在城郭外隐隐横斜。推开窗户面对谷场菜园,共饮美酒,闲谈农务。等到九九重阳节到来时,我还要来这里观赏菊花。
17、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18、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
19、《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唐代诗人王维的名篇之一。此诗写出了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诗一开头便紧切题目,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
20、天与秋光,转转情伤,探金英知近重阳。
四、重阳节的诗歌怎么写
1、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
2、主人尽欢意,林景昼微茫。清切晚砧动,东西归鸟行。
3、黄花泛酒依流俗,白发满头思古人。
4、重阳节过后,平原上的草都枯萎了,黄叶在疾风中凋落。记得春日骑马来此踏青时,多么的意气风发。如今故地重游已是萧瑟肃杀,空旷凋零。秋水映破长空,寒烟弥漫,苍穹飞雕,一片苍茫。
5、学术界尚未有定论,但从有关典籍的记载来看,至少应在东汉以前,因为东汉时期九月九日就作为禁忌日或登高避灾出现在民俗生活之中了。它由恶日向吉日的转变是在汉魏之际,因可见到汉魏之际有关重阳吉日的记载。六朝时期九月九日已成为民俗大节。
6、重阳日上渚宫杨尚书(唐)李群玉落帽台边菊半黄,行人惆怅对重阳。荆州一见桓宣武,为趁悲秋入帝乡。
7、吃饭喝酒要随其自然,对歌舞享乐看得平常一般。问他有什么可以悲伤之处?细细想想却也有悲伤的时候:重阳节快到了,秋风秋雨使人感到格外凄凉。
8、《九月十日即事》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借菊花的遭遇,抒发自己惋惜之情。
9、明日更期来此醉,不堪寂寞对衰翁。
10、乱来已失耕桑计,病后休论济活心。
11、重阳日即事(唐)李适令节晓澄霁,四郊烟霭空。天清白露洁,菊散黄金丛。寡德荷天贶,顺时休百工。岂怀歌钟乐,思为君臣同。至化在亭育,相成资始终。未知康衢咏,所仰惟年丰。
12、问篱边黄菊,知为谁开。谩道愁须殢酒,
13、周末,去看《落叶跳舞》,拜访《叶子先生》,且行且收集
14、夜月楼台,秋香院宇。笑吟吟地人来去。是谁秋到便凄凉?当年宋玉悲如许。
15、天长雁影稀,月落山容瘦。
16、却驱羸马向前去,牢落路岐非所能。
17、九日齐山登高(唐)杜牧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18、——每天在这里,遇见生活,遇见艺术——
19、还有就是杜牧的《九日齐山登高》: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公元845年(唐会昌五年)张祜到池州拜访杜牧,二人命运相仿,皆是怀才不遇,所以在九月九日登齐山时有感写下此诗。
20、茱萸插鬓花宜寿,翡翠横钗舞作愁。
五、重阳节的诗歌朗诵
1、重阳节短诗歌如: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唐代〕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蜀中九日王勃〔唐代〕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九日送别王之涣〔唐代〕蓟庭萧瑟故人稀,何处登高且送归。今日暂同芳菊酒,明朝应作断蓬飞。重阳席上赋白菊白居易〔唐代〕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九月十日即事李白〔唐代〕昨日登高罢,今朝更举觞。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过故人庄孟浩然〔唐代〕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2、Phonics入门?靠这一本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