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出自桃花源记的成语
1、落英缤纷:形容鲜花盛开的美丽景致。无人问津:比喻无人过问。黄发垂髫:老年人头发由白转黄;垂髫指古时单童子未冠者头发下垂。指老人与儿童。豁然开朗:指一下子出现了开阔明亮的境界。也形容一下子明白了某种道理,心情十分舒畅。
2、桃源人心存戒心,想保住这个绝境,避免战乱,不想让外人知道,打扰了他们平等、自由、幸福的生活。
3、南阳人刘子骥,是品质高尚的人,听到这件事后,高兴地计划前往。没有实现,不久,他因病去世。此后就没有探求(桃花源)的人了。
4、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南阳的刘子骥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5、陶渊明(公元365—427年),字元亮,又名潜,世称靖节先生,因宅边曾有五棵柳树,又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人。陶渊明少年时代既好读六经,有大济苍生的宏愿,又厌恶世俗,热爱纯净的自然。他自29岁入仕,作过州祭酒、参军一类小官。后因仕途坎坷,又不耐烦“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陶渊明于41岁毅然辞去在任仅80余日的彭泽县令,回柴桑归隐。此后直到他逝世的23年间,以耕读自娱,未再入仕。陶渊明长于诗文辞赋,有《陶渊明集》传世,主要散文有《归去来兮辞(并序)》《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等。本文选自《陶渊明集》,原是《桃花源诗并序》前面的小序,因为语言清新自然,想像新颖独特,后来独立成篇,以“记”为题成为传世名篇。
6、(故事):东晋文学家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记载:一个渔夫只身划船进入一山洞,发现一座桃源,这里的居民男耕女织,大人小孩均参加劳动,没有赋税和徭役,人们的关系十分淳朴亲切,到处是一遍安乐祥和的气氛,与外面的世界隔绝。
7、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让人觉得桃花源是一个似有似无,似真似幻的所在,暗示桃花源是一个虚构的社会,是不存在的。
8、“处处志之”与“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是否矛盾?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9、想象训练:(任选一题)
10、舍:便舍船(舍弃)屋舍俨然(房子)。
11、描写渔人进入“桃花源”前见到的自然美景的句子是▁▁▁,▁▁▁▁,▁▁▁▁,▁▁▁▁▁▁▁
12、表明桃花有人甘愿过隐居生活,不希望被外界打扰的句子是▁▁▁。
13、你知道出自《桃花源记》的成语有哪些吗?请说说它们的意思。
14、作者是怎样描绘桃花源的,有怎样的用意?
15、捕鱼为业(动词,作为)
16、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17、朗读课文思考:文章以什么为线索?分为哪几个部分来叙述?
18、妻子:古义是妻子儿女,今义是对已婚男子的配偶的称呼。
19、缘溪行,复前行,林尽水源,从口入,复行数十步,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景色优美)
20、桃源人精神其中往来种作………并怡然自乐愉悦安宁
二、出自桃花源记的成语有
1、明确:“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2、明确:(1)对现实社会政治黑暗、剥削压迫、连年战乱的不满。(2)虚构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世外桃源,寄托了自己对社会及政治的美好理想,表达了自己反对剥削压迫、反对战乱的愿望,也反映了当时人民的美好愿望。
3、引导学生感受桃花源优美的环境和描绘的美好社会生活。
4、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连词,表示在任何条件下结果都不会改变。
5、世外桃源、豁然开朗、怡然自得、无人问津、鸡犬相闻、黄发垂髫。
6、《桃花源记》是陶渊明的一篇优美的写景(虚景)散文,也是一篇故事性很强的艺术作品,它表达了陶渊明对理想社会的追求。于是他用笔构想出了心中的理想社会——世外桃源,从而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热烈追求及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人民渴望摆脱剥削压迫,追求幸福、安定生活的美好愿望。读这篇名作,要在引导学生看到作者的美好理想,及其无法克服的思想矛盾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引导学生肯定陶渊明对理想社会的大胆追求,激发学生向着自己更高更远的理想勇往直前。
7、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件:第八课《时间的脚印》
8、《桃花源记》一文以时间为线索。以▁▁▁▁▁▁为顺序,从发现桃花源到访问桃花源,再到离开桃花源,到再访桃源一线贯之,串连全文。
9、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件:第一课《社戏》
10、①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问”“要”后省略宾语“渔人”)
11、你学过本文之后,如何评价渔人?
12、本文写作年代大约是宋永初二年(421年),其时陶渊明已经五十七岁了。他拒绝同当时的政权合作,不满黑暗的政治现实,同时由于他和农民接近,理解他们追求理想社会的愿望,所以写了这篇记和诗。
13、作者是一个看不惯社会的黑暗,厌倦了官场的斗争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追求功名利禄的人。
14、欲穷其林(尽,形容词作动词,走到尽头)(此处课下注释为:尽我以为不妥)
15、王师傅做了一辈子的木匠活,方枘圆凿,样样精通,“小鲁班”的称号真是名不虚传。例句把“方枘圆凿”理解为木匠技艺高超,什么活都拿手,与成语的原义相去甚远,属于典型的望文生义。“方枘圆凿”出自战国楚国宋玉《九辨》:“圆凿而方枘兮,吾固知其龃龉而难入。”枘:榫头;凿:榫眼。方榫头不能楔进圆孔洞,比喻格格不入,不能相合。如《杰克•韦尔奇自传》序言:“我开始想,也许某一天自己可以担任CEO的职位。然而这种可能性似乎与我背道而驰。我的很多同龄人认为我是方枘圆凿,对于GE来说是完全不合适的。”注意“方枘圆凿”中“枘”字的写法和读音。
16、(解释):不必跟外面的人说。现多用于要求别人不要把有关的事告诉其他的人。
17、暗示将会出现奇境,为渔人进入桃花源渲染气氛,也为桃花源的美好作铺垫。
18、(出处):晋·陶潜《桃花源记》:“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9、不足为外人道也(介词,对)
20、文章开始交待了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的身份,结尾写刘子骥,使虚构的桃花源发生的一切事情变得好像是真实的,使得桃花源似真似幻,为桃花源增添了神秘色彩。
三、出自桃花源记的成语有哪些?
1、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2、“诣太守,说如此”,这句话中的“如此”,包括哪些内容?如果把这些内容一一写出来,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3、复前行(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前)
4、不知有汉,何论魏晋
5、“无人问津”这一成语出自本文的原句是▁▁▁▁▁▁▁▁▁。
6、自然环境优美,民风纯朴,热情好客,生活富足,没有阶级压迫,没有剥削,没有战乱之苦。
7、桃花源人来到此地的原因是什么,交代这个原因有何作用?
8、(拼音代码):hfct
9、形容词用作动词,穷尽,走到尽头。
10、了解作者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为追求理想的活而努力学习,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11、”中文名七歪八扭出处《三侠五义》1成语解释2成语典故3词语辨析七歪八扭成语解释编辑七歪八扭(qīwāibāniǔ)解释:形容歪斜不正
12、④.作者怎样描写桃花源人的热情好客的?
13、我国东晋末年,封建国家分裂,政权交替,战争频繁。东晋王朝极端腐败,对外一味投降,安于江左一隅之地。统治集团内部互相倾轧,军阀连年混战,赋税徭役繁重,加深了对人民的剥削和压榨。元代诗人张养浩在《潼关怀古》一诗中发出了这样的慨叹: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可以说,和平,是每一个民族共同的向往。有一个成语就是这一社会理想的集中体现,它就是——世外桃源!你们知道这个成语出自哪里吗?对!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名作《桃花源记》。它描述的是一个与世隔绝、没有战祸,安乐而美好的地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
14、(解释)津:渡口。没有人来问渡口。比喻无人过问。
15、芳草鲜美(新鲜美好)
16、引导学生归纳课文的结构。
17、学法指导:1朗读法2想象法3自主和作探究法4多媒体课件教学法。
18、具言的是朝代不断更替,由秦汉魏到如今的晋朝,战乱不断,百姓困苦。
19、(拼音)huòránkāilǎng
20、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件:综合性学习《倡导低碳生活》
四、出自桃花源记的成语有什么
1、以历史人物为线“集群式”讲解
2、写出了桃源人见生人惊异,显示桃花源与世隔绝久远。为下文写桃花源人询问外面世界、为外面世界叹惋做铺垫。
3、③.作者怎样描写桃花源的生活环境的?
4、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再现桃源,理解陶渊明创作目的。
5、①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作为)业。缘(沿着,顺着)溪行,忘路之(的)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夹着)岸数百步,中(中间)无杂树,芳草(地上的芳草)鲜美(鲜艳美丽),落英(坠落的花瓣)缤纷(繁多夹杂)。渔人甚异(对……感到惊奇)之(代这种美景),复前行,欲穷(走到尽头,形容词作动词)其(这)林。
6、桃源内所见自然景色,土地平旷……鸡犬相闻环境优美
7、作者为什么要虚构这么一个世外桃源呢?(联系写作背景理解)
8、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
9、熟读并背诵课文,用自己的话叙述这个故事,可以适当地加进自己的想象。(写练笔本上)
10、寻:寻向所志(寻找)寻病终(不久)
11、表明桃花有人甘愿过隐居生活,不希望被外界打扰的句子是不足为外人道也。
1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儿一一详细地告诉他们,他们都感叹起来。
13、(所闻:厌恶战争、不满外界生活与世隔绝)
14、讨论并归纳:土地平旷,屋舍产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15、渔人甚异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诧异)
16、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鱼为生。(一天)他顺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芳草鲜艳美丽,落花繁多。他对此感到非常诧异。又继续往前走,想走到这片林子的尽头。
17、作品的思想反映作者的思想,通过学习本文,你认为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
18、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19、理解积累一些文言实词。
20、《桃花园记》虽然只有短短五百字,但文字优美,易读易背。其中许多金句流传千年,成了人们书写文字的成语。例如:怡然自乐。豁然开朗。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土地平旷,屋舍俨然。乃不知汉,无论魏晉。无问津者。等等。
五、来自桃花源记的成语
1、描写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纯朴的句子是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2、古义:新鲜美好;今义:食物味道好。
3、⑤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计划)往。未果(实现),寻(不久)病终,。后遂(就)无问津(探访、探求)者。
4、反映了作者主张和平,向往安定、美好的生活,寄托了他的政治抱负,反映了人民的愿望,表达了他对封建社会的评击和批判。
5、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6、明确:自然景象:“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7、太守派人寻找桃花源的结果是遂迷,不复得路。
8、怡然自乐:安闲快乐,显得心满意足。
9、背诵课文回顾前堂。
10、津古义:渡口,这里问津指探访后遂无问津者今义:口液
11、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12、豁然开朗: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宽阔明亮的样子。
13、(用法):作谓语、宾语;花瓣凋落,纷纷飞扬的样子
14、落英缤纷:落花繁多的样子。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同。怡然自乐: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世外桃源: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豁然开朗黄发垂髫无人问津鸡犬相闻
15、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开阔敞亮)
16、诣太守,说如此。“如此”包含哪些内容?如果把这些内容一一写出来,表达效果会有什么不同?
17、本文大约作于永初二年(公元421年),当时政治黑暗,战乱频繁,生灵涂炭。其时陶渊明已归隐多年,对战乱造成的苦难有着深切的感受,但他无法改变现状,只好借助创作来抒写情怀,塑造了一个与污浊、黑暗的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桃花源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产生的。
18、今义:男子的配偶,指妻子。
19、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原路回去,处处都做了标记。到了郡城,到太守那里去,报告了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前往,寻找以前所做的标记,终于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20、林尽水源。(“尽”后面省略介词“于”)
六、出自桃花源记的成语
1、朋友,出自《桃花源记》的成语有:落英缤纷阡陌交通怡然自乐世外桃源豁然开朗黄发垂髫无人问津鸡犬相闻
2、(提醒)如果你是一线教师,想和全国各地的教师同行尽情交流,如果你想获取更多语文教学考试资料,请加入我们。QQ群号:759954129
3、描写桃花源人精神风貌的句子是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4、(出自)晋陶潜《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5、内容剖析,进一步理解文章
6、村里的人看到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详细地做了回答。(村里有人)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做客,设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这样一个人,就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说自己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想出去,于是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一一详尽地告诉了他们,听完以后,他们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渔人)停留了几天,(向村里人)告辞离开。村里的人对他说:“(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
7、“都”来闻讯之意。“悉如外人”的“悉”和“咸来问讯”的“咸”,还有“皆出酒食”的“皆”都是“都”的意思
8、桃花源中的人是怎样热情好客的?
9、(用法):作主语、宾语、定语;指理想世界
10、介绍桃花源人来到桃花源原因的语句是▁▁▁。
11、描写渔人初见桃花林感受的句子是▁▁▁。
12、教学难点:理解评价作者心中的理想社会
13、处处志之(助词,不译)
14、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