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草原上的牧民生活说说
1、草原退化不仅会直接影响当地牧民的生计和生活,还会带来一系列社会、经济方面的负面影响。2000年以来中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治理措施,包括围封禁牧、退牧还草、京津风沙源治理项目等。2011年,本着“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中央政府首次建立了“草原生态补偿机制”——即草原生态补助奖励政策,试图通过提供补贴,鼓励牧民,恢复退化草原。
2、和前面三家相比,这一家的情况很特殊。前面几家都在北部草原,人均草场面积大概两三千亩,全家一起的话能有近万亩草场;而这家人均只有一百亩,全家的牧场大概只有1000亩。而且他们家孩子特别多,6个孩子中只有1个女儿。儿子多的家庭会吃亏——因为女儿嫁走了,土地会空出来留在娘家;但是儿子是走不了的,会一直占着地。因此,他们家孩子长大以后,分到每个人的草场面积只有100多亩了。他们家共有48头牛。跟张倩老师的调研结果一样,当年草蓄平衡的补贴发下来的时候,他们家的牛根据政策要求迅速减少到20头;但是过几年又回到了48头这个数量。而这么大一个家庭,基本上不能全在草场上放牧了,现在家里大概有三个半人离开草原,在外面工作。
3、现在在内蒙古大草原上已经没有居无定所的生活了,那些牧民基本上都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几乎每一家都有自己的草场。并且内蒙古的那些城市,跟一般的城市都已经没有什么区别了,有很多城市建设,还建了许多的街道。
4、参与流传千余年的富有神秘色彩的蒙古族传统祭祀活动—祭祀敖包,了解敖包的来历及源远流长的蒙古信仰习俗
5、家里经常讨论的话题是:搬到城里生活,把牧场包给别人。
6、水忌:蒙古人认为水是纯洁的神灵。忌讳在河流中洗手或沐浴,更不许洗女人的脏衣物,或者将不干净的东西投入河中。
7、草原美景一碧千里的草原风光,悠扬的马头琴声,喷香的奶茶,质朴高亢的蒙古民歌,热情好客的蒙古族同胞……骏马在奔驰,牧民在歌唱,那草原上的小花、牛羊、骏马、牧人,构成了一幅极美的图画。
8、蒙古包一般为圆形,大多用条木做成网壁与伞形顶,上盖毛毡,用绳索勒住,顶中央有圆形天窗,容易拆装,是蒙古族同胞居住的地方。
9、从前,一群羊和一个蒙古包就可以支撑牧民一家人的生活。
10、下面这张图是伊利集团的广告,自称来自签约的专属牧场。其实我和我认识的很多草原上的朋友,从来就没有见过有什么集团的天然专属牧场,很多都是在这种房子里养的。而牧民在草原上养牛,那才是真的是优良天然牧场,但他们的牛奶是进不了这个(乳业)产业链的,没有人来收他们的牛奶。在这类大企业崛起之前,牛奶挤出来之后装入密封牛奶桶,牧民把它统一推到路边,待人收购。被收购的牛奶可以在旗县级的小加工厂加工成奶粉或者其他的奶制品,非常好吃的,我们小的时候还会托人去那边买,而现在我们只能买到伊利和蒙牛的牛奶,就买不到那些东西了!现在,牧民把牛奶挤下来做奶豆腐,或者给小羊羔做补充的牛奶,只能做这个了。
11、最后一支保持游牧传统的蒙古族人民生活在呼伦贝尔草原腹地。每年六月,从冬牧场迁移至夏牧场,初秋时返回。以家庭为最小单位,带上所有家当,赶着牲口,搬迁至下一次季节的牧场,称之为“转场”。
12、运气好有幸能赶上一场盛大的草原婚礼
13、“你们快坐下、坐下,我给沏茶个。”谢素兰大家忙着招呼大家。三年间,谢大姐家的日子从食不果腹到生活有品位,发生了质的飞跃。
14、蒙古包包内宽敞舒适,是用特制的木架做"哈那"(蒙古包的围栏支撑),用两至三层羊毛毡围裹而成,之后用马鬃或驼毛拧成的绳子捆绑而成,其顶部用"乌耐"作支架并盖有"布乐斯",以呈天幕状。其圆形尖顶开有天窗"陶脑",上面盖着四方块的羊毛毡"乌日何",可通风、采光,既便于搭建,又便于拆卸移动,适于轮牧走场居住。
15、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者投稿请给我们写邮件吧
16、马头琴演奏,赋予了马头琴全新的生命,她将自己对草原感情,完美的融入了,马头琴的表演中。当悠扬的马头琴曲奏响时,随着音调的起伏闭目冥思,去勾勒辽阔草原上,奔腾的骏马,创作任何画家的色彩,和诗人的语言,都无法描述的画面。悠悠的马头琴声、抑扬的蒙古长调、余辉下的勒勒车影、蒙古包的袅袅炊烟、远处飘来的奶茶清香,所有的人生悲欢、岁月流转,都在古老的马头琴声中,化为轻烟……
17、关于呼伦贝尔旅行体验,7日深度游——几乎是在最短的时间领略呼伦贝尔草原最美的部分,不可复制,无法逾越。
18、?支持生态小农,创造健康、公平、可持续食物体系和社区
19、“食通社”是一个关于可持续食物和农业的知识、信息和写作社区,由一群长期从事农业和食物实践及研究的伙伴们共同发起和管理。
20、第22届内蒙古摄影艺术展(优秀奖)
二、草原牧民一天的生活
1、首届呼包银榆经济区摄影联展(参展)
2、物种消失、土壤退化,人类再不看这份报告就晚了!
3、5大草原美丽家乡的山水滋养了她们得天独厚的嗓音,蒙古族质朴、赤诚、豪爽的性格成就了她们对歌唱事业的热情和执着,共同的理想和信念让她们在演艺和歌唱道路上不负众望,潜心专业,脚踏实地,用情用心演唱好每一首歌和每一场演出。把舞台视为生命的列车,把歌唱作为毕生的追求。所以,她们的歌声融入百姓心中永唱不衰,她们的人品感动百姓永存留香。
4、蒙古族,鄂托克新召苏木敖伦其日噶噶查牧民,业余摄影爱好者。中国民俗摄影协会会员、内蒙古摄影家协会会员。
5、没有干净的河流,就没有安全的食物
6、详情请致电:13722022567
7、他们认为美酒是食品之精华,五谷之结晶,拿出最珍贵的食品敬献,是表达草原牧人对客人的敬重和爱戴。通常主人是将美酒斟在银碗、金杯或牛角杯中,托在长长的哈达之上,唱起动人的蒙古族传统的敬酒歌,客人若是推让不喝酒,就会被认为是对主人瞧不起,不愿以诚相待。
8、经济情况:羊90多个羊,40多个牛,30来匹马,全年收入都是靠养牧。去年买草2500捆,9元一捆,共计22500元,5000元甜菜,7000斤玉米,5000斤合成饲料,玉米8毛,饲料1元,共计10600元。草料共花销38100元。另外,自己草场打了9车草,4000斤一车。
9、最关心的问题:希望得到银行贷款。
10、日常生活禁忌:蒙古人骑马、驾车接近蒙古包时忌重骑快行,以免惊动畜群;若门前有火堆或挂有红布条等记号,表示这家有病人或产妇,忌外人进入。
11、如果你还认为内蒙古大草原上面的人是每天过着游牧的生活,并且天天住在那种蒙古包里面,在大草原上面赶着牛羊,还时不时的打猎,那你就大错特错了。现在内蒙古这种生活已经不存在了,即使是有牧民,那也是小小的一部分,并且现在的内蒙古政府还有禁牧的政策,那种游牧的现象已经快要看不到了。
12、喂小羊羔(乳羊?)萌萌哒~
13、第一家比较典型,他们生活在草原地区,山羊200头,绵羊200头,一年能给整个家庭带来大概7万元的收入。
14、草原的朵朵白云之下,牧民们过着的却是孤寂的生活,当我们羡慕这里的朵朵白云时,其实更要想到孤寂的牧民们面临的种种无奈!
15、午餐后草原踢足球、草原放风筝……感受草原的宽广,感受到草原的天蓝蓝、草青青。抛掉四面高楼林立的束缚,无拘无束的奔跑在广袤无垠的草原上,让您能够忘记城市的烦恼,营造愉悦难忘的度假时光。
16、所以大家可以想象一下,我们现在的牧区,同样的一片草原和一群羊所承担的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从而带来了哪些生态方面的压力?
17、见到牧民孩子不要大声斥责,更不能打孩子。不要当着家人的面说孩子生理上的缺陷。对孩子和善、亲切,被认为是对家长的尊重。
18、温馨提示;呼伦贝尔有三个著名的俄罗斯后裔居住地,三个地方我们届时都会经过;室韦,恩和,民风淳朴,景色优美,还未被全部商业开发,恩和既然是我国唯一的俄罗斯民族乡,又是以我国俄罗斯族和华俄后裔为主体的聚集地,她们中的百分之48左右都有俄罗斯血统,这里大部分仍保留着完好的俄罗斯文化和生活习惯,晚上入住恩和(木刻楞独立卫生间独立洗浴)
19、十一月北京有机农夫市集预告BeijingFarmersMarketsScheduleinNovember
20、住所由移动变成固定敖包成为节假日祭拜的标志物,但是被渐渐遗忘越来越成为旅游的文化象征饮食,交通方式,网络普及开来
三、草原生活的句子
1、我以我的方式正在宣传我的家乡
2、当第一次出猎调驯猎狗时,先往狗鼻子里灌注狐狸热血,使其与狐狸和狼成为冤家对头。
3、草原人民在我国主要以蒙古族为主,下面就蒙古族的习俗谈草原人民的风俗。
4、奶豆腐是用牛奶制成的凝固食物,盛在盘子里做点心,并不是豆腐。
5、内蒙古艺术摄影协会会员作品展(参展)
6、在这条产业链中,牧民的角色被改变了,从全程养牛变成了只负责其中一个环节,丧失了品种选择的权利,那些适应当地自然环境的本地牛都被西门塔尔牛替代了。当地牧民告诉我,本地的黑牛在冬天食草量会降低,更适合内蒙草原漫长、严寒、少草的自然环境。而西门塔尔牛不仅食草量大,在冬天还额外需要进食。此外本地牛活动范围较大,而西门塔尔牛基本只能利用山脚下湿地草场来放牧,践踏非常集中,造成了更大的生态压力。
7、辽阔的大草原连上天际,放眼望去,杳无人迹,只偶尔从远处传来一两声狗吠,风懒懒地、缓缓地在草海上移动着,无声无息。
8、蒙古人的传统交通运输工具主要有役畜和车辆两种。役畜以马和骆驼为主,车辆为勒勒车。
9、我们倡导负责任的旅行,深度纯玩,没有购物,没有消费陷阱,真正的品质旅行。
10、内蒙古草原上的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惯是:
11、为了把羊肉直接卖给北京的消费者,牧民还要专门学习如何分割羊肉。因为牧民他们自己吃牛羊肉是不锯骨头的,骨肉要一起吃,但是卖给普通消费者,就要加工成羊腿肉、羊棒骨、羊肉片、羊排等。
12、这是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尽管我们一直在说牧民是草原的主人,他们会保护好这片水土,保护好自己的家乡——但现实的确是养牧(当地人更愿意讲“养牧“而不是“放牧”,编者注)的数量提升了。这种增长一种是绝对数字上的,比如某嘎查以前可能一共才有40多头牛,现在一户牧民家就有40头牛,这是一个非常明显的增长。还有一种是隐形的,牧群数量虽然没有提高,但翻新率大大提升了。比如某家人以前不怎么卖羔羊,主要卖4岁的羯羊,所以每年也不要求所有的母羊生育繁殖。但现在基本上所有的母羊每年都要生小羊羔,当年就能出栏,这个实际上使得羊数量翻番。
13、种子保护的新出路:摆脱商业鲸吞,重燃公共价值(下)
14、草原生态游很适合有孩子的家庭参与。
15、6于内蒙古额济纳旗。1962年进内蒙古艺术学校声乐研究班学声乐,1964年进中国音乐学院声乐系学习。毕业后,先后在内蒙古巴彦淖尔盟文工团、内蒙古民族歌剧团、内蒙古歌舞团担任独唱演员和歌剧演员。1982年调入中央民族歌舞团。九十年代在全国民族唱法十大女歌唱家比赛中获得第一名。1995年获得蒙古国国家文化艺术最高奖。
16、“老家那里这几年也不错了,但我哪里都不去了,这里就是我的根,夏天我还要把80多岁的老母亲和几个姐姐接来住些日子。”大姐心里比谁都明白,真正让广大农户致富的“财神”是共产党,是几年中一对一帮扶的供电局让她不光脱贫,兜子里还有了闲钱。
17、其实在草原上开展旅游项目,有一个很大的好处是对儿童比较安全,妈妈可以非常放心,因为你就坐在蒙古包门口,你们家孩子跑多远你都能看见,绝对跑不出你的视线。我们积极培养牧民自己来做服务,让游客可以更深度直接地接触到蒙古族的人和传统文化。总之,努力让牧民进入第三产,并有所收益,这样才能有助于他们在生产中真的和“现代化”接轨,生产端就不要完全押在那一群羊身上,这个就是我们一直在做的工作。
18、有一次,我带一位城里的朋友去藏区草原走访。听到当地一位藏民向我抱怨,说减畜让他们一家现在只能养8头牦牛了,“没法活了”。事后这位同去的朋友问我:“8头牦牛卖掉的话至少有8万块钱,他们家有8万块钱的资产,怎么说没法活了呢?”事实上,如果藏民家只有8头牦牛,可能真的是没法活的。为什么?因为一群牦牛里一定要包含小牛、母牛和种公牛,母牛和种公牛是不能卖的,只有小牛长成大以后才可以卖,这个成长期一般要多于四年——牦牛长得比黄牛要慢多了。那么8头牦牛里面又能有几头小牛?很可能这位藏民家里每年只有一头牦牛可以卖来换钱。
19、主要体会:草原畜牧业确实适合多人共同经营,生活条件不会下降,大家也都不会太辛苦。
20、凡此种种,使这里的牧民似乎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很少参与分工,生产没有迂回,交易频率低下,生活简单重复。看到这些想到这些,大草原里的浪漫少了许多。让更多的人享受文明进步的成果,这是社会发展的要义之一。因此,如何让这里的牧民跟全国人民一样,享受社会进步的成果,显然也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看到路边树立的“产业扶贫”、“精准扶贫”等宣传牌,我感到欣慰,政府已经在行动!我想,让牧区参与市场分工,增加牧业的迂回度,延伸产业链,是牧区经济发展之路,而这条道路要通畅,让牧区人民能够接受现代文明的熏陶是必要的,如此说来,牧区教育问题就值得人们去关注!
四、享受草原的生活说说
1、扬鞭马背行程100公里
2、最关注的问题:游牧文化的保存。宝音达赖在当地创办了一个马业协会,希望能为保存克旗的铁蹄马有所帮助。
3、不需要,税务部门对于既不属于取得发票范畴也不属于支付给行政单位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的,一般可以凭双方签订的合同中确定的价格以及双方确认的收款收据作为合法有效凭证。支付给牧民的草原补偿费,可以结合补偿协议、相关政府部门文件等证明材料,以收款人的收款收据确认入账,主管税务部门将确认其为合法有效的凭证。收起
4、宾客应随即接住酒,接酒后用无名指蘸酒向天、地、火炉方向点一下,以示敬奉天、地、火神。不会喝酒也不要勉强,可沾唇示意,表示接受了主人纯洁的情谊。
5、把住房搬到哪里,由于需要频繁地搬家,住房就必须是能够随意移动的活动房,古代称这种住房为”穹庐”,”毡帐”等,俗称”毡房”,”帐房”等。
6、发布:刘洋审核:程国兴
7、收入与消费的结构性改变
8、近距离与小牛犊、小羊羔、草原生态鸡、小野鸭、草原野兔亲密接触
9、家庭情况:两个儿子、四个女儿都已成家,现在和小儿子一起生活。
10、现在牧民的主要收入来源还是一群羊——当然变化还是有的,比如说羊的出栏率提高了,同样是100只羊,以前要花3年时间出栏20只,现在也许一年就能翻倍。但支出的构成情况是什么样?牧民住上了砖瓦房,每年要买很多草料,配合很多基础设施,比如草料棚、棚圈、机井、农用车拖拉机……然后家里可能还有小汽车、摩托车,还要送孩子上学……现在的支出情况,钱还是要从这群羊身上出。
11、(译文)阴山脚下有敕勒族生活的大平原。敕勒川的天空四面与大地相连,看起来好像牧民们的毡帐一般。蓝天下的草原翻滚着绿色的波澜,那风吹草低处有一群群的牛羊时隐时现。穹庐是游牧异议的活动居室,是他们的衣食来源,对于这些与他们的生活和命运相关的事物,他们有着极深极厚的感情。所以我们说,他们讴歌草原,讴歌牛羊,就是赞美家乡,赞美生活;我们并且认为,这首民歌具有浓厚的民族和地方色彩。歌咏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写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
12、博客表演“摔跤”蒙古语
13、“中国民族影像志摄影大展”(入展)并于中国民族博物馆签协议,入展作品《草原上的人们―牧民生活》永久性留在中国民族博物馆。
14、(屋外的犬吠,屋内的热气)
15、第二家是一对老夫妻,他们俩的家庭收入就要少一些,因为首先老人家照顾不了太多的牲畜,其次是因为他们家的草场属于冬牧场(牧民为畜群所选的冬季防寒避风的地方)。这种牧场打不出井水,也叫无水牧场。这里在冬天下雪以后才能使用,而夏天雪化了就没有水源来养牲畜,要靠人力拉水,所以冬牧场的牲畜数量是比较低的。这家人只能养100只羊,10到20头牛,每年就是个4万块钱左右的收入。
16、注:全程住宿双人标间,不提供自然单间,单男,单女入住三人间或补房差(房差按市场价格收取)。司机/领队
17、蒙古族素有马背上的民族之称,长期的游牧生活锻炼了他们的骑马技艺。
18、7蒙古族地区被称为歌的海洋,不论你走到什么地方,都能听到优美动人的歌声。在美丽的呼伦贝尔草原听到了嘹亮悠远的乌日图音道“辽阔的草原”;在巍峨的成吉思汗陵听见了古老深厚的潮日歌曲"圣主成吉思汗";在人丁兴旺的科尔沁地区既听到了悲壮崇高的歌颂民族英雄的叙事民歌“陶克陶胡”和“嘎达梅林”,又听到了爱情的绝唱“达那巴拉”和感叹人生的“大雁”。
19、终于,今年暑假有机会来到四川省的红原、若尔盖、松潘等地,真正见识了传说中的大草原,当然要对这里的生活探个究竟!汽车来到汶川县,那个八年前12大地震的重灾区,我便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两边高山寸草不生,峡谷中水流湍急,汽车隔不到几分钟就钻进深邃的山洞中,这样的路途绵延几百公里,只能零零星星在路边看见几个小镇,相比于喧嚣的城市,这里安静得只剩下水流声和汽车的轰鸣声。夹在深山峡谷中的汽车,随时都有被山上滚石吞噬的可能,自己只能默默在心中不断祈祷灾难不要降临。由此可以想见,当初地震灾难发生时,这里的人民饱受了多少苦难,那些救灾的人民子弟兵付出了怎样的艰辛!
20、客人不能坐西炕,因为西方是供佛的方位;忌食自死动物的肉和驴肉、狗肉、白马肉;办丧事时忌红色和白色,办喜事时忌黑色和黄色。
五、蒙古草原的说说
1、开心过后,前往充满俄罗斯风情的满洲里小城,快进城途中,可欣赏到巨大的风车群,每一个巨大的风车不但给草原人民带来清洁的能源,而且更像威严的卫士守候着草原。风车山旁边就是满洲里四季滑雪场,这里是草原上另一奇迹!玩完后,抵达满洲里用餐,入住酒店。晚上可带孩子行走在这个流光溢彩的风情小城,感受北国绝无仅有的城市美景!
2、七卡,八卡,九卡是边防公路,又称摄影大道,以额尔古纳河为界,河的对岸就是俄罗斯,天地大气磅礴,界河蜿蜒流淌,夏天到来,湿地,花海,河流让人目不暇接!室韦,蒙古族的发祥地,依山傍水,河的对岸就是俄罗斯小镇奥洛奇,这一路的草原是《寻龙诀》取景拍摄地!原生态临江,一路上有山有水,油菜花,百合竞相开放,
3、8德德玛的演唱风格独特,她的声音浑厚醇美,音域宽阔,气息通畅,演唱富于激情,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她的歌路也十分宽广,既善于演唱蒙古族调民歌,又能演唱大型艺术歌曲,西洋歌剧咏叹调。内蒙古一望无际的大草原,蓝天和白云,乌兰牧骑驰骋千里草原的演出生活,赋予了德德玛一种草原音乐文化的内涵,从她圆润柔美,热情奔放的歌声中,你可以领略到草原的美丽和奶茶的芳香。
4、在这张照片里,大家可以看到至少有四个品种以上的牛。懂行的人一眼就会看出,这属于“杂交污染”,不利于品种改良。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因为这家牧民大概每隔三年就要买一些种畜,而当地畜牧部门推广的品种却一直在变,所以导致这个牧民家的养殖品种过多过杂,而杂交的品种往往不被市场青睐,最后只能便宜售出。
5、在设计项目的时候,有很多细节需要照顾到环保的概念。比如拒绝使用一次性碗筷和纸杯——现在的草原牧民很多人都在用纸杯喝奶茶。我们可以通过具体的要求,来帮助他们保持一些比较好的传统,让他们知道并且自信,有些传统是有价值的。
6、2和许多艺人不同,乌兰托娅一直在用心去歌唱,用其纯绿色的天籁之音去诠释完美、感化疲惫。早在06年5月,乌兰托娅就推出专辑《阿尔斯楞的眼睛》,专辑中,乌兰托娅所展现的特有的纯天然的草原之声,所演绎出来的草原人独有的汩汩而流的情感,更是打动了当时许多向往草原的人们,也感动了许多热爱草原歌谣的人。从此,乌兰托娅就被冠以了“草原天籁之音”的美誉。她的代表作品:《套马杆》《我要去西藏》《爱不在就放手》《高原蓝》《火凤凰》《爱琴海》等时下最流行歌曲之一。
7、所以说,我们很多人对草原和牧民的生活是陌生的,大家对这里的想象力也有偏差。所以我们先来看看下面这6家牧民的家庭收入情况,或许有助于大家建立一些直观的感受。需要注意的是,这几个家庭的收入计算是2011年前后做的;由于2014年开始,羊价变得不稳定,因此没有更新收入情况。但实际上,这些牧户近几年增收都不明显,甚至由于受到羊肉及皮革价格的波动的影响,有些家庭收入还所有降低。
8、第六家在敖包山下。他们家能够卖出的羊大概价值36000,以及能够卖出5万多元的牛。但是跟前面提到的类似,生产成本也是比较高,一年一下买草和买料的钱加起来占到总收入差不多一半。
9、10在绮丽的鄂尔多斯高原听到了热情豪放的“敬酒歌”,在广阔无垠的锡林郭勒牧场听到了长短调相结合而形成的结构、形态和调式、调性以及技巧的复杂而著称的民歌精品“四季”。就是当你走进荒漠之中,也能听到荒漠为你唱出的苍凉的歌谣。蒙古民歌题材异常丰富,无论是重大的历史事件,还是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在歌曲中都有所反映。蒙古族音乐既有全民族的共同风格,又有各个地区的独特风格,堪称绚丽多姿,异彩纷呈。
10、一个关于可持续食物的知识和信息平台,集结国内外研究者和实践者,共同传播和倡导更加可持续的农业和食物系统。
11、这是食通社第110篇原创推送
12、再次推开的谢素兰家让人眼前一亮,晌午的阳光透过窗明几净的玻璃窗照亮的家里格外暖和,顿时一股暖流袭遍全身。
13、草原退化极易在春天引发沙尘暴。
14、从小在山区长大的我,饱尝在崎岖山路上砍柴挑水的艰辛,后来通过艰难的求学之路,离开山区农村,混迹在城市的车水马龙中。尽管摆脱了山路的陡峭,但久而久之对城市的喧嚣心生厌倦,尤其是秋天遭遇那令人窒息的雾霾,就更增添了一份回归大自然的强烈愿望。然而,即便如此,因山区的艰辛尚历历在目,无论如何也不想再回到它的怀抱。扬声器里传来“蓝蓝的天空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的歌声,立即让我产生无数遐想:生活在大草原的牧民们,该是多么潇洒自由和惬意啊!
15、客来敬茶一种高尚的蒙古族传统礼仪。在蒙古历史上不论是富贵之家还是贫穷之家,不论是上层社会还是平民百姓,也不论在交际上或在家里,在旅途,或在其他一切场合,莫不以茶为应酬品。家中有客来,茶是必不可少的款待物。
16、火忌:蒙古人崇拜火、火神和灶神,认为火、火神或灶神是驱妖避邪的圣洁物。所以进入蒙古包后,禁忌在火炉上烤脚,更不许在火炉旁烤湿靴子和鞋子。
17、1蓝蓝天上白云飘——蒙古族。蒙古族自古以来,以能歌善舞著称。勤劳勇敢的蒙古族劳动人民,世代生息在祖国北方,以游牧为主,他们创造了自己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在绚丽多姿的草原文化中,蒙古民歌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堪称草原上的艺术之花。蒙古民歌曲调优美,节奏舒展,有着草原宽阔的气息。在情感表达上,则朴素豁达,深沉内在,带有强烈的抒情性;犹如醇香的马奶酒,散发出草原生活的芬芳。
18、家庭情况:男主人敖云毕力格、女主人格日勒图雅、一儿一女,在城里上学。自家7800亩草场,租用1万亩草场。山羊200只,绵羊200只,牛20头,马两匹。
19、“房子西边新盖的采光房计划再养殖30头牛,同时增加30千瓦饲料加工机一台,到时候不光自己用,还能给别人家加工饲料”,邓海龙滔滔不绝细数着有电后的计划。
20、我见到的很多草原扶贫项目,都忽略了这部分非现金收入。在计算损失的时候,补偿给移民的钱并不能弥补他们的这部分损失。
六、草原上的牧民生活说说
1、我们做的羊油肥皂项目,就是牧产品深加工中的一种。这个项目本身规模不大,但是影响还不错,这几年各个冷库都有南方的商人来订货,可以说已经开始影响一些南方的化妆品厂了。
2、保险:免费提供20万的旅行社责任险.
3、穿上内蒙袍,体验穿在身上的民族文化,用手中的相机定格您身上的蒙古族盛装,这是无可代替的另一种美丽
4、这是一条非常悠闲的旅游线路,带你深入到呼伦贝尔北部腹地,领略草原、森林、河流、湖泊、湿地的壮美景色,近距离接触当地各民族的风土人情,品尝当地各色美食,看日出观日落,用心和你手中的相机去记录那如诗如画般的所见所闻。
5、上篇回顾:草原生态补偿真的可以鼓励牧民减畜吗?
6、大草原牧民衣食住行是一代一代留传下来的,ta们崇尚自然在远古没有工业的时代摸索出来的吧。
7、后台回复“草原”,获取精彩路线
8、刚才我们从消费端理解牧区现代化带来了哪些变化和压力,接下来看看生产端。我去蒙古国调研的时候,发现当地对养畜的选择和内蒙很不一样,有的地方牛多一点,有的地方山羊多一些,有的养绵羊。问当地牧民对畜种的选择主要依据是什么?他们回答说养这个更合适,是跟自然环境贴切的——这和我们的牧区以前的情况很像。但是现在不一样了。现在内蒙的牧业是在产业链里的,它是肉食产业链的一个环节,所以牧民要养的牲畜是在市场上能产生价值的牲畜。他不去选择适应环境和环境关系最友好的牲畜,他需要选择好卖的、能卖出钱来的牲畜。
9、草原生态补偿真的可以鼓励牧民减畜吗?
10、辽阔的大草原上内蒙古人一直过着自由洒脱的游牧生活,牧羊遛马,吃吃喝喝,唱唱跳跳,欣赏着蓝天白云,游走在草原上。
11、这两年,我在这方面一直比较花精力。希望通过旅游项目,把他们的传统的手工艺、生活方式更多地挖掘出来,带动牧民,给他们一些激励,去维护这些珍贵的东西,让他们一些传统的环保观念能够得以持续,不要太受外部的冲击。比如说刺绣,你把它变成一个商品,找到固定销路,保证利润率,这个难度比较高;但如果在旅游项目里加入一个学习刺绣的活动,这就相对比较容易。再比如马文化,还有草原牧民的长调音乐,这些我们都可以加到旅游项目里面。
12、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法律系,后从事互联网工作多年,再转向环境保护、社会、自然教育和写作。是《中国国家地理》和美国《国家地理》长期撰稿人,撰写的长篇地理文化类报道曾获全球性奖项。
13、蒙古包是蒙古族牧民居住的一种房子,适于牧业生产和游牧生活。
14、3应同学们的邀请,赵溥澍的妈妈尹湘阿姨来到二年级四班,带领大家一起走进了美丽的蒙古族。尹阿姨从成吉思汗讲到忽必烈、李四光,从蒙古族的语言文字到漂亮的蒙古袍、优美的蒙古族舞蹈、特色的摔跤运动再到美味的烤羊、手抓羊肉、奶皮子,还有蒙古人特有的交通工具——马拉爬犁,蒙古人特有的房子——蒙古包……最后,尹阿姨还给同学们带来了两首蒙古族歌曲和好吃的蒙古族酸奶糖。聆听着优美的音乐,品尝着美味的酸奶糖,同学们忍不住闭上眼睛,仿佛在美丽的大草原畅游了一番,开心极了!
15、“博克风采”获得鄂尔多斯市工商联摄影书画比赛二等奖
16、从前一个牧民放一群羊,就是全家收入来源。至于支出方面,钱主要用在建造蒙古包上。从前草原牧民一家一个蒙古包,里面可能会住四五口人,甚至老少三代。通常一个蒙古包造价是1万多块钱,里面的必备摆设会有桌椅板凳、地毯、毡子、柜子,以及炉灶等等。基本上这就是一个牧民的家庭支出,这样的情况由这一群羊带来的收入去维护,实际上是绰绰有余的。可以说收益非常高。
17、来赶集,和本地生态农友直接面对面交流
18、帐篷,是生活在青藏高原的藏族牧民使用的主要居舍之一。通常有生活帐篷和娱乐、休闲帐篷两种。生活帐篷是多用牛毛制成的黑色帐篷,用数根支架支住顶棚,外边四周用牛毛绳索拉紧栓在木撅上,再把木撅钉入土中,十分牢固。牛毛帐篷不怕雨雪的浸透,任凭外边下多么大的雨,帐篷里不会漏雨,非常适合高原变化无常的天气。帐篷里中间是炉灶。过去一般是三块石头架起的锅灶,如今多用铁皮炉子,烟筒从帐顶中央伸出去。四周多堆放粮食袋子和日用杂物,进门正对面摆放佛龛、悬挂“唐卡”(佛像绢轴画)等。两边铺牛、羊皮或羊毛毡子,再在上边铺用羊毛编织成的“卡垫”(地毯)。藏族贵右,尊贵的客人通常被让到右边坐或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