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过秦论铺陈
1、西汉初年,儒生陆贾与叔孙通等人在总结秦亡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用儒家治国的设想,但未及付诸政治实践。西汉初期,贾谊冲破文帝时道家、黄老之学的束缚,将儒家学说推到了政治前台,制定了仁与礼相结合的政治蓝图,得到了汉文帝的重视,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影响。
2、《过秦论》《伶官传序》实录
3、杨云云,延安市黄陵中学教师,语文高级教师。曾获“黄陵县优秀教师”“黄陵中学品牌教师”称号。陕西省党月玲名师工作室成员。多次参与或主持国家级、省市级课题研究有多篇论文、教学设计获市县级奖励并发表在省市级教育刊物上。
4、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连词表转折关系
5、《过秦论》里,陈涉的实力弱于九国,九国的实力弱于秦国,秦国的实力弱于秦朝,但结局却是陈涉倾覆了秦朝。《五代史伶官传序》里,伶人的重要性弱于燕梁,燕梁又不及庄宗,但是最终结局是伶人导致庄宗身亡。
6、相同之处,同学们肯定很容易发现,两篇史论,都是站在作者所处的时代,评说前朝得失,鉴古观今,
7、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向南、向西、向东、向北等
8、两文的运思谋篇,大体相类。论述前代兴亡,由盛而衰,由叙写史事到议论说理,最后画龙点睛,一语破的。不同的是,两文虽然都是史论文章,基本上也都由提出论点、分析论证、揭示题旨这三部分组织成文,但相比之下,《伶官传序》更像一篇严密规范的政论文。
9、《大战中的插曲》以朴实无华的笔触记述了百团大战中一件曲折而又很有意义的事情,既彰显了伟大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也包含了对日本侵略者残酷暴行的控诉。阅读时要理清行文线索,思考作者救助日本小姑娘并致信日本官兵的深刻用意,想想“百团大战中这个小小的‘插曲’”为何“成了中日人民友好的佳话”。
10、《过秦论》是贾谊政论文的代表作,分上中下三篇。全文从各个方面分析秦王朝的过失,故名为《过秦论》。此文旨在总结秦速亡的历史教训,以作为汉王朝建立制度、巩固统治的借鉴,是一组见解深刻而又极富艺术感染力的文章。扩展资料:《过秦论》上篇先讲述秦自孝公以迄始皇逐渐强大的原因:具有地理的优势、实行变法图强的主张、正确的战争策略、几世秦王的苦心经营等。
11、秦始皇派遣大将蒙恬到北方去修筑长城并固守边境,把匈奴赶退七百余里,使得匈奴长时间不敢南下进击中原。贾谊《过秦论》中“,”两句就是对此事件效果的概括。
12、阅读时,要体会这几位作者深入生活、讴歌人民的共同创作追求,以及他们各自不同的创作风格。《荷花淀》以清新的笔触刻画了善良勇敢的抗日军民形象,充满诗情画意;《小二黑结婚》具有极强的乡土气息,“土味”的语言使得人物形象个性鲜明;《党费》中的故事扣人心弦,体现了革命斗争的艰难和革命者对党的热爱与忠诚。
13、《雷雨》的台词一直为人称道,要深入体会台词对揭示人物内心活动、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戏剧中的人物语言常常有“言外之意”,也就是潜台词,阅读时要细加揣摩。
14、小说通过大卫这个孩子的眼睛来看周围的人物和环境,既表达了对人世间善良、宽厚、仁爱等美德的赞美,同时也蕴含着对当时社会的批判。阅读时,注意领略小说中所展现的19世纪英国的社会风貌,理解作者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态度,体会小说的叙述角度带来的独特艺术效果,特别是其中的情感意味。
15、个人素质:“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
16、最末一段是“论”和“断”,仍用对比手法把几个方面综合到一起,然后得出结论,即所谓“断”。为了使结论下得郑重,便又把秦重新提起总说一遍,才以“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收尾。文章须能放能收,能开能合,始见本领。
17、第八单元:责任与担当思辨性阅读与表达
18、本篇所具有的另一特点:贾谊在用写赋的手法来写说理散文。写赋是需要铺张和夸大的,贾谊写这篇文章可以说通篇都采用了这种手法。比如第一段有席卷天下
19、(读到这里,贴一下另一篇学术文章的观点。)
20、行文中采用了排比式的句子和铺陈式的描写方法,富有气势;之后则写陈涉虽然本身力量微小,却能使强大的秦国覆灭,在对比中得出秦亡在于"仁义不施"的结论。
二、过秦论铺陈的句子
1、学习本文,不仅要把握其观点,理解作者说理的层次与逻辑,还要体会文中所举诗句的意蕴。另外,还应当学习这篇研究文学现象的论文如何从材料的梳理和考证中发现问题并运用恰当的理论去加以解决。这篇文章注重考证,但写得并不枯燥,阅读时要细加体会。
2、单元导语:学习本单元,要联系相关的历史文化背景,体察小说展现的千姿百态的社会生活,感受人类文化的丰富多彩。要了解小说多样化的风格样式,从主题内容、叙事手法、语言风格等多方面入手把握作品独特的艺术成就;总结小说的艺术特点,提升鉴赏小说的能力,并尝试写小小说。
3、比如,起笔先写孝公之心,“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用铺陈即写孝公之雄心勃勃。
4、(2)思考: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
5、6《大堰河——我的保姆》《再别康桥》
6、这之前,比如《史记》《旧五代史》,更常见的方式是先叙述人物或事件,之后评述。仅此一句,便能看出《新五代史》写法上的极力突破,然后才是概述庄宗得失天下的史实。
7、《五代史伶官传序》,以小见大,从极细微的角度切入,纵说天下大事,国之由盛转衰,是因为后唐庄宗李存勖宠幸了伶官,乱政误国所致。
8、《怜悯是人的天性》在批评霍布斯“人天生是恶人”观点的基础上,用事实指出,善是人的本性,怜悯心作为一种善,是人类最普遍和最有用的一种美德。怜悯心对于人类生活,对于调节人与人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卢梭把怜悯心视为先于理性思考而存在的一种纯自然的人类天性和情感,这一观点很有启发性。但是,人作为“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其天性究竟是“自然本性”还是社会实践活动的产物?请在学习中认真探究“人的怜悯心从何而来”这一论题。
9、秦无亡矢遗镞之费(丢失,丢掉,动词)
10、胸有成竹,感情充沛,纵横驰骋,文笔扬厉,是造成了本文恢宏气势的因素;而骈赋体式的浸润,洋洋洒洒的铺陈手法,重重叠叠的排比句式,又使这恢宏气势不仅具有朗朗上口的畅达,而且富含一唱三叹的韵味。
11、在谈到写作目的时,贾谊说过他之所以要“观之上古,验之当世,参以人事,察盛衰之理,审权势之宜”,主张“去就有序,变化因时”,其目的是求得“旷日长久,而社稷安矣”(下篇)。《过秦论》一文总结秦朝兴亡的教训,实为昭汉之过。
12、秦国建立初期的情况如何呢?
13、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14、课文中有一些词语,形式上与现代汉语合成词相同,意义却不同,如“明年”“诡辩”“颜色”“形容”等。学习时,要特别注意这一类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避免以今义理解古义。
15、第3段写秦始皇:野心与实力,兼而写之。但第3段与第2段还不一样。第2段是用正反对比手法两面写,第3段却全从正面写,把秦始皇的实力和野心描绘得淋漓尽致,愈写愈足,愈写愈神气。甚至到了第4段开头处,还要找补两句:“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吴闿生夹批:“再加二句,十分酣恣。”这就像给皮球或车轮打气,打到最大限度,再加上两下,自然球胎或轮胎就非爆裂不可了。然后一下子反跌下来,改从陈涉方面写起,却又处处对陈涉寓褒于贬,这就更加写出秦之灭亡实有自取其祸之道了。
16、一篇文章讲了8个视频我的天啊终于说完了but后面的《治安策》更长!!!精神小伙们别怕,肝它!!!
17、(预设生成):同义词语对举
18、过秦论中铺陈手法写的句子
19、任务驱动:以下句子从哪些角度展开什么描写,陈述了哪些内容,写出什么内容,有怎样的效果?
20、《过秦论》是评述秦的过失,揭示其顷刻复亡的原因。
三、过秦论铺陈手法
1、首先分析一下这篇课文,这篇文章作为一篇史论,前面花了大段的篇幅来记叙,只在最后一段来议论,这已经跟我们今天所学的一般议论文不同了;另外这篇文章写史论却用了“赋”的方法,为了增强文章的气势,作者用了铺陈、排比、对偶、夸张等手法,这是这篇文章的特殊之二;第文章还用了四组对比来服务于“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除了一般人能够想到的秦国先强盛后衰弱的对比,秦国与六国的对比,还把陈涉加进去,进一步写了秦国与陈涉的对比,六国与陈涉的对比,陈涉的加入,使对比更加奇特。
2、《过秦论》上篇先讲述秦自孝公以迄始皇逐渐强大的原因:具有地理的优势、实行变法图强的主张、正确的战争策略、几世秦王的苦心经营等。
3、同一中心的不同表达(主语一致,动作一致或连贯,)
4、《谏太宗十思疏》写于唐王朝国力上升的阶段,侧重建议君主如何“守成”。《答司马谏议书》写于北宋王朝积贫积弱的时代,强调臣子如何帮助君主“除弊”。课外搜集相关资料,了解文章写作的背景,从课文的论述出发,与同学探讨“创业与守成”“善始与克终”“墨守成法与因时而变”“同俗媚众与坚持自我”等问题。
5、看到《祝福》这个标题,你首先想到什么?阅读作品,看看作品的情节和主题是否符合你的想象。
6、本文富于思辨性,善于运用经典理论文献和典型事例,立论与驳论相结合,在演绎推理中展开论述。要注意把握这些特点,并尝试用历史事实和亲身经历印证本文的观点,在此基础上学习运用相关理论对现实问题进行辩证分析。
7、一是行文上的先扬后抑。
8、也显得更有分量了。主客观形势的不同,强弱盛衰难易的不同,都从几方面的对比中显现出来。
9、学习时,要注意概括刘和珍的有关事迹,梳理本文的情感发展脉络,体会鲁迅在字里行间表达的“至情”,以及对烈士牺牲意义的理性思考。文中很多语句值得反复品味,比如作者一方面说“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另一方面又说“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又如“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等。这些都是理解本文思想与情感的切入点。
10、写惠文等之强,则是“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从南、西、东、北4个方位铺陈史实。
11、诗词鉴赏:二轮复习必备诗歌鉴赏的构思立意的技巧(4)
12、第3段开头只说了九个字:“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这当然是事实。但也并非一点可写的事都没有。可是作者不准备在这里多费笔墨,只把那一条贯穿于秦之各个时期的纵线画出来就够了。从行文方面来说,一篇气盛的文章也不能一点不喘息。第3段开头的十几个字,就给全篇形成一个短暂的停顿。明代古文家归有光就说过,这是“如人吐气”(见归有光《评点史记》)。我们固然不能形式主义地看问题,硬要在一气呵成的文章里安插一个“气口”;但文章写到这里,自然有了一个喘息的机会,“如人吐气”,还是必要的,也是学写作的人应予注意的。(或许此文作者的版本“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位于第三段初。)
13、鲁迅小说的语言简练而深邃,善于运用勾勒式的白描,而又往往“话里有话”。有些同学可能不太习惯,感觉有点儿“隔”,其实鲁迅小说的语言是值得细读推究的。比如,通过对眼睛、神情的描写,寥寥数语,便表现出祥林嫂内心的悲苦;又如,用诸如“似笑非笑”这样一些简单的词语,便点染出周遭的冷漠。阅读时,注意品味小说的语言,感受其中丰富的内涵与深厚的韵味。
14、在这个时候,齐国有孟尝君,赵国有平原君,楚国有春申君,魏国有信陵君。这四位封君,都见识英明有智谋,心地诚而讲信义,待人宽宏厚道而爱惜人民,尊重贤才而重用士人,以合纵之约击破秦的连横之策,联合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的部队。
15、《过秦论》这篇先讲述秦自孝公以迄始皇逐渐强大的原因:具有地理的优势、实行变法图强的主张、正确的战争策略、几世秦王的苦心经营等。
16、然后凭借华山为城墙,依据黄河为城池,凭借着高耸的华山,往下看着深不可测的黄河,认为这是险固的地方。好的将领手执强弩,守卫着要害的地方,可靠的官员和精锐的士卒,拿着锋利的兵器,盘问过往行人。天下已经安定,始皇心里自己认为这关中的险固地势、方圆千里的坚固的城防,是子子孙孙称帝称王直至万代的基业。
17、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18、《离骚》(节选)中,诗人自叙其身世、遭遇,表达了对高洁人格的坚守和对高远理想的追求,并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兴衰紧紧联系在一起。学习时不妨结合《屈原列传》,把握诗歌中“香草美人”的象征意义,体味诗人的情志。诵读时,要注意诗中繁复的意象、回旋复沓的表达、独特的节奏韵律。感受其中澎湃激荡的情感。
19、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20、秦孝公占据着崤山和函谷关的险固地势,拥有雍州的土地,君臣牢固地守卫着来伺机夺取周王室的权力,有统一天下的雄心。正当这时,商鞅辅佐他,对内建立法规制度,从事耕作纺织,修造防守和进攻的器械;对外实行连衡策略,使诸侯自相争斗。因此,秦人轻而易举地夺取了黄河以西的土地。
四、过秦论铺陈的作用
1、第3段,叙议结合。如“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这,是叙。“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这两句,是议。
2、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这次会议是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已经基本取得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即将成立的背景下召开的。毛泽东在会上发表了这篇著名的讲话,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站起来了!”阅读本文,要注意结合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的革命历程,理解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历史意义,体会毛泽东这一宣告的深刻含义,感受其中蕴含的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自豪之情。
3、归纳大多数评论者的意见,主要说这篇文章气势充沛,一气呵成,一篇气“盛”的文章。全文从各个方面分析秦王朝的过失,故名为《过秦论》。此文旨在总结秦速亡的历史教训,以作为汉王朝建立制度、巩固统治的借鉴,是一组见解深刻而又极富艺术感染力的文章。
4、“而”是古代汉语中常见的连词,可用于表示并列、承接、递进、转折、修饰等多种语义关系。这两篇文章中的许多语句用了“而”,诵读时注意体会这些“而”字表现的语义关系。
5、第五单元:使命与抱负实用性阅读与交流
6、写陈涉起义军的武器,“锄櫌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农民军的武器只有农具和木棍。写起义军的构成,“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谪戍”,“因有罪而被征调去戍边”;“抗”,指“匹敌,相当”。与九国之师不能同日而语,就是一群毫无战斗力的乌合之众。这是极力夸张。
7、础上来说理才行。所谓在说理文中的善于叙事,还同一般叙事文不一样,要善于概括事实,善于描写事物的大的、总的、突出的方面,善于勾勒整个历史发展的轮廊
8、第二单元:良知与悲悯文学阅读与写作
9、诗词鉴赏:高考语文诗词描写手法考点应用举例!
10、诗词鉴赏:借景抒情、触景生情、寓情于景的区别!
11、诗词鉴赏:古诗鉴赏的七种答题格式,高分必读!
12、诗词鉴赏:高考二轮复习必备古诗歌鉴赏理论知识一览表!
13、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古:吝惜今:对人或事有深挚的感情)
14、第三单元:历史的现场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
15、《琵琶行》是一首长篇乐府诗,叙述琵琶女的故事,述说自己的人生遭际。学习时,注意琵琶女与诗人境遇的相通之处,体会诗人抒发的人生感慨。重点欣赏诗中音乐描写和景物描写的精妙。
16、内容主旨与思想情感系列:
17、13《读书:目的和前提》《上图书馆》
18、两篇文章有许多可以比较之处:比如二者都提到了“忘却”,前者以讽刺的口吻说“忘却的救世主快要降临了罢”,后者则说“我不如忘却,不说的好罢”;又如二者都带有很强的抒情性,但前者的抒情直露显豁、汪洋恣肆,后者则使用了不少曲折隐晦的笔法。这些都值得深入探究。
19、于是秦人很容易夺取了魏国在黄河以西的大片土地。孝公已经死了,惠文、武、昭襄蒙故业,沿袭前代的策略,向南夺取了楚国的汉中,向西攻占了巴、蜀,向东割取了肥沃的土地,向北占据了重大的城邑。
20、《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以人突然看见小孩子将要掉入井里时的反应为依据,论证“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由此提出人都有“四端”,进而论述“四端”对为人处世、治理天下的重要性。学习时注意结合自身经验和现实生活,探究孟子这些论断是否有充分的合理性。
五、过秦论铺陈描写
1、以“文章铺张之美在于”为开头,写一段文字,运用铺叙的手法例证文章的铺张之美。
2、时还贯穿了作者本人的观点来说明其所以兴衰的关键所在。这就帮助我们对这一段历史事实有比较清楚的认识。因此我感到,要想写好说理文,必须在善于叙事的基
3、诗词鉴赏:高考二轮复习必备表达技巧鉴赏之修辞手法(1)
4、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在北方
5、诗词鉴赏:高考语文意境类诗词鉴赏知识点梳理!
6、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
7、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之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8、同样运用铺陈手法,但各有其特点,贾谊是汉赋的早期作家,《过秦论》文章不是赋,然而语言上却明显带有赋的特色,它讲究铺排渲染,围绕中心论点,使用铺陈描写和对照手法,将秦自孝公以来的逐渐强大过程,特别是秦始皇时的显赫声势作了极力铺张和渲染,然后笔锋陡转,极写陈涉领导的义军力量之小,而响应者之多,终于推翻秦朝,文章中心已然鲜明;《阿房宫赋》在铺陈中综合运用了多种修辞格来尽情表现阿房宫的宏伟豪华,秦朝统治者的骄奢淫逸的,讽喻之心跃然纸上。
9、诗词鉴赏:二轮复习必备诗词鉴赏答题模式一览表!附诗词分析举例
10、陈涉揭竿而起,一呼百应,并不是因为陈涉地位超然。对于陈涉的身份,贾谊在《过秦论》一文中交代的很清楚:“,,”出身贫寒和地位低贱,却能天下响应,只因为天下苦秦久矣。
11、《哦,香雪》写的是改革开放之初火车的开通给边远山村带来的新鲜事儿。小说没有激烈的冲突和曲折的故事,只是捕捉了几个小的生活场景,细致入微地描绘了香雪等几位姑娘的心理变化与情感波澜,折射出山村生活的新变化。“香雪们”青春的纯真和质朴,让人感受到生命的美好。阅读时注意欣赏小说清新的笔调,以及洋溢在淡雅文字中的诗情画意。
12、“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项羽《垓下歌》)实力强大的项羽最终败给了一度弱小的刘邦,落得乌江自刎的结局。其原因何在?从《鸿门宴》中,你也许能看出一些端倪。
13、《反对党八股》是毛泽东同志于1942年2月8日在延安干部会上的讲话。当时,抗日战争处于最艰难的相持阶段,根据地的生存尚且艰难,但是中国共产党仍然花费宝贵的时间和精力来讨论文风问题,其原因何在?阅读时要注意思考,以理解这篇文章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
14、列夫·托尔斯泰好几部作品的主人公都以“聂赫留朵夫”命名。这些“聂赫留朵夫”们各有各的故事,性格上却又有一些相似之处——心存善念而又有不少缺点,深陷于生活与心灵的激烈矛盾之中。有评论说,他们其实都是托尔斯泰的一部分自我的化身,而他们的故事也都是作家精神上艰难探索的艺术记录。
15、再看得出结论的方式,两篇文章更多的是不同。最明显的是:
16、阅读时注意了解通讯报道的一般特点,关注作者如何通过不同的渠道采集材料,又是怎样多角度、分层次进行报道的。通讯作者在记述新闻事实时,常常表达自己的观点,阅读时要注意理解事实与观点的关系,把握作者表达观点的方法。
17、《过秦论》铺陈历史,形成对比和反差,水到渠成得出结论;《五代史伶官传序》纵说盛衰之理,却从一个细微的角度切入。《过秦论》以赋体写史论,多用夸张、对比,通篇一气贯注,气势充沛,铺张扬厉;《五代史伶官传序》以散体写史论,文字平易晓畅,简洁生动,感慨遥深。两种文体的写作方法和论述风格各具特色,须反复诵读,细加体会。
18、从梦想到发现,科学的道路是艰苦而漫长的。同时,科学又有着独特的魅力,充满无穷的乐趣。
19、革命为了人民群众,也要依靠人民群众。本课三篇小说用不同方式抒写了革命者的情怀,表达了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荷花淀》歌颂了白洋淀抗日军民的斗争精神与美好情感,《小二黑结婚》讲述了根据地青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追求婚姻自主、走向新生活的故事,《党费》表现了地下工作者对党的忠诚与忘我的牺牲精神。
20、诗词鉴赏: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六、过秦论铺陈
1、6《记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记念》
2、14《促织》《变形记(节选)》
3、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以弱天下之民。
4、秦始皇死后,他余威还震慑着远方。陈涉,瓮窗绳枢的儿子,甿隶属的人,而迁徒的,他的才能还赶不上一般水平的人,不是有孔子,墨翟贤,又没有陶朱、猗顿那样的富有;投身在军队之中,突然奋起在田野之间,率领疲弊的士卒,指挥着数百名部众,转过身来就进攻秦王朝。
5、出处:韩愈《潮州刺史谢上表》:“铺张对天之閎休,扬厉无前之伟蹟。”
6、这句话是从反面总结出历史教训,来劝谏西汉统治者,如果从正面讲,秦要想使其攻与守的形势不发生相反的变化,就得施行仁义政策。
7、赢粮而景从(古:担负,背负;今:胜,获胜)
8、13《自然选择的证明》《宇宙的边疆》
9、秦国本身先强后弱、先盛后衰、先兴旺后灭亡的对比;秦与六国的对比;秦与陈涉的对比;陈涉与六国的对比。
10、第五单元:乡土的中国整本书阅读与研讨
11、16《阿房宫赋》《六国论》
12、3《别了,“不列颠尼亚”》《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13、合从缔交,相与为一从通纵
14、全剧分为三幕,分别截取了旧中国三个时代的横断面,描绘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黑暗社会现状。课文选取的是该剧第一幕,主要通过众多角色的对话,自然形成戏剧冲突,展现人物与时代的矛盾,有条不紊,张弛有致。
15、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谚语俗语等,借势造势,也是一法。
16、从明、清到当代,几乎所有的古文选本都收录了《过秦论》(上篇),因此前人对它的评语很多。如清人姚鼐在《古文辞类纂》中评它为“雄骏宏肆”,近人吴闿生在《古文范》的夹批中评它“通篇一气贯注,如一笔书,大开大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