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戏曲说说配图
1、(大不同X果陀剧场零基础戏剧表演工作坊NO.13),复制这条信息¥hnGJ0H1LVn7¥后打开?手淘?(来自超级会员的分享)
2、▲《十五贯》《风雪夜归人》《北京人》《一仆二主》
3、现在,演员形成自己的流派,抑或学员学习流派的稳定结构已经被破坏了。从戏曲改人、改制、改戏开始,绝大多数的演员都是从艺术院校里边走出来的。文化课、专业课兼备的教学体制,批量化生产的教学模式,不可能像旧戏班那样使学生整天随侍在老师左右,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能学到的戏屈指可数。除了个别天赋秉异者,大多数泯然若众人,演戏都难堪大任,更指望不上传承流派或创造流派了。
4、美国的百老汇戏剧一直在上演,印度歌舞长盛不衰,为什么就非得认定我国的戏曲没观众没市场了呢?
5、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
6、台北艺术大学戏剧系第十届主修导演现任新北市种籽实验国民小学专任教师逗点创意剧团艺术总监
7、戏曲到了明代,传奇发展起来了。明代传奇的前身是宋元时代的南戏(南戏是南曲戏文的简称,它是在宋代杂剧的基础上,与南方地区曲调结合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的戏剧形式。温州是它的发祥地)。南戏在体制上与北杂剧不同:它不受四折的限制,经过文人的加工和提高,这种本来不够严整的短小戏曲,终于变成相当完整的长篇剧作。例如高明的《琵琶记》就是一部由南戏向传奇过渡的作品。这部作品的题材,来源于民间传说,比较完整地表现了一个故事,并且有一定的戏剧性,曾被誉为“南戏中兴之祖”。
8、风华笔墨,后庭尘埃。便天光云影,不与徘徊。纵三千里河山,亦四十年蓬莱。青丝染霜,镜鸾沉彩。
9、你理想的戏剧教育是什么样呢?
10、楠:差不多一半一半。比如说这次的《山海经》,其实是根据我自己小时候的经历写的。另外还会有一些比较经典的作品,对于一些小孩子来说比较困难,但是我们也会让大家去接触。因为其实都能从剧作中汲取能量。
11、比如,在女儿还不到两岁时,山竹就和女儿一起“演绎”妈妈生气时的N种应对方法。钻桌子底下躲起来、转身走开、给妈妈拥抱、送妈妈小礼物......孩子天生是戏精,只要在允许试错的安全空间里反复摸索,他们总能开动脑筋找到跟爸妈和谐相处的好办法,让矛盾消失得无影无踪。反而是作为“戏剧小白”的成年人,需要放下身段、解放自我,打破思维的墙,抱着“玩玩又何妨”的心态享受其中,才能赢得孩子的信任。
12、上图:时常做客大不同的金士杰老师
13、这次聚有戏采访到了王楠——一个与林兆华导演合作多年,并且自己投身戏剧教育事业的戏剧人。以下是木木对楠姐的采访辑录。
14、家庭戏剧小组中大家的共识
15、“你跟孩子说咱们吃饭吧,他说不,我就要先干别的。然后呢?娘俩开始对抗、撕扯、说服,非常消耗。”山竹说。戏剧会鼓励大家跳过对抗去找更适合的解决方法。
16、孩子们经过这样的教育后
17、中国戏曲文化还可以实现与其他戏剧体系的融合而为我所用,即:进一步拓展传统戏曲的行当谱系,根据对外文化交流的需要,用传统审美特色和现代精神相结合,找到一条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捷径。
18、看戏剧的心情说说,狼的团队精神和家族责任感,要好好的加油了。
19、「零基础戏剧表演工作坊」是试图拾回那些已然消逝的“扮演乐趣”,只要您愿意打开自己,全然相信,您就会回到五岁——那个对一切好奇,没有价值判断,什么都愿尝试的年纪;如同一个透明的容器,随着倒入的颜料而成为红、蓝、黑……甚至多彩。
20、木:小孩参演成人的戏中角色,与完全是孩子的群体演戏有什么区别?
二、戏曲句子大全
1、当越来越难以掌控的“熊孩子”遇上工作和生活都“压力”山大的父母,小到早起赖床,大到升学择校,家里每一件大事小情都能成为亲子关系的导火索。
2、艺术欣赏价值:陶冶情操雕塑:有一些艺术品可以借鉴戏曲人物的造型,如天津的泥人张,有很多戏曲造型音乐方面:一些音乐因为融进了传统戏曲的元素变得更为广泛传播,如李玉刚的歌,王力宏也有几首这样的歌文学:著名作家叶广芩写过《豆汁记》和《逍遥津》等作品,里面就有借助西区方面的内容,也就是说,戏曲也是很好的文学创作题材影视:张国荣、张丰毅《霸王别姬》等,还有很多以表现戏曲演员故事为题材的影视作品。因为有时戏曲往往可以作为是某一个时代的标志,如果要以那个时代为背景来创作影视,戏曲必不可少。
3、对于戏曲演员来说,服装管理太重要了,跟琴师、乐队一样不可或缺,好的穿扮师傅,手法利落,给演员穿戴得舒服规整,衣服褶子都没有,不耽误时间,上台效果也好。对于一些不常演的老戏,人物该穿什么戴什么,演员不一定懂,也是不管的,这就全靠服装管理来张罗。
4、发表听戏的说说,日新月异,总有一些不舍在。
5、首先我们需要回答问题:即兴表演是指没有写好的剧本、台词,也不经排练就向观众演出的一种戏剧表演。其次即兴表演如何发展的,在外国戏剧,中国话剧的涉及,分别有什么案例(作品)
6、中国戏曲远远流长,是中华民族文化历史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高科技的视听艺术大有取代传统戏曲的趋势.传统戏曲面临是去是留的问题.有人认为科技发展了,有了现代的视听艺术就应该淘汰传统戏曲艺术,我们不能喜新厌旧.戏曲促进了中外文化艺术的交流,使两国礼尚往来,关系更加融洽,你能说戏曲艺术没有一点功劳吗?所以,我要说传统戏曲应该留下来,它应该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望及时采纳!
7、这次带班感觉上象是驾着一辆奔驰在野地的车,性能极好但四处冲撞,偶而我们迷了路,一再岔题,最后却发现,最美的不是终点,而是沿途的喊叫与看见。
8、▲选一个或多个角度,就王少舫和严凤英的《天仙配·路遇》这一剧目写一篇评论。
9、“表演是身心灵相互搭配的一种行为。在这门基础课上,不仅要认识表演如何影响内在,还要借用肢体和声音把表演呈现出来。有大量的肢体和声音练习来释放储存在体内许久的能量。辅以想象力的训练来实地架构剧场舞台的迷人空间。”
10、他说,其实不难,如果大家有心要做一样东西。后来,这些“先锋”变成了“前辈”,“兰陵剧坊”开枝散叶,至少直接或间接地孕育了台湾至少15个剧团的诞生。
11、农民是理解李二嫂这样的人物的,甚至比我们演员理解得还要深刻。记得那次演出之后,一位农民同志提出:现在台上的二嫂对六兄弟不够疼爱。你看第四场,六兄弟回家后满头大汗,又要急着吃饭好去开会,二嫂站在旁边,为什么不知道拿起桌上的扇子替他扇一下?农民同志的话提醒了我们,导演采纳了他的意见,有分寸地设计了一个动作,二嫂边说话,边拿起桌上的扇子,先是替自己扇了两下,又慢慢转向小替他扇了起来。通过这个动作,使这两位有情人相互间的感情更加沟通了,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
12、《改嫁》是现代戏,二嫂是现实生活中的人,虽然我们演的是戏曲,但却不能把她处理成传统戏中的青衣、花旦。我们的表演要接近生活,但又要和话剧、歌剧有所区别,有我们戏曲的特点。也就是说,在现代戏表演中,我们既要突破程式、行当的束缚,又要让观众感到我们演的是戏曲,而不是歌剧或话剧加唱。所以我们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就二嫂的形体动作来说,保留了一些程式的东西,但又要求化得自然。既使人感到是来自生活,又觉得是经过艺术处理的;既使人感到真实,又不失艺术的魅力。就拿二嫂的走路来说,我们把它处理成既有圆场台步的成份,让人感到是戏曲的表演,但又很有生活,很自然,像现代人的走路,用这样的方法演戏是可行的。
13、▲简要分析《雷雨》的主题。(2021简答题)
14、长夏逝去。山野间的初秋悄然涉足。
15、木:现在孩子们排的剧目是经典剧作为主还是原创为主?
16、中国音乐家协会奥尔夫专业委员会会员
17、有的答友就说到了唐玄宗对戏剧十分偏爱,而且当时整个唐代社会的安定祥和促使人们对于娱乐生活有了内在需求。
18、/多元人生的实践平台/
19、20岁时,我担心别人如何看我;40岁时,我不在乎别人怎么看我;60岁时,我发现他们根本不看我。请记住:有两种事我们应该尽量少干,一是用自己的嘴干扰别人的人生,二是靠别人的脑子思考自己的人生。早安!
20、(3)要谦虚,要勤奋,要刻苦。
三、戏曲欣赏图片
1、“戏剧对于我来说是一个藏了很久很深的梦,趁它还没有腐化成泥,要赶快激活它、也就是为了褪去厚茧激活自己,我要做自己的掘宝人!”
2、在1959年建国十周年的时候,有关部门做过统计,我国戏曲共有360多种。戏曲艺术的特征是载歌载舞,演绎故事,这也是剧种之间的共性;其区别主要是民族的戏曲,不同地区不同方言的戏曲。总体上分为:古老的剧种,大剧种、流行比较广的地方剧种,地方剧种,天下第一团,少数民族的剧种。
3、有的孩子刚接触这个练习,可能在前一分钟非常积极地行动,但是到后面就发现,自己头脑中想演的都演完了,就站在那儿等着音乐结束。但是有一个孩子,在一段音乐中,表演了一个人的一生,从小时候玩游戏,到上学、工作,再到老年拄着拐杖走路。演到最后音乐还没有结束,他就慢慢坐了下来,去回望他刚刚走过的舞台,也就是回顾整个人生。然后安静等待音乐最后一个音符到来,慢慢躺下,表现生命的流逝。
4、毕业于纽约长岛大学,表演艺术硕士。
5、中国戏曲在世界艺术中享有很高的声誉,甚至被称为20世纪世界三大演剧体系之(即梅兰芳体系)。这说明,我们中国戏曲有它的独到之处,是其他表演艺术流派所不能包括和代替的。
6、1954年,《改嫁》一戏参加了华东戏曲观摩演出大会,并获得了剧本、导演、演员、音乐、舞美五项奖。1955年此戏赴京演出,之后,又到东北三省巡回演出,1957年由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成电影。
7、塑造现代人物要向生活学习
8、戏剧就像“搞砸大会”这样,给了孩子一个虚拟空间,他们可以尝试很多现实生活中不能够完全被接受或允许的东西,并通过这些尝试了解到很多行为的后果,从而达到完整的自我建构。
9、上图:江国生老师,看,没骗你们吧,头顶是不是发着光!
10、但会很有趣很值得,可以遇见有丰富表演和教学经验的老师,专业并且实用的课程,有趣的助教,以及,一群和你有同样梦想的人。
11、尚导演对我说过,演员在舞台上,对于人物心情的体现完成得不好,观众会感到不真实,同样,对于人物的一些生活动作完成得不好,也会使观众感到不真实。如,二嫂为小六做鞋,做得不像,观众就会出戏,如果手中的线越缝越长,观众就会觉得好笑。这就是“一点小失真,会影响大真实”的道理。
12、如果观众觉得我扮演的二嫂这个人物,还像个农村妇女,还真实可信的话,我首先要归功于帮助我创造角色的老师——现实生活。
13、诉铅华一诉:烟花易冷情难消,曲终人散花自憔。二诉:此番天涯浮萍漂,零落江湖孤身廖。三诉:不叹儿女情长搅,唯敬天下众英豪。
14、褪尽风华,我依然在彼岸守护你。
15、一往情深深几许。天若有情荒千世。誓死追随,至死不渝。长白山飞雪茫茫,飞舞的雪花携卷着冰冷。风吹,吹过天地,挟着雪花降临到我的脸上。
16、这是一次打开感官、启动肢体,带领你重新观察最熟悉却陌生的日常环境,重新打开五官,重启即兴的本能,从直觉、五感、肢体、语言重新探索自己。用身体说故事,突破语言的局限,抛开情绪的包袱,透过肢体诗意的表现,开启广阔的想象空间。
17、也许是前世的姻也许是来生的缘错在今生相见徒增一段无果的恩怨。
18、改革开放四十余年间,又出了几位能与当年梅、陈、尚、旬比肩的京剧大师?
19、就像山竹所说,家庭戏剧小组,更像一个接地气的精神村落。
20、注意你的思想,它会变成你的言语;注意你的言语,它会变成你的行动;注意你的行动,它会变成你的习惯;注意你的习惯,它会变成你的性格;注意你的性格,它会变成你的命运。早安!
四、戏曲文字图片
1、楠:大人的群体会比较专业一些,但需要提前让孩子有戏剧的概念。他得知道什么是“排练”。我们不再需要去和家长解释为什么要重复很多遍这件事。我们是要让小孩在这个环境中去感受这个气氛,是每个人去付出努力,最终才能把一出戏呈现到舞台上。而不是一味去抠表演。让孩子的不再只关注自己,而是有更多配合其他人的部分。孩子们有了这个认知之后,他才可以更好地和成熟的演员合作。在成熟的团体中,经过训练的孩子会很快进入到状态中。
2、大不同剧社4年,兰陵剧坊40年,这波回忆杀不能省...
3、感官是我们认识和探索这个世界的触角,肢体是我们表达的载体,它曾为我们创造了无数的回忆:舔着柔软的棉花糖、踩着硬硬的石板路、捧着落在指尖的雪花、看着玩伴哭花的脸、嗅着从厨房里飘出的香味......当这些触角被一一收起、覆盖,那这个世界就失去了色彩、味道、声音、气味、温度......
4、楠:我们有一个音乐练习。就是给出一段音乐,孩子们先听,去感受这个时长、风格等等,然后再次播放这个音乐,让大家自由地表演,从舞台一端走到另一端。音乐从三十秒慢慢加长到两分多钟。这也是沃斯特玛雅的一种方法。
5、现在,就我创造《李二嫂改嫁》中李二嫂这一形象,谈一下我在戏曲现代戏表演中的体会。
6、获得文中提到的“戏剧盒子”一套
7、你不曾给我一次回眸,我却始终在对你微笑。
8、从事儿童教育工作19年
9、这场戏,同样还是那盏灯,我不再感到它是昏昏如豆,凄凄凉凉,而是红红火火的,是充满光明的象征。我觉得二嫂的心象这盏灯一样光亮、明快……
10、原价3980元6月30日后报名
11、然后到九月的时候,开始把所有的史论、作品串联起来,按模块整理专题突出重点扫除盲点,一直到十月份结束,这部分搞完那么就经历了三轮了复习。每一轮复习的时候都要抽时间背书,不然要背的东西太多了脑子可能会不够用。而且613理解了记忆会比死记硬背好用的多。
12、就一个《智取威虎山》杨子荣演的不错的演员,改革开放后还退出京剧界开了小饭馆。
13、木:对国内戏剧教育现状最想说什么?
14、家庭戏剧小组,变了吗?
15、||视频:郎咸芬《改嫁》1990年告别舞台演出实况
16、最使我难忘的是1956年总理对我的教诲。那时,我随人大代表团出访苏联,正巧总理也正访问苏联。那天,总理把程砚秋先生和我叫到他那里,他指着程先生对我说:“你要向他学习”,接着又给我提了三点希望:
17、我一个哥们儿,四击头打上刚要亮相,突然回头滋溜钻回上场门,原来忘记戴髯口了,回去戴上又重新打四击头上场!
18、局门路550号八号桥三期8502人生大不同
19、(视频课程)冯页:这样陪伴,孩子才能好好学琴
20、洗去夜的疲惫,刷走昨日劳累,在晨曦中抖擞精神,在阳光下放飞心情,把未知的事面对,勇敢无畏;让快乐的心相随,轻松明媚。早安!
五、戏曲唯美说说
1、几十年来,总理的教诲时时鼓舞着我,鼓舞着我们从事吕剧事业的每个同志。今后我们要遵照总理的教诲,和广大群众一起,为振兴吕剧事业,为振兴整个戏曲事业,去努力拼搏!
2、“这里是允许试错的,允许进行多种尝试的,尽管尝试不一定都是美好的。”山竹解释说。的确,孩子面对的真实世界不也是这样吗?他们会遇到不美好的情形,甚至是挑战社会普世规则的事情,这时他们该怎么办?戏剧空间,也许能帮助他们找到答案。
3、戏剧不只是戏,它让我们做自己的主人,将现实生活问题搬到虚拟的戏剧空间里得到创造性解决,从而让每个人都在生活中拥有自己的精彩舞台。
4、大不同剧社和兰陵一样,“演员”也都开始于“零基础”,非职业不等于不专业,我们从零开始学习戏剧和表演。现在,剧社马上4岁了,想想我们已经走过了“兰陵”的十分之4年里迎来了12波志同道合的伙伴不断加入,现在第13波伙伴也已经在赶来的路上了,忽然觉得很有盼头。
5、① 强调神似、强调写意
6、▲简述《西厢记》中红娘的形象。(2022简答题)
7、戏曲进校园是好事,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学校有校文艺宣传队,生产大队有队文艺宣传队,工厂有厂文艺宣传队,人们的精神生活丰富多彩。
8、感官越来越不那么敏锐了?
9、此外,既然为“派”,还要流播之广,那么就要收徒者众。拜师、收徒本来是传统艺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有些技术活,是教科书里找不到的,必须由高人点拨才行。在私家班社盛行的年代,讲究的是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而师徒如父子,徒弟就要衣钵传承,有了自己的旗号和团队,更好生存一点。然而,这种传承模式现在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现在的拜师,已如江湖上的拜码头,师傅无多少艺可传,徒弟也无心向学,不过是拉大旗作虎皮,是成帮成派,而不是艺术流派了。
10、而戏曲艺术生产方式的改变,也是戏曲艺术要告别流派的重要方面。当年像齐如山之于梅兰芳,樊粹庭之于陈素真,唐涤生之于任剑辉、白雪仙,都是戏曲生产的黄金组合搭档,一生只为伊人去,基本是围绕着名角大腕工作的。剧目创作,演出策划,包括媒体宣传,都为一人服务。在这种合力之下,一个演员,不想形成自己的流派都难。反观今天,艺术院校出来的毕业生,大路货多,已不是精品定制,没有在院团的多年磨炼,扛大梁都困难,想开宗立派更是遥不可及的事。
11、你要记得,紫檀未灭,我亦未去。
12、幸福的人生,需要三种姿态:对过去,要淡;对现在,要惜;对未来,要信。人生的答卷没有橡皮擦,写上去就无法再更改,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否则就是跟自己过不去。真正属于你的,只有活生生的现在,只有握得住当下,才有可能掌控自己的命运。只有相信未来,相信自己,今天的你才能成就明天的你。早安!
13、/地点/黄浦区文化馆(地址:重庆南路308号)
14、由于对现实生活的重视,几十年来,我养成了观察生活的习惯。因为我知道,生活的知识和经验是靠长期观察积累起来的。现在,我不管到哪开会,或参加社会活动,我都不放过这个学习机会,去观察不同职业、不同性格的人,和他们接近,拉家常,请他们谈生活和工作经历。我认为,这是体验生活的一种方式,从这些人身上吸取一些东西,为我创造各种人物积累生活和形象的资料。我觉得观察生活应该成为我们文艺工作者的职业习惯。
15、我个人觉的你应该和你的男友及时沟通一下,你应该信任他是有你的,只有彼此信任才会携手到老的。
16、肢体不协调、口条不顺畅也能通过学戏剧来改善?
17、这位退休的老艺术家粉墨登场,唱念做打样样精通,我们都喜闻乐见。一亮相就让人眼前一亮,那字正腔圆的唱腔一起,便让人精神一振。
18、木:在孩子们的训练中有什么令人难忘的事情呢?
19、焦菊隐先生说:"剧作者要有形象思维",翁偶虹先生说:"写戏时,作者脑子里得有个小舞台,弄明白剧中人怎么出来、怎么进去"。这都说明:写戏曲的人得懂得戏。至少得知道剧中人得怎么行动,有什么感情,在什么地方唱,唱什么内容。至于导演,还应当知道"锣鼓经",哪儿用什么"家伙点儿",用什么伴奏,哪儿用什么"腔儿"唱。如果不懂这些,而说把戏导好了,简直是梦呓!
20、1952年,我从昌潍地区文工团调到省吕剧团工作。调来后,马上接受了扮演《李二嫂改嫁》中的李二嫂这一角色。当时,我只有17岁。